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历史:春秋时期的「 ”权力的游戏”

作者&投稿:中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贵族时代。不仅群雄并立、多国纷争,各国内部贵族之间也互相制衡,演绎着一场场「 ”权力的游戏”。列国之中,孔子所在的鲁国是一个典型,贵族政治的难题尽显其中。让我们跟随孔子的经历,看一看鲁国贵族间的权力游戏中的矛盾与纠葛。 从鲁昭公出逃事件说起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九月的某一天,鲁国国都,曲阜。 长期受人摆布,无法掌控权力,所带来的压抑感和无力感积攒了许久,鲁昭公终于联合各派公族,挑起了内战,企图颠覆鲁国既有的权力秩序。内战的矛头直指三桓。 这次内战牵扯到鲁国几乎所有重要的贵族——新老贵族、当朝公子、三桓及三桓支庶。一场战争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春秋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国君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如何调和。这个难题处理得妥当与否,几乎决定了春秋各国的历史走向。 鲁昭公力图铲除的政治势力——三桓究竟是何许人也? 「 ”三桓”的始祖,是当今鲁昭公的七世祖——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鲁庄公的三个兄弟:季友,叔牙,庆父。从第一代人以来,这三个家族就世代主持鲁国政权,成了世袭的寡头家族,国君逐渐成了徒有虚名的象征。 ——《孔子大历史》 这样下去,鲁国的贵族之间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国君和贵族之间会产生权力冲突,就像鲁昭公这样,不满于强势贵族的专权,势必起而反抗。另一方面,像三桓这样的贵族,其实有很多。历代鲁国国君,都会生不少儿子,他们会逐渐繁衍成公族,并要求分享权力。他们势必也要挑战三桓这种强势贵族。总之,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鲁昭公发动内战的这一年,三桓各家的族长,季孙家是季平子,叔孙家叔孙昭子,孟孙家孟懿子。鲁昭公和鲁国的一些新老贵族,以及季孙家的一些支庶子弟,对三桓都很不满。这样,鲁昭公、臧氏、郈氏、又拉上新贵族东门氏,联合在一起,趁叔孙昭子不在都城、孟懿子年幼,一同起兵攻打季平子。 鲁昭公这边一开始占据优势,一度把季平子逼到绝路,接连求和,甚至愿意离开鲁国,只求保住一条性命。但鲁昭公一意要除掉季氏,并不答应求和。 这时叔孙和孟孙两家坐不住了。叔孙家族长一直在外,家族的管家们自作主张,加入战局。孟懿子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很有主见,也与叔孙家一同来援救季平子。 战局一下扭转,鲁昭公陷入劣势,带着众公子、新老贵族逃奔到了齐国,开启了他的流亡岁月。 鲁昭公在齐国流亡了七年,最后竟客死他乡。这一次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三桓获胜告终。 阳虎的野心 在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出现了。孔子一生经历了数次鲁国内部权力斗争。鲁昭公与三桓的内战,孔子一开始没有卷入,那时他的地位还不够参与权力争夺。鲁昭公战败后,孔子毅然追随鲁昭公出逃。这是他经历的第一次鲁国权力斗争。孔子经历的第二次,斗争的一方仍是三桓,另一方则变成了阳虎。 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阳虎试图除掉三桓势力。此时的阳虎,是季氏「 ”宰”,即季氏的首席大管家。季氏在鲁国的势力最大,因此阳虎实际上掌握了鲁国的政局。 阳虎是一介武勇之辈,由季平子提拔,一步步攀升,做到了季氏宰。也是由于三桓族长能力不强,或者年幼,阳虎控制了国君与三桓,成为鲁国实际上的当权者。 阳虎掌权的几年,鲁国主要在打仗。阳虎的主要政治路线是与晋国结盟,抗衡齐国。从鲁定公六年到八年,鲁国因安置鲁昭公一事与齐国打仗。同时,还在晋国的授意下攻打郑国。到鲁定公八年,阳虎把主要精力转向国内,准备除掉三桓的势力。 阳虎这边有一些三桓中不得志的支庶子弟来投靠,他准备用季、叔两家投靠来的支庶子弟替换掉两家族长,而由自己代替孟氏族长,同时秘密做作战的准备。 但风声还是走漏了出来。孟孙、叔孙家也开始暗中准备应对之策。到阳虎动手抓季氏族长季桓子的这一天,终于爆发了内战。 阳虎也没能抵挡住实力强大的三桓,战败之后逃到了齐国,后又逃到晋国。 阳虎与三桓的鲁国内部权力斗争,以三桓获胜告终。 孔子的「 ”堕三都” 旁观了两次鲁国内部权力斗争,这次终于轮到孔子自己了。 阳虎失败后,三桓请孔子从政。在很短的时间内,孔子从中都宰,到小司空,再到大司寇,政治地位飞速提升。孔子一向不只是理论家,总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此时,他似乎终于得到了机会。孔子在任期间,由于阳虎内战失败后最终投奔了晋国,鲁国与晋国结仇,鲁国的外交路线也从联晋抗齐转变为联齐抗晋。 孔子为鲁司寇图 新的外交路线确定下来之后,孔子也如阳虎一样,着手处理鲁国内部的权力关系。孔子搞的是「 ”堕三都”,这是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 ”三都”指的是三桓的根据地:季孙家的费城、叔孙家的郈城、孟孙家的成城。「 ”堕三都”,是拆除这三个城的城墙。明面上的目的,是防止再次出现阳虎这样的叛臣,但孔子更深层的目的,是防止三桓势力太大,据城割据叛乱。 此时的费城,被阳虎余党公山不狃占据,处于独立状态。要拆除费城城墙,就要先收复费城。季孙家首先对堕三都表示同意,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算盘。 驱逐公山不狃,收复费城之后,孔子从费城开始,着手拆除城墙。但拆到孟孙家的成城,就拆不下去了。孟懿子迟迟不行动,鲁定公决定带兵攻打,也由于孟孙家从中作梗没能成行。很可能,季孙和叔孙两家,这时也暗中对「 ”堕三都”不再支持。事情拖延下来,慢慢就不了了之,费城的城墙拆到一半,也被季氏慢慢修上了。「 ”堕三都”至此宣告失败。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按说因为「 ”堕三都”,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似乎应该逐渐激化,但他仍然继续晋升,这有些奇怪。不过不久,三桓对孔子就彻底失去了信任,准备把孔子从鲁国权力中心「 ”请走”。 问题首先出自孔门子弟内部。孔子的一个弟子公伯寮向季桓子进谗言,讲孔子有成为阳虎的趋势。随后,孔子的两个弟子,南容和公冶长被逮捕,是孔子被针对的一个明显的信号。随着三桓在鲁国的势力重新稳固,终于用「 ”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孔子。 鲁国在祭天仪式后,按惯例,祭祀的肉食要分给大臣。但有一次,孔子久久没有等到自己的那块肉送来。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孔子于是请辞,出游列国。 孔子经历的第三次鲁国内部权力斗争,这次孔子自己卷入其中,斗争过程也比前两次温和了许多,但结果仍然相同:三桓获胜。 春秋贵族间「 ”权力的游戏” 三桓势力强大,长期掌控鲁国政权。鲁国国君、大管家屡次不满于此,试图削弱三桓的势力,但屡屡失败。这体现了春秋时期鲁国内政最大的问题。其实对于春秋各国来说,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郑国,由郑穆公的七个儿子形成的家族「 ”七穆”,世代垄断了政权,比鲁国还要混乱很多。再如宋国,有武族、穆族、戴族、庄族、桓族,以及诸多其他公族,更是混乱不堪。像晋国,虽然有着不许重用公族的国策,但到春秋后期,政权也被荀、范、智、韩、赵、魏六家垄断,甚至直接导致了晋国的分裂。 在春秋战国各国并立相争的时代,各国内部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影响着各国之间的竞争。大概讲,互相掣肘的贵族势力越多,国家越不稳定、越难以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中央权力中心,往往其国力就越不容易增长甚至维持,就越容易在列国之争中处于劣势。鲁国、郑国、宋国这些贵族势力强大的国家,都没能在随后的战国时代中走远。列国随后的竞争,便由能够形成较为集中的中央权力的国家所主导。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始终是春秋各国难以去除的「 ”顽疾”。 三桓总是鲁国内部权力的游戏中获胜的一方,但鲁国终究成了春秋时代更大的权力游戏中失败的一方。 孔子去世四年后,鲁国再次发生权力冲突,这次是鲁哀公,逃亡到了越国…… 五霸七雄相继登场,诸子百家竞相活跃,这场不断追逐的权力的游戏,推动着华夏文明进入新的阶段。《孔子大历史》用通俗、流畅、幽默的语言,再现了孔子在贵族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以及春秋时代晚期的种种生活场景、日用礼俗,通过孔子的经历串联起时代的脉搏,对春秋时代的中国进行了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独特的政治与社会风貌、春秋末期的时代剧变与贵族社会的兴衰,在《孔子大历史》中,我们随孔子游历春秋,由贵族解读华夏,领略华夏文明滥觞期贵族时代的整体风貌。 孔子大历史 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李硕 著 ☆写孔子的成长和转型,写孔子的执著与妥协 ☆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的质朴与洪荒,文明滥觞期的脉动与嬗变。 第3/8/9/10张配图来自电影《孔子》;第5/6张配图来自电视剧《孔子》;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点击「 ”在看”哦~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炎陵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战役之一。经此一战,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了中原争霸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归于平静。3.三族分晋。三族分晋是指晋国被汉、赵、魏三族瓜分的事件。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被任命为三军统帅以来,刘清一直掌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致、韩、赵、魏、支、范、中国银行他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个回答 #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冬夏328 2020-10-25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8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春秋(前770—前476)历史共294年。在这个时期,...

中国历史.春秋时期罗国的起灭
到了周武王灭商时,才封罗为子爵,正式成为周的属国罗子国。到了春秋初期,正值楚武王国势强盛,楚向汉水以东和以北发展势力,罗国首当其冲,便遭楚国不断的侵凌。《左传·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国派兵征伐绞国,“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注:罗“国在宜城西山中。”次年春,楚...

春秋时期为何叫春秋?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以后,进入战国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这段时间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比起春秋时期更为惨烈,两个时期的战争性质不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是具有讨伐性质的,而战国时期纯粹是为了兼并,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后世...

谁能大概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的情况
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

春秋时期一共有多少国家?
春秋时期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越国: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卫国:首都朝歌,...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如此贫穷弱小,然而苟活到战国末期呢?
公元前664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国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齐桓公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出兵救燕国,使得燕国得以保全!刚才我们讲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争伐、兼并土地,导致灭国的非常多,为何燕国能处身事外呢?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原因。二、燕国地处西北偏远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
三晋伐齐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前後耗时2年,以三晋胜利而告终。是役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封三晋为诸侯。次年,九鼎声响,三晋成为了诸侯。3、吴起变法 春秋中期后,晋国以“尽灭群公子”、“灭公族”等手段打击国君近亲势力、加强国君权力时...

世人皆知春秋战国与孔子的历史,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
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政局都是较为动荡的,因为有不少小国都想一统成为大国。这就导致在国家发展阶段,不仅没能稳定民心,同时还令政局动荡。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思想成为了儒家思想,甚至成为了政治核心。因为孔子所提出的思想是礼、仁,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对建立社稷而言有着极大帮助。二、...

下列对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家 大()家 大()家 -
貂美雅瑞: 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所在的年代与成就 -
貂美雅瑞: 春秋末期,正在转型为战国时期. 成就: 1、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 2、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是什么样的人物 -
貂美雅瑞: 1.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2.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我国什么时期著名的大什么家,大什么家,大什么家. -
貂美雅瑞: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文学家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家 -
貂美雅瑞: 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个什么人? -
貂美雅瑞: 孔子的名叫丘,孔子的字是仲尼.他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是一位圣人,我们现在说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春秋时期天子失去了权利、也没有了权力.各诸侯国为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互相征伐,人民失去了安全富庶的...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什么家
貂美雅瑞: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 英文译名:Kongzi 或 Confucius.

湘东区19129495156: 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
貂美雅瑞: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湘东区19129495156: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简介 -
貂美雅瑞: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

湘东区19129495156: 古代为什么称史书为春秋,孔子为什么要修撰《春秋》 -
貂美雅瑞: 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