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故国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仰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 ① 之谓~

小题1:C小题2:“国人杀之”体现了孟子尊重民意的思想(答“民本思想”也对)。在孟子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该杀,应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要在民众都说该杀和国君审察认定确实该杀的情况下,才能把这个人杀掉。 小题1:试题分析:孟子认为选拔人才要以贤能与否为标准,但这样又有可能会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所以必须格外慎重。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文句内涵。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应想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然后再揣摩本段的内容就可理解到位。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哪里去了。”宣王说:“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贤人,要谨慎,实在迫不得已要拔擢一些人的时候,有可能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的,既如此,这怎能不慎重呢?假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贤德,还不能相信;假如大夫们都说某人贤德,还是不能就此相信。等到全国人民都说某人贤德,然后再仔细加以考虑,发现其确实贤德,然后才用之。又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不可用,您不要去听他们的;大夫们也说某人不可用,您也不要去听他们的。等到全国人民都说某人不可用,然后仔细加以考察,发现他真的不可用,然后才弃置不用。还有一种情况,假如国王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该杀,您不要听他们的;大夫们也说某人该杀,您也不要听他们的。等到全国人民都说该杀,然后再仔细加以考察,发现他确实该杀,这才把他杀掉。所以,应该说这是‘全国人民同意杀掉他的’啊,做到这个样子,那才可以当国君作人民的父母。”

 楚国的申氏家族很了不起,据说他们是尧舜时代四岳的后裔,这一点似乎决定了他们为臣为民的敬业。他们跟国君的 关系也因此变得亦师亦友。这种敬业甚至使其家族中出现了一大批先知式的人物,为官有远见,为事有定力,进退有方。申无 宇就是其中一人。

  前543年,楚康王的儿子、野心勃勃的公子围把楚国的大司马墒掩杀死,并霸占了其家产。对这一事件,申无宇评 论说:“王子必不免。”公子围免不了遭殃。申无宇的理由是,善人是国家的栋梁,王子辅佐楚国,应该扶植善人,但现在却 虐待他们,这是危害国家。公子围这么做,太不吉祥,故会遭殃。

  这是最早对公子围的命运进行的预言之一。与其说申无宇是一个先知,不如说他是一个职业官僚,他的预言出于宦海 经验。公子围在当时的楚国权势熏天,两年后,他不甘居一人之下,而弑王自立,即后来的楚灵王。

  申无宇并非只是一个靠边站的大臣,只会在一边说风凉话。实际上,他在楚国君臣中的声望是很高的。在楚灵王还是 公子围,只是做楚国令尹的时候,申无宇就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当时的公子围不满足于令尹的仪仗,出行总想与众不同,有 一次甚至用国君的旌旗去打猎,申无宇见了,当即把旌旗砍断,他的理由是:“一国两君,其谁堪之?”这大概是后来中国人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一类权力哲学的最早表述。

  前531年,楚灵王在陈地、蔡地、不羹等处筑城,派他的小弟弟、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子弃疾做蔡公。为此, 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先知再次名言迭出:“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他举例说,郑庄公在栎地筑城安置了子元,使昭 公的位子坐不稳。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种大人物不在 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国君的弟弟弃疾在外边,国君应该注意才好。

  楚王循着申无宇的思路问了下去,国都城墙高大,怎么样?申无宇的回答是,在郑国的京地、栎地发生了郑昭公被杀 事件,在宋国的萧地、毫地发生了宋公子子游被杀事件,在齐国的渠丘发生了公孙无知被杀事件,在卫国的蒲地、戚地发生了 卫献公被驱逐事件。从这些事件来看,国都城高池深,无济于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 不能摇动。

  但楚灵王却认为申无宇多虑了,他懂得的是天道,不太了解治理老百姓的道理。

  他不听先知的话,继续重用公子弃疾,指望弃疾跟他同心同德、一起努力使楚国崛起于国际社会。前530年,楚灵 王亲自带兵离开国都,到千里之外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去打猎。又出兵攻打徐国,威胁吴国,炫耀武力。由于灵王长久不归 ,楚国后方政权空虚。被楚国灭掉的蔡国旧臣们乘机说服公子弃疾和子干、子皙等人,调集军队长驱入楚,一举攻占了郢都, 并把灵王的儿子全部杀死。楚灵王在众叛亲离中,只好上吊自杀。

  申无宇能够预言,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以及一个人带给国家的灾难。申无宇这样的名门世臣有其局外旁观的一面 ,也有其尽职尽业的一面。他们的敬业虽然无济于时于事,但他们的生存态度及其示范,却让人感觉到动荡、颠沛、造次的中 国上下阶层中仍有一种高贵的东西,他们传承了这种东西。后来孟子捅破了这一层: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 之谓也。

想不到你就是要好好地爱惜自己的国家,很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自己做好了也是最好的事情。

对故国的告诉了们什么道理?如家破人油赞肯定是受到外来民族的祈福,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不能忍受的

所谓有国者告诉我们,无国何来家!


所谓故国者作者
战国时期,位于现今山东邹县东南的邹国人孟轲,约出生于前372年,人称孟子,字子舆。他与孔子故乡曲阜仅有一段距离,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孟子出身贵族,尽管幼年丧父,生活艰辛,但他凭借才学,成为了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他曾师从子思的学生,积累了深厚的学识。成年...

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大学不是楼的称呼,而是有才能的人的地方。出自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梅校长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哀公问曰:“何...
【参考译文】(1)哀公问孔子说:“如何做老百姓才会拥护我?”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去管理邪枉的人,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推举邪枉的人去管理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你。”(2)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

《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 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

故事例句文言文
——《左传·昭公十三年》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

故国是指什么 什么是故国
1、汉语词,书面语,多见于古典文学中,常表达以下三个意思: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2、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3、祖国,本国。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出自哪里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

庄暴见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 ...
1、意思:什么是大学呢?不是说有高楼就叫做大学的,而是有大师才能被称为大学的。强调了好的老师的重要性。2、出处:1931年梅贻琦任清华校长的就职演说。3、背景:1931年,在清华校长连续易人、局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梅贻琦奉调回国担任校长,稳住学校的局面,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就职演讲中说...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孟子》中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
庄伊贝可: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选拔人才的观点.尊贤,一向是儒家在政 治上的重要主张之一.在选才的标准上,孟子并没有像孔子那样 强硬地提出“仁”的要求,继承和提倡孔子“民之所好好之,民 之所恶恶之”的主张. 孔子提出的不过是一般人品或者人才的鉴别方法,而孟子具 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他在这里面掺入“以民为本”的政治思 想,要求国君听取百姓的意见来选拔人才,处决罪犯.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孟子》中“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中的?
庄伊贝可: 世臣:世代立下功勋的大臣.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答案] 告诉我们的道理:在当今舒适、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要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不断开拓进取,不能贪图享乐,否则可能变成萎靡不振,腐败消亡.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道理都一样.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的...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隐士和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 隐士和熊的故事是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其传达的道理和启示有以下几点:1. 知足常乐:故事中的隐士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他就感到满足和快乐.这表明,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问坐井观天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不然就会像井里的青蛙一样,把小小的井沿所看到的当成是整个天空.出处: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翻译:坐在井底观察天空的人说,天很小,...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卖火柴的小女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只要我们不认输,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光明.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原文: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致 富 之 法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 -
庄伊贝可:[答案] 做人要诚实,不做不道德的事!

阿拉尔市19328993570: 黄帝的传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庄伊贝可: 黄帝的传说告诉我们的道理包括:1.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2. 必须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3. 必须保持整体的平衡,不能盲目行动,否则会遭到失败.4. 必须坚持正义,决不能以暴制暴,要以德服人.5. 必须坚持团结统一,不能分裂,否则会遭到失败.6. 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行动,否则会遭到失败.7. 必须坚持自我批评,不能骄傲自满,否则会遭到失败.这些道理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