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理论之七  适应的历程

作者&投稿:巢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于每个人来说,第一个需要就是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因为一个人 如果不 能够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话,就不能与他所处的环境产生链接和互动,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活动,一个人通过适应到他所属的环境,就能在环境中摄取需要的物质来帮助他获得发展,如果我们看看周围的人所生活的状态,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不能适应到他的环境中去。比如找不到工作、组建不了家庭、不与他人沟通,与他们相对隔离的状态。我们可以说适应的历程是不断发展的起点,适应的历程给了我们人类生活的根基,对开我们是至关重要的,它稳定了我们的生活,他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感到非常的舒适,当我们说到适应的历程是起点的话,这种起点在人类之初的时候就开始了,适应的历程发生在出生之后的前六年,适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吸收性心智的作用,正是因为有吸收性心智的存在,孩子就能将环境吸收到内部,从而使他成为环境中的的一部分,一旦孩子将环境肉自由化,孩子就归属于这个环境,这种将环境肉身化的过程只有孩子将环境互动的前提下才能发生。孩子将环境肉身化的过程以及适应的历程这两者在一起帮助孩子自我构建,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环境肉身化,孩子能够发展出特别环境中每个个体所具备的能力,这个能帮助孩子能适应到他的环境中去,他行为的方式与他所处的环境中其他人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移动的方式、交谈的方式、行为的方式都与适应的历程相关,通过适应的历程,孩子成为他所居住的特别环境的一部分,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感到非常的舒适,因为这就是孩子被肉身化的一部分,他认为生活本应如此。因为前六年的孩子是他以后人生经验的基础,并且前六年的经验给了孩子一种尺度,让他能去衡量这个世界,在一生中都会去衡量。在孩子适应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步骤、不同的经历,要经历变成以及归属于的过程,如果在孩子适应历程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有充分的发展,孩子就能发展成为他注定成为的那个男人或者那个女人,孩子会变成或归属于的过程,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存在的人,但他要归属他所在的环境,变成的这个过程。变成的过程是一个人 从出生一开始到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因为我们所说的变成的这个过程要成为他要成为的那个男人或者那个女人,所以变成是  贯穿人的一生的。但是孩子归属于环境的历程,玛丽亚蒙台梭利说:“只发生在生命的前六年,因为我们说过,适应的历程是在吸收性心智的帮助下完成的,所以它只放在生命的前六年,蒙台梭利说:”孩子生命的前六年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对身体动作模式以及其他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如何使用自己的动作,如何使用自己的手等等,这个适应的历程将会对他的身体动作模会式以及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因为他会形成他属群体的思维方式、特殊的偏好,同时适应的历程也会对孩子的内在新生影响,以及在他的周围的成人产生偏见或先入之见,是什么让你成为周围环境中的一部分呢?从一般意义上说你移动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式跟其他群体是一样的。在适应的历程中每个孩子在两个程面上,一个是生理上的,一个是非生理上的(蒙台梭利称为精神层面),不仅是孩子的生理层面受到影响,孩子的内在也会受到影响,他跟他父母有相同的偏好,他喜爱的食物、他烹饪的食物会跟他的妈妈一样,所以渐渐的通过适应的历程,这个孩子就形成他所处的环境的形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在适应的历程中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的层面都受到影响,蒙台梭利说将适应的历程称之为身心构建的过程。那是因为通过适应的历程他会给孩子身心受到影响,孩子会成为他所属这个特别的环境中的特别的个体。

这身心构建的过程表五大基石:

1、语言的发展

2、环境中的食物

3、信仰

4、社会行为

5、动作

如果孩子要完全适应他所属的环境的话,就在这五大区域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五大区域就像是这个过程的五大基石一样。

首先是语言的发展:如果我们去想象人类沟通时的能力,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具备了讲各种语言的能力,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是一个宇宙孩子,他可以成为任何国家的孩子,通过语言的发展,他就可以去跟环境中的的成人去交流和沟通,同样也可以跟自己交流,自己跟自己交流的时候也是通过语言的。所以语言可以帮助他人也与自己进行交流,孩子应该处于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周围的成人要提供给孩子精确的语言,要给动作和物体给出精确的命名,一个孩子所具备的词汇越精确、越丰富,孩子就能更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谈到孩子能更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时候,不仅是表达自己需要什么,而且不定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孩子有这种能力: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与周围的人进行分享,他就会成为这个周围群体的一部分。

第二是动作的发展。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具备这样一种潜能力:以任何一种方式和需要做的一种方式移动自己,他也有潜力学会这些东西,但孩子移动身体的方式完全取决于周围成人的移动的方式。

第三种是环境中的食物。孩子出生的时候可以吃任何一种食物和享受任何食物的能力,但孩子对所处的环境中他习惯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因为这些食物是他所处环境中的,,他喜欢这种食物,他不仅仅是能够消化所在环境中的食物,还形成这样一种偏好:他还喜欢他熟悉的食物,不喜欢他不熟透的食物。不仅仅是身体上适应这些食物,在非生理层面,会形成接受喜欢的食物,而且我们会拒绝那些我们不熟悉的食物。

第四是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对待生活的方式。比如社会中有一些悲观的人以及乐观的人,我们要相信生命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能给世界带来不同,我们要相信我们能追随我们的梦想,所有这些都应该在适应的历程中都应该建立起来,每个人获得的这些信仰不是通过成人获得的,这是通过成人将其内在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表达出来而获得的,这些孩子通过周围的成人对待生活的方式吸收到:生命是美好的,我们可以去享受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追求美好的,而不是悲观的,如果我们都追求深刻的生活方式的话,生活就会更美好。

这种信仰也受周围的身边的成人的偏见、先入之见、希望所影响。在适应的历程使我们成为我们群体一部分的同时,也让我们区别于其它的人或群体,很多时候成人把这些部分传递给孩子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这些偏见和先入之见会成为孩子内心的内在的一部分,所以,环境中的主教要去做保育员做的那些事情,如果你有这种态度的话,就无形的告诉孩子,不是某个人可以做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

稍后写:你的乐观、你的生活的方式、你有哪些先入之见、偏见。所有的这些偏见和先入之见将成这孩子的接受每一个人的障碍。

第五是社会行为。我们所说的社会行为是指孩子所处环境中的文化的这样的一部分:怎么跟别人握手、怎么道晚安、怎么打招呼。所有这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这个方面是跟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相关联的、对待兄弟姐妹的方式是相关联的,所有这些都是属于社会与行为的一部分。孩子将会通过成人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来吸收,孩子也会通过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来吸收。

孩子出生之后,将会适应他的环境,孩子在子宫中所体验的一切,将会为之后的适应历程提供一个参照点这,这就是为什么共生期是这么的重要,因为共生期是子宫和外部环境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妈妈将成为孩子一个最强烈和最鲜明的参照点,他会为孩子一点一点打开世界的门,让孩子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了适应能力只所以发生因为在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并不带任何的先入之见、偏见以及期望,因为孩子将环境中所有的东西吸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新生儿我们并没有让孩子依附于他所处的环境,而是这个孩子有适应能力他能适应到他所处的环境中去,适应的历程就发生在生命的头六年,在孩子六岁之后,就会发生其它的事情

孩子会形成他所属群体的价值观念、信仰、偏见、偏好。喜欢所在群体中的烹饪方式,当孩子到了六岁的时候,已经成了这个群体的一员,附着这个群体的信息。也就是说六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他所属群体在生理上和非生理上的所有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这些孩子与其他群体中的孩子区分出来。孩子在六岁的时候能感受到他所归属的群体,他会觉得是这个群体的一员,通过适应的历程,孩子逐渐发展出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看待生活的方式、孩子通过发展出这些感受,他能获得安全感。他会认为他在这个群体中是安全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已经获得了所有在这个群体中生活下去而具备的能力和需要。适应的历程能对人类的进化产生影响。

适应的历程能够推动人类的历程,对于孩子而言,不是吸收一百年前的信息,而是以今天为起点,向未来发展。这就是人类为什么会不断的进化,是因为今天的起点不同于上一代发展的起点,这不是人类为什么可以不断地进化,因为孩子将环境中的信息吸收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孩子他适应他所处于的环境的过程,对于成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对于成人来说会更加的困难,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一个新的孩子而言,。。。。。他要进入一个获取的过程,玛丽亚蒙台梭利说:对于孩子来说他能适应到环境中去,但对于成人来说他只能调整自己,让自己进入到另一个环境中,因为成人不可能再经历像孩子一样的环境。玛丽亚蒙台梭利说把适应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正面适应、一个是反面适应,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是获取所以是正面适应,而对于成人来说,要失去很多东西,所以是负面适应。

对于六岁以上的孩子而言,孩子的年龄越小,自我调整的能力就越容易,年龄越大调整的就越困难,有一些特殊的状况可以帮助自我调整的过程,假如一个成人到一个新环境中去的时候,如果是自己想去的,他的自我调整会容易很多,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喜欢在不同的地方游历和生活的话,这样的人也很容易自我调整的多 。假如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环境中能给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机会的话,这样在他长大之后,就能获取童年时期所获取的那些参照点,这样自我调整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取的更多,在之后孩子就容易适应新的不同的环境,对于六岁以上的儿童面言,是处于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所以这些人常常有不安全感,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经历的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中适应的话,就会比较有安全感,对于6岁以上的人而言,他一直有很多成为身份标志的东西,如果离开这个环境,  他会失去一些东西,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而言,他会去。。。。

对于成人而言,他会失去很多,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通过什么来帮助孩子适应历程呢?我们在上述五个方面能够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我们要去观察我们的环境,对环境进行分析,这样我们就知道移除哪些在环境中是障碍的东西,一旦环境我们为孩子准备好了环境,而且对环境做出了分析,我们就能让孩子与环境产生链接,否则适应的历程就不可能发生,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完成自己适应的历程,成人只能是为孩子准备环境,孩子只有自己来做这些所有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去观察环境,去准备环境,随时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从而让孩子适应到所属的环境中去,成人也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会经历这个适应的过程,并在其中做很多的工作,孩子需要完成所属于他的工作,我们  然用眼睛看不到这个过程,但我们依然相信我们要相信孩子要做很多的工作适应这个环境,即使我们从外表看我们也看不到,这个体孩子在准备的环境中正在做着那些他需要做的工作,当成人为孩子准备环境的过程中要记住的是:我们要让人类倾向在环境中发挥作用从环境中吸收要素,成人要让孩子通过工作使吸收性心智发挥作用,我们也要依据孩子所处敏感期来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环境能够让孩子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探索,玛丽亚蒙台梭利说六岁以下的孩子是感官探索者,这就是六岁以下的孩子与环境产生互动的方式,事实上,关于在看得见的方面准备环境有很多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方面。还有另外的环境他也要去人去适应的,这就是人类环境,我们还要知道,生活在孩子周围的成人会成人孩子的角色模范,孩子通过理解他们身边的成人来理解‘人是什么?’,作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是所具有的高尚的品格,都要在这个环境中呈现出来,为了能够很好的准备准备这样的环境,成人要去分析哪些好的品质是要与孩子分享的,哪些不好的品质是需要他去做一些工作,得以提升和进步的。

《吸收性心智》第七章 找摘录

《人的形成》:第二部分第三章,

《人类发展教育》:第四章和第六章


江源县13896851762: 急求!!!蒙台梭利的主要幼儿教育理论有哪几点? -
归峡脑血: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

江源县13896851762: 如何利用感知觉的适应和对比规律合理组织幼儿活动
归峡脑血: 可以借鉴蒙台梭利理论要点中的'强调感觉训练'她主要采用了'感觉隔离'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 方法:蒙眼和暗室.至于组织什么活动,要看你组织的儿童年龄的大小,组织活动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江源县13896851762: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 -
归峡脑血: 何谓敏感期?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 那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

江源县13896851762: 伊顿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
归峡脑血: 教育应该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而是找到一条能够释放人类潜能的新途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对孩子的细致观察为基础,同时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天性.经过了近百年,这种教 育法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并在不同国家的众多学校施行.蒙台梭利的观察法则验证了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敏感期”是儿童学习、接受新鲜 事物的 最佳时期.这种观察法则让我们的老师能够在孩子工作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满足孩子自身的发展需求.

江源县13896851762: 蒙台梭利法的名词解释 -
归峡脑血: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

江源县13896851762: 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以什么为出发点 -
归峡脑血: 精神胚胎 吸收力的心智 是蒙台梭利理论 的关键词

江源县13896851762: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 -
归峡脑血:Ⅰ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育观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原则.六岁以前的幼儿是逐渐建构认知、辨别能力并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不适合说教的教育.蒙氏从日训...

江源县13896851762: 给胎儿做音乐胎教.从多少周开始做起?
归峡脑血:1、孕妇从孕26周开始让胎儿听胎教音乐,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天1-2次.2、用录音机放音,孕妇距音箱1.5-2米,音箱的音强在65-70分贝;3、如果用耳机在孕妇腹壁放音,则耳机处为60分贝即可. 4、孕8个月后反复播送一首固定的乐曲,可为出生后的孩子培养音乐爱好,并为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础.欢迎追问,满意请采纳

江源县13896851762: 蒙氏教育的优缺点 -
归峡脑血: 蒙氏教育的优点 1、蒙氏教育的优点——数学的思维 孩子对事物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都有数学逻辑性,这对于孩子将来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 2、蒙氏教育的优点——几何的直观能力 通过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