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侠以武犯禁”,古代官府为何却对江湖人士放任不管?

作者&投稿:居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武侠小说中,韩非子的这段话可以说是被体现地淋漓尽致,那些江湖中人上者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中者为报家仇,忍辱负重;下者纯粹是为了争个武功高低,便视生命如草芥。可以说,他们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都是在杀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这些魔头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便拎来杀掉,有些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来练功(九阴白骨爪)升级。还有些人背负“血海深仇”,为报仇雪恨,餐风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人那一刻的快感。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中的侠客,为了正义,光明正大地铲除恶人。但是问题是,这些江湖人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地一刀宰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官府却很少过问,似乎对这种事持一种默许的态度。

“侠以武犯禁”,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往往为了惩恶扬善不惜用暴力触犯律例,这是官府所不满的,但是这却成了在苦难的年代人民的一线期望。所以说,最初的武侠,便是侠盗,惩恶扬善,劫富济贫,实际上是有官府的,但是他们站在了官府的对立面。到了金老的时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将武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大多是朝廷的附加,反贪官但不反朝廷,当朝廷遭到外族势力的威胁时,他们会率先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在天龙和双雕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
天龙和双雕时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江湖中人与官府相处最好的时期,那时中原政权受到外族势力的威胁,处境十分危险,江湖各大门派则成为了捍卫中原政权的坚强后盾。乔峰用生命换来了辽宋两国数十年的安宁;郭靖则率领中原豪杰镇守襄阳数十年抵抗蒙古人的侵略。虽然这期间,江湖上纷争不断,各大门派间也有厮杀,但由于侠义之士的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都内部解决了,因此,官府极少插手。
到了元末明初,《倚天屠龙记》中的六大门派基本上和官府井水不犯河水,唯独作为明朝的前身明教却看不惯蒙古官兵对老百姓的欺压,把驱除胡虏作为本教重任,扛起了反官府的大旗。也正是这个原因,朝廷官府把明教中的人都当成十恶不赦之徒,对其诛杀极严。明教中人为了活命,行事不免隐秘诡怪,以避官府耳目,名门正派的侠义道却把他们当成歪门邪道,瞧不起他们,这才有了后来的六个门派围攻光明顶。
而《笑傲江湖》所处的时期,官府对江湖事情几乎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林家血案中,青城派杀了那么多人,林家几乎被灭门,但是从始至终也没有看到官府的人来办案。要知道,福州是个大地方,林家也是个大户人家。还有刘家灭门案,老刘被认命为中高级武官,结果刘家却被当着成百上千人的面全部杀掉。公然杀害朝廷命官,嵩山派简直没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样看来,令狐冲公然袭击吴天德,抢夺官印和告书这种事情根本就微不足道。有人说,笑傲整篇就是政治隐喻,整个江湖就是官场的缩影,只是把矛盾用武力斗争的方式描写出来,再描写官府立场就有重复了,从这来看不无道理。

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明末清初后,江湖与官府之间已经不能和谐共存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民族矛盾的范畴,由于官府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反政府武装的存在,因此,无论是天地会、还是红花会都遭到了官府的严厉打击。武侠中,这段时期的激烈打斗基本上都是江湖人与官府之间的正面较量。从他们之间的正面对抗可以看出,江湖中人在朝廷面前是多么的弱势。
可见,在金庸的小说中,如果不是上升到民族大义,江湖中人跟官府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官府对于江湖中的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你觉得官府斗不过江湖中人那就错了,事实上,很多时候“武林高手”干不过官府。只要是官府哪怕是衙役,都能吃饱喝足,而所谓的武林中人,也就是所谓游侠儿,只不过是社会的底层人员,有一顿没一顿,穷文富武,可想而知官府中人的攻击力一般高于武林中人。《天龙八部》中,那些武林人士面对辽国的正规军队是什么状态,一看便知。
因此,在武侠小说中,只要不是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如明教),管你如何厮杀,官府很少过问,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如果有谁破坏了规则,无需官府动手,自有这些规则的捍卫者来维护正义。这时候,江湖和官府更像是两个不同的圈子,他们各自管理自己圈里的事。但是,如果江湖中人威胁到朝廷的统治,那么朝廷定会毫不留情地予以剿灭。


五蠹儒以文乱法原文及翻译
五蠹是指的五种危害国家的蛀虫,包括儒学人士、纵横家、游侠、逃避兵役的人、商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话出自哪?什么意思?
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 而人主兼礼之 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 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犯禁者诛 而群侠以私剑养--韩非子 《五蠧》韩非说的“五蠧”就是五种社会蛀虫,而蠧就是蛀虫的意思。在这五蠧里头一种社会蛀虫就是 “儒生”!以上引子的意思是:儒家利用文章扰乱法纪,狡辩颠倒黑白,...

《五蠹》原文及译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是什么意思?
韩非子作为一名有名的思想家,他曾经在《五蠧》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纪"。意思就是说读书人通常靠写文章靠散播思想去扰乱法纪,而习武之人通常用武力扰乱朝纲。韩非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古往今来,文人和武人若要反抗或者扰乱法纪,都是要利用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的。一、...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什么意思?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意思是儒者凭借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制,侠士凭借武力来打破国家的禁令。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记》,并非韩非子所说,而韩非子也坚持这样的观点,这是因为韩子非是法家的代表人,他站在法的立场上这样去揣度,秉持着“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自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忌,这里的侠是墨家吗?
这里的“侠”和墨家毫无关联。这句话出自《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基本的意思是,儒生靠卖弄文章扰乱法纪,却因此受到统治者重用...

五蠹儒以文乱法原文及翻译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高价之民多矣。上古的时候,人们惧怕野兽,有巢式用木头构筑巢,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谁说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意思是儒者凭借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制,侠士凭借武力来打破国家的禁令。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记》,并非韩非子所说,而韩非子也坚持这样的观点,这是因为韩子非是法家的代表人,他站在法的立场上这样去揣度,秉持着“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自成...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是什么意思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是什么意思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

五蠹原文及翻译儒以文乱法
五蠹原文及翻译儒以文乱法如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

洛龙区18595158492: 古代武林高手为什么不当官
石省障翳: 和现代的黑社会为什么不能参军一个道理. 当武馆需要几点:军事知识,武艺,家境清白,纪律性强 古人以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要做侠客首先就要除暴安良,锄强扶弱,很多官府认为没有证据的事侠客凭借民间的风评就能给定罪杀了...

洛龙区18595158492: 为什么汉代后政史中不再有侠客的传记 -
石省障翳: 侠客早期实际是贬义称呼,古书上讲市井游侠,实际说的就是混混一类的人物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 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重点在这一句. 汉后是三国两晋,社会风气已经相当成熟,侠客一类的人物从台前走向幕后,做些背后的事情还可以,但是不适合出现在正史之中了.

洛龙区18595158492: 如何认识"武侠"与"法"的关系 -
石省障翳: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韩非子是法家的大名人,非常反感这些文人和侠客,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

洛龙区18595158492: 善与恶之间? -
石省障翳: 何为善,何为恶? 杀一无辜人士却能救下万人,是善是恶? 古代侠以武犯禁,破坏了社会秩序,但却多有劫富济贫的佳话,是善是恶? 人之初,性本善;抑或人之初,性本恶? 用善恶来评价人未免太过片面了! 善恶又何来中间之说?好人或许会做坏事,恶人难道就不能做好事? 每个人价值观都不一样,对一些人来说是善事,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恶事 举个例子,佛家忌杀生,若是遇见有人在钓鱼,自然觉得是恶事.但若钓鱼的人却是为了把鱼喂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自然便是善事了. 由此看来,因果之说,远非善恶这么简单.那么既然善恶无绝对,又何来善与恶之间呢?

洛龙区18595158492: 金庸为什么如此痛恨朱元璋 -
石省障翳: 因为金庸写的是武侠类小说.而古代朝廷一开始就提出了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确.你如果有了武功正派的看到欺凌弱小会匡扶正义替天行道,而邪派的则会滥杀无辜,这不利于朝廷的管理.所以两者一开始就是对立的.金庸又是以武林正派为主题.所以朝廷既然和主人公对立,那么必须是一名坏的王朝.朱元璋也就写成一名残暴的破坏正义的君王.

洛龙区18595158492: 古代史书中侠客形象的背景 -
石省障翳: “侠”的由来:“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中“游侠”、“私剑”并称,而“带剑者”的特徵是“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世关于“侠”的观念在此已露端倪,这就难怪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以《韩非子》此说开篇.只是此说语焉不详,且无具体例证;一直到《史记》的《游侠列传》,“侠”的基本特徵才被较为精细地勾勒出来.

洛龙区18595158492: 历史+侠文化起源于何时?又结束于何时? -
石省障翳: 其实,很早以前我们称侠为游侠,亦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并兴盛.只是后来,刺客,门客还有那些游手好闲个.也都为侠了.于是,侠以武犯禁 儒以文乱法...侠客给制止了.到了两汉,人家说郭解是最后一个游侠.其实不然,大唐才是游侠的最后消失的朝代.李白的侠客行就说明那个时代.

洛龙区18595158492: 武侠小说起源? -
石省障翳: 武侠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大类别.“侠”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在《韩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至于武侠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游侠列传》,是武侠史上最早的篇章. 第一部武侠小说 当推汉代无名氏的《...

洛龙区18595158492: 侠以武犯禁,我想问问武侠这种角色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有,那为什么现在社会就没一个真真正正的大侠呢? -
石省障翳: 侠以武犯忌,不是真理,事物都有两面性.武侠在侠不在武,为什么武艺高超却是魔头,为什么小人物的义气叫我们感动.任侠,尚义之侠,敢于主持公道、乐于帮助别人就足够了.“侠”自一个道义,有信仰、有目标,只要自己够努力,何处都是江湖,都是我们发挥价值、展现正义的地方.

洛龙区18595158492: 什么是侠义公案小说?
石省障翳: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是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突出现象.究其原委,大抵由于政... 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古代“侠”的特质,韩非曾一针见血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