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后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自告奋勇”
《后汉书》记载“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意思是王昭君因为入宫多年未得皇帝恩幸,心中积满悲怨,于是在呼韩邪来朝时,主动地请求去匈奴和亲,“昭君出塞”完全是个人原因,甚至有些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
二是“奸人所害”
《西京杂记》记载一个叫毛延寿的画工,因为昭君不肯贿赂他,就把昭君画得很丑。匈奴入朝求亲,皇上存私心把一个丑女送到塞外去,就点了图画上最丑的女人王昭君,谁知道等到王昭君出来一亮相:“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皇帝后悔莫及,又不能失信于人,只好将王昭君送出塞外,然后把牵涉此事的画工统统杀了。这就不仅不承认昭君的自主选择,甚至假想了一个外力,暗示昭君被丑化才导致了悲惨命运。

扩展资料“昭君出塞”确是一个女人聪明的选择。理由有二,其一:从个人角度来说,大家都知道过去的皇帝动辄后宫佳丽三千,再加上一些专宠的,很多女子入宫之后终其一生也见不到皇帝一面。
她以自己在汉宫最后最美丽的一次亮相,告诫所有的姐妹:命运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与其在这监狱般的汉宫里幽闭至死,不如远赴大漠,开始艰苦但是更富有挑战力的新生。
虽然荒漠条件艰苦,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总可以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有什么比做一个完整的女人更值得女人去追求呢?
其二:从国家大局来说,在王昭君两次婚姻过程中,汉强匈弱格局并没有改变,汉匈双方关系也处于良好发展时期。因此,匈奴社会包括呼韩邪和复株累单于,都对王昭君尊崇和爱戴。
王昭君“宁胡阏氏”封号,“宁胡”意思是匈奴安宁,“阏氏”意思是王的妻子,也就是王妃,这也表明她在匈奴社会所获得的地位。对汉朝来说,通过安抚匈奴实现北部边境持久安宁,特别是通过匈奴保持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畅通,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传,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十七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奴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儿。所以,她们不惜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一来不懂这些规矩,所以没有备下这笔贿金;二来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启口说:“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真是一点千金呀!”昭君对毛的暗示虽心领神会,但她没有买他的账,相反讽刺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竟让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来于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元帝正苦于无法抵御匈奴的侵犯,见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娶,觉得正是开展政治和亲外交的好机会,于是便赐给他五名宫女。王昭君久居深宫,面见圣上无望 积怨甚深,听说匈奴前来求亲联姻,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的那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于人,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汉元帝由此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遂有杀毛延寿等画工之说。 从上面记传的情况看,王昭君为何出塞应这样解释: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宠爱,久留宫中实在无聊,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 历史上却有人认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毛延寿见昭君美貌非凡,生怕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王昭君肖像时,有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来呼韩邪单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汉元帝原想以丑送人,结果误将王昭君送了出去。若昭君不被送出,有朝一日必得宠,就会变为妲己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无穷。因此,毛延寿就成为了“忠臣唯有毛延寿,能送名妃出宫门”的大好人。 据正史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在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也有人认为,汉室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用妇人安邦息事,实在是有伤国体。 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说纷纭,但她作为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王昭君出塞时候,众所周知她出塞的故事。当王昭君骑上胡马,斜抱琵琶弹奏着远走家乡的思乡之曲子,连天上飞过的大雁都被凄凉悲哀的曲调震撼地掉落下来了。王昭君“落雁”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漫漫路,何处是归所。一个柔弱女子,被有幸选进宫,本希望被皇上宠信荣华富贵,然而事与愿违,漫长的五年独守青灯,既不能幸福自己,更不能为家人父母带去半点好处。王昭君的选择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亲人的负责。王昭君外嫁匈奴,一个为朝廷效劳,二个为民族排除外患,为汉室的外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可见,王昭君本意是为了一己之利,其实是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固倾心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匈奴长者得意的看了汉使一眼,说道:“关系大了去了!草原风大,所以气候恶劣,经常冻死人,尤其是出生的小孩儿,存活率低,所以为了保证我们民族人口延续,丈夫死后,女人就要再嫁,这样才可以多生孩子嘛。”

汉使憋了半天才冒出一句:“意思是昭君姑娘很擅长这个?”

汉元帝时,匈奴由于连年的表里战争,国力消耗巨大,群众备受战乱的痛苦。《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克不及理。”在这种内讧频繁的局势下,形成了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的对抗。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而且,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歼灭了郅支单于得以归复单于王庭。

然而,真是这样的吗?毋庸置疑,伪作!按《后汉书》记载,王昭君“上书求归”是在呼韩邪单于死后,而此时汉元帝已经逝世两年了。

对此,有很多人说这是由于王昭君远嫁异乡,不知汉元帝已故。但这是立不住脚的,因为当时的汉廷与匈奴的来往已经非常紧密,呼韩邪单于称“自己愿意做汉家的女婿,成为汉家的亲戚”,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他投降了,依靠汉朝了。

通过这些,应该看到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呼韩邪单于的匈奴政权依靠汉朝即是为了得到汉朝的帮助。同时,郅支被杀以后,呼韩邪单于深深畏惧汉朝的威力,而王昭君和亲则是汉元帝在位16年办下的未几几件大事之一,他的去世王昭君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汉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后,匈奴贵族内部分裂,南匈奴向汉王朝投降,仍要求“和亲”,以取得汉朝的支持,汉朝便把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的单于,就是历史上被广为传颂的“昭君出塞”,但这与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相比,性质截然不同,完全是为了边疆和平和民族友好。此外,汉武帝还先后迁徙了100多万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居住,让他们在那里与少数民族一道屯田生产,建设边疆,实边固防。




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引言: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不管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于儿女的婚嫁他们都当成一种利益的交易。公主或者儿女们,为了两国的和平都选择了和亲,也保证社会上没有动乱的发生,没有战争不会使百姓流离失所,与此同时使两国进行了文化上的往来。在古时候昭君出塞,就是为了汉朝的和平和稳定。下面和小编一...

画师毛延寿,是王昭君远嫁西域的重要原因吗?
匈奴单子有感于昭君的死难气节,便葬她遗体于黑河南岸,称她的陵墓为青冢,并且捕捉毛延寿,遣送汉朝治罪。显然马致远在《汉宫秋》中也在谴责毛延寿。而比《汉宫秋》早得多问世的描述古琴曲故事的《琴操》,对昭君出塞的原因概述的与上述不一样,说是由于昭君入宫后一直未受到皇上召幸与宠爱,久居深...

材料一:下图取自吴师道《昭君出塞图》。 昭君出塞材料二:吴师道...
③出塞和亲,使边塞烽烟熄灭,解除了广大人民的征战之苦。(4)评述:两诗都颂扬了王昭君在加强汉匈两族友谊、团结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这一点应当充分肯定。但两诗的作者把汉族和匈奴友好的决定因素,看成是“昭君出塞”则是不正确的。汉匈两族由战争转向友好相处的根本原因是两族人民皆饱受战争之苦,...

昭君出塞的全过程
但是昭君还是想要回到她的国家汉朝,但是却不被允许,这是她郁郁不乐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我看过戏剧《昭君出赛》她最后还是回到了汉朝,她的才华受到了当朝皇帝的肯定和推崇。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 三、文人笔下的王昭君 许多文人墨客都猜不透王昭君出塞前后内心的转变过程,而她的人生也是比较坎坷,在经历了三段...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典故?这一典故出自...
画工毛延寿的事情只是在《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中开始被提及,然后在诗词、传奇、戏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描绘叙述,但在正史中却一直没有记载,因而所谓昭君被毛延寿所害之事并不可信。那么昭君出塞的原因就只能是因为受不了汉朝宫廷的束缚和压抑了。中国古代的宫廷生活是十分残酷变态的,成千...

王昭君出塞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是什么
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答案补充 首先,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

昭君出塞后被匈奴单于封为什么
历史上昭君出塞后被匈奴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王昭君,即王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3年正月,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

罗嘉良为什么拍昭君出塞
个人原因。在《昭君出塞》中单于由罗嘉良饰演,罗嘉良拍《昭君出塞》是因为个人原因。该剧是根据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分两条线展开,一条讲述呼韩邪大单于如何在匈奴各部族中脱颖而出成为草原霸主,另一条则以王昭君为主角,在京城与化装成汉人的呼韩邪偶遇之后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以后,有没有回过中原?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当时王昭君的《怨词》可以说心情非常低落,而且郁闷过的非常失落,思念家乡父母的心情也是极其的浓重。(这里《五更哀怨曲》就不做过多的描写。)至于王昭君是不是很受宠过的幸不幸福,这是一个谜题,也许只有昭君美人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但是上述文章昭君出塞原因就是因为受不了汉朝...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卒于何年,不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

保康县15690228281: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
甘秆普米:[答案]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传,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十七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奴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

保康县15690228281: 王昭君为什么出塞? -
甘秆普米: 王昭君为何出塞,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上面所描述的,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她久留在深宫实在无聊,于是自己请求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 其二,...

保康县15690228281: 史上昭君出塞去和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甘秆普米: 王昭君,即王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归附汉朝,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主动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

保康县15690228281: 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甘秆普米: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传,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十七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

保康县15690228281: 1.有哪些原因促使王昭君出塞?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王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100字以内 -
甘秆普米:[答案] 1.《汉宫秋》里面说是毛延寿陷害,加上大臣们庸碌无为,导致昭君出塞.我认为最主要是毛延寿厚颜无耻. 2.她是为国牺牲,并且有成效——汉蕃和平.

保康县15690228281: 王昭君为什么要出塞? -
甘秆普米: 经过秦末大乱和四年楚汉之争,中原已经非常萧条疲蔽,根本无力与匈奴相抗衡,急需休养生息. 汉高祖经过白登之围(差点作了俘虏)而终于意识到这点,于是汉初定下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这个政策本身就是屈辱的,也是争取时间的一种策略.(游牧民族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些落后的) 王昭君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塞的.正如二楼所说,她本是一个宫女,由于性格刚烈而得不到皇上的宠幸(史书记载,怕不可信),于是情愿出使塞外,当然是以公主的身份.到了匈奴,她倒是很得宠,自己的儿子又成为了匈奴可汗,可以说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投机家. 她的功绩还是要肯定的(毕竟是汉族人啊),但还是尽量客观一点吧.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见解,还望多多指教.

保康县15690228281: 王昭君为什么会自愿和亲 -
甘秆普米:[答案]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据有一席之位. 这个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都有所记载.但有关她出塞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

保康县15690228281: 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
甘秆普米: 和亲

保康县15690228281: 为什么王昭君会出塞和亲?
甘秆普米: 晕,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任然在争议中,任者见仁而已 但是王昭君会出塞和亲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之所以是她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一,王昭君漂亮 二,王昭君地位低贱 三,王昭君幸运 她的美丽使她有资格作为一个国家的牺牲品,她的地位使她只能作为人家和番的牺牲品,但她是幸运的,她未被沦为封建帝王的玩物,在北番之地,她起码可以得到最低的尊重

保康县15690228281: 王昭君出塞外的前因后果
甘秆普米: “昭君出塞”是发生在公元前33年的历史事件.虽然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仍广为... 与汉持对立态度的那支也被消灭,在她出塞前的18年间汉匈关系已趋于和平. 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