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四川人说自己的祖先是湖北人?

作者&投稿:翟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四川的族谱很多都说自己家族来自麻城孝感乡~

  摘录的“湖广填四川”,希望有用: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

  在今天的四川汉族地区,如果你去访问一些老人,问他祖籍何在,十有八九会是同样的回答:"我家祖辈是湖广填四川迁进来的。如继续问:"你是否知道为什么你们的祖辈会有湖广填四川的行动呢?"往往还是同样的回答:"八大王剿四川嘛!"由此可知,大多四川人都认为境内的汉族人的祖辈都不是四川土著,而是从湖广迁入的。而迁入的原因又是因为八大王即明末农民战争时张献忠(张献忠起义不久,即以八大王为称)剿四川。这种说法的影响很广很深。
  所谓"湖广",是指湖广行省。元初时管辖今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六省区和四川局部;元末时辖今湖南、贵州、广西、海南四省区和湖北、四川、广东三省局部;明朝时辖今湖北、湖南两省。
  唐代的巴蜀地区在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居于最前列。到了宋代,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仍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之中,特别是南宋时期,巴蜀地区的人口占整个南宋的23.2%,可是其财赋收入却占整个南宋1/3,供应的军粮也占1/3,是南宋坚持抗战的主要经济基地,乃至有"蜀亡则宋亡"之叹。
  四川历史上历经七次大移民。第一次是在秦灭蜀、巴之后,秦移民万家入蜀,约四、五万人;第二次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全国性的北方人口南迁,在此期间,邻近四川的陕西、甘肃移民大量从秦岭进入四川;第三次在北宋初年,又发生了全国性的北民南迁,在这个时候,陕、甘移民入川;第四次是元末明初,以湖北省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第五次是清代前期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这次以湖北、湖南(当时行政区叫“湖广省”,还辖广西一部份)移民最多,移民人口达100多万,而今民间传说的“湖广填四川”,是在老川人血泪快要流尽的时候发生的大移民,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即指这次前后长达一百多年大移民。第六次是抗日战争前期到全国解放,有不少人逃难或“南下干部”定居四川;第七次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三峡大移民,有许多人落户四川。
  那么,为什么会有"湖广填四川"呢?
  (一)、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在巴蜀军民尽最大努力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战争,终于取得了使金兵未能进入四川盆地的巨大胜利之后,又坚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在盆地内部进行的。蒙古军先后曾三入成都,而蒙古大汗蒙哥也被击伤而死于钓鱼城下。长期的拉锯战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从整个四川地区来看,以至有"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虞集:《史氏程夫人墓志铭》,见《道园学古录》卷二〇)的记载。这些文字难免有某些渲染夸张的成分,但经济极度残破,人口急剧锐减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因为在近50年的拉锯战中,除了战火的破坏,还有长期战事带来的农业生产的凋残而严重缺粮,"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离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畴不辟,堰务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种"(见上引吴昌裔疏),这是当时必然存在的现实。此外,宋朝官军中也有不少军队在战乱中趁火打劫,残害百姓,或"剽掠于民财",或"焚毁于仕族",以至"骚动惨于敌祸,……故田里有内敌甚于外敌之谣,此害非一日矣"(吴昌裔:《论救蜀四事疏》)。这些记载都出于当时的蜀人笔下,应当是可信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元代巴蜀地区的人口锐减到不足南宋时期的十分之一,具体数字见前《民族与人口》一章。
  面对宋元之际巴蜀地区如此严重的残破局面,元代的统治者除了实行屯田用以保证军粮的基本需求之外,没有采取由官方出面组织移民的措施。没有劳动力,生产就不可能恢复。所以,在元代的将近100年间,巴蜀的经济一直未能得到较明显的恢复。根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的统计材料,四川行省在元代向中央政府所上交的赋税收入,在全国10个非少数民族省区中居于倒数第三,仅占全国岁入的0.96%。此外,据《元史?食货志》的资料,四川行省在各省区之中,酒税占倒数第三,醋税占倒数第一,商税占倒数第三。这种情况较之南宋时期占整个南宋王朝岁入大约三分之一的地位,简直是降到不能再降了。
  元代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四处燃烧,原来属于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率军攻入巴蜀,以后在重庆自称陇蜀王,再改元称帝。明玉珍是湖广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他的军队也基本上是湖北地区的农民。明玉珍不仅带来十几万军队,也有大量少田缺地的农民随之进入人少地广的巴蜀地区开垦务农。这应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开始。如吴宽在《刘氏族谱序》中所说:"元季大乱,湖湘之人往往相携入蜀"(见《匏翁家藏集》卷四)。明玉珍的"大夏"政权只存在了两世9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统一。明代初年,湖广地区的移民继续大量入川,到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人口就上升到146万,外地移民,特别是湖广移民占了这一时期所增加人口的主要部分。正如光绪《潼川府志》卷五所载明人王维贤《九贤祠记》所说:"元法,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蜀人如余玠、杨立诸公坚守不下,故川中受祸独惨。明初,中江县开设,土著人户业七八家,余皆自别省流来者。"这些移民,不久也就成为四川人。
  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曾在一篇奏疏中记录了蜀中父老的一段回顾:"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访问乡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难,亦必至有土无人,无奈迁外省人民填实地方。"(《明清史料丙编》第十本康熙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户部题本》)所谓"湖广填四川"这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就是这样开始,而在元末明初进入了第一个高潮。
  这是在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连续进行的长期的移民运动。民间的有关传说较之历史的真实有明显的扩大与渲染,也有一定的偏差。"张献忠剿四川"这一历史事件也是发生过的,民间的传说较之历史事实有失误,也有一些歪曲。参见袁庭栋:《张献忠论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如果把这些偏差或失误排开,就可见到所谓"湖广填四川"原来是连续进行了多年的人口与文化的大融合,对巴蜀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广移民的后代.南宋时四川近一千万人,至1234年蒙古人入侵到宋亡,人口耗减大半,1282年全川只剩60万。1362年随州明玉珍在重庆开创夏国,不少楚民入川,1371年明军灭夏后,继续大量移民,到1401年才接近尾声,明末四川约有400万人。
  在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场大浩劫。在这个地域上,长期处于大规模的战争之中: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阵亡,使川人死亡过半;1647至此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贵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
  (二)、瘟疫、灾害接踵而至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不断地轮番拉锯撕杀,尸横遍地,瘟疫随战乱接踵而至,“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瘟疫使许多人病死,“死者朽卧床塌,无人掩埋”,“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顺治初年,大旱、大饥、大疫席卷四川,“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大荒,饿死者日无计数”。不仅如此,又遇虎灾,“数年段绝人烟,虎豹生殖转盛,昼夜群游……”,“川南死者十二、三……”;“……川北死者十一、二……”。
  (三)、人口锐减
  康熙初年,由广元入蜀的巡抚张德地写道“沿途瞻望,举目荆榛,一、二孑遗,鹑衣菜色”,“在川省镜内行数十里……居民不过数十人,穷赤数人而已”,在顺庆(今南充)、重庆看到“舟行数日,寂无人声,仅存空山远麓……”,它反映了当时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的惨景。据有关史料记载,经过“三藩之乱”,四川官府所掌握的税户仅9万人;《营山县志》载: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存粮花户仅143户,819人。四川真正是“土满人稀”了。
  (四)、政府鼓励
  清王朝取得全国政权后,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采取“安民、惠民、安帮定国”的思想,实行“招辑流移,各令复业”,“凡各处逃亡民人,……广加招徕,编入甲保”,“永准为业”,“开垦水旱田地,三年起科,五年升科”,“奇荒田耕种,六年起科,荒地耕种,十年起科”,“零星地土听民开垦,永免升科”,同时,官府给以耕牛、种子、口粮等帮助。
  由于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各个地方官员努力推行的招民垦荒、南方诸省的战争破坏,形成了移民的大气候、大环境,从而形成前后分三个阶段,持续达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
  初期阶段大体是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一年。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攻克成都,并控制全川,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招民垦荒提上议事日程。从陕西临近移民入蜀的垦荒者,遇到许多困难,而政府政策不配套,又遇“吴三贵之乱”,时达七年,他们多死于战乱,致使这一时期的移民受到很大挫折。康熙年间,多半是奉旨入川。所以民间盛传自己的祖先都是一队队由官府把双手反解在背上,捆着上路入蜀的,途中要小便时,由官差松开双手才方便,所以川人把解小便称为“解手”,走路习惯把手背在背上(它会遗传吗?)。
  第二阶段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乾隆六十年(1795)。
  清政府吸取过去教训,制定并完善了移民的有关政策,以“安民为本”,使移民大潮一浪接一浪,持续达一个多世纪。又据《营山县志》记载:雍正六年(1728),全县民户3897,人口22533,乾隆年间,县内增加楚民17户,到乾隆六十年(1795)民户3914,人口22669,由此可见,营山是在1728年达到移民高潮。
  第三阶段是嘉庆元年(1796)至同治年间。
  这—时期,清政府对移民采取不禁而止,听其自然的态度,而这时四川白莲教起义,战火又起,因而,只有小量的移民入川。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源于湖广填四川这一说法,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扩展资料:

四川移民

据《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

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

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唯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

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唯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

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

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

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广填四川



  源于“湖广填四川”之说。
  一、“湖广填四川”说的来源
  湖广,主要指湖南、湖北。该说法最早处于元朝,但是地域不一;明朝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清朝该地域主要定型于湖南、湖北。
  明末清初,主要由于下述原因导致四川人口锐减:
  1、流行了较长时间的瘟疫;
  2、以“张献忠绞四川”为代表的较长时期的混战(绝非张献忠一军为之);
  3、因为上期战乱和瘟疫导致的大饥荒。
  清初年进行了人口统计,据《明会要》卷五十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有学者分析,此数可能有夸张之嫌。
  因此,在康熙时期,主导了“湖广填四川”这一人口迁徙行动。之所以由湖广迁入,原因有二:
  1、湖广人口众多,且地理位置相近,农业耕作习惯相通;
  2、本来一些湖广人就是由四蜀人躲避战乱而迁到湖广的,迁回乃顺理成章之说。

  湖广填四川之所,又尤以“湖北麻城人”最为流行、规模最大。绝大所数说自己是湖广人,最后都会说自己是湖北麻城人。因此,成了四川人是湖北人的后裔。
  当然,这个“后裔”与“祖先”的说法本身是不严密的。人口的混杂、融合导致性的区域性种群的产生,不能够有“祖先”一说,只能够说“迁入”。

  二、“湖广填四川”之真伪
  但是“由湖北麻城迁入”说经不住推敲。有学者做过统计,如果所有自己是“湖北麻城人”,则将麻城全部迁空也不能满足此数。
  谎报户籍所在地的动机只要是“享受优惠”,实际上迁入人口有周边各省,乃至客家人、山西人等。具体可参考http://tieba.baidu.com/f?kz=346364426 之论述。
  绝大多数人谎称自己是“湖北人”的主要原因是享受移民的优惠政策,而地方政府因为人口缺乏,也刻意不去追究籍贯是否真实这个对自己并无意义的问题。

  此外,从语言上看,四川区域内的方言以“北方语系”为主,有大约150万人口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因此,我认为,一部分四川人是在明末清初由湖广迁入的,湖北迁入较多。但是这个比例,应该比现实中大家认为的要低一些。

“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本文对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看法。
你可以进百度百科去看一下,里面写得更详细。。

但是四川人比湖北人的人品好太多。看来湖广填四川之后,四川人抛弃了湖北人的那些恶习。

但是论人品,四川人比湖北人好太多。


四川人为什么总是自称“老子”?
我们对四川的印象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多靓仔靓妹群集的地方。还有火锅也非常出名,人们都说四川人的底线就是“哎呀,鸳鸯就鸳鸯”。他们爱吃辣,性格也爽快,男女皆是。他们都很喜欢自称“老子”,这是为啥啊。据我们所知不是只有父亲才能叫“老子”嘛。女孩子顶多叫&...

四川话乱弹
痛定思痛,四川人说“摔倒不痛,爬(bā)起来才哭”。 折本、找倒账,四川人说是“遭倒剐(kuà垮)皮”、“打倒算”、“打兔子”、“倒垮(剐)裤”、“垮(剐)裤儿”。 由于自身原因,导致了某种不良后果,四川人会说是“干拣(捡)到的”,“肝癌(干挨)”,意思是“白挨”、“自找”。多几个字,是“木匠...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

四川人给你发和你一起自律是什么意思
人生过得自律,自律生活。是一个男生说你的人生过得自律,自律生活。成功源于自律一个人若没有果断的品质,他就永远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人。

四川人有什么特点?
二、过分自信:自信通常是一种优点,但过分自信可能导致自负。四川人的自信似乎无处不在,这可能产生一种自负的效果。三、总爱小题大做:四川人有时会对小事过分关注,可能会把一些小问题放大来看。四、强烈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四川人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对自己地区的优越感。五、部分人自以为是:有...

四川人的川人来源
简捷地说,四川人原本是全国各地移民的后裔。秦灭蜀后,就曾“移秦民万家”充实川蜀;东汉末到西晋,又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有大批北方人迁居蜀地;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明末清初的的大移民活动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即所谓“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大批“...

找个四川妹子当老婆是什么感觉?
善解人意无人比,活泼开朗又大方。 千言万语诉不尽,四川幺妹最爱人。 如果还有机会在,就找幺妹谈恋爱。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川妹子都是“情有独钟”的。以至于我在很多的公众场合,包括案例分享会上,都会情不自禁地以川妹子为蓝本,对其大肆赞美一番。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老家就有不少四川“嫁”过来的女人。

为什么外地人都总是巴不得我们四川人自卑?巴不得四川人承认自己家乡落后...
1. 四川省是中国的重要劳务输出省份之一。2.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四川人民前往沿海地区寻求工作机会,导致沿海省份的居民形成了对四川的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四川贫穷。3. 这一印象加上灰色产业链中四川等地人员的大量参与,使得部分沿海居民对四川人的看法变成了“素质低下”。4. 确实,在这些行业中,...

四川方言口头禅是什么?
4.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被外界误传,逐渐演变成四川人的外号,并带有一定的歧视意味。5. 直至今天,“龟儿子”在成都等地已普遍用作骂人的语句。6. “咋子嘛”是四川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用来表达一种傲娇、气势汹汹或自以为是的态度。7. 例如,当有人说“我已经对你很好了,你...

...而四川人和湖北人却以自己本土的历史文化与祖先为荣?
为何岭南人常以中原文化自居,而四川湖北人却热衷于本土自豪?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然而,岭南人常常提及自己的文化历史源自中原,仿佛中原文化是他们的根和魂。这种现象并非岭南独有,即便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如山河四省,也存在类似的认同。以山东为例,临淄...

华容县19430959413: 关于四川人大多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的.但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自己先祖都来自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呢? -
御强博尔: 不过说实话四川口音和黄州这边差不了多少.

华容县19430959413: 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但我很想知道自己是四川的土著居民还是明清时期从湖广迁移来的,有什么办法帮我查 -
御强博尔: 首先看自己是不是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就简单了;其次,所在地域,四川哪个县市区;最后,是自己的姓————形式例:1、四川省某市某县某民族(汉族一般就不用写出了)某姓来源;2、明清时期从湖广迁入四川!两个条件都输入..我是山东的,我就用类似方法查到祖先是从河北枣强、河北枣强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实在不行,你报出姓氏、民族、四川所在地域..我自己给查

华容县19430959413: 湖广填四川十大姓氏都是什么? -
御强博尔: 湖广填四川的十大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黄、周、刘、何,这几个姓氏都挺常见的,而湖广填四川指的其实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这些姓氏就是迁移人口的大部分姓氏.因为在那个时候,四川战乱,很多人...

华容县19430959413: 四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广州人和湖北人的后代 -
御强博尔: 当年湖广填四川的结果.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华容县19430959413: 四川人的起源? -
御强博尔: 从上古时众多民族在四川盆地融合为具有共同地域文化精神的巴蜀民族群体后,又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继续同化众多的民族,最终获得了文化心理的一致性,构成为一个以一定地缘、血缘和文化为纽带的群体,这就是四川人.那么,我们四川人...

华容县19430959413: 红番薯英语培训机构
御强博尔: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所有外地人,四川人把红薯称为“红苕”,这是大部分西南官话地区对红薯的称呼,其中就包括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份.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是...

华容县19430959413: 湖广填四川现在的四川人是不是湖北人的后代 -
御强博尔: 那是清朝的时候的事情了,有很多人去四川,当时成都十室九空

华容县19430959413: 最纯正的四川人是哪里 -
御强博尔: 四川地处祖国西南,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他是独立的政权,也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在很早的人类时期,四川就有人口居住,特别是川西一带,诸如成都平原一带.有人推定,成都平原最早的居住者,可能是来自甘肃、阿...

华容县19430959413: 为什么有资料说老子是湖北人 -
御强博尔: 老子本来就是湖本人,但四川人称老子的最多,因为湖广填川听说过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