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我关注是令人痛苦的——来自精神分析的理解

作者&投稿:隗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来说一段轶事。当有人问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您觉得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提问者本以为会听到一番长篇大论(这是弗洛伊德很擅长的地方)。大师略作沉默后回答到:“爱和工作”。

这个言简意赅的回答道出了心理健康的真谛,就是减少自我关注,将能量运用于爱与工作之中。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消除了对自我的关注。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临床上,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的康复,正是来源于走出了自我关注,把精力投注于工作、学习,或爱的关系中。我们来看看“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的成长经历:

森田从小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12岁时还尿床,1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快、容易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中学时曾患肠伤寒病,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受其症状的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将至,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结果却出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来自《百度百科》)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理解,森田正马当时可能是一个疑病症患者,总是关注身体的不适,忧虑自己的状态,试图用各种方法解除痛苦,最终却陷入了自我关注的泥淖。康复来源于他最终“放弃了治疗”,这种放弃导致了心理能量的转换,从内倾转向外倾,使能量的释放有了途径。

很多抑郁或焦虑的患者,试图通过“想通某个问题”、穷思竭虑、仪式性行为等不断地自我关注来彻底消除痛苦,结果却走进了死胡同——糟糕的情绪越来越多,症状越来越严重。恰恰是他们放弃了这些自我关注的行为和思考,开始学习或工作,跟人建立有情感的关系之后,痛苦得到了缓解。

亲密关系丧失(比如失恋或丧偶)之后哀伤的完成,其标志是一个人重新恢复了对他人、社会、工作的兴趣,也就是说,心理能量投注于外界,而不再沉溺于自身。

一个有躯体痛苦的人,往往只会关注身体痛苦本身,丧失了对他人的兴趣,所以,身体的痛苦往往会中断一段浓烈的爱情。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能也来源于久病者过度的自我关注,无法与周围人形成有情感的关系,最终导致周围人的厌弃。

那么,为什么过多的自我关注令人痛苦,为什么减少了自我关注就能得到心理上的解放呢?为了理解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

力比多(Libido)指的是推动人活动的心理能量(类似于推动事物运动的物理能量)。力比多淤积令人痛苦,力比多释放令人快乐。这类似于一个无法进行性活动的人,由于性欲的堆积而痛苦不堪,而一旦可以进行性活动(性交或手淫),性能量的释放带来了快乐,缓解了痛苦。

通过一些途径释放力比多,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如果力比多释放的途径受到了阻碍,那么淤积的力比多会产生紧张的感觉,出现心理痛苦和心理症状。

力比多的投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婴儿期,力比多投注于自身,这是原始自恋状态。然后,力比多逐渐地投注于客体(指的是扶养者,以及其他人),这便导致爱的关系的形成。从最初的对父母的爱,到后来的友谊及伴侣之爱,以及亲子之爱,背后都有力比多的驱使和满足。

通过这样的发展,一部分力比多仍然投注于自身,通过自恋的行为或幻想得到满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自恋的),一部分力比多投注于外界,通过爱和工作得到释放。这种发展一方面减少了力比多淤积于自我中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完成了社会化,一个自我中心的婴儿慢慢变成愿意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的人。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外在客体的无情和拒绝,力比多的投注受到挫折,于是有可能折返回来重新投注于自身,这便是继发性自恋。重新投注于自身的力比多,如果转变成一种自大狂的状态(显性自恋者),力比多仍然有了一条释放的途径。因此,自大狂虽然令别人不爽,但却不容易出现心理症状。如果没有转变成自大狂状态(隐性自恋),那么,无法充分释放的力比多就会以疑病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形式得以呈现。

在《论自恋·导论》一书中,弗洛伊德写道:“当力比多的自我贯注超过一定量时,对自恋的超越便成为必需......欲阻止患病,最后的手段便是开始爱;若不能爱,挫折必导致患病”。他引用了德国诗人海涅的诗:

疾病无疑是创造背后所有推动力的最终因子。

籍由创造,我得以复原;

籍由创造,我变得健康。

好了,理论的解释已经有了,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减少自我关注,达到心理健康呢?

1、去发展爱的关系。

有了爱的对象,避免了力比多在自我中的淤积,减少了自我关注,这为开启心理健康提供了可能。当然,伴侣关系中也有痛苦,但这些痛苦会弱于自我淤积之苦。毕竟,关系中虽有痛苦,也会有温暖和释放,而沉溺于自我关注所带来的痛苦,似乎是绵绵不绝的。

一些研究也发现,已婚者的幸福感高于单身者,有孩子的夫妻幸福感高于丁克一族(研究结果略有不一致,是从统计意义上来讲的,具体到个人则不一定),看来,爱的关系是缓解心理痛苦的良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老老实实完成社会要求每个个体的任务(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对于心理健康是有助益的。

2、投入地工作、学习、创造、分享

一些人赚了足够多的金钱后辞职赋闲在家或周游世界,但空下来之后却发现,生活反而没有了之前那样的快乐。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有成就感、创造性的工作,能充分释放力比多。没有了创造性的工作,力比多释放的其他途径又不能建立起来,是这些人痛苦的原因所在。

“工作有价值,是因为工作和与工作相连的人类关系所提供的机会,大量地排放了力比多的部分冲动(自恋的、攻击性、甚至爱欲的冲动)......当维持生计的日常工作可以经过自由选择的时候,就是说,通过升华作用,可以利用存在的倾向和保存其力量的本能,或者因为结构上的原因而有比平常更强烈的本能冲动的时候,工作就提供了特别的满足。”(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

因此,投入和有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为力比多的释放提供了途径。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高二之前,我学习辛苦却鲜有成就,总是沉浸于自我怀疑之中,在高二之后突然进入了创造性、成就感的学习状态,幸福感便明显提升了。

3、提升自我觉察力,减少自我关注。

当发现在自我关注时,比如努力想着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试图想通某个自我问题,以及对于自己利益、前途、容貌等的过多关注等,不妨停下这些关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学习、娱乐、工作、聊天、做事等)。这是在主动调节力比多释放的途径,从自我关注中走出来。

这里面仍然要推荐正念观呼吸的练习,每当发现自己在分心时,提醒自己放下这些关注,回到呼吸本身。这既是在训练一种自我观察的能力,又在培养一种从自我关注中跳出来的习惯。每一次地放下,是在放弃我执——一种力比多在自我中淤积的痛苦状态,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说明一下自我关注与自我觉察的区别:

自我关注:指关注自己的容貌、身体不适、表现、反应,利益得失,试图想通关于自我的某些问题,沉浸于某些与自我有关的想法中的情况。比如,如果这篇文章发布之后,我经常地打开知乎来看看有没有人点赞或评价,这便是自我关注。

自我觉察:自我关注时,自我与想法或冲动融为一体(认知融合),自我觉察时,自我与想法或冲动分离(认知分离)。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我打开知乎看看有没有点赞或评论,并感到开心或受挫,这是自我关注;我知道我有了想看点赞或评论的想法和冲动,这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能够给力比多在自我的投注踩一下刹车,减弱力比多淤积之苦。


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是在什么时候
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是在初中阶段。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初中生是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因为在初中阶段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

关怀性自我是什么意思?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更好地对待自己,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关怀性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建立更加健康、温馨的...

关注自我,接近生活600字作文
关注自我的作文 他们为何为人们所钦佩,想到他们的名字,讲起他们的事迹,心中又有何感触?是的,让自己在社会中不致淘汰,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所以,别人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救出落水的女青年。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成赞?而那些没有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的,唯我最真,唯我最美,因为“当局者迷”。别人的评价...

人生中关注自我程度最高的时期是什么
人生中关注自我程度最高的时期是成人初显期。按照传统,青少年期之后就是青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被设定为进入成人角色的标志,尤其是结婚、生育、有稳定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这些角色通常在20岁左右,到20岁出头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成人生活框架。然而,现在,尤其在发达国家,20岁...

什么是关注与已关注?有什么意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关注和已关注不应该成为“利益交换”的工具,否则就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5. 关注和已关注的心理效应 关注和已关注的心理效应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通过关注他人,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渴望接触他人的需要。而被关注则会让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促进自我价值...

以自我为中心是什么心理病?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只关心自己的需要,甚少有兴趣了解别人的观点。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让人感觉到有防御性,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容易屏蔽别人的角度。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 与幼年长时间的孤独有关,他们可能被迫长时间面对孤独的时候,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就是变得自我关注,这样可以...

社交恐惧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开始害怕这个世界,因为我已经开始不再相信自己了。社交恐惧症使人与快乐的交流机会失之交臂;社交恐惧症使人无法再享受满足社交本能所带来的乐趣;社交恐惧症使人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生活……过度的自我关注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其社交生活里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极度的自我关注,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人人都能掌握的静观自我关怀法
⑤你的思绪会像小狗一样跑来跑去,不用担心你的思绪飘移得有多么频繁。每当你的思维开始游荡,温柔地回到关注呼吸的感觉就好,就像把一个迷路的小狗或儿童带回家一样。⑥关注呼吸是如何滋养自己的身体,让你的身体带着你呼吸,你什么也不需要做。⑦现在来感受整个身体的呼吸,它随着呼吸而轻轻起伏,就像...

什么是自我?(主我宾我)
什么是自我?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自己?人们希望如何思考和关注自己?这些自我思考和感受如何塑造并影响行为?主我,指的是人正在思考和感受的意识。宾我,指的是人对于自己是谁,是什么样人的看法。自我概念,指的是人们思考他们自己的特定方式。自尊,指人们感受她们自己的特定方式。人格心理学更关注客观...

关注自己才是最优解
为自己的生命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不越位别人的生命,不操控别人的人生。永远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由,永远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永远关注自我的成长。感恩与《认知差》的相遇,感恩伊姐。关注自己才是最优解,与自己和解,接纳不完美,拥抱不确定,勇敢前行。写给自己,写给亲爱的你!

辽阳县19592264055: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自己”这个说法对吗?😂 -
乌福康达: 当然 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虽然受社会整体意识渲染 但我们还是掌握主动 对这个世界百态 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不做死就不会死 所有人都有痛苦 只是层次不同 心态更会不同

辽阳县19592264055: 休谟如何解释心灵和自我? -
乌福康达: 大卫·休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将理智与逻辑推向了极限,他对物质乃至心灵的持续的同一性以及因果关系造成的难以修补的破坏成为了两百多年来哲学的耻辱.因为根据他那在逻辑上至今无从驳斥的理论,我们没法确切地知道家里那扇房门是否总是存在;没法确切地知道“心灵”或是“自我”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没法确切地使用一切包含有“因为……所以……”的句子.我带着几处疑惑投奔他而去,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不但疑惑没有得到解答,连原先所有的确定都化成了一种幻觉.很奇怪的状况在于,我不仅没有变得愈加不安,反倒是有所释怀.我发觉人类的理性到头来终究是一件残破的工具,当把它使用到极限的时候,它甚至会转而推翻自己

辽阳县19592264055: 以鲁藜的《泥土》为话题的800字作文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根据诗歌所表达的主... -
乌福康达:[答案] 家乡的土地 站在扬名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大道上,只见两边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座比一座漂亮.隔着雕花的栅栏,厂房外是一片片的绿化带.绿茵茵的草地上开着一小朵一小朵的白花,高低错落的树枝间探出各色花朵的笑脸. 最吸...

辽阳县19592264055: 人的痛苦来源于自己还是他人? -
乌福康达: 是自己,全是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辽阳县19592264055: 为什么人常常自己折磨自己?有意无意的折磨不间断... -
乌福康达: 人之所以烦在于有过多的执着, 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 如钱、如事业、如名声.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放下,便自在,学会放下,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平和. 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 另外你要培...

辽阳县19592264055: 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 那就是 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 -
乌福康达: 有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观点挺不错的,我复制上来你参考一下::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这“颗”心了解太少 在我看来原本人的出生本来就带着一股纯净神圣的能量来到这个地球上,但是在其生命的旅途中渐渐被各种恐惧的教育污染了,逐渐忘记了自...

辽阳县19592264055: 怎么可以让自己少关注内心世界? -
乌福康达: 多做些户外的运动,多和人接触 将注意力分散到外部世界去 这样就减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

辽阳县19592264055: 一个人的痛苦是否来自于个人的内心 -
乌福康达: 痛苦来自身体的和内心的. 身体的痛苦我们应该不能深刻体会. 内心的痛苦在你失落时就能体会到了

辽阳县19592264055: 乐嘉性格色彩中的红加绿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
乌福康达: 速写诠释基本原则本测试可以使你领取属于你的性格色彩,同时也可知道自己大概的组合.例如,你在红色上的总数是 20,几乎毫无疑问,你是标准的红色性格;又比如,你在黄色是15,红色是11,其它各为2,你将是黄+ 红的性格.总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