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翻译器

作者&投稿:从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2. 文言文翻译器

见于《《明史·列传六十四·岳正传》试译如下:

【原句】

1、为政有体,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出榜购募者?

2、诏以为私,【出】正为兴化知府,而宁亦补外。【本句出现了一个错字!】

3、上顾我厚,惧无以报称,子乃以谏官处我耶?

【译文】

1、治理国家处理政事自有体式,处理反叛者由兵部负责,惩处违法作乱的人则由司法官吏负责,哪里有天子(亲自)张榜招募悬赏缉捕罪犯的道理呢?

【注释】

(1)为政:治理国家;处理政事。

(2)有体:有体式,即有模式,有规则。

(3)盗贼:对反叛者的贬称。

(4)责:要求。

(5)奸宄(guǐ):指违法作乱的人。

(6)法司:原指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这里指司法官吏。

(7)购募:谓悬赏缉捕。《后汉书·党锢传序》:“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明李东阳《蒙泉公补传》:“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购募之理?”

2、(皇帝)下诏令认为(岳正和给事中张宁)私相贿赂,(于是贬斥)岳正外放做兴化知府,张而宁也补任外职。

【注释】

(1)私:动词,用财物买通;贿赂。

(2)出:(官吏)外放;外调。

(3)补外:谓京官调外地就职。

3、皇上照顾我很优厚,(我)唯恐不能报答(皇上的礼遇),您(现在)竟然以(一个普通的)谏官来对待我吗?

【注释】

(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不能。

(2)报称:犹报答。《汉书·孔光传》:“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3)处:对待。如《礼记·檀弓下》:“何以处我?”

3. 古文翻译器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得到的,因此我不苟且偷生;死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更令我厌恶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也并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由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

一筒米饭,一碗菜汤,有了它就能活命,得不到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人也不愿接受;如果践踏过再给人家,即使要饭的也不屑一顾。

对于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仁善的天良。

注释

1.欲:想要,喜欢 。所欲:想要的东西。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重要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祸患,灾难。

8. 辟:通“避”,躲避。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3.非独:不单,不仅。

14.勿丧:不丢掉,不丧失。丧:丢失。

15.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6.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7.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18.蹴(cù)尔:用脚踢着给他。 蹴:用脚踢。

19.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认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

2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意为如果。辩,同“辨”,辨别。

21.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22.奉:侍奉。

2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同“欤”,语气助词,译为"吗"。读"yú"。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4.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25. 已;休,罢,停止。

26. 本心:天性,天良。

27.是故:这样的原因,因此。

28.能:能够。

4. 古代文言文翻译

主要是写了一则关于鬼神的小故事!

意思是:

从前齐庄君的臣子,有称作王里国、中里徼的。这两人争讼三年狱官不能判决。齐君想都杀掉他们,担心杀了无罪者;想都释放他们,又担心放过了有罪者。于是使二人共一头羊,在齐国的神社盟誓。二个答应了。在神前挖了一条小沟,杀羊而将血洒在里面。读王里国的誓辞,已完了,没什么事。读中里徼的誓辞不到一半,死羊跳起来触他,把他的脚折断了!!

后来还祧神上来敲他,把他杀死在盟誓之所。当这个时候,齐国人跟从的没人不看见,远处的人没人不听到,记载在齐国的《春秋》中。诸侯传告说:“各发誓时不以实情的人,鬼神的惩罚来得是这样的惨痛快速。”

这些都是后话了。。。。

5.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

1.使民富且寿{使人民富贵长寿}

2.岂暇择木{哪里有时间选择树木。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3.奋扬不杀太子建{这个不用翻译的,这个是史记伍子胥上的话,奋扬是名司马奋扬,后太子建逃往宋国}

4.君子慎处{出自乐论“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既君子谨慎对待}

5.说大人,则藐之{后面缺少内容原文是--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②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意思是--孟子说:“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哪怕他殿堂高两三丈,屋檐好几尺宽,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佳肴满桌,侍奉的姬妾好几百, 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饮酒作乐,驰驱打猎,随从 车辆成百上千,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他所拥有的,都是 我不屑于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我为什么要怕他呢?”}出自孟子尽心章

6.杨氏小儿{杨家的最小儿子}

7.仁之方{原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翻译(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主要是“文理”二字,“文”指文彩,指词句是否优美,对仗是否工整等;“理”指道理,指是否站在正义的角度。是否合乎逻辑。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其文章词句优美,道理通顺,都值得一看”吾子好道而可吾文的意思一、译文:二十一日,宗元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

东安一士人善画翻译(古文翻译器扫一扫)
古文翻译器扫一扫【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为方文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简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遂辄补之。曰:“...

火星文言文转换
原因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属于同一语言的古今差别,不同于英、汉等不同语种的差别,不同语言之间基本上能做到互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却不能,因为电脑无法识别同一语种内的词语差别。例如:“庄叟亦吾徒”,意思是“庄子这位老人家也跟我是一类的人”,而目前比较好的百度翻译器翻译成:“庄子也是...

与用文言文翻译器
1. 有一款可以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手机软件叫什么 有一款可以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手机软件叫百度翻译。 百度翻译是百度发布的在线翻译服务,依托互联网数据资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优势,致力于帮助用户跨越语言鸿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百度翻译支持全球28种热门语言互译,包括中文(简体)、英语、日语、韩语、...

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叫什么
发展到中古时期,写文章的语言和说话的语言出现了分歧,于是,人们管说话的语言叫“白话”。宋代以后,很多文人用白话写文章。于是,文章变成了两种文体:用文言写的叫“文言文”,用白话写的叫“白话文”。为了让一般人容易看懂,于是出现了所谓“翻译”,实际上是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天地一朝,万朝须臾,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什么意思
这段文言文翻译是这样的: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

现代话翻译成古文
现代话翻译成古文现代文翻译成古文是:1、今文:身不由己。古译: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2、今文:我们越来越陌生了。古译:相达何必曾相识,再看君卿已陌路。3、今文:我也不想你,你也就别想我了。古译: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4、今文:物是人非,我们回不去了。古译:...

朱熹文言文翻译器
朱熹文言文翻译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承吉凌8580 2022-11-02 · TA获得超过26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翻译:《朱熹》 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

陈尧咨受杖原文与翻译(古文翻译器扫一扫)
古文翻译器扫一扫以微信为例,步骤如下:1、直接打开相关的发现界面,找到扫一扫并点击跳转。2、下一步弹出新的窗口,需要选择翻译进入。3、这个时候如果没问题,就继续确定扫描对象。4、这样一来会发现图示结果,即可实现要求了。陈尧咨善射文言文翻译注释“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文言文的解释是:陈尧咨擅长射箭,射出去...

文言文全文翻译:画鬼容易,画犬马难
2006-07-24 <<画鬼容易,画犬马难>>文言翻译 84 2009-10-26 画鬼容易,画犬马难译文 2 2008-02-01 文言文次非斩蛟 赌饼 二人相马 更度一遭 海上鸥鸟 曲高和寡... 93 2007-12-06 《画鬼容易,画犬马难》的翻译 6 2006-08-28 求画鬼容易,画犬马难的译文~急!!!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秦淮区15948622431: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翻译器是什么? -
韩肃盐酸: 名字:在线文言文翻译 网址:wyw.5156edu.com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 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 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 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秦淮区15948622431: 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翻译器 -
韩肃盐酸: 《百度文言文翻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在此功能下,你可以输入白话文,瞬间就会转换成文言文.输入文言文也可以马上转换为白话文.很方便,实用. 由于是机器翻译,有时候会有误差,自己略加修改文字就可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秦淮区15948622431: 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 -
韩肃盐酸: 译文: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李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李生很生气,说李文...

秦淮区15948622431: 有没有在线文言文翻译网站啊,类似古汉语辞典的软件也行,对古代文学感兴趣,想找个工具书软件,求帮助, -
韩肃盐酸: 古汉语字典有电子版的了,可以下载,还有汉典可以在线查,最好买本古汉语字典之类的工具书经常阅读、查看,有助于古文水平提高.

秦淮区15948622431: 中国古代文言文翻译
韩肃盐酸: 1.你所说的通达什么意思? 2.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3.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德行的人而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喜欢学...

秦淮区15948622431: 有没有什么网站或软件是把现代语言翻译成古代文言文的? -
韩肃盐酸: 把现代语翻译成文言,或者把文言翻译成现代语,据我所知,现阶段还没有这样的程序,所进行的翻译都是人工的.因此这样的网站或软件是找不到的.

秦淮区15948622431: 有没有什么古代文言文字词翻译的词典或字典? -
韩肃盐酸: 建议还是入手《古汉语常用词典》吧,《康熙字典》是用古文解释古文,基础不好不好看懂了.

秦淮区15948622431: 推荐一个中文翻译成文言文的在线翻译 -
韩肃盐酸: 没有这样的在线翻译网站. 流行语翻译成文言文的句子:1、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2、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3、你这么吊,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

秦淮区15948622431: 古代文言文翻译
韩肃盐酸: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整天看守它.突然遇到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王祥正好起来小解,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感动醒悟了,以后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秦淮区15948622431: 古代文言文翻译
韩肃盐酸: 1.当时枢密院有不乐意的人,多次阻挠,辛弃疾更加竭力办理这件事,(这些阻挠之人)最终无法改变他的意志. 2.第二句是“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一到,就在大路上张贴榜文,上面写着:囤积粮食的人将被发配,强买粮食的人斩首示众. 3.于是运送粮食的船接连到达,粮价自然降低,百姓靠它得到救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