有谁知道姓'洪'的历史?

作者&投稿:贺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谁知道姓'洪'的历史~

洪姓历史考证为两个说法,一则是黄帝后代。二则是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之后,因治水有功,在共字加三点水,以示后人不要忘记组训。

一、源于轩辕氏,出自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远古黄帝的帝号为“帝鸿”,其后裔中有以先祖帝号为姓氏者,称鸿氏。在古代,“鸿”、“洪”二字同义通假,后有假称洪氏者,世代相传。
二、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属于以先祖官称名字为氏。传说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引发了大洪水时代,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便在自己名字“共”的旁边加上“氵”偏旁,成“洪”字,留给后世子孙为氏。
三、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古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姓氏。
四、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郑国君主郑武公次子共叔段,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五、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庆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六、源自古代共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七、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官吏洪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扩展资料
洪姓名人:
1、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字舜俞,号平斋。临安(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2、洪钧(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祖上原籍安徽歙县,曾祖时迁来苏州。同治三年(1864)26岁时参加南京乡试中举,同治七年(1868)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
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3、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姓

  洪 姓�

  溯 源�

  一、溯源�

  洪姓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传说源自共工氏。共工是尧帝时的水官。《书·尧典》载: "共工方鸠亻孱功。"东汉郑玄《注》曰:"共工,水 官名。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也"。认为洪氏源自共工的最早文献是唐元和年间林宝著的《元和姓纂》:"共工 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共工之后所建的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后为周 文王所灭。但宋代学者洪迈在他所著的《容斋随笔》说:"姓 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又说:"《元和姓纂》,诞妄最多"。极力否定《元和姓纂》中关 于"共工之后避仇改洪姓"之说。他认为,洪氏源出于共工,"本曰'共',《左传》所书 晋左行共华,鲁共刘,皆其裔也。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而为'洪'云"。另,今河南 辉县西周时曾是功臣的封国,也称"共国",后来为卫国兼并。共姓后代在姓氏 旁加水,改为洪姓后,不断西迁,秦汉以后,定居于汉中一带,尔后又迁徙蕃衍于甘肃敦煌 ,故以敦煌为堂号。至唐代,洪氏后裔分二派南迁。一派居安徽歙县(后南迁江西乐平), 一派居河南光州固始。宋以后,又不断向东南一带迁徙,足迹遍及江南各省。�另有一派是避讳改姓洪的。历史上曾有弘氏、宏氏,因避北魏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唐明皇李隆基字宏犹的名讳而改姓洪的。�

  洪姓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敦煌(今属甘肃)、豫章(今属江西南昌)、宣城 (今属安微)、武荣翁山(简称"翁山",今属福建泉州)等郡望。�此外,另有一支据说是由翁氏改姓的洪氏,堂号为"六桂堂"。称翁氏世代官宦,有翁乾度 者,生有六子,均中进士,分迁各处,分姓翁、方、江、洪、龚、汪六姓,称"六桂联芳" 。然从目前有关"六桂堂"渊源的资料看,诸说纷芸,分歧甚多,自相矛盾。厦门大学教授 陈支平在其所著《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版)一书列举了六桂渊源三种说法的资 料:一、晚唐说。 云霄《云阳方氏谱牒》载六桂联芳始于晚唐昭宗年间。二、北宋说。《六桂堂族志辑要》、《六桂渊源总述》则称翁乾度居莆田竹啸庄,生六子皆为宋朝进士。三、避乱说。台北六桂 宗亲会记载,宋太祖建隆年间,翁乾度生六子。家住河南洛阳,时因世乱,胡夷侵袭,迫而 化姓逃匿,六桂遂此分支。因此,他认为"六桂联芳"虚构的成分很大,传说的成分很多, 不一定真有"六子分六姓"的血缘关系。也有的研究文章指出,翁乾度系五代十国时的闽国 人,确生有六子。后闽被南唐所灭,为避祸,六子分六姓。入宋后六子全部恢复翁姓参加考 试,都中进士,故称"六桂联芳"。因此,现在的"六桂堂"是一种联谊,不是宗亲。但从南安洪姓各派系的族谱看,南安的洪姓并无任何一派的先祖从"翁"改姓"洪",与六桂堂 毫无血缘关系。�二、 入闽

  关于洪姓入闽的记载,主要见于各地族谱。其主要途径及时间如下:�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县58姓军校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相传其中有洪有道,后裔居闽中、闽南一带。又据传唐末五代,有河南光州固始人洪十四郎(朝奉)偕二子随王审知入闽,驻武荣泉山,后迁居晋江英林。�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江西乐平人洪皓之弟洪皎丞福州府。后其长子迁居建宁府。 次子洪道于南宋年间遵父训移居同安小嶝岛。�

  南宋乾道五年(1169),江西乐平人洪迈(洪皓之子)知泉州府,其子十九郎暨诸从兄弟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随洪迈到泉州,后裔分居武荣石竹(今南安丰州)、同安柏埔、金门烈屿等地。�宋乾兴元年(1022),江苏吴县人洪仁王遂任长泰知县,其后 裔定居长泰县。洪仁璲被尊为洪氏开漳始祖。�

  三、 蕃衍�

  在漫长的岁月中,洪姓通过多渠道迁徙南安,不断蕃衍生息,形成的主要派系有:�

  石井古山洪氏 始祖菊轩,宋太平兴国年间由仙游迁入。裔衍水头后房等 。�

  石井岑兜洪氏 明洪武丁卯年(1387)自同安小嶝岛迁入。�

  华美洪氏 始祖洪天凤。宋末咸淳间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大演。并分支码头洪山。�

  杏埔洪氏 宋末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镇杏埔。�

  英都洪氏 宋末元初,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后裔陈顺斋,携子温斋为避 元兵追剿而入英都,温斋入赘洪家,生子良斋,始承母姓为洪。考洪家先世,系十六郎洪权之孙洪天锡后裔。洪天锡子洪俊卿,因避难从武荣石竹迁英山,埋名隐讳别号九使。九使身后仅存一女 ,温斋入赘后,生子改姓洪,自立堂号"翁山"。 裔居英都10个村。�丰州西华洪氏 由石狮蚶江洪窟迁入。�

  丰州仙河洪厝崛洪氏 由晋江屿头迁入。�

  石井仙景、崛斗、营前,丰州沃柄,水头油园,东田官田 等洪氏,从晋江英林分支。�

  四、迁移

  历史以来南安洪姓迁居外地极多,不及细载。摘其要者:�

  古山洪氏有十三世洪源迁同安 岗头。华美洪氏有十二世洪日放迁福清县镜洋。码头洪山洪氏后裔,曾于明代分居仙游黄沙 、金田及浙江的平阳桥墩。英都洪氏东三房、东四房后裔在明万历间各有分支迁居浙江平阳 塘坡,还有一支分居福清县江口。丰州洪厝堀洪氏曾有分支福清龙田。至于历代以来各派系 均有外迁南洋诸国谋生而定居的,后裔遍及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香港、澳门自治区。近年来又分衍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国。改革开放以来,洪氏族人驰聘商海,遍居八闽各地,同时还分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江西、湖南、湖北、东北三省及西部地区。�谱 牒

  各派系洪姓均有族谱,但历经各种动乱,散佚损毁严重,旧本族谱所剩无几,近年来普遍重修。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一、《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英都洪姓)

  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其版本为:一、明弘治版(1488)。洪阳道首编,载1-7世世系。二 、明万历版(1595)。洪庭时、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历时二十年,载1-12世世系。三、清乾隆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该族谱收录 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并续修第13至17世世系。东四房洪佑生 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该族谱工程浩繁,文风严谨,记载详实,公允直书,且极具文采,堪称谱牒中之精品。现存乾隆版手写本 一套5册(共6册,佚1册)。为海内外仅存孤本。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又有民国年间手 抄本一套,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四、民国版(1944)。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铅印本。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科第缙绅名录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县长李天赐题词。该书现在所剩无几。五、19 92版《翁山谱志》。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分上下二册。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 古今人物志、文化风土志、山川经济志四卷。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 十五世"礼"字辈的宗支世系图。洪瑞生主编。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封面、题签,著名历史学家、党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 陈泗东分别写序。该谱志特点是"谱""志"兼容,体例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备受称赞。 其中,上册又于2003年由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校正后再版重印。�二、《南安蓬岛洪氏族谱》(华美洪氏)

  清光绪年版,现存台湾省华美洪姓宗亲。1997年台湾宗亲携谱回乡探 亲,存有复印件在洪迪辉家中。谱序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华美裔孙洪浩然写的,记载了华美洪姓始祖天凤公及从兄洪天锡之子洪俊卿为避祸害分道扬镳,天凤公于咸淳四年(1268 )迁居蓬岛,洪俊卿埋名隐讳别号九使在咸淳三年(1267)由武荣石竹远避英山(英都)的史实。 �三、《岑兜洪氏族谱》(石井岑兜洪姓)

  民国年版。传有手抄本。该族谱记述了岑兜洪 姓始祖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小嶝岛遭倭寇侵扰而迁居岑兜定居,以及清初辛丑年海禁 迁界族人搬迁流离失所,直到庚申年(1680)康熙帝撤消迁海令族人才回归故里等历史事件 。一部蕃衍史,多少血与泪。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洪 姓*****************************************�

溯 源�

一、溯源�

洪姓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传说源自共工氏。共工是尧帝时的水官。《书·尧典》载: "共工方鸠亻孱功。"东汉郑玄《注》曰:"共工,水 官名。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也"。认为洪氏源自共工的最早文献是唐元和年间林宝著的《元和姓纂》:"共工 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共工之后所建的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后为周 文王所灭。但宋代学者洪迈在他所著的《容斋随笔》说:"姓 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又说:"《元和姓纂》,诞妄最多"。极力否定《元和姓纂》中关 于"共工之后避仇改洪姓"之说。他认为,洪氏源出于共工,"本曰'共',《左传》所书 晋左行共华,鲁共刘,皆其裔也。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而为'洪'云"。另,今河南 辉县西周时曾是功臣的封国,也称"共国",后来为卫国兼并。共姓后代在姓氏 旁加水,改为洪姓后,不断西迁,秦汉以后,定居于汉中一带,尔后又迁徙蕃衍于甘肃敦煌 ,故以敦煌为堂号。至唐代,洪氏后裔分二派南迁。一派居安徽歙县(后南迁江西乐平), 一派居河南光州固始。宋以后,又不断向东南一带迁徙,足迹遍及江南各省。�另有一派是避讳改姓洪的。历史上曾有弘氏、宏氏,因避北魏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唐明皇李隆基字宏犹的名讳而改姓洪的。�

洪姓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敦煌(今属甘肃)、豫章(今属江西南昌)、宣城 (今属安微)、武荣翁山(简称"翁山",今属福建泉州)等郡望。�此外,另有一支据说是由翁氏改姓的洪氏,堂号为"六桂堂"。称翁氏世代官宦,有翁乾度 者,生有六子,均中进士,分迁各处,分姓翁、方、江、洪、龚、汪六姓,称"六桂联芳" 。然从目前有关"六桂堂"渊源的资料看,诸说纷芸,分歧甚多,自相矛盾。厦门大学教授 陈支平在其所著《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版)一书列举了六桂渊源三种说法的资 料:一、晚唐说。 云霄《云阳方氏谱牒》载六桂联芳始于晚唐昭宗年间。二、北宋说。《六桂堂族志辑要》、《六桂渊源总述》则称翁乾度居莆田竹啸庄,生六子皆为宋朝进士。三、避乱说。台北六桂 宗亲会记载,宋太祖建隆年间,翁乾度生六子。家住河南洛阳,时因世乱,胡夷侵袭,迫而 化姓逃匿,六桂遂此分支。因此,他认为"六桂联芳"虚构的成分很大,传说的成分很多, 不一定真有"六子分六姓"的血缘关系。也有的研究文章指出,翁乾度系五代十国时的闽国 人,确生有六子。后闽被南唐所灭,为避祸,六子分六姓。入宋后六子全部恢复翁姓参加考 试,都中进士,故称"六桂联芳"。因此,现在的"六桂堂"是一种联谊,不是宗亲。但从南安洪姓各派系的族谱看,南安的洪姓并无任何一派的先祖从"翁"改姓"洪",与六桂堂 毫无血缘关系。�二、 入闽

关于洪姓入闽的记载,主要见于各地族谱。其主要途径及时间如下:�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县58姓军校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相传其中有洪有道,后裔居闽中、闽南一带。又据传唐末五代,有河南光州固始人洪十四郎(朝奉)偕二子随王审知入闽,驻武荣泉山,后迁居晋江英林。�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江西乐平人洪皓之弟洪皎丞福州府。后其长子迁居建宁府。 次子洪道于南宋年间遵父训移居同安小嶝岛。�

南宋乾道五年(1169),江西乐平人洪迈(洪皓之子)知泉州府,其子十九郎暨诸从兄弟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随洪迈到泉州,后裔分居武荣石竹(今南安丰州)、同安柏埔、金门烈屿等地。�宋乾兴元年(1022),江苏吴县人洪仁王遂任长泰知县,其后 裔定居长泰县。洪仁璲被尊为洪氏开漳始祖。�

三、 蕃衍�

在漫长的岁月中,洪姓通过多渠道迁徙南安,不断蕃衍生息,形成的主要派系有:�

石井古山洪氏 始祖菊轩,宋太平兴国年间由仙游迁入。裔衍水头后房等 。�

石井岑兜洪氏 明洪武丁卯年(1387)自同安小嶝岛迁入。�

华美洪氏 始祖洪天凤。宋末咸淳间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大演。并分支码头洪山。�

杏埔洪氏 宋末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镇杏埔。�

英都洪氏 宋末元初,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后裔陈顺斋,携子温斋为避 元兵追剿而入英都,温斋入赘洪家,生子良斋,始承母姓为洪。考洪家先世,系十六郎洪权之孙洪天锡后裔。洪天锡子洪俊卿,因避难从武荣石竹迁英山,埋名隐讳别号九使。九使身后仅存一女 ,温斋入赘后,生子改姓洪,自立堂号"翁山"。 裔居英都10个村。�丰州西华洪氏 由石狮蚶江洪窟迁入。�

丰州仙河洪厝崛洪氏 由晋江屿头迁入。�

石井仙景、崛斗、营前,丰州沃柄,水头油园,东田官田 等洪氏,从晋江英林分支。�

四、迁移

历史以来南安洪姓迁居外地极多,不及细载。摘其要者:�

古山洪氏有十三世洪源迁同安 岗头。华美洪氏有十二世洪日放迁福清县镜洋。码头洪山洪氏后裔,曾于明代分居仙游黄沙 、金田及浙江的平阳桥墩。英都洪氏东三房、东四房后裔在明万历间各有分支迁居浙江平阳 塘坡,还有一支分居福清县江口。丰州洪厝堀洪氏曾有分支福清龙田。至于历代以来各派系 均有外迁南洋诸国谋生而定居的,后裔遍及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香港、澳门自治区。近年来又分衍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国。改革开放以来,洪氏族人驰聘商海,遍居八闽各地,同时还分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江西、湖南、湖北、东北三省及西部地区。�谱 牒

各派系洪姓均有族谱,但历经各种动乱,散佚损毁严重,旧本族谱所剩无几,近年来普遍重修。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一、《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英都洪姓)

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其版本为:一、明弘治版(1488)。洪阳道首编,载1-7世世系。二 、明万历版(1595)。洪庭时、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历时二十年,载1-12世世系。三、清乾隆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该族谱收录 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并续修第13至17世世系。东四房洪佑生 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该族谱工程浩繁,文风严谨,记载详实,公允直书,且极具文采,堪称谱牒中之精品。现存乾隆版手写本 一套5册(共6册,佚1册)。为海内外仅存孤本。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又有民国年间手 抄本一套,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四、民国版(1944)。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铅印本。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科第缙绅名录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县长李天赐题词。该书现在所剩无几。五、19 92版《翁山谱志》。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分上下二册。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 古今人物志、文化风土志、山川经济志四卷。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 十五世"礼"字辈的宗支世系图。洪瑞生主编。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封面、题签,著名历史学家、党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 陈泗东分别写序。该谱志特点是"谱""志"兼容,体例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备受称赞。 其中,上册又于2003年由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校正后再版重印。�二、《南安蓬岛洪氏族谱》(华美洪氏)

清光绪年版,现存台湾省华美洪姓宗亲。1997年台湾宗亲携谱回乡探 亲,存有复印件在洪迪辉家中。谱序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华美裔孙洪浩然写的,记载了华美洪姓始祖天凤公及从兄洪天锡之子洪俊卿为避祸害分道扬镳,天凤公于咸淳四年(1268 )迁居蓬岛,洪俊卿埋名隐讳别号九使在咸淳三年(1267)由武荣石竹远避英山(英都)的史实。 �三、《岑兜洪氏族谱》(石井岑兜洪姓)

民国年版。传有手抄本。该族谱记述了岑兜洪 姓始祖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小嶝岛遭倭寇侵扰而迁居岑兜定居,以及清初辛丑年海禁 迁界族人搬迁流离失所,直到庚申年(1680)康熙帝撤消迁海令族人才回归故里等历史事件 。一部蕃衍史,多少血与泪。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洪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丁者众,分布面广;官宦辈出,名贤鹊起。据考,洪姓姓源有二:一是共氏之后。洪氏源出上古炎帝神农氏,传至十四世祖曰勾龙,勾龙生垂,为尧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国于共,故以国为姓,即共氏。迨至汉季,有勋者字正茂生共普。东汉灵帝,宠任宦官曹节等,杀害忠良,共普惧祸及己,乃弃官避仇归隐,改姓溢水为洪,迁居敦煌而族始大,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郡望曰“敦煌”。有人称之为“共洪”。共洪是洪氏姓源中之主流。二是宏、弘、翁等氏之后。上述诸姓皆避讳避难而改姓。《洪氏考略》上记载:“豫章(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改为洪。”《姓纂》载:“毗陵临察使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唐末五代,翁乾度因避难,将其长子翁处厚改姓洪。有人分别称上述为“豫章洪”、“常州洪”、“六桂洪”。此是洪氏姓源中之支流。

洪你妈个哇


中国所有的姓氏
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据说现在台湾还有人姓第五。 东方 1、出自上古伏羲氏。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后代。东方朔本姓张,他的父亲张夷在...

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怎么做才可以知道?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的研究和调查工作。首先,你可以通过向父母、祖父母或亲戚询问,了解自己的族谱和家谱。这些资料通常会包含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地、籍贯、祖先信息等,以及家族传承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如果你无法联系到家庭成员,也可以尝试进行官方查询、人口普查、户口档案申请等...

谁的姓?
有谁、语、说、课、许、词、诗、让、谚、访、评、谢、议、论、认、该、话、请、诚、记、译、识、计、讽、讯、读、谋、诉、询、讲、设、谅、讨、讶、订、诰、谜、谈、谗等。1、谁 中国,读作shéi或者shuí。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

百家姓有多少个姓氏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王,李,张,刘,陈,杨,黄,吴,赵,周,徐,孙,马,朱,胡,林,郭,何,高,罗,郑,梁,谢,宋,唐,许,邓,冯,韩,曹,曾,彭,萧,蔡,潘,田,董,袁,于,余,叶,蒋,杜,苏,魏,程,吕,丁,沈,任,...

谁知道 百家姓 的所有姓氏列表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

收集中国姓氏。谁知道有什么特殊的姓氏?
在中国,一些姓氏因其稀有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以下是一些罕见的姓氏,它们各自背后可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故事。1. 山:这个姓氏在安徽发现,仅有两千多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岳飞被秦桧迫害的时代,一些岳飞的后人改姓山。特色名字包括山洲、山军。2. 死:这个姓氏源自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

谁知道姓氏的由来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

怎么知道自己姓什么?
我姓郭,享耳郭,类似姓氏歌如下:1、什么郑,关耳郑。2、什么刘,文刀刘。3、什么陈,耳东陈。4、什么邓,又耳邓。5、什么林,双木林。6、什么雷,雨田雷。7、什么杨,木易杨。8、什么孙,子小孙。9、什么许,言午许。10、什么姜,羊女姜。

有谁知道有哪些比较罕见的姓氏啊?
1. 筹(chóu):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据说只有少数民族使用。2. 楼阳生(lóuyángshēng):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复姓,据说只有一些较为古老的家族使用。3. 周游(zhōuyóu):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姓氏,意思是“四处游荡”,在中国并不常见。4. 颜回(yánhuí):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单姓,是...

谁有中国所有姓氏?要求全部!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

赣县13439418467: 姓洪的是哪里人 -
浑顺脾肾: 洪姓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传说源自共工氏.共工是尧帝时的水官.《书·尧典》载: "共工方鸠亻孱功."东汉郑玄《注》曰:"共工,水 官名.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也".认为洪氏源自共工的最早文献是唐元和年间...

赣县13439418467: 中国一共有几个姓洪的? -
浑顺脾肾: 几个姓洪的就不清楚了 肯定很多的 也是个大姓的呀 洪氏,源远流长,他们的来处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神气万分的“共工氏”.然后由共工氏而共氏,由共氏而洪氏.数千年的家世源流,原原本本,清楚明白.

赣县13439418467: 有谁知道姓'洪'的历史 -
浑顺脾肾: 洪姓历史考证为两个说法,一则是黄帝后代.二则是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之后,因治水有功,在共字加三点水,以示后人不要忘记组训.

赣县13439418467: 洪氏在百家姓的排名多少 -
浑顺脾肾: 您好!洪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2006年中国大陆洪姓人口排名第99名.此姓氏在韩国亦有分布,约占当地人口1.13%.中国的不知道.

赣县13439418467: 有没有人知道姓洪的由来 -
浑顺脾肾: 洪氏系承三支 共工宏氏弘氏洪氏,源远流长,他们的来处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神气万分的“共工氏”.然后由共工氏而共氏,由共氏而洪氏.数千年的家世源流,原原本本,清楚明白.关于这个问题,《姓纂》一书说明得最为明确....

赣县13439418467: 姓洪的当过最高的官有谁 -
浑顺脾肾: 洪秀全,

赣县13439418467: 姓洪的来源有人知道吗 急啊 -
浑顺脾肾: 洪氏来源 历史来源 「洪」源出: 一、为避仇而改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本姓共氏.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在今河南省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其后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难而改为"洪"氏. 二、为避讳而改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豫章有弘氏(一说宏氏)因避宋朝讳而改为同音的"洪"氏.又,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弘氏也因避讳改姓洪氏.

赣县13439418467: 我姓洪,是满族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个姓氏的由来 -
浑顺脾肾: 据《洪氏谱书》介绍,洪氏家族是辽宁省岫岩县境内满族中的一个望族.公元1687年,由燕京迁居至岫岩县境内,至今已有318年的历史.《洪氏谱书》第四次续修本是在继承前三本谱书精华的基础上,对个别地方进行修改编制而成:一是将原...

赣县13439418467: 你姓什么,我姓洪,什么洪? -
浑顺脾肾: 洪水的洪!洪秀全的洪!洪湖的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