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

作者&投稿:阚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每年阳春三月,九州八府的茶商,云集于九龙,采购春茶。靓丽采茶女边唱采茶歌,歌声此起彼伏,一唱采茶歌,歌声此起伏,一唱众和。茶业发展,采茶歌也不断流传与发展。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据石城崖岭《熊氏大修谱》记载: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呜呜然,撼户牖。时有联唱《十二月采茶歌》。此后,始源于同为客家人大本营-闽粤赣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粤东的采茶灯传人赣南,其与九龙茶区民间灯彩结合,演变成有简单情节与人物歌舞动作结合的采茶小戏《姐妹摘茶》。后经改编并加入纸扇等道具,创造了《卖茶》、《板凳龙》等剧目。剧中人物演变为二量一丑,即三角班。继而发展到有十三场、四十多折、十余人演出的《九龙山摘茶》等茶灯戏剧,采茶灯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这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欢快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因此获得迅速发展。

台湾三脚采茶戏

三脚采茶戏是客家地区最为人熟悉的小戏,另外尚有其它的小戏,如相褒戏和抛采茶;三脚采茶戏的形式由大陆传过来,因所有故事场景都仅由二旦一丑呈现,故名「三脚」,在台湾所演出的戏码,多离不开「张三郎卖茶」的故事情节,因为剧情涉及采茶、卖茶,因此习惯称之「三脚采茶」。最初三脚采茶班的成员完全是男性,每个不到十人的小团体,在北部客家地区游走于各个客家乡民聚落,不搭戏台,不备砌末,在旷地广场里卖艺赚取赏钱,跑江湖,称为「落地扫」。

特色介绍

由客家山歌演变成三脚采茶戏经改良戏时期,再到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的王禄仔卖药型态,到今天的文化场 (民间对政府文教预算补助演出活动的说法),其间三脚采茶戏表演的音乐及基本故事内容变化并不大( 不断改变的是表演的空间环境与观众 ),还是只有简单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客家民谣。

三脚采茶戏中以一个茶郎的故事为轴,形成各个小段戏出,主要有上山采茶、送郎、籴酒、茶郎回家等几出;其余像桃花过渡、十送金钗、抛采茶、扛茶等几出则是另外再由茶郎的故事衍生而来,如扛茶则是籴酒再发展出来的,另外像病子、问卜、公背婆、开金扇、初一朝、闹五更、苦力娘等则是以这种情节发展模式另外而成。

经历过改良戏时期,三脚采茶戏在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中,当时不论采茶戏广播节目,或在外促销药品的露天表演,所用的音乐伴奏乐器编制,和当时其它大戏所用乐器组合多已大致相同,也是以壳弦为主要的旋律伴奏乐器,另外以和弦(帕士)、大广弦、扬琴、笛为副;再加上一组打击乐器提点戏剧进行节奏。

戏剧进行中,打击乐器所用锣鼓点虽借自其它剧种,但演员所唱仍以客家民谣为主,且每出不同的段子多只用几种民谣曲调,并以其中一种为名,有的以该段出名为其中某一曲调之名。这些许多同时是剧名的民谣,多是在三脚采茶戏这种小戏出现之后才渐渐发展出来的地方小调,当然其中也有相当古老,传播区域相当广,不限于只在客家地区流传的小调民谣,或发展时间到相当晚近之后才成型的新歌谣。

至于原在山野中传唱的山歌,被吸纳到三脚采茶戏中,除曲调原般外,歌词与音乐性格也进行了改变,不但降低原本环境中所特有的歌词即兴和随兴的曲调节奏特征,原本不用伴奏的歌唱乃式,也加入乐器伴奏扩大音色上的变话,以适应戏剧表演加强效果;如老山歌、老腔山歌等皆是。另外客家民歌中的平板,除运用在三脚采茶戏,同时也使用于单人故事说唱或劝世文演唱的江湖卖艺表演。

祁门采茶戏

流传于祁门县的一带的地方剧种。源自江西,原名叫饶河调。清初流传至闪里、历口、奇岭等地,经过老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具有茶乡特色的祁门采茶戏。采茶戏曲调优美,有西皮、唢呐皮、二凡、反二凡、拨子、秦腔、高二凡吹腔、文词、南词、北词、花调等数十种。

黄梅采茶戏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至今已两三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

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

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




广西桂南采茶戏
广西桂南采茶戏是广西桂林市桂南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叫踏茶戏。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采茶戏因其歌舞、戏剧、文学三合一的综合艺术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被誉为“山东梆子之后的第二大江南民间戏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桂南采茶戏以唱腔独具特色,曲调简单...

桂南采茶戏基本特征
桂南采茶戏表演队伍精炼,通常由5至7人组成,不超过10人,小规模的演出队,无需受场地限制,便于移动,灵活多变。其表演风格独特,以唱和舞为主,念白多为韵白或骈文,演出氛围热烈,剧场效果出色,让观众沉浸在音乐与舞蹈的世界中。桂南采茶戏的衬词富有特色,常使用“吁嘟呀”和“吁嘟呀啦”,这些...

桂南采茶戏基本内容
桂南采茶戏的演出内容主要围绕“十二月采茶”展开。演出流程包括:①开台茶,即演出开始时,演员向观众致以祝福与敬意。②开荒、点茶,象征着农事活动的开始。③探茶,代表对茶树的观察和准备。④采茶,以一男两女的角色形象,展现摘茶的过程,边摘边歌边舞,充满生活气息。⑤炒茶,表现茶叶制作的过程。

博白桂南采茶戏保护现状
博白桂南采茶戏在广西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在不断努力,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博白桂南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西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为了保护博白桂南采茶戏这一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

桂南采茶戏的器具、制品及作品
④作品:- 20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采茶戏包括《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 60年代:涌现了《刘三姐》、《马京与冯凉》、《抢亲》、《夺印》、《三里湾》等作品。- 70年代:《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帐》、《苦甜担》、《梁祝》、《奇案姻缘》、《三...

专家为“桂南采茶戏”的传承献策
2月19日,一场关于玉林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茶戏”的座谈会在中国茶网资讯中举行。众多专家学者聚首玉林市文化局,共同为这一戏剧项目的传承保护献计献策,并筹备即将编撰的《桂南采茶戏》书籍。“桂南采茶戏”源于明末赣南,于1628年前后传入博白,逐步发展为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因其衬词特色...

博白县-桂南采茶戏之乡地址在哪里?
博白县-桂南采茶戏之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具体地址为兴隆西路与南州北路交叉口南240米。这里是桂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和传承中心,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采茶戏)之乡。桂南采茶戏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戏曲,源于清代中期至末年的江南地区和岭南一些省区。博白桂南采茶戏主要以白话、...

采茶戏(桂南采茶戏)是怎么样的?
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

采茶戏的特点
1、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土生土长,用本地语言演唱,通俗易懂,易于普及。2、演出队伍精悍,机动灵活。队伍人数为5-7人,一般不超过10人,小道器、小节目,不受场地限制,演出方便。3、表演别具一格,载歌载舞。唱、念、做、舞四功,侧重于唱和舞,念白多数为韵...

桂南采茶戏传承谱系
县国有采茶剧团的成立,标志着专业化的传承体系的建立,通过辅导的方式,培养了多代传承人,确保了桂南采茶戏的持续发展和传播。黄彩庭作为第一代传承人,其生年1900年,是三滩良茂采茶剧队的创始人,他的师徒传承关系在1945年形成。刘从舟和刘明强作为第二代传承人,在1945和1948年师承黄彩庭。何忠隆、...

永宁县17297132571: 赣南采茶戏 - 搜狗百科
籍潘清热: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相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戏曲,主要由安远、于都、赣县、信丰、石城等地的茶歌、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歌舞与粤东采茶灯结合发展而成,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区广为流行.赣南采茶戏的话白现存...

永宁县17297132571: 赣南采茶戏 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 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 -
籍潘清热:[答案] 7. B(以偏概全.应结合第一段“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来判断.) 8. D (A.偷换概念,原文是说“其中矮子步、单袖筒和摹拟动物动作,均为丑角刻画人物所用,它是赣南采茶戏最具特色的...

永宁县17297132571: 有谁知道赣南采茶戏?请告诉我,谢谢! -
籍潘清热: 《赣南采茶戏》更新[赣南采茶戏选唱]黄玉英等[R... 有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东河戏、赣州南北词、兴国南北词、于都道情等,其中以赣南采茶戏影响最大.赣南采茶戏...江西采茶戏是中国采茶戏的始祖,赣南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始祖,...

永宁县17297132571: 有谁知道赣南采茶戏 -
籍潘清热: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赣南采茶...

永宁县17297132571: 赣南采茶戏的由来是什么呢?
籍潘清热: 江西采茶戏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距今约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采茶戏的产生,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

永宁县17297132571: 江西采茶戏 传说 -
籍潘清热: 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 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

永宁县17297132571: 采茶戏的传承发展. -
籍潘清热: 采茶戏:传承意义重大深远 叶华林: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

永宁县17297132571: 赣南采茶戏的三绝是什么?
籍潘清热: 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永宁县17297132571: 赣州哪里有赣南采茶戏表演 -
籍潘清热: 在建国路和西津路红绿灯处,郁孤台公园边上,建国路居委会边上.每晚都有,好像是三元一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