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为什么却各个结局悲惨,有的死,有的残?

作者&投稿:褚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梁山好汉108将大多结局悲惨,为什么武松能够以80岁善终?~

熟读《水浒传》,大家会发现,在梁山接受招安以前,梁山108将并没有一个好汉阵亡。但在招安后的方腊之战当中,梁山大将团却付出了血的代价,59人战死,11个病死。可以说,梁山好汉们的结局普遍都比较悲惨,就连梁山集团老大宋江最后也悲催的被奸臣高俅给毒死。那么,武松却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并活到八十岁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有趣故事呢?
如果对古代历史有研究的朋友会发现,古代生活条件是非常艰难的,根据一些历史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古人的寿命大多数都是在六十多岁左右,能够活到70岁以上的,那都足可以称之为高寿了。毕竟,古代社会,虽然食物天然,空气清晰没有雾霾,但是因为底层人士的确生活困苦,饮食条件也差,因此,缺维生素、缺蛋白质、缺各种营养成分的情况可谓是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常常可以听见,某人生了十个儿子女儿,最后能够活下来却只有那么两三个。
另外一方面,古代医疗条件实在太差,达官贵人富豪地主当然会好一些,但对于贫困百姓来说,他们是真生不起病啊,一旦生病那就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综上所述,大家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古人的寿命会那么短。
当然对于梁山集团来说,由于梁山集团的不断壮大,梁山的生活条件的确比普通人要好的多。鸡鸭鱼肉等高营养食物那几乎是天天有,再加上集团内部还有安道全这样的神医在,按道理说,梁山好汉们还是比普通古人要幸福的多。但大家要明白,梁山好汉们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前期是土匪造反工作,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天下最为危险的工作,试想一下,这样的工作,心理压力之大那绝对是可以想象的。再则说,梁山好汉们经常性的需要去打仗,那消耗的体力,以及时不时的受伤那都是难免的。虽然很多伤势不会让你马上死亡,那对于身体的影响是极大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些伤势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征讨方腊途中有11个好汉病死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梁山好汉们不能善终不能高寿的最大原因自然就是残酷的战争,作为梁山集团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手,方腊集团的确实力强劲,在方腊集团的拼死抵抗之下,再加上方腊集团是本土作战,因此梁山好汉们还是悲剧的一个个战死。那么,武松为什么就能得以善终,并以80岁高龄逝世呢?
第一,武松武艺高强,在方腊之战的残酷血战当中,武松虽然被敌人砍断了手臂,但武松还是凭借自己不凡的武艺和出色的战场应变能力,很好的存活下来。
第二,武松头脑清醒。在方腊之战胜利以后,武松清醒的意识到朝廷腐败黑暗的真面目,因此他宁愿出家,远离朝廷这个是非之地,也不要朝廷十万贯的赏赐,也正是武松的急流勇退,让朝廷没有把武松当成一个潜在的敌人,从而让武松成功的避免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也是武松之所以能够得到善终的最大原因。
武松能够以80岁高龄在六和寺平静的圆寂,这与武松前半生的正确人生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他成功的让朝廷看到他武松是一个对朝廷没有丝毫危险的人。而宋江却没有如武松一般急流勇退,小编在想,以宋江不凡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官场的了解,他应该是可以看透朝廷的本质的,但也许此时的宋江已经被权力的欲望迷失了双眼,因此,宋江的结局只有死亡。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水浒传》一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水浒传》应该算是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传世之作,以农民起义作为一个背景去写,在人们感叹书中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行为时,也对他们最终的结局惋惜,里边的主角武松、林冲、李逵等人都未得善终,这样的结果究竟作者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写的?

首先说施耐庵当时写这部小说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件去写的,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方腊起义,而且宋朝为了平定叛乱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如果作者把梁山好汉结局写的圆满,方腊战争中大获全胜,而且伤亡损失很小,那很明显跟史实不符合,即便是历史小说也要有原型作为依据,不能过分的夸大事实,那样也成就不了现在的经典。

再一点来说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宋江征伐方腊后最终几乎没有损失的获胜而归,那结局会怎么样?如果归顺朝廷可能会被迫害,如果再进行起义那后续事件可能演变成抗金的演义,这样跟当时的时代不符,但要凸显梁山好汉的精神,展现梁山好汉之间的重情重义,只能是适可而止写到这里,否则很难再继续展开描述,所以才会有我们看到的结局,这也是作者无奈之下的一个恰到好处的安排。

总的来说梁山好汉的结局是作者的思考,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他们会觉得梁山好汉的结局是因为太顾面子考虑很多方面,照顾了忠义,活的比较伪善等等,不管是什么想法,对于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来讲,无疑这样的结局是最恰当的。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很多人一点都熟读过,书中的一百零八将各个身怀绝技,书中的剧情也是引人入胜,让人看了以后大呼过瘾,只是梁山好汉的结局有点惨,除了公孙胜提前离开外,其余的几乎大部分都是死于非命。

那么为什么梁山好汉的结局都这么惨呢?今天小编来给你分析一下。

古代人奉行忠君爱国之道,像梁山上面很多英雄,在上梁山之前都是朝廷的人,宋江就是东郓城县押司,关胜是蒲东的巡检,董平是东平府兵马都监,林冲是禁军总教头,这些人上梁山都是逼不得已的。

他们这些人的脑子里面,都是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常常想着怎么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让自己坐上大官,享荣华富贵,为此在菊花宴上,这些人都非常的赞同宋江所提出来的招安,因为这样,这些人就又可以回到朝廷。

梁山好汉虽然被招安了,但是他们对朝廷来说,依旧是一个心腹大患。因此,大宋朝廷让他们去平定方腊,也是为了削弱梁山和方腊双方的实力,在宋江得胜归来以后,大宋皇帝也没有嘉奖他们。

打败方腊的时候,梁山好汉的结局只能说是惨胜,征战过程中,死了无数英雄好汉,只有极少数的好汉能够归来,结果还被高俅弄死了一堆人,把梁山好汉彻底击垮,最好仅存的也只剩下武松,林冲,鲁智深......还都是伤的伤,残的残。

那么为什么梁山好汉的结局会这么惨呢?这主要是因为《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都是反朝廷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的结局会很悲惨,要是他最后写的是圆满结局,那不是鼓动人造反吗,肯定不允许发布的。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本文为百家号作者无风却起念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梁山的真正悲剧并不在于宋江是如何地迂腐和政治上的“弱智”,也并不在于宋江是如何坚持荒唐的招安路线,而是梁山这个组织在制度上的缺陷,梁山好汉对于宋江个人气质的盲目崇拜,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梁山的整个悲剧中,宋江扮演的只不过招安路线的助推器角色。




水浒传清风山三好汉为什么救宋江?
因为他们十分的敬佩宋江,早闻大名,所以救了宋江,望采纳,谢谢

为什么梁山好汉对宋江这么忠心? 比如李逵,花荣,吴用
宋江的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否则就不会被叫做“及时雨”.《水浒传》上说他“生平只好结交江湖上好汉”,“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端的是挥金似土”.然而宋江不过是县衙里的一个刀笔小吏,兄弟和老父又都在乡下务农,他从什么地方弄来了这许多钱财呢?虽然这个问题施耐庵语焉不详,但是宋江有钱却...

在宋江被毒杀时,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什么却无一人为他报仇呢...
在宋江被毒杀时,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什么却无一人为他报仇呢?都说“宁学桃园三结,不学炉甜瓦帮”,梁山不如瓦帮,瓦帮不知怎的还是塑兄弟情,梁山能怎么样,那就是血腥兄弟情。你正在吃火锅,唱着歌,突然梁山来了,杀死了你的亲人和朋友,破坏了你美好的未来。从今天起,我们将成为...

为什么只有8位将领的方腊,能敌过一半的梁山好汉?
从曾经的为了兄弟快活,到后来的成为了朝廷手中,用来平衡各路起义军的砝码,他们气愤,他们无奈,但他们又互相不想离开。所以正是因为投奔了朝廷,才使得这些梁山好汉的战斗力大大下降。物质匮乏是一大诱因 虽然在后来,这群曾经的土匪投奔到了朝廷的名下,但朝廷却不敢将他们看做自己人,所以招安他们...

梁山好汉108人为什么没有姓赵的?
梁山108条好汉中,确实没有赵姓。但是,文本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赵姓好汉。或者说,施耐庵暗写了一位赵姓梁山好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梁山好汉姓氏简析 梁山好汉108人总共只有77个姓氏,只占当时百家姓五百余姓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很多姓氏在梁山空缺。其中,百家姓第二位,有可能是有意回避吴越国钱...

梁山三大派系,为何这“三人组”无人敢惹,宋江吴用也奈何不了?_百度知 ...
山东还有着一百零八将,而且都是以弟兄姐妹相称,可是那么庞大一个家庭怎么可能会各个和谐,要记住即便是宋江,也有不少人欲除之而后快。这便不要说别人了。因此梁山兄弟大多数都有各自的社交圈,当然较大圈子或是宋江为领导的山东原班,也有清风寨,二龙山等等都算是一个较大的社交圈。林冲最终的结局...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什么梁山好汉却不近女色?
梁山之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近女色,比如矮脚虎王英、小霸王周通、双枪将董平都是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的。小霸王周通的出场就是在桃花山强抢民女,当时要不是刘太公家比较幸运遇到了鲁智深,刘家的姑娘就被小霸王周通给欺辱了。双枪将董平号称是“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为了抢程小姐,他直接屠了程万里一...

水浒传中那些好汉本是各山头的寨主强人,后来主动投奔的
也用过此语。而史进、宋江二人后来也都落草为寇了),或者小腾挪。前面说过,除了这些山头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村落或集市霸王,像揭阳镇上的穆弘兄弟、揭阳江上的张横兄弟、走私盐的李俊、快活林的施恩等。围绕他们形成的虽然不是山头,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小团体,既是一级组织,更是一部分武装力量。

水浒传中二龙山的众好汉,为何要选择归顺梁山?
这样,青州三山与少华山一合并,一个新的强大的山头就诞生了,步军与马军则各有人率领,加上做军师的朱武,可以称霸一方。可见二龙山应该是当时唯一的一个能够和梁山相提并论的地方。而鲁智深也算是一个大人物,足以与宋江相提并论。可问题是,在三山聚义共打青州之后,鲁智深却率领着二龙山的一干...

无恶不作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为什么会被塑造成好汉?
表面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的确做过几起杀贪除暴的义事,但是,细数起来,他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却并非是缘于“道义”,更多的只是因为个人恩怨、集团利益,甚或出于一己私利。如:“三打祝家庄”,只是因为祝家庄捉了几个自称(此时尚未正式入伙)是“梁山好汉”的过...

阳泉市13290395767: 水浒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 -
虞昭科特: 社会不允许其他的结局 另外是宋江对当时朝廷的盲目效忠 招安后东征西讨的死伤惨重 四大佞臣对梁山好汉的毒害

阳泉市13290395767: 水浒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
虞昭科特: 身为叛党,就不可能有个光明的前途,有了政治污点很难漂清的!话说108条好汉有几个是农民阶级啊?上山之前多半是不得志的小官僚,憋屈的秀才,有身家却难以自保的地主阶级,混混,开黑店的等等

阳泉市13290395767: 梁山好汉为什么会失败 -
虞昭科特: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阳泉市13290395767: 看玩水浒,为什么梁山好汉的结局是如此的悲壮
虞昭科特: 不悲壮不行呀 1为了吸引读者 杯具易引起共鸣 2这是一篇写山贼的 与统治者相对 结局不写招安 作者就死定了 还是灭族的大嘴 当然这本书也会被销毁 无奈之作

阳泉市13290395767: 新水浒传结局 - 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最后结局都很悲惨原因是什?水浒传中108个好
虞昭科特: 因为宋江的招安让众好汉惨死,北宋四大寇:王庆、田虎、方腊、宋江,朝廷为了剿匪故意招安让他们相残,一心向往正道的宋江只想招安,不成想“招安”并没有招来平安,引发了自身的灭亡.水浒传是施耐庵偏的没有史实的小说,但却揭示了北宋末年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阳泉市13290395767: 一百零八将 -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最后结
虞昭科特: 革命未成功之前,就盲目的妥协了

阳泉市13290395767: 水浒传里每个人物是怎么死的 -
虞昭科特: 征讨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三分之二,有在战场上被箭射身亡的如浪里白条张顺,有滚下山崖摔死的如解珍、解宝、双枪将董平,有被兵刃砍杀的如索超,有被石磨盘砸死的,还有病死的如豹子头林冲,闻潮信圆寂的花和尚鲁智深,也有不愿做官遁去的如李俊等,老死的如行者武松,只有36人回到东京汴梁.之后,呼保义宋江、黑旋风李逵被毒死,玉麒麟误饮水银酒坠水身亡,智多星吴用、小李广花荣为宋江自缢身亡.

阳泉市13290395767: 论水浒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 -
虞昭科特: 很难定义水浒是喜剧还是悲剧,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悲剧.我所谓的悲剧,并不是认为梁山好汉的结局悲惨,恰恰相反,我认为把目光放在梁山好汉上,他们的结局不错了.但是把目光看得更深呢?我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一个“找出路"的问题,这个找出路,不仅仅是如何生存如何安身立命的出路,也是在个存在问题的社会中(事实上,古今中外所有的社会都会存在着问题),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中,一个人或一群人如何寻找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梁山好汉最终勉强找到了个出路,却也是经历了个弯路.每次看到最后一回魂聚蓼儿洼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丝欣慰,但更多的是迷惘,所以我说更倾向于悲剧.

阳泉市13290395767: 为什么梁山伯好汉最终会落得悲惨结局 -
虞昭科特: 因为宋江诏安被朝廷所害.

阳泉市13290395767: 为什么水浒的结局竟是那样,为什么? -
虞昭科特: 我看别人的回答.. 感觉说的挺有道理的 根据你的问题摘了一段..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甚至梁山义军的武装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释为“忠”的表现——“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其实,梁山上不主张“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风李逵便动辄大喊“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只是这一种力量始终处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终把梁山大军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条既是作者无法跨越的界限,却也是这部小说在封建时代能够成立和流传的保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