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作者&投稿:张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备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刘备何如人也”? 操曰: “沛郡小辈, 妄称 ’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 瑁曰: ”刘备先从吕布, 后事曹操, 近投袁绍, 皆不克终, 足见其为人”; 布大骂曰: “是儿最无信者”. 这是刘备的对手曹操, 蔡瑁和吕布对刘备的评价, 当然不足为据. 但称刘备为三国中最大的奸雄则不为过. 何谓奸雄? 奸雄就是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野心家。刘备能从 ”织席贩履” 的一介布衣, 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 靠的就是他的奸雄手段. 生逢乱世, 运用奸雄手段达到目的, 本无可厚非, 但后人对历史人物应有全面的评价.
在三国的人物中,真正的奸雄不是曹操, 而是刘备。由于三国一书的作者从内心深处的抑曹仰刘观点,自然就把曹操描写成奸雄。 但三国读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刘备才是真正的奸雄。 曹操本来也够奸雄的资格了, 但有刘备在, 他实在不应该 ’荣膺’ 奸雄这一称号. 看看刘备的一生: 吞刘璋, 迫刘表, 坑吕布, 骗曹操, 懵袁绍, 伐孙权, 摔阿斗, 嘱孔明, 迎张松, 欺袁术. 无不体现其奸雄的性格.
刘备每逢遇到生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都不忘说一句, “我乃汉室宗亲”. 要知道, 在那时侯, 人们的头脑中正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外姓都可以纷纷割地称王, 拥兵自重. “汉室宗亲” 当然应该得到承认和更多人的支持了. 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善于自我包装. 还别说, 这种包装有时还真管用, 当初刘备在第一次见到张飞的时候, 只这一句就把张飞给镇得服服帖帖, 张飞一说, 关羽也老老实实跟着干起了革命事业. 后来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和进一步升为蜀汉皇帝时, 这一条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三让徐州. 徐州的陶谦本想巴结一下曹操, 让手下保护路过的曹操的家属, 护送一程, 谁知手下不配合, 半路上杀了曹操的老爹和全家, 你想曹操能就此罢休? 发誓杀尽徐州所有的百姓. 这时候接手徐州, 曹操岂不迁怒于他? 那不是代人当靶子? 以刘备当时的千把人手, 他绝对不想也不敢和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作对. 再说了, 徐州乃四面受敌之地, 对于急于找块根据地壮大力量的刘备来说, 徐州并不是理想之地. 于是就发生了陶公祖三让徐州的故事.
刘备受到吕布的攻击, 投靠曹操. 刘备胸怀大志, 又怕曹操看出来, 就每天在后园浇水种菜, 以为韬晦之计. 可曹操还是看出了他的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有一次同刘备煮酒论英雄, 曹操竟说出天下英雄 ”唯使君与曹耳” 的话来. 以曹操的英雄, 尚不敢居刘备之先, 野心一下被识破, 刘备竟吓得筷子都脱手掉到了地上, 就在这时, 外面正好响了个炸雷, 好一个刘备, 从容地拾起掉在地上的筷子, 并说: “一震之威, 乃至于此”. 曹操听了, 一笑了之, 竟再不疑刘备. 诗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 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 发生了这件事后, 刘备就整天寻机脱身.
曹操擒了吕布, 是用是杀, 还在犹豫. 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刘备, 刘备深知, 以曹操驾驭手下的本领, 完全可以控制住吕布, 如果二人联手, 他的野心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了.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吕布被绑缚在地, 趁曹操出去的一会功夫, 吕布向当时曹操的座上客刘备求情, 刘备点头答应. 一会儿, 曹操回来, 问刘备吕布怎么处理, 是用还是杀? 刘备说: “公不见丁建阳, 董卓之事乎?” 这二人都是吕布先认作干爹而后又亲手杀之, 曹操当然知道. 那吕布听了刘备的回答, 气得破口大骂: “是儿最无信者”. 而曹操上了一当, 还以为刘备是为他好呢.
刘备和曹操打仗, 赵云在长坂坡于百万军中舍命救得阿斗, 血染征袍, 精疲力尽的赵云将正在怀中熟睡的阿斗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阿斗, 却一下摔在了地上, 并说: “为汝这孺子, 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一见, 忙跪在了地上, 哭着说: “云虽肝脑涂地, 不能报也”. 刘备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抚慰赵云呢? 实在是没有办法, 当时的刘备不像曹操, 他没权没势也没钱, 除了摔阿斗, 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赵云进行感激和奖励. 其实, 刘备这一着的用意, 就是后来的普通百姓也都瞧出来了, 不是有句歇后语叫做 ”刘备摔孩子 ------买人心” 的吗?
刘备被曹操击溃后, 要到荆州依附刘表, 刘表不顾手下将领的极力反对, 接纳了刘备.刘备初到刘表处时, 还规规矩矩, 小心翼翼, 刘表也一度认为刘备是个至诚君子. 后来有一次刘表请刘备喝酒, 刘备喝得差不多的时候, 失口说出了刘表的碌碌无能, 言外之意, 他要是有刘表的荆州九郡之地, 将会大展雄才. 根本就没把刘表放在眼里. 刘表听了, 不仅非常不满, 而且也开始提防刘备了. 最后只得把刘备派到外地去驻守
正当刘备栖身袁绍处时, 关羽却在袁绍的对头曹操处大开杀戒, 杀的不是别人, 正是袁绍以为资本的爱将颜良和文丑. 颜良在战场上被杀, 败军回报说是被一个赤面长须大汉杀的, 这时袁绍的谋士沮授说是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杀的, 袁绍急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 刘备忙说:”天下同貌者不少, 你怎么知道赤面长须的人就是关某呢?”. 袁绍一听, 马上放了刘备, 还责备沮授说: “误听汝言, 险杀好人”. 于是袁绍又派大将文丑进攻曹操, 文丑又被关羽斩了, 这一次, 已经弄清了, 杀人者就是关羽. 袁绍又令把刘备推出斩之, 刘备不慌不忙, 又说: “曹操素忌备, 今知备在明公处, 恐备助公, 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 知公必怒, 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 袁绍一听, 有理. 反而责怪部下几乎使他受害贤之名. 刘备又说要写封信给云长让他来投袁绍, 袁绍听了, 心里很高兴, 说: “吾得云长, 胜颜良文丑十倍也”. 其实刘备此时最想做的就是自己如何从袁绍处脱身, 怎会还把关羽往这里拉呢. 可怜的袁绍.
脱身的技巧. 刘备脱身的技巧就是能看准要害, 一说就准. 刘备胸怀大志, 自然不肯久居人下. 先是曹操, 后是袁绍, 都一一上了他的当. 刘备自从被曹操说破雄心之后, 一直惴惴不安, 寻机脱身. 正好袁术在淮南混不下去了, 想投袁绍, 曹操最怕的就是二袁联合, 刘备当然也清楚这一点. 于是, 在刘备就对曹操说: “术若投绍, 必从徐州过, 备请一军就半路截击, 术可擒矣”. 曹操正愁这件事呢, 一听马上同意. 刘备急急忙忙带军离开了许都, 关羽和张飞还不明白刘备为什么这么匆忙, 刘备告诉他们, 他现在是笼中鸟, 网中鱼, 如何不急? 刘备走后, 曹操听了谋士的话反应过来, 马上派人追回刘备, 刘备对派去的人说, 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何况我已和皇帝说过了. 就这样轻松地逃离了樊笼. 刘备在袁绍处时, 对关羽杀颜良文丑的事算是蒙过去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脱身, 刘备看准袁绍败于曹操以后, 正想的是天下有谁能和他联合抗曹, 于是就对袁绍说: “刘景升镇守荆襄九郡, 兵精粮足, 宜与相约, 共攻曹操”. 袁绍说派人去过, 但他不同意. 刘备忙说: “此人是备同宗, 备往说之, 必无推阻”. “绍大喜从之”. 就这样轻易地蒙过袁绍脱身了.
刘备在迎张松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他的奸雄性格. 张松何许人也? 乃蜀中刘璋手下一谋士, 是个卖主求荣的主. 却说那张松看透刘璋的暗懦无能, 决定将西蜀出卖, 他的首选是当时势力最大的曹操, 可惜张松去的时机不好, 那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几个劲敌, 正在踌躇满志, 目中无人的时候, 根本没把张松当回事. 于是乎, 张松的热脸贴在了曹操的冷屁股上, 偏偏这买主求荣的张松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 双方闹僵, 曹操要杀张松, 多亏众谋士相劝才没有被杀, 弄得张松灰头土脸地逃回. 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张松受辱于曹操, 因为出发前说了大话, 没法回川交待, 听说刘备在荆州, 便想取道荆州看看刘备的为人. 刚到郢州界口, 就见刘备派大将赵云带五百来人的队伍迎接他来了, 用现在的话说, 就到外省的地界去迎接. 来到荆州界首, 关羽又领人马来迎接, 上马前行了三五里, 刘备领着诸葛亮和庞统, 亲自来迎接 (量一张松在刘备眼里真的那么重要吗? 意在西川也. 在曹操处刘备岂无细作?). 和曹操一对比, 张松好不感动! 张松在荆州, 一连三天, 全是宴请, 刘备绝口不提川中之事, 张松临走, 刘备依依不舍, 甚至潸然泪下, 张松终于被感动得不行了, 亲口将西川交给了刘备并答应做内应. 事后的局势发展证明, 这是刘备后来能够成功取得西川的重要开端. 这也说明, 刘备早在荆州时, 就已把在西川的 ”宗亲” 刘璋视为猎物了. 入川后满口的 ”宗亲” 自然也是欺骗路人的了.
益州的刘璋受到张鲁的进攻, 请刘备进川帮助对付张鲁, 哪知引狼入室, 刘备比张鲁还很, 干脆夺了刘璋的全部基业, 把 ”宗亲” 刘璋发配到荆州. 刘备刚一进川的时候, 左右的谋臣武将们都劝刘备在刘璋迎接他的时候除掉刘璋, 刘备坚决不同意, 说刘璋是他的宗亲, 怎么忍心杀刘璋呢. 后来在宴会上庞统等不听刘备的命令, 硬是想杀掉刘璋, 这下刘备让庞统等逼极了, 才说了真话: “初到蜀中, 恩信未立; 若行此事, 上天不容, 下民亦怨.” 庞统等这时候才明白, 刘备不是不想杀掉刘璋, 而是时机未到, 杀掉以后也很可能失去人心, 很难站得住脚. 可谓深谋远虑, 连 ”凤雏” 庞通也甘拜下风.
刘备当上了蜀汉的皇帝不久, 镇守荆州的关羽被东吴的吕蒙用计杀害并夺回了荆州. 刘备失去了荆州和关羽, 要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 以诸葛亮为首的大臣极力劝谏, 都认为两个小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曹魏. 一生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这一次却没有听诸葛亮的, 盖因他认为当时以他的力量有能力先灭东吴, 灭了东吴, 自然增加了与曹操抗衡的本钱. 最终还是亲自带领七十五万大军征讨东吴, 刘备的这一行动, 当然不排除他为关羽报仇的原因,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动机是他想先统一南方, 再与曹操抗衡. 否则, 在东吴同意交出所有仇人和交还荆州之后, 他就该收兵了.

袁术的皇帝瘾太大, 有了点人马和地盘, 再加上那块惹祸的石头 ------玉玺, 就迫不及待地称起帝来, 引来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袁术大败, 成了过街老鼠. 正在袁术外攻内叛不堪一击的时候, 刘备这时候趁火打劫, 名利双收. 刘备打败了袁术, 赶紧写表申奏朝廷, 更成了天下仰慕的英雄.
刘备被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得逃回白帝城, 七十万大军尽数化为灰烬, 又气又急又羞, 得了重病, 自知不起, 于是把诸葛亮叫到塌前, 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国, 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 则辅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了, 当时就把头磕得流出血来了. 其实, 阿斗可辅不可辅, 刘备自己最清楚, 俗话说, “知子莫如父”, 诸葛亮也清楚. 正因为知其不可辅, 才有了这一番遗嘱, 意思是要诸葛亮明知其不可辅也 ”硬要辅”. 完了, 又命令几个儿子拜诸葛亮为义父. 你想, 经过这一番折腾, 诸葛亮不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才怪呢. 刘备死后, 诸葛亮一直扶着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直到病逝于五丈原.
刘备是不是奸雄啊?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的这句话无论是有意的试探也好,还是发自真心的感慨也好,这个评价对于刘备而言都算实至名归。


刘备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屡次投靠其他诸侯都能获得上宾礼仪的款待和崇高的评价。同时期的三国人物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刘备,吾俦也。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刘备是三国中少有的从不屠城不滥杀的诸侯,在县城可以宽政爱民,割据一方也能是百姓臣服,曹操南下攻打荆州之时,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借机劝刘备抢在曹操之前夺下荆州,刘备却说:“吾不忍也。”不肯乘人之危的刘备在随后的兵荒马乱中带百姓渡江,在曹军的追杀下,刘备手下都劝刘备舍弃百姓而走,但是刘备又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依旧不忍,依旧保持那份仁心,刘备秉持仁义,走的是正道,心中装着天下百姓。


刘备本是三国鼎立中那个最没有胜算的那方,刘备力量薄弱,对于他而言只能依靠“人和”二字,刘备在失意中三顾茅庐,面对诸葛亮他还是那个一心匡扶正道、安定天下的少年,留下了:“即便如此,但我志犹未已。”刘备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依然能诚心地信任他的追随者,长坂坡前面对众人对于赵云的怀疑,刘备立场坚定,子龙七进七出寻回阿斗,刘备第一时间却把阿斗一扔,反而悲愤道:“为你这孺子,差点痛失我一员大将!”可能有人会说刘备虚伪,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已,但是人心岂是能随意收买的,真正的人心,全是用诚心换回来的。


刘备临死前对其子嗣说的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实在不信临死前还在劝自己子孙善良的人会是一个伪君子,我愿意相信刘备是个君子,为那乱世三国照亮仁义之光!

我个人认为刘备是君子,因为刘备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他也想称帝,但是我个人觉得他做出的贡献还是挺多的,所以我认为他是君子。

君子,因为他待人真诚,对于欣赏的人不用强权,说到做到,有君子风范。做事坦荡,用人公平,让人折服。

对于古时那些能够统治一方的诸侯/政治家,并不适合简单粗暴的给他们贴上“君子”或“小人”的标签;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单纯的谦谦君子(即使是伪君子),或是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卑鄙小人,都很难在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在讲正史中的刘备之前,这里先举几个反面例子。

“伪君子”王莽、“真君子”苻坚、“真小人”王世充,都落得国破身死的结局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史上首个凭借“君子之风”而登上帝位的历史人物,当属“穿越者”王莽。身为标准儒生的他,以自己的谦谦君子形象赢得了民心:

他大肆给王族、功臣后人加官进爵;给退休官员提供高级待遇,甚至下令给全国孤寡老人送布送粮;遇到灾害时,他带头捐钱捐房,令朝野为之感动......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君子王莽将是挽救汉朝危亡、拯救天下苍生的天选之子,这为他成功代汉自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后王莽的改制手段,体现出他并没有什么穿越或超前的思维,甚至显得纯粹“志大才疏”;他的一切主张,都是完完全全的复古,致力于用儒家学说中的“先王之法”来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却将天下带进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苻坚大帝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清流:相比较其他穷凶极恶的少数民族帝王,接受了系统儒家教育的苻坚堪称一位君子。他以绝对的信任,将国政交给王猛操持,二人之间的鱼水关系,被视为封建君臣的楷模;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投靠、投降自己的势力领袖,他不仅从不斩草除根,反而一律给予高官厚禄,让这些人掌握实权;甚至在攻打东晋前,他已在长安为东晋皇帝和宰相修好了官邸。

但这么一位从思想到行动上践行君子标准的帝王,在失去了王猛这位一流政治家的辅佐后,家业迅速被自己信任的姚苌、慕容垂等人瓜分殆尽,他本人也被缢死

隋朝末年的王世充,则是一位真小人。他和另一位枭李密都曾经拜在儒生徐文远门下,不过徐老师对二位弟子的态度可差得远了。 李密在成为瓦岗军的老大后,每次见到徐文远,仍旧毕恭毕敬的行师徒大礼;后者也大大咧咧的坐着非常受用。 而在王世充得势后,徐文远每次见到这位弟子,则屁颠屁颠的主动下拜。

旁人就奇怪了:“同样是弟子,为啥您老见李密时那么拽,但见到王世充却如此低声下气?” 徐文远解释道:“李密是君子,能容忍贤士;王世充却是小人,对老朋友都会下手,我哪敢不拜啊!”

但显得过于小人,也给王世充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不仅秦叔宝、程知节等名将因不满其“为人多诈”,在阵前公然辞别;甚至大量老百姓也大量逃离,即使王世充采取了凶残的连坐、制,也未能组织这一趋势。最终,王世充被唐军击败、俘虏、流放而死。

刘备不是君子、也非小人,而是一位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务实政治家


笔者这里的依据,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三国志》这类正史。

在正史中,刘备并没有“皇叔”的美称,无论是汉献帝、还是身边的文臣武将,或民间百姓,都没有这么称呼过他。说得直白点,他只是一个在推恩令政策下、历经数代而彻底沦落为平头百姓的没落贵族,甚至比当初种田的刘秀都差了不少,毕竟人家刘秀还是个有家有业、亲属众多、家族势力庞大的地头蛇。况且,在东汉末年,真正属于体制内的刘氏宗室首先是把握一方大权的刘表、刘焉、刘虞等人,即使排队认亲,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轮到刘备。

因此,起初的刘备,就是一位底子薄,没钱、没人、没影响力的平民;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众实力雄厚、各具神通诸侯的环伺下,三无人员刘备最终竟能跻身三强之一,上演了屌丝逆袭的经典案例。

而刘备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就在于他具备了自己独有的竞争力:

深谙人心、极具人格魅力

刘备的性格特点我们看起来会非常面熟: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他的先祖刘邦是这样的: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俩人都不爱读书,但都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让三教九流都对他们一见倾心。同时,与刘邦相比,刘备少了一份洒脱,却多了一丝稳重。

依靠这份能耐,刘备不断吸引各路贵人相助:

家穷上不起学,同宗刘德然之父大度赞助;出身贵族的同学公孙瓒也与其关系密切,甚至称兄道弟:“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商人张世平、苏双与他素昧平生,聊了几句后就愉快的把家产悉数掏出;关羽、张飞其实与刘备并无结拜之情,纯粹是出于对他前景的看好,才死心塌地跟随,当刘备在乡下招募人手时,二人替他看场子:“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在替陶谦助拳后,也得到了对方青眼,糜竺、陈登等当地大家族也对其鼎立支持,让他轻易得到徐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魅力。不过这一能力并不是靠忽悠而来,而是凭借大气的格局,识人、用人的能力。

知人善任,眼光毒辣。

刘备有雄才

这是三国时期顶级谋士贾诩对刘备的评价。刘备的雄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此我们不便加以细究,但从他用人的眼光和方式就可见一斑。

刘备在世时,魏延的经历,可谓励志将领的模板;他跟随刘备入川,因战功逐渐升为牙门将军;刘备夺取汉中后,在选定汉中太守人选时,无视自己的忠实搭档、一代虎将张飞,越级提拔魏延。而后者在镇守汉中的十多年里,也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刘备选择的正确性。

但在刘备去世后,魏延却陷入了不受诸葛亮认可、与杨仪等文臣不和的尴尬处境,虽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但并不能改变自己日渐边缘化的现实,最终因内耗惨死。

而刘备的人用人眼光,在对马谡的评价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对于才器过人、好论军计的马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也就是高看一眼,视为一代奇才;但刘备则一针见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因此,在创业的前半期,刘备虽四处颠沛,却仍能不断吸引大量一流人才加盟,与他知人善任、能够充分发挥每位人才所长的特点密不可分。毕竟,身处乱世中,人才和君主是互相选择的,现实的富贵自然重要,但能否一展自己所长、凭自己的才华博取更加美好的前景,则更具致命吸引力。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加盟,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意志坚定、愈挫愈勇的顽强斗志。

决定政治人物事业下限的,是他的能力;而决定其上限的,则是其意志。古往今来,从不缺才华横溢、能力卓越的枭雄,稀缺的是那些愈挫愈勇、精神力强大的豪杰。而刘备则属于后一种人。

在我们看来,刘备的前半生,充满了沮丧与挫折。他豁出身家性命,才抓住黄巾起义的机会谋得县尉职务;但令人郁闷的是,官椅还未坐热乎,就因得罪上级不得不跑路;后来他因功被封下密县丞,但没过多久再次丢了乌纱帽;当上高唐县令后,却因打了败仗不得不投奔公孙瓒;继承自陶谦的徐州,也被吕布轻松骗走,不得不投奔曹操;其后更是流落至袁绍、刘表等处,宛如丧家之犬。

但刘备强就强在,这些失败压根无法削弱他的斗志;失败了,卷土重来;老婆孩子被抓了,不管,跑路先;得力助手关羽被俘,没关系,他肯定会回来......甚至流落荆州之际,他仍信心满满的四处寻找人才,最终通过司马徽得知了诸葛亮等人才的存在,并且抓住赤壁之战的机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如果我们还在嘲笑刘备“假仁假义”,扪心自问一下,若换做你遭受上述挫折,能支撑多久?与他同期的那些枭雄中,就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四世三公、实力雄厚的袁绍、袁术,就压根没这种抗压能力,最终沦为了历史笑柄。

那么刘备真的很君子吗?并不是

在取蜀地的过程中,他曾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节节胜利之际,刘备曾在涪地饮酒作乐;极度得意之下,他忘记了一贯的矜持,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如今进展顺利,蜀地唾手可得,可真让人喜不自胜啊!这与他之前公开体现出来的“不忍”、“犹豫”等态度截然相反

但庞统却很清醒,此时还不是得意的时候,低调才能驶得万年船:“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明明是背信弃义攻打刘璋,怎么能说是乐事呢?低调点,别把我们仁义之师的名头整没了。

刘备闻言大怒,把庞统赶出了酒席。但不久后酒劲略退,急忙把他叫了回来。

总而言之,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出色政治家,君子或小人的字眼,都过于简单粗暴,不适合用来形容他。这也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时期,那些开国君主的普遍特点:没有君子或小人,只有是否务实、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要做到___。
话外音: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及的,君子其实永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而君子第三个标准恰恰能使我们在同事之中、在朋友圈里辨别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这第三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看以下三点就明白了
因为小人没有底线,只有利益,没有格局,只有阴险,他们会把自身所有的利益凌驾于你的痛苦之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祖宗的识人术: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看以下三点就可以了。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会防备。小人通常是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

刘备是小人还是君子
刘备是君子。从刘备那里出走的名士中,没有一个对刘备有所不满而离开的,他们对刘备的人品还是颇为认可的。袁涣曾经被吕布用剑威胁过,让他写一封诋毁刘备的书信,但被袁涣断然拒绝了,这说明在袁涣心中,即使自己不能与刘备共事,但也不能诋毁刘备的仁义之君形象。刘备东征孙权失败后,蜀将黄权因为率...

何谓君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真小人”和“伪君子”哪个更可怕?
毕竟真正的势利眼就是势利眼,显而易见,占不了便宜,也占不了我便宜,所以我不会想到他。但这个伪君子,摆出骗局让我占便宜,其实就是占我便宜,自然更可恨。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是小人还是君子?把私利放在心上,却希望别人是君子,让我们占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叫别人伪...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里是讲你的领导是君子还是小人,或者你就是领导,看看自己是“君子型领导”,还是“小人型领导”。 这里的“说”,是“悦”,喜悦的悦。君子容易事奉,在君子手下工作很...

易经中的君子和小人是指什么人
至于当了国王的那个君子手下的小人们,自然鸡犬升天,不是提拔成市长,就是当成了国有企业老总、各政府机构的要员,开始欺负其他那些没有提拔上来的君子.就这样习惯成俗,小人贪图利益,处心积虑与君子作对的社会关系也就形成了.每个人设想一下自己的血脉,到底是正宗小人之后还是君子之后呢,这个不用查大家也...

什么样的男人才称得上"君子
小朱莉莉 采纳数:295 获赞数:921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作为君子也就是全称是正人君子,既然是正人君子,那么也就不是那种伪君子,是真真正正的君子,那么什么样的男人才能称之为君子呢?应该是那种德才兼备的男人才能称得上君子,这个跟外貌是没有关系的。所谓君子就是小人的反义词,也就是凡事做事...

有的人是君子,有的人是小人,这两种品质是天生的吗?
是的 确实是天生的,这个很匪夷所思,但是把人性划分成动物,你就可以理解了,有的胆小是老鼠,有的忠诚是狗,有的勇敢是狮子,有的群居是野狗,野狼,各司其天道,但是人类要更繁多,为人处世防范谨慎是应当的,做人做事切记问心无愧,交朋待友、生存生活要多体谅和灵活,但不是毫无原则,做好人没...

真小人好相处,还是伪君子好相处?
表面上当然是伪君子好相处啊,都说了是伪君子,在表面上肯定会给人一种比较容易接近的感觉,只是后来才会发现谁是真小人,谁是伪君子,得看自己是否辨别的出来,不过这两种人都得防。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 -
右安百宁: 小人.因为一部《三国演义》的流传百年,跟着出名的诸葛亮和“他”的的蜀国,刘备也就变成了汉室唯一的希望,我认为不然,因为在早期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受时代的限制,他是不是汉室宗亲还是有待考证的,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弃袁绍而逃却是真的.又在彝陵之战之战中将蜀国的全部兵力损失殆尽,这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伐魏失利,又在这一战中损失了大将黄忠,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个小人,至少不能称他为君子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到底是仁君还是伪君子 -
右安百宁: 政治家无所谓君子小人.对人民有益推动历史发展就是好的统治者.逆历史而行就会被人唾骂

鸡冠区15814903409: 解密三国 刘备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
右安百宁: 应该说刘备这个人不能简单的说是君子或小人,作为一个贫民出身(远支皇族实际与贫民无异)而有远大志向的枭雄,为了自身壮大,谦谦君子显然不可能做大;无论在曹操扶持下反叛曹操,还是受刘璋邀请而夺益州,都是枭雄的必然抉择.

鸡冠区15814903409: 大家认为刘备是小人还是君子?(我个人认为是小人)
右安百宁: 刘备是小人)凡帝王之人不能以君子、小人而度之.不是曹操, 而是刘备.由于三国一书的作者从内心深处的抑曹仰刘观点,自然就把曹操描写成奸雄. 但三国读的次数...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 -
右安百宁: 我觉得刘备是伪善的 但是能做到他伪善 是的确需要大智慧的 我觉得不能单纯的用 君子 小人 来评价他 他的所作所为 让人分辨不出他是真还是假 可以肯定的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的雄心壮志服务的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右安百宁: 在文学作品中,刘备是一个真正仁义的人,他是一个正人君子,对待下属臣民都非常好,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和爱戴.历史上对刘备的评价也非常高,不管他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都是一名当之无愧仁义之君.

鸡冠区15814903409: 三国里的刘备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右安百宁: 刘备这个人很复杂,他能以一介白身在乱世沉浮那么多年不倒,可见他能力很强,政治手腕更是厉害,因为刘备走到那都能吃香,在公孙赞那骗了几千兵,分别在陶谦,刘表那骗了块根据地,即使在曹操,袁绍这些枭雄手上也很混得开.刘备对自己手下确实很好,但对家人就很差了,因为每次打了败仗刘备首先抛弃的就是家眷.至于他的仁义,确实对百姓好,但到底是真心的还是混名声的就没人知道了.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正人君子吗?? -
右安百宁: 我觉得不是,我到觉得曹操是君子,人家虽然掌握实权,可人家不篡位啊,还是忠于汉朝的,可刘备虽然满口仁义道德,还不是称王了.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小人还是君子?
右安百宁: 凡帝王之人不能以君子、小人而度之.

鸡冠区15814903409: 刘备是伪君子吗? -
右安百宁: 刘备是个伪君子,也是野心家,我认为他还是个小人,因为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会笼络人心,会小恩小惠收买,骗过了大千世界的人们,弄得结义兄弟没了命,弄得孔明把自己活活累死,自己的孩子不好好教育,还丢给手下的.真是个没用的,小人.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一堆人称赞他,捧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