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对汉代舞蹈的影响有哪些?

作者&投稿:营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代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包含那几种技艺?~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对外连年用兵,并派张骞通西域,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交往。西域诸国也不断派使者来长安,汉初虽说罢“角抵”,实际上“角抵”一直在民间流传,至武帝“复采用之”,统治者的提倡,使角抵百戏重新得到复兴和繁荣,并且吸收了不少外来的新技艺。如大宛国(今卡散赛)曾来献犁轩(即今埃及亚历山大港)眩人(即会玩幻术的表演家)。据《魏略》载:“黎轩多奇幻,口中吹火,自缚自解。”注家亦以为即“吞刀吐火,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能之也”。汉代角抵百戏至此发展成为融舞蹈、杂技、幻术(魔术)、马戏、武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还远传到西域、大秦(罗马)。


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前108年)的春天和元封六年(前105年)夏天,在京都长安平乐观举行大型角抵百戏的演出,以招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的首领。“百戏”包括的内容异常丰富,每个节目都有很高的技巧,如“都卢寻橦”(顶竿,又称“木熙”)、跳剑弄丸、吞刀吐火、戴竿走索、冲狭(钻圈)、倒立、驯兽、马戏,还包括倡优、侏儒表演的情节化、戏剧化的节目。组织这样盛大的演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汉代的国威。汉代迷信谶纬,重厚葬,因而诸多百戏场面,得以保存在地下。如山东省安邱汉画像石、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汉墓画像石《百戏图》等部分地反映了汉代百戏杂陈的面貌。沂南《百戏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布局上大致是正中为建鼓,有人在击鼓起舞,有的鼓无人敲击仅为装饰。表演的节目为“弄剑、跳丸”和“戴竿”,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三小儿倒悬翻转表演,戴竿者一额顶承重,同时因小儿的晃动要寻找平衡,因此十分惊险。下为著名的《七盘舞》,一人刚刚从盘上纵蹑而下,蹬弓步,衣袖飞扬,正如张衡《七盘舞赋》所描绘的,“盘鼓焕以骈罗”,“历七盘而屣(一作纵)蹑”。第二部分:伴奏的乐队以建鼓为中心,上盛饰羽葆、流苏,一人手持鼓棰正在击鼓,还有二人正在敲击编磬编钟,其他有坐奏乐队十四人,分三列坐毯上,演奏琴、排箫、埙等乐器。第三部分:后排为“刀山走索”,一人立于刀尖向上的绳索上倒立,两端各一人手持兵器相对表演;前排为“鱼龙曼延”之戏,即张衡《西京赋》中的:“巨兽百寻,是为曼延……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愠愠。”一人持鼗鼓引龙形兽,一人引巨形鲤鱼,似为由鱼变而成巨龙的一段小品。前面一人持梧桐树,引一凤凰(由人扮演),都是祥瑞之兆。最后是马戏表演,前部为四匹奇兽拉着有建鼓和兵器的战车,四个部分异彩纷呈,十分壮观。汉代壁画中表现杂技百戏的,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出土的壁画为最精美,色彩鲜明,技艺高超,场面生动,堪称珍品。

谈到汉画像中表现战斗场面和使用武器的舞蹈,不能不提到山东武梁祠出土的《蚩尤弄五兵》。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是以蚩尤失败而告终,但蚩尤领导的氏族,通晓金属熔炼和作战利器的制作。在《蚩尤弄五兵》中,蚩尤的形象是:耳鬓如戟,头有角,手持戈矛,足蹬弓矢,人们以战神视之。关于蚩尤的形象,张衡在《西京赋》中也曾提到:“蚩尤秉钺,奋鬛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魑魅魍魉,莫能逢旃。”这里谈到把蚩尤化装成猛兽的样子,这不仅见于角抵,而且也见于《傩》。武梁祠石刻画中,《傩》所驱逐的怪物,就是蚩尤的形象。《角抵》和《傩》也有很深的结合。

汉代角抵百戏中,逐渐出现了故事情节和戏剧化的现象。突出的节目就是《东海黄公》,我们不妨视之为中国舞剧的萌芽。据《西京杂记》记载:“有东海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嬴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现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人俗用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这里已有人物和简单的故事情节,而稍带讥讽、嘲弄的趣味性。一个扮作东海黄公,一个扮成虎形,是人与虎搏斗为中心的场景。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黄公戴面具,左手执刀,右手抓住老虎后腿,老虎回头张开血口看着黄公,形象生动逼真。

“总会仙倡”可说是具有戏剧情节的假面舞剧。“倡优”是西周末年出现的、由贵族蓄养的、专供贵族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又称“俳优”(日本至今称演员为“俳优”是受中国的影响)。优多由男子充任。“戏倡舞象”是戴假面着假形而舞的人。《汉书·礼乐志》载:“常从象人四人。”关于象人,孟康指出,(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韦昭说,象人是“著假面者也”。根据这些权威性的解释,我们了解到“总会仙倡”是情节丰富、人兽众多的舞剧。据《西京赋》记载,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箎,女娥坐而长歌,声清丽而委婉,洪崖(三皇时的伎人)立而指麾,被毛羽之纤丽。这是假面舞蹈的总汇。江苏铜山县出土的洪楼画像石中,群兽中有一个戴老虎假面的人,正在擂鼓。

汉代盛行《百戏》,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舞蹈等,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节目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从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及陶俑等,我们今天仍可一窥2000多年前丰富多彩的汉代《百戏》和舞蹈。

汉代“杂舞”这一称谓,其实就是汉代“百戏”对舞蹈的直接影响,这主要见于两汉时期的文献,如汉代《乐府诗集》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

杂舞者,《公莫》、《巴渝》、《盘舞》、《鼙舞》、《铎舞》、《拂舞》、《白伫》之类是也。

汉代各地方的杂舞、散乐,都是多种乐舞的总称,特别是指那些在宫廷中演出的民间乐舞,相对于宫廷雅乐而言。它们的种类繁多,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也不少。

《百戏》是汉代多种杂技性乐舞节目的总和。比如《乌获扛鼎》、《都卢寻檀》、《冲狭燕濯》、《胸突铦锋》等。

汉代比较有名的《曼延之戏》舞蹈,其中“曼延”有两种解释,古籍中“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中的“曼延”两字是形容巨兽的长而大的。而“鱼龙曼延”则是鱼龙变化的意思。这两种“曼延”都属于“曼延之戏”。这种舞蹈可能是古代图腾舞蹈的遗制,在表演时还保留一些神秘的气氛。

后来在山东沂南的一幅汉代画像石上有人与巨兽同时出现的场面,其形象充满了怪诞、风趣和惊险的意味。这被称作“曼延之戏”,其表演在汉代乐舞中也十分精彩,古籍中描绘道:巨兽百寻,是为曼延。神仙崔巍,欻从背见。熊虎升而拿攫,猨狖超而高援。怪兽陆梁,大雀踆踆。

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含利,化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

汉代《曼延之戏》舞蹈显得很有层次,但是每一种表演之间又没有当然的逻辑关系。首先,一只熊和一只虎在巍峨的山中相遇,它们一见面就互相搏斗起来。然后是一群猿猴跳跃追逐、登高攀援情形,很快一只怪兽出现了,它把大雀吓得缩首缩尾,东躲西藏。紧接着出现的倒是和平景象,大白象带着小白象漫步缓行,大白象甩着大鼻子,小白象边走边悠闲地喝水。接着表演进入了高潮,也就是鱼龙相变,当大鱼忽然变成了长龙以后,它开始蜿蜒舞动起来了,给人以惊喜和美的享受。然而,变化还没有到此结束。一只猞猁兽,一开一合地张着嘴,转眼之间变成了一辆驾着四匹鹿的仙车,车上有华盖。蟾蜍、大龟紧接着相继出场。因此,《曼延之戏》不仅有奇形怪兽的舞蹈,而且还加上了“易貌分形”的幻术表演。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也就是《曼延之戏》中巨大的假形表演,是由群体舞蹈配合完成的,但是也有单个人完成的舞蹈表演。这些表演,在汉代古籍中被描写为: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象。那些戴着面具、扮装假形跳着鱼、虾、牛、狮子之舞的表演者们,有时候也被叫做“象人”。后来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棺上,也有“扮兽舞人”的形象出现,其动作形态更加诡秘莫测了。

《东海黄公》是汉代乐舞中非常著名的一出舞蹈节目,这个节目在晋代学者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中有比较仔细的记载: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古时事:有东海黄公,少时为术能制御蛇虎,佩赤金A,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A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后来在东汉著名文学家张衡所写的《西京赋》里也曾经有过简单记载,原文是:吞A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A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

以上两段记载,故事的情节内容基本上相同,大约都是说东海黄公原本是个能“立兴云雾,坐成山河”的人,他力大无比,能够“制御蛇虎”。但是他到了老年,气力衰竭,法术不灵,遇到白虎以后被虎所吃。

有史学家指出,两段文献不同处是对这个歌舞戏的评语,也就是《西京赋》中认为东海黄公是“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意思是他不过是个走江湖的骗子而已。

而《西京杂记》却认为东海黄公在年轻力壮时,确有制御蛇虎的法术,只是因为年迈力衰,饮酒过度才使得法术失灵,葬身于虎口。从黄公葬身虎口来看,这可以说是一个讽刺剧。

后来山东临沂汉画像砖中有表现《东海黄公》故事的一幅图,画像中黄公头戴面具,执A而立,并且徒手抓住老虎的一条后腿,使其欲逃不得。老虎回头向黄公做张口怒吼之状,也颇为传神。

汉代《东海黄公》的出现,引起舞蹈史学家们的注意,更引起了戏剧史家和古代美学研究者的注意。于是人们开始将杂技、杂耍、乐舞等多种表演手段融合起来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因此《东海黄公》常常被人看做是我国戏剧史的发端作品。

有了《东海黄公》这样的戏剧因素,是汉代乐舞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它预示着古代乐舞发展的新方向,也就是乐舞艺术中戏剧性的增强,或者说带有武术性的舞蹈动作开始与特定故事内容相结合。

这也正是汉代舞蹈超越两周舞蹈的地方,当然,在角抵戏名分下,还有一些以技巧取胜的节目,如《侲僮程材》等。

《侲僮程材》中的“僮程”,也就是年纪幼小的孩童,因为体轻,所以可被举在高平台上做各种惊险的动作。在表演时,成年人驾着马车,策动而进。

有时车中设有4人乐队,车中央竖立起一根长竿,竿顶再叠架起一个小平台,那正是孩子们施展本领之处。其中技巧高超者,不仅能做出徒手倒立等动作,甚至还能表演弯弓射箭、上下攀援的内容。

东汉文学家张衡《西京赋》描写的正是这样的戏车,原文记载:尔乃建戏车,树修旃。侲僮程材,上下翩翩。突倒投而跟絓,譬陨绝而复联。百马同辔,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弯弓射乎西羌,又顾发乎鲜卑。




汉代舞乐发展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汉代舞蹈艺术成就:1、西汉初年,盛行楚舞。后有巴渝舞传入宫廷长安。通西域后,也传入许多中亚民间舞蹈。考古工作者1969年在山东济南无影山发现西汉舞乐俑一盘,形态逼真,生动反映了西汉舞乐的壮观场面。2、西汉时期音乐有很大发展。汉武帝时李延年曾为《西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并组织大型宫廷乐队,演唱...

巴渝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宫廷的
汉代舞蹈艺术的主要成就:一、西汉初期,楚舞颇为盛行,随后巴渝舞被引入宫廷,长安城成为舞蹈艺术的新中心。随着对西域的通商,许多中亚民间舞蹈也传入中国。1969年在山东济南无影山发现的西汉舞乐俑,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舞乐的宏伟景象。二、西汉时期,音乐和舞蹈艺术得到显著发展。汉武帝时期,李延年负责为《...

中国古典舞鉴赏的步骤是,首先从时间
2. 汉代:汉代是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民族交流日益频繁,舞蹈艺术因此迎来了繁荣期。"百戏"是汉代舞蹈艺术的代表,它包含了多种表演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此外,"以舞相属"的社交舞蹈形式也应运而生,增添了舞蹈的人文情感。3. 唐代:唐代不仅是中国舞蹈...

戏曲舞蹈的意义
如支佳艺在《戏曲舞蹈对于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的影响及其美学意义研究》中详细地论述戏曲的起源以及戏曲的舞蹈美学特征,对戏曲所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写意与写实的艺术特点进行论述,并对戏曲在中国舞蹈中产生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探讨,以案例的形式解读戏曲与对舞蹈的影响和作用。王群在《浅谈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文章中...

前俯后仰、侧体折腰,乐舞为何是汉代庆贺春节的传统娱乐活动?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是过年的时候,在这一天举行的任何活动都隐含着辞旧迎新、祛邪迎祥的意义。在汉魏时期,傩戏是除夕夜乃至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在这一天,宫廷和民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傩戏活动。通常情况下,青少年被选中并穿上特殊的衣服。此外,被称为 "方生石 "的人与12种动物一起跳舞...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三年(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元封)六年(前105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角抵”也即“百戏”,汉代乐舞杂技之泛称。这种由皇宫组织的歌舞杂技演出,不仅规模空前,而且吸引了京城内外,甚至数百里远的民众前来观赏,足见汉舞的泱泱壮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

汉代的相和大曲与宫廷宴舞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作巴俞、都卢、海中、肠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汉代乐舞,除去充满了戏剧性的角抵百戏之外,宫廷乐舞也有较大发展。其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手工业、制铁业、纺织业等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安定的社会生活,自然促使审美和娱乐享受之风渐渐兴起。宫廷里对于歌舞艺术的喜爱,对于民俗艺术的重视...

汉代的相和大曲与宫廷宴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作巴俞、都卢、海中、肠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汉代乐舞,除去充满了戏剧性的角抵百戏之外,宫廷乐舞也有较大发展。其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手工业、制铁业、纺织业等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安定的社会生活,自然促使审美和娱乐享受之风渐渐兴起。宫廷里对于歌舞艺术的喜爱,对于民俗艺术的重视...

急求汉唐舞蹈发展到高峰的原因
除此之外,新的艺术形式和舞蹈节目,适应着新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形成,并蓬勃发展。(盛行的女乐,汇集了当时各地舞蹈艺术精华,对汉代舞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早期奴隶社会夏桀、商纣而起的声色追求,歌舞作乐之风,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盛起的“女乐”发展,在汉代继承着它的发展进程。在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史...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O(∩_∩)O谢谢
中原汉代乐舞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中原汉代文人张衡、傅毅、卞兰等所著的乐舞大赋,到定格在中原汉画像石砖、壁画中千姿百态的乐舞形象,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中原汉代舞蹈的舞容舞韵,不仅生动展现了汉代乐舞文化的灿烂繁盛,更显示出了独具一格、气度非凡的神采与风范。

玉环县15113857165: 百戏(关于百戏的基本详情介绍)
郎石阿昔: 1、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2、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3、包括找鼎、寻幢、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4、《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5、”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6、那么“百戏”中是否有说唱技艺呢?李尤《平安观赋》中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记载,逗笔说唱的俳优当是“百戏”中仅有的曲艺节目.

玉环县15113857165: 汉代俗乐的发展如何?
郎石阿昔: 汉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了发展.世俗音 乐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音乐形式在不断出现、发展和完善 之中,“相和歌”、“鼓吹乐”和“百戏”是...

玉环县15113857165: 中国古代舞蹈兴盛的朝代及原因 -
郎石阿昔: 周朝建立以后,即已制定出礼乐制度,整理了前代遗有的乐舞,创造演出了规模相当完整的系列舞蹈作品《大武》.从创造演出的作品中,开始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舞蹈、音乐、诗歌三者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汉代的民间俗舞有很...

玉环县15113857165: 试分析汉代的长袖舞对今天的舞蹈有什么推动及影响 -
郎石阿昔: 汉代舞蹈对现今中国舞的影响浅析_专业资料.提及到古代舞蹈史,人们不约而同地会畅谈起唐代乐舞的繁荣及昌盛.而在剖析唐代舞蹈文化达到高峰之时,汉代舞蹈坚实的奠基...

玉环县15113857165: 汉代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包含那几种技艺? -
郎石阿昔: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百戏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百戏、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

玉环县15113857165: 百戏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
郎石阿昔: 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63537《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

玉环县15113857165: 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
郎石阿昔: (一)中国杂技艺术的雏形期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诸子争鸣,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杂技艺术在此基础上进入了它的确定、形成时期.影响后世的杂...

玉环县15113857165: 什么是百戏?
郎石阿昔: 秦汉时期,盛行百戏,是以角抵为基础、有故事情节和配乐的武打娱乐活动.百戏包括的项目主要有:(1)杂技.包括寻撞、跳丸、走索、冲狭等;(2) 幻术.包括吞刀、吐火、易牛马头等;(3)武打.包括棍舞、刀舞、剑舞、对 打等;(4)假型舞蹈.包括凤舞、鱼舞、龙舞等;(5)舞蹈.包括巾舞、鞞 舞、铎舞、靴舞、长袖舞、盘古舞、巴渝舞、建鼓舞、双人对舞等;(6)歌舞戏.包括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