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格而后知至,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出处?

作者&投稿:资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句话是出自《大学》的内容。

拓展资料: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简介: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这个出自《大学》一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欲明明德者,致知在格物 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哪里
释义: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原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格物致知”是王阳明最早提出的,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朱熹在注解中把“格物”和“致知”两个词联在一起,认为是“物犹事也,格犹穷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说,“物格”是“知至”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物格”,即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有了认识,才能达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这句话中致和至都可以,两种用法都有。至强调自动(自发),致强调使动。(见“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如果是致知,就要用致了(致当“取得”讲)

《大学之道》全文翻译是什么?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如下:“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拓展知识--成语出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庆元县13391077665: 帮解释这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意思! -
敖哀白芝:[答案]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原文) 学者果能将后天的习染,执着,私欲等尽数格除,则此一至大至刚,无私无染,纯粹无杂的自然天赋之理性(良知良能),...

庆元县1339107766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
敖哀白芝: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庆元县13391077665: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
敖哀白芝:[答案] 译文: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解读...

庆元县1339107766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敖哀白芝: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诚意正心则是...

庆元县13391077665: 《大学》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表明①每一事物... -
敖哀白芝:[选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庆元县1339107766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敖哀白芝:[答案]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庆元县1339107766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
敖哀白芝:[答案] 《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庆元县13391077665: 《大学》的含义与相互关系《大学》中“八条目”的含义与相互关系,说明其如何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
敖哀白芝:[答案] “八条目”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本... 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庆元县13391077665: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另一句是什么? -
敖哀白芝:[答案] 您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并不完全,这只是《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概括句.所以没有正式的下一句.不过您可以参考《礼记·大...

庆元县13391077665: 《论语》《大学》《弟子规》中关于道德,品行修养的名句 -
敖哀白芝:[答案]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论语·学而》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