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人生三境界: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作者&投稿:向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情似乎很多。


少时读书,长大赚钱,老了为儿孙忙活。


一次又一次的追逐,我们或许曾赢过,可有时蓦然回首,总觉得内心空空的。


人总要经历过风雨才能明白:生命的丰盈与求得的名利无关,那种充实和满足感来自心灵的修炼。


洞见人生,离不开三个字:静、趣、识,如此方能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01

于“静”中见自己


曾国藩曾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意思是说,心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处理起事情来也能够省力。


初入仕途的曾国藩年轻气盛,也曾轻浮浪荡,惹得很多人对他不满。


直到有一天,他的好友唐鉴送给他一幅字,上面只有一个“静”字。


有感于老友的良苦用心,曾国藩开始苦练静功,果然不久之后,心性起了变化,处境也大为改观。


直到后来位极人臣,每遇到难事不能抉择时,他都会独自一人登上小楼,静坐沉思。


在日复一日的守静中,他不断地修炼自己,曾国藩平生经历的大事不少,却很少出错,去世后,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晚年的曾国藩更是将“静”写入家训,可见其是何等笃信静的力量。


静不止意味着静心沉思,更意味着在纷繁世事中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


在苦难中坚强不屈,在富贵中不易其志,不忘初心,静心处事,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


古来大家的成名之作无不是在静中完成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恩格斯修订马克思的手稿用了整整十二年之久。


板凳须坐十年冷,成就的获得都是建立在长时间的孤独中的。


倘若不能静心守心,怕是早在开始不久便放弃了,那么与成功的果实也就无缘了。


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村上春树说:“人生还应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守静之人总能避开纷扰,悠然于尘世之外,修篱种菊,自得其乐。


今天的我们活在被外界声音裹杂的世界里,每天忙得团团转,机械地重复着手里的工作,在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不觉间,内心杂草丛生。


在安静中固守初心,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于当今时代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愿我们都能守住初心,在静中励精冶性,做灵魂丰满的自己。


正如丰子恺所说的那样: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02

于“趣”中见众生


见众生,是一个接纳与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小我到大我的过程,无趣者不能至也。


因为一个没有情趣的人,必然不是对生活乐观的人。


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说的:“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一提起来喜欢做的事,就目光灼灼的人,必有真性情。


古人说,人必有良癖,而后有所成。


像作家老舍就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把生活过成诗的人。


老舍先生爱好非常广泛,养花、赏画、听戏,都能乐在其中,忘乎所以。


尤其对于名画,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当初在伦敦讲学的时候,工资不高生活拮据,但是一有空就往书画市场上跑,看到中意的画册、画报,就立刻买下来,全然不顾生活的艰难。


他曾亲口说过:“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比吃了一盘白斩鸡更有滋味!”


老舍的人生虽然时时有苦难光顾,但他的雅趣足以填补空泛灰暗的生活。


当一个人能有让自己精神为之一振的爱好时,他的生命必是丰盈的,充满厚度的。


反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看起来很成功,有车有房不缺钱,事业也蒸蒸日上,可就是和他交往时,感到无聊、无趣,因为他们没有生活情趣,空淡乏味。


培根在《随笔集》中说过:“有什么样的情趣,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学识和见解,就有什么样的谈吐。”


一个人的修养谈吐,在其情趣上亦可见一斑。


在贫乏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把生命填充丰盈的人是伟大的,也是幸福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尘浪滚滚,但愿我们都成为那个灵魂有趣的人,闲时品酒赏花,都能乐在其中。



03

于“识”中见天地


古代的名人学士,大都有游学的经历。


他们的一生必须要壮游天下,了解异地风俗民情,用于开阔视野和增长见闻。


杜甫的《壮游诗》中写道“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而多年后的他,还感慨“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史学家司马迁,青年时代曾两次远游,正因其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才能写出后来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文人雅士或赏景游山,或深入民间,不仅是见山水人物,更是性情的淬炼,格局的开阔。


以天地为格局者,必然见识深远,他们可以享受最好的,也可以承受最坏的,能看清自己,遇事不强求。


见识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但人生有限,经历有限,我们不可能事事亲历。


除经历外,增长见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书读多了,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才华融于骨血,显于气质。


她是三次下跪采访老翻译家许渊冲的央视一姐,也是《中国诗词大会》上诗词歌赋信手捏来、口吐莲花的主持人。


董卿的优雅气质大家有目共睹,她曾经谈到过,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读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每晚睡前的一个小时,是董卿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不带任何电子产品进入卧室,是她坚持数十年的习惯。


在心有迷茫时,董卿毅然停下事业前进的步伐,到美国求学。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出口成章的董卿优雅大方,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铁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爱读书、有见识的人总能在平常举止中将才华、气质显于无形。


林语堂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


其中“广见识”应该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见识意味着一种大智慧,有见识的人,让人见之忘俗。


正如三毛所说“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一个人可以无才,但一定要有识。有见识的人能在纷扰世事中善待自己,也能不卑不亢地对待别人。


在寻常生活中守静笃行,丰富情趣,增长见识,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修行。



04


人生的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灵魂的丰盈更需要我们不断精进。


于静中见自己,让你在繁华中不迷失;


于趣中见众生,让你在贫乏中不空泛;


于识中见天地,让你在人海中更清醒。


愿你我都能穿过岁月的重重迷雾,与彼岸那个智慧、通透的自己不期而遇。


踏过万水千山,再回首,今日之我已非昨日,方不愧对人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个什么意思
见自己:武功首先得过自己那关,才能出来见人。见天地:见高低,知道天一样的高手,知道地一下的菜鸟,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影片中,叶问把菜鸟打得一踏涂地,但是,却被宫二打败,再想见她宫家武功时,一切都迟了。见众生:宫二的遗憾是不能收徒弟,那么,从侧面理解,叶问徒弟满天下,就是把自己的武功发扬...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经典台词。主演梁朝伟在采访中这样解释武林或人生: 一是见自己,首先要清楚自己;二是见天下,天下这么大,你都没有出去看过

​人生三境界:阅己,越己,悦己
圣人之道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候,向外追求真理倒是大错特错。我们应当 向内找寻,坚持阅己,打破外物,才能见的真空。02 越己,能够未来可期 每个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破除边界,才能拓展人生的无限可能。曾看过这样的报道,有人从几乎零基础的英语,竟然一直读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她说:“...

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么
人生三境界是指: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他认为...

人生的三种境界:先见之明、知人之明与自知之明
王国维在人生追求与得意的哲学中,给出了最好的解释。我们的为人处世,亦有三重境界: 先见之明是为人处世的智慧,知人之明是待人接物的修养,自知之明是立身于世的成熟。先见之明的智慧 先见之明:指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发展的有预见性。我们常用见微知著来形容一个人善于通过微小的一面而...

人生有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3、人生的第三种境界——见山又是山 大多数人都只达到了第二境界,就迎来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

如何理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是出自《一代宗师》里面的,自然大家都知道《一代宗师》是讲的武功方面的事情,“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首先是讲的对武功境界有这样一个不同层次的说法,现在多被用在对人生的看法和里程。自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他是表示不同层次的功夫人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 人生三境界的赏析
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清代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各出自哪个作品 ?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

人生三重境界如何理解呢?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道出了禅宗的三种境界。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尘世外物界。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

云梦县18229819572: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什么意思? -
印司安络: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是出自《一代宗师》里面的,自然大家都知道《一代宗师》是讲的武功方面的事情,“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首先是讲的对武功境界有这样一个不同层次的说法,现在多被用在对人生的看法和里程.自然...

云梦县18229819572: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个什么意思
印司安络: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意思:见自己:自我塑造.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见天地:社会定位.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见天地”是对“见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见众生: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合适自己的状态,从容的去面对众生.见过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做到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

云梦县18229819572: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具体分别指什么?
印司安络: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问题,慢慢有点体会,这也许就是电影里的另外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最好诠释,好像明白了一点.下面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望板砖伺候. 我是程序员,那就从程序员的境界说起.在程序员的学习道路上,从一开始...

云梦县18229819572: 何为人生的三重境界 -
印司安络: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

云梦县18229819572: 人生的三种境界?
印司安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云梦县18229819572: 人生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印司安络:人生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云梦县18229819572: 赏析人生三境 -
印司安络: 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若干个阶段,哲人们有各自的划分办法.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

云梦县18229819572: 关于人生三境的理解 -
印司安络: 简单的理解 你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在人生的路上,鸟语花香,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谓之迷茫时期,混沌时期,懵懂时期都可以! ...

云梦县18229819572: 人生的三大境界是?? -
印司安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云梦县18229819572: 人生三大境界议论文 -
印司安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