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史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叙画之源流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汉末大司空甄丰校字体有六书,古文即孔子壁中书;奇字即古文之异者;篆书即小篆也;佐书,秦书也;缪篆,所以摹印玺也;鸟书即幡信上作虫鸟形状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周礼保章氏掌六书:指事、谐声、象形、会意、转注、假借,皆苍颉之遗法也。)及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画也。”《释名》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故鼎钟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罇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考,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

善哉!曹植有言曰:“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昔夏之衰也,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也,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燕丹请献,秦皇不疑;萧何先收,沛公乃王;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是以汉明宫殿,赞兹粉绘之功;蜀郡学堂,义存劝戒之道。马后女子,尚愿戴君于唐尧;石勒羯胡,犹观自古之忠孝;岂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乐事。

余尝恨王充之不知言,云:“人观图画上所画古人也,视画古人如视死人,见其面而不若观其言行;古贤之道,竹帛之所载灿然矣,岂徒墙壁之画哉!”余以此等之论,与夫大笑其道,诟病其儒,以食与耳,对牛鼓簧,又何异哉?

(二)论画六法

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然则古之嫔擘纤而胸束,古之马喙尖而腹细,古之台阁竦峙,古之服饰容曳,故古画非独变态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顾恺之曰:‘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斯言得之。

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故韩子曰:‘狗马难,鬼神易。狗马乃凡俗所见,鬼神乃谲怪之状。’斯言得之。

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毕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

呜呼!今之人,斯艺不至也。宋朝顾骏之尝结构高楼,以为画所,每登楼去梯,家人罕见。若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操笔。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三)论画山水树石

魏晋之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详古人之意,专在显其所长,而不守于俗变也。

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结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又于蜀道写貌山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树石之状,妙于韦偃,穷于张通(张璪)。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瞻,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

近代有侯莫陈厦、沙门道芬,精细稠沓,皆一时之秀也。吴兴郡南堂有两壁树石,余观之而叹曰:“此画位置若道芬,迹类宗偃,是何人哉?”吏对曰:“有徐表仁者,初为僧,号宗偃,师道芬则入室,今寓于郡侧,年未衰而笔力奋疾。”召而来,征他笔皆不类,遂指其单复曲折之势,耳剽心晤,成若宿构。使其凝意,且启幽襟,迨乎构成,亦窃奇状。向之两壁,盖得意深奇之作。观其潜蓄岚濑,遮藏洞泉;蛟根束鳞,危干凌碧;重质委地,青飙满堂。吴兴茶山,水石奔异,境与性会。乃召于山中写明月峡。因叙其所见,庶为知言。知之者解颐,不知者拊掌。

(四)论顾陆张吴用笔

或问余:“以顾、陆、张、吴用笔如何?”对曰:“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

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盻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壮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繇矣。”

或问余曰:“吴生何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对曰:“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岂止画也。与夫庖丁发硎、郢匠运斤,效颦者徒劳捧心,代斫者必伤其手。意旨乱矣,外物役焉,岂能左手划圆,右手划方乎?夫用界笔直尺,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则界笔直尺岂得入于其间矣?”

又问余曰:“夫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其有笔不周者谓之如何?”余对曰:“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或者颔之而去。(五)论画体工用拓写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六法已具第一卷),以贯众妙,其间诠量可有数百等,孰能周尽。非夫神迈识高,情超心慧者,岂可议乎知画?

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纨、吴练,冰素雾绡,精润密致,机杼之妙也。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隽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 (上品石绿),蜀郡之铅华 (黄丹也,出《本草》),始兴之解锡 (胡粉),研炼、澄汰、深浅、轻重、精粗;林邑昆仑之黄(雌黄也,忌铅粉同用),南海之蚁矿(紫矿也,造粉燕脂,吴绿谓之赤胶也),云中之鹿胶,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采章之用也),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古画皆用漆姑汁,若炼煎,谓之郁色,于绿色上重用之)。古画不用头绿、大青(画家呼粗绿为头绿,粗青为大青),取其精华,接而用之,百年传致之胶,千载不剥。绝刃食竹之毫,一划如剑。

有好手画人,自言能画云气。余谓曰:“古人画云,未为臻妙,若能沾湿绡素,点缀轻粉,纵口吹之,谓之吹云。此得天理,虽曰妙解,不见笔踪,故不谓之画。如山水家有泼墨,亦不谓之画,不堪仿效。”

江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三吴之迹,八绝之名,逸少右军,长康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淮南子》云:“宋人善画,吴人善冶(冶,赋色也)。”不亦然乎!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迹。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证验。

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顾生首创维摩诘像(见第四卷),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陆与张皆效之,终不及矣。(张墨、陆探微、张僧繇并画维摩诘居士,终不及顾之所创者也。)




古文高手请进~~~《图画见闻志》的提要翻译~~~急~~~
关于这本书,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里说是《名画见闻志》,而《宋史•艺文志》、郑樵的《通志略》记载的则和现在的版本相同。应该是《通考》传抄的错误。若虚因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从唐末开始就没有了,所以续写并编辑。自五代十国到熙宁七年为止,分为叙论、记艺、故事拾遗(以前的...

梦溪笔谈・书画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书画原文及翻译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文言文翻译: 收藏书画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声,偶然传闻某幅作品为钟、王、顾、陆的手笔,见到者就...

求:苏轼【宝绘堂记】 原文及翻译
王涯还是个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家书数万卷,侔于秘府。前代书法名画,人所保惜者,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及被抄家,乱兵冲进,抢夺践踏,大都毁坏遗失。王涯曾著有《唐循资格》5卷、《月令图》1轴,并有《王涯集》10卷行于世。[4] [编辑本段]主旨《宝绘堂记》写于徐州,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

30篇超短文言文带翻译(原文在25字以内)以及5篇大作文600字(内容自拟)12...
翻译:张乖崖是崇阳县令,一名卒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她鬓角的衣襟下面有一文钱,就责问("诘"的意思是"询问,责问"的意思,这里一定要用"责问"这一类的词)他怎么回事,那名卒吏就说是库房中的钱.张乖崖命人用杖刑惩罚他(这里的"杖"是名字作动词用),那名卒吏生气地说:"一千(这里是不是楼主打错了,原文是...

文言文偷画的翻译
译文:贼人惊慌急迫之间,捧着画跪下说道“这是小人祖宗的画像,(我)实在穷得没办法了,愿将此画换您的几斗米。”主人听了大笑,讥嗤贼人愚笨,将他赶了出去,却没有想过要把画拿来查看查看。待到进了厅堂,(才发现堂上)挂着的赵子昂的名画不见了。原文如下: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

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原文及翻译
杨东里年轻时贫穷不能买书,想得到《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价不过一百钱,却没有财力买,他的母亲拿自己养的母鸡去换才买到,东里特地把这事记在书后。这是真正爱好书了,但对于普通的书籍还没有财力买,更何况其他呢?有财力的人的爱好,大都在犬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若不...

含新的四字成语
(翻译:吴子野劝说人们喝白米粥,说是能够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二、焕然一新 1、拼音:huàn rán yì xīn 2、释义:意思是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3、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翻译: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

王逸少风流才士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彭城有位刘岳,是刘橐的儿子,担任过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富有才学,为人爽快,绘画技艺独一无二,后来跟随武陵王到蜀地,下牢关战败,就被陆护军弄到枝江的寺院里去画壁画,和那些工匠杂处一起。如果这三位贤能的人当初都不会绘画,一直只致力於清高德雅的事业,怎么会受这样的耻辱呢?

柯哀的经典台词
536 消失的名画的秘密 真完美,完美的让我头晕…… 549 回转寿司的秘密(前篇) (步美给柯南拿了很多鲑鱼子寿司,请柯南和她一起吃。哀闭起眼睛)鲑鱼子哪里好吃……(无聊地喝茶) 587 基德VS四神侦探团 是啊……不该看到的东西你也看到了……色狼…… 598 蒸汽密室的剧本(后篇) 嘛~小孩子的裸体什么的...就...

急!!明天要用有追加分!!想提几个有关德国文化问题的英文翻译
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廓,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

岳塘区18993261393: 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的通史著作.) - 搜狗百科
兆昆郎养阴: 书名 人美版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著作人 (唐)张彦远著 类别 艺术 出版人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63-05 印刷时间 2005-11 版次印次 1版3印 印数 开本 32 页码 224 页 有图否 无 装帧 平装 原价 ¥ 18.00描述 人美版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1印,大32开平装,224页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岳塘区18993261393: 英语翻译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 -
兆昆郎养阴:[答案] 原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译文: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

岳塘区18993261393: 翻译《画龙点睛》 -
兆昆郎养阴: 原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译文: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岳塘区18993261393: “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的意思 -
兆昆郎养阴:[答案] 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仍在那里.”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1] 导读 这则故事...

岳塘区18993261393: 画龙点睛,翻译 -
兆昆郎养阴: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岳塘区18993261393: 文言文画龙点睛的意思 -
兆昆郎养阴:[答案] 【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原文】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⑻,因⑸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译文】张僧繇在...

岳塘区18993261393: 画龙点睛的翻译 -
兆昆郎养阴: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花了四条龙,但却没有给他们画眼睛.人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每)他就说:“点了眼睛他们就飞走了.”人们觉得真是扯淡(诞),于是为了证明(因)他就点了一条龙(一)的眼睛,不一会儿(须臾),各种狂雷风暴打破墙壁,那条(一)龙就乘着“七彩的”(原文木有)云飞上云霄,没被点眼睛的那些龙(者)却都还在(墙壁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