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鲁迅去世的文学作品

作者&投稿:贡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鲁迅杂文《死》全文~

  死
  鲁迅


  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Koll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Smedley)〔2〕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请得非常合适,因为她们俩原极熟识的。不久做来了,又逼着茅盾先生译出,现已登在选集上。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许多年来,凯绥·珂勒惠支——她从没有一次利用过赠授给她的头衔〔3〕——作了大量的画稿,速写,铅笔作的和钢笔作的速写,木刻,铜刻。把这些来研究,就表示着有二大主题支配着,她早年的主题是反抗,而晚年的是母爱,母性的保障,救济,以及死。而笼照于她所有的作品之上的,是受难的,悲剧的,以及保护被压迫者深切热情的意识。

  “有一次我问她:‘从前你用反抗的主题,但是现在你好像很有点抛不开死这观念。这是为什么呢?’用了深有所苦的语调,她回答道,‘也许因为我是一天一天老了!’……”

  我那时看到这里,就想了一想。算起来:她用“死”来做画材的时候,是一九一○年顷;这时她不过四十三四岁。我今年的这“想了一想”,当然和年纪有关,但回忆十余年前,对于死却还没有感到这么深切。大约我们的生死久已被人们随意处置,认为无足重轻,所以自己也看得随随便便,不像欧洲人那样的认真了。有些外国人说,中国人最怕死。这其实是不确的,——但自然,每不免模模胡胡的死掉则有之。

  大家所相信的死后的状态,更助成了对于死的随便。谁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是相信有鬼(近时或谓之“灵魂”)的,既有鬼,则死掉之后,虽然已不是人,却还不失为鬼,总还不算是一无所有。不过设想中的做鬼的久暂,却因其人的生前的贫富而不同。穷人们是大抵以为死后就去轮回〔4〕的,根源出于佛教。佛教所说的轮回,当然手续繁重,并不这么简单,但穷人往往无学,所以不明白。这就是使死罪犯人绑赴法场时,大叫“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面无惧色的原因。况且相传鬼的衣服,是和临终时一样的,穷人无好衣裳,做了鬼也决不怎么体面,实在远不如立刻投胎,化为赤条条的婴儿的上算。我们曾见谁家生了小孩,胎里就穿着叫化子或是游泳家的衣服的么?从来没有。这就好,从新来过。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但我看他们是并不这样想的,他们确信自己并未造出该入畜生道的罪孽,他们从来没有能堕畜生道的地位,权势和金钱。

  然而有着地位,权势和金钱的人,却又并不觉得该堕畜生道;他们倒一面化为居士,准备成佛,一面自然也主张读经复古,兼做圣贤。他们像活着时候的超出人理一样,自以为死后也超出了轮回的。至于小有金钱的人,则虽然也不觉得该受轮回,但此外也别无雄才大略,只豫备安心做鬼。所以年纪一到五十上下,就给自己寻葬地,合寿材,又烧纸锭,先在冥中存储,生下子孙,每年可吃羹饭。这实在比做人还享福。假使我现在已经是鬼,在阳间又有好子孙,那么,又何必零星卖稿,或向北新书局〔5〕去算账呢,只要很闲适的躺在楠木或阴沉木的棺材里,逢年逢节,就自有一桌盛馔和一堆国币摆在眼前了,岂不快哉!

  就大体而言,除极富贵者和冥律无关外,大抵穷人利于立即投胎,小康者利于长久做鬼。小康者的甘心做鬼,是因为鬼的生活(这两字大有语病,但我想不出适当的名词来),就是他还未过厌的人的生活的连续。阴间当然也有主宰者,而且极其严厉,公平,但对于他独独颇肯通融,也会收点礼物,恰如人间的好官一样。


  有一批人是随随便便,就是临终也恐怕不大想到的,我向来正是这随便党里的一个。三十年前学医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灵魂的有无,结果是不知道;又研究过死亡是否苦痛,结果是不一律,后来也不再深究,忘记了。近十年中,有时也为了朋友的死,写点文章,不过好像并不想到自己。这两年来病特别多,一病也比较的长久,这才往往记起了年龄,自然,一面也为了有些作者们笔下的好意的或是恶意的不断的提示。

  从去年起,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躺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但要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却从来没有直接的想到“死”。

  直到今年的大病,这才分明的引起关于死的豫想来。原先是仍如每次的生病一样,一任着日本的S医师〔6〕的诊治的。他虽不是肺病专家,然而年纪大,经验多,从习医的时期说,是我的前辈,又极熟识,肯说话。自然,医师对于病人,纵使怎样熟识,说话是还是有限度的,但是他至少已经给了我两三回警告,不过我仍然不以为意,也没有转告别人。大约实在是日子太久,病象太险了的缘故罢,几个朋友暗自协商定局,请了美国的D医师〔7〕来诊察了。他是在上海的唯一的欧洲的肺病专家,经过打诊,听诊之后,虽然誉我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然而也宣告了我的就要灭亡;并且说,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这判决使善感的朋友们下泪。我也没有请他开方,因为我想,他的医学从欧洲学来,一定没有学过给死了五年的病人开方的法子。然而D医师的诊断却实在是极准确的,后来我照了一张用X光透视的胸像,所见的景象,竟大抵和他的诊断相同。

  我并不怎么介意于他的宣告,但也受了些影响,日夜躺着,无力谈话,无力看书。连报纸也拿不动,又未曾炼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从此竟有时要想到“死”了。不过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怎样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类,而是临终之前的琐事。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8〕,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但这仪式并未举行,遗嘱也没有写,不过默默的躺着,有时还发生更切迫的思想:原来这样就算是在死下去,倒也并不苦痛;但是,临终的一刹那,也许并不这样的罢;然而,一世只有一次,无论怎样,总是受得了的……。后来,却有了转机,好起来了。到现在,我想,这些大约并不是真的要死之前的情形,真的要死,是连这些想头也未必有的,但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九月五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日《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

  〔2〕史沫德黎(1890—1950)通译史沫特莱,美国革命女作家、记者。一九二八年来中国,一九二九年底开始与作者交往。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地的女儿》和介绍朱德革命经历的报告文学《伟大的道路》等。这里所说的“一篇序”,题为《凯绥·珂勒惠支——民众的艺术家》。

  〔3〕一九一八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成立共和国以后,德国政府文化与教育部曾授予凯绥·珂勒惠支以教授称号,普鲁士艺术学院聘请她为院士,又授予她“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享有领取终身年金的权利。

  〔4〕轮回佛家语。佛教宣扬众生各依所作善恶业因,在所谓天、人、阿修罗(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地狱、饿鬼、畜生六道中不断循环转化。《心地观经》:“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5〕北新书局当时上海的一家书店,李小峰主持,曾出版过鲁迅著译多种。因拖欠版税问题,鲁迅于一九二九年八月曾委托律师与之交涉。

  〔6〕S医师即须藤五百三,日本退职军医,当时在上海行医。〔7〕D医师即托马斯·邓恩(ThomasDunn),美籍德国人。

  当时在上海行医,曾由史沫特莱介绍为作者看病。〔8〕宫保即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一般都是授予大臣的加衔,以表示荣宠。清末邮传大臣、大买办盛宣怀曾被授为“太子少保”,他死后其亲属曾因争夺遗产而引起诉讼。

鲁迅先生去世时,为他写挽联的目前主要存在三个版本,分别是:
  版本一:鲁迅先生逝世后,其日本挚友佐藤村夫撰写了一副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分析: 3个“有”,代表了鲁迅所拥有的成就和威信;2个“不”,则表达了鲁迅的志向、情操和气节。
  版本二:鲁迅先生逝世后,美国著名的作家爱德加·斯诺撰写的一幅挽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横批:”痛失巨匠”。
  分析:联中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呐喊》、《彷徨》,同时,“领呐喊”、“感彷徨”语带双关,“领呐喊”指出鲁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感彷徨”则是因鲁迅先生的逝世,文坛失去了一面旗帜。悼念之情油然而生。

  版本三:鲁迅先生逝世后,蔡元培先生撰写的一幅挽联:”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分析:上联以“最严谨”三字对先生的著述予以确切的评价。下联用“犹沉痛”概括了先生遗言的深远用意。这不是忏悔,而是觉醒司。此联针对性强,联语简明有力,感情深沉。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鲁迅先生是我永生值得怀想和崇奉的楷模,这不仅止是因为先生具有宽广有胸怀和非凡的建树,成为中国当代新文化史上一盏极其耀眼的明灯,主要还在于先生不屈从于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禁锢和压制,毫无惧色地轻蔑从正面以及非正面投来的“辱骂和恐吓”,以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演绎了一段文化救国的民族斗争史。鲁迅是一个时代进步思想和文化现象的典型象征,也是整个民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公然反对传统、革新传统的不泯精神的具体写照,在中华烟波浩渺的灿烂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后人所景仰和折服。
长期以来,由于舆论的大肆渲染和误导,人们对鲁迅的认知大都停留在一部《呐喊》和几篇指桑骂槐的杂文之类的东西上,以为鲁老夫子这个名震宇内的文学大家也不过如此了了。因而在各个时期都有那么几个舞文弄墨的想要跳将出来,蹂躏了先生的尊严,然后扯下桂冠戴到自己头上,要不至少也平起平坐分去一半秋色,好藉着万民敬仰去坐享荣华且贪恋美色。这些又粗俗又浅薄的想法虽然真的有些幼稚可笑,但也还有几分值得同情,因为老夫子确系半路出家,既不是正宗科班出身,衙门里又未曾占着甚么人,有了点名望什么的时还不与人为善,动辄四处得罪人。你能说不是些路人可见的瑕疵么?其实不然,老夫子是既有城府又有性格的,据说单是名号上这两个字的由来就翻版了“革命”的全部寓意,只是官府初时不理解,末了又不敢深究,生怕着了革命的道儿将来洗之不脱,才任由其一路叫了下去。鲁迅先生平生著述颇多,笔触涉及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其分析看待社会历史问题的观点新颖、独到而尖刻,并且能把国人崇尚的不卑不亢精神贯彻到底,这便是先生尤为值得世人缅怀的地方。鲁迅除了对警省时代、唤起国人为彻底改变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进行不屈抗衡,以及对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功不可没之外,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也是颇具建树的,他对于文学起源于劳动号子的所谓“嘿唷嘿唷派”的论断,精譬形象地将文学艺术来源于大众,转而终将为大众服务的历史画卷展现于世人眼前,从而轻松活泼地揭开了困挠学术界多年的史学问题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然,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最具战斗力的有效武器还是小说和杂文,他的语言风趣恢谐,但在字里行间却又绵里藏针,暗含道不尽的激扬与忿慨。从总体而言,其嘻笑怒骂虽在不得已中多少绕了些弯子,主旨却是清晰明朗,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的,显现出了无私无畏、忧国忧民的正气和胆魄。鲁迅先生是站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前沿的一名旗手,他的言行举止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为整日忙碌于功名富贵的文化人指明了实现社会人生价值的根本出路。鲁迅先生之所以成为世人仰慕的文学鸿儒,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周遭境遇不无关系。时值国民饱受内忧外患之苦、民族矛盾高度激化,公众在迷惘之余少不了常愤然问天究竟出路何在,一批有志学子开始寻求救国真理的大革命到来之际,鲁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出类拔萃地成了佼佼者。虽然此间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与修为,但作为外部条件的社会环境则是造就一代文坛巨匠不可或缺的客观因素。那个时代必需要有一面文化旗帜召示在前,而这一神圣的使命偏偏落在了鲁迅先生身上,无论如何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同时也表明中国新文化阵营的构成由此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没有鲁迅,带有严重陈规陋习的旧文化人绝不可能直面“千夫指”而豁达镇定地“横眉冷对”,更谈不上“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大度与坦诚了。所以鲁迅理所应当是一个时代的鲁迅,它不包含满身穷酸气臭、靠钻牛角尖来炫耀自己的博大精深,靠低三下四的谄媚奉迎、以及出卖祖先来赚取功利荣华的成分,只有傲骨铮铮、虚怀若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刻以唤起民众为己任,才是鲁迅先生真正具有的优秀品质。
对鲁迅的纪念是对一段民族曲辱历史的追忆和反思,诚如目睹残壁断垣可以让人回想起丧权辱国时期豪强铁蹄的践踏一般,难怪随着国人渐自发福的油肚隆起,对先前那位矮瘦单薄留着平头蓄小胡子的文儒也要生疏了许多。值得庆悻的是社会的发展已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国人不再为民族仇恨动很多肝火,民不聊生的萧条已被放眼无际的繁华所取代,很难再给先生这样的清狂之徒予立锥之地。其实眼下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恐怕是多一个鲁迅也无济于事,因为人们在清点钱钞的时候已习惯懒得去搭理身外纷扰的世界,再者即便有了时弊也不是单靠口诛笔伐就可以改变的,好文章的后面还需作很多手段,会事的衙门已经不吃盖面的菜了。不过我觉得鲁迅的精神还是不能丢,因为纸醉金迷的灵魂还需要巨大的声音来警省,我们怀念鲁迅,就是要承袭一种严谨治学、顽强抗争、敢为人间不平唱鸣的牺牲奉献精神,不悖弃民族自强的尊严和品格。只有沿着鲁迅先生以生命的体验引领在前的路。国人才会在平庸之外找到自我,然后将民族气节奉为金玉。趁着空闲把玩的时候,或许还能给不仅是为了赚钱而延续下去的文化一点生机。

鲁迅先生是我永生值得怀想和崇奉的楷模,这不仅止是因为先生具有宽广有胸怀和非凡的建树,成为中国当代新文化史上一盏极其耀眼的明灯,主要还在于先生不屈从于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禁锢和压制,毫无惧色地轻蔑从正面以及非正面投来的“辱骂和恐吓”,以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演绎了一段文化救国的民族斗争史。鲁迅是一个时代进步思想和文化现象的典型象征,也是整个民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公然反对传统、革新传统的不泯精神的具体写照,在中华烟波浩渺的灿烂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后人所景仰和折服。
长期以来,由于舆论的大肆渲染和误导,人们对鲁迅的认知大都停留在一部《呐喊》和几篇指桑骂槐的杂文之类的东西上,以为鲁老夫子这个名震宇内的文学大家也不过如此了了。因而在各个时期都有那么几个舞文弄墨的想要跳将出来,蹂躏了先生的尊严,然后扯下桂冠戴到自己头上,要不至少也平起平坐分去一半秋色,好藉着万民敬仰去坐享荣华且贪恋美色。这些又粗俗又浅薄的想法虽然真的有些幼稚可笑,但也还有几分值得同情,因为老夫子确系半路出家,既不是正宗科班出身,衙门里又未曾占着甚么人,有了点名望什么的时还不与人为善,动辄四处得罪人。你能说不是些路人可见的瑕疵么?其实不然,老夫子是既有城府又有性格的,据说单是名号上这两个字的由来就翻版了“革命”的全部寓意,只是官府初时不理解,末了又不敢深究,生怕着了革命的道儿将来洗之不脱,才任由其一路叫了下去。鲁迅先生平生著述颇多,笔触涉及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其分析看待社会历史问题的观点新颖、独到而尖刻,并且能把国人崇尚的不卑不亢精神贯彻到底,这便是先生尤为值得世人缅怀的地方。鲁迅除了对警省时代、唤起国人为彻底改变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进行不屈抗衡,以及对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功不可没之外,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也是颇具建树的,他对于文学起源于劳动号子的所谓“嘿唷嘿唷派”的论断,精譬形象地将文学艺术来源于大众,转而终将为大众服务的历史画卷展现于世人眼前,从而轻松活泼地揭开了困挠学术界多年的史学问题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然,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最具战斗力的有效武器还是小说和杂文,他的语言风趣恢谐,但在字里行间却又绵里藏针,暗含道不尽的激扬与忿慨。从总体而言,其嘻笑怒骂虽在不得已中多少绕了些弯子,主旨却是清晰明朗,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的,显现出了无私无畏、忧国忧民的正气和胆魄。鲁迅先生是站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前沿的一名旗手,他的言行举止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为整日忙碌于功名富贵的文化人指明了实现社会人生价值的根本出路。鲁迅先生之所以成为世人仰慕的文学鸿儒,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周遭境遇不无关系。时值国民饱受内忧外患之苦、民族矛盾高度激化,公众在迷惘之余少不了常愤然问天究竟出路何在,一批有志学子开始寻求救国真理的大革命到来之际,鲁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出类拔萃地成了佼佼者。虽然此间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与修为,但作为外部条件的社会环境则是造就一代文坛巨匠不可或缺的客观因素。那个时代必需要有一面文化旗帜召示在前,而这一神圣的使命偏偏落在了鲁迅先生身上,无论如何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同时也表明中国新文化阵营的构成由此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没有鲁迅,带有严重陈规陋习的旧文化人绝不可能直面“千夫指”而豁达镇定地“横眉冷对”,更谈不上“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大度与坦诚了。所以鲁迅理所应当是一个时代的鲁迅,它不包含满身穷酸气臭、靠钻牛角尖来炫耀自己的博大精深,靠低三下四的谄媚奉迎、以及出卖祖先来赚取功利荣华的成分,只有傲骨铮铮、虚怀若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刻以唤起民众为己任,才是鲁迅先生真正具有的优秀品质。
对鲁迅的纪念是对一段民族曲辱历史的追忆和反思,诚如目睹残壁断垣可以让人回想起丧权辱国时期豪强铁蹄的践踏一般,难怪随着国人渐自发福的油肚隆起,对先前那位矮瘦单薄留着平头蓄小胡子的文儒也要生疏了许多。值得庆悻的是社会的发展已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国人不再为民族仇恨动很多肝火,民不聊生的萧条已被放眼无际的繁华所取代,很难再给先生这样的清狂之徒予立锥之地。其实眼下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恐怕是多一个鲁迅也无济于事,因为人们在清点钱钞的时候已习惯懒得去搭理身外纷扰的世界,再者即便有了时弊也不是单靠口诛笔伐就可以改变的,好文章的后面还需作很多手段,会事的衙门已经不吃盖面的菜了。不过我觉得鲁迅的精神还是不能丢,因为纸醉金迷的灵魂还需要巨大的声音来警省,我们怀念鲁迅,就是要承袭一种严谨治学、顽强抗争、敢为人间不平唱鸣的牺牲奉献精神,不悖弃民族自强的尊严和品格。只有沿着鲁迅先生以生命的体验引领在前的路。国人才会在平庸之外找到自我,然后将民族气节奉为金玉。趁着空闲把玩的时候,或许还能给不仅是为了赚钱而延续下去的文化一点生机。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关于鲁迅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

l鲁迅所有作品
本书为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共8篇,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本书整体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 二、散文集 《野草》: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

关于鲁迅资料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

梁实秋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那些?
鲁迅自1907年开始文学活动,至1936年逝世,近30年间留下700多万字的著作、译作,加上日记和书信约1000万字以上。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两本:《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本:《故事新编》;散文诗集一本:《野草》;回忆往事为主的散文集一本:《朝花夕拾》,以上共计35万字。鲁迅的主要精力用于杂文创作,共出杂文集16...

鲁迅他的原名,字,代表作是什么?
鲁迅(1881.9.25——1936.10.19)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

给一点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影视的资源
如“未名社”和“朝花社”,并主编了多份文艺期刊。他还热忱关怀和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1936年,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哀悼。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学作品
六、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在1926年所写的杂文三十一篇的集合,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等,体现了鲁迅对文化界和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七、杂文集《集外集》《集外集》是鲁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展示了鲁迅文学创作之外的另一面。八、杂文集《南腔北调...

关于鲁迅的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关于鲁迅逝世前后发生的事,以及逝世时的时代背景,和别的作家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自己写自己的文章 -
诸高祛风: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鲁迅的作品有那些 -
诸高祛风: 一、鲁迅作品: 1、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谁知道藤野先生在鲁迅死后给鲁迅写的悼词 -
诸高祛风: 鲁迅去世后的1937年,日本的《文学向导》刊登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写道:“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过别,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去世后的文章题目是什么?
诸高祛风: 没错,答案是《怀鲁迅》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藤野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 -
诸高祛风: 谨忆周树人君(1937/3)林思云译译者按:鲁迅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鲁迅逝世后,藤野先生也写了一篇回忆鲁迅的...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谁知道鲁迅的重要作品有哪些?
诸高祛风: 你好,鲁迅自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鲁迅是得什么病而死的? -
诸高祛风: 一本文学杂志《收获》上,近期曾刊登一篇文章,谈到鲁迅的死因疑点重重.文章作者是鲁迅惟一的儿子海婴,所以特别引人注意. 据文章说,鲁迅一直是找一名日本医生须藤看病的,一直被诊断为肺病,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介绍的美国医生却...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鲁迅逝世后的资料 -
诸高祛风: 1936年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

自流井区14728934450: 鲁迅是干什么的 -
诸高祛风: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