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诲人不倦》课堂实录

作者&投稿:沃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朗读课文

PPT打出课题《诲人不倦》,教师让同学们用最大的声音朗读标题,学生照做了。

师:课文预习过了没有?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恰当的语气,并且在文中划出你熟悉的成语。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边听边在课文上做记号,记下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三分钟后,学生读完了,教师指定一男生评价班级的朗读情况。

生1:我觉得停顿还可以。

师:读得较流畅,但停顿不正确,特别是主谓之间的停顿没读出来。比如:“鲤/趋而过庭”读成“鲤趋/而过庭”。下一位同学继续点评。

生2:有个字音读错了,“隅”读成“偶”了。

师:是的,“隅”在这里是“方位”的意思,有时也解释为“角落”。

生3:还有很多语气没读出来。

师:没读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3:只有把感情放进去,才能读出语气来。

师:是的。要把情感放进去,还要理解课文。你做得很好,会反思。对朗读不仅求正确,还要求感情恰当。

二、寻找成语

师:在课文中,你找到了哪些成语?

生4(低声念):性相近,习相远。

师:建议你声音大一些。你发现了答案,多么高兴的事啊。要自信响亮地回答。

生5:举一反三。

师:原文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概括能力强,恭喜你!

生6:有教无类

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生6:只有教,没分类。

师: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没有等类的区别。

生7:诲人不倦

师:“诲”是什么意思?

生7:教导。

师:那么,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教导别人不感到懈怠”。

生8:如琢如磨

师:你把前面半句也加进来。(面向全体同学)大家齐读一下这个成语。(学生齐读后)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学生说不出来,但有人发现注释里有答案。教师要求学生齐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师:还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生9:各得其所

生10:述而不作。

师:这是孔子的学术主张,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就是传述而不创作,这里的“而”表示转折。还有呢?

生11:绘事后素。

师:什么意思?

生11:彩绘的事后于素地。

师:这个词语省略了介词,它该在什么地方?看来你非常喜欢这四个字,但平时基本上用不着。

生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师:你把这8个字当成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了吧?这是孔子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教导。

三、疏理课文

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教育人?或者说,人为什么需要教育?

生1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师:什么意思?“习”是“学习”还是——(生接“习染”)这里的“习”跟“学而时习之”的“习”意思是否一样?

师:正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把人的天性往美好、高尚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教育。再看第二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诲人”的目的在于“移”,在于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学识修养。

师:从这两句,大家可以看看孔子的主张是否有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不移”。

生14:他只说上等和下等的不移。

师:智力太高与太低的改变不了,但绝大多数人是可以改变的。可见“诲人”是为了改变天性。那么孔子都教过哪些人?大家找找具体的名字。

学生七嘴八舌地列举,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陈亢、公西华、孔子的儿子孔鲤。

师:孔子弟子三千,这么多人里,有贫穷的,如颜回,有富有的,如子项,有智商高的如宰我,有智商低的如曾参。但孔子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成材。孔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那么,他都采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呢?

生15:不愤不启。

师:大家齐读第8章。(学生读后)孔子主张要采用启发式教育,而且要举一反三。哪些章节可以明显地看出启发式原则所起的作用?

生16:第11章。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第11章。

师:怎么可以看出启予者商也?

生17:因为他由彩绘联想到仁义的事。

师:你还能感受到其他的吗?孔子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17朗读“启予者商也”,但读不出赞叹的语气。教师范读,音调拖长,稍稍停顿。学生再读,就读得很动情了。

师:可见孔子从弟子的领悟中,自己也得到提升——教学相长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第11章。

师:除了启发式,还有其他教育方法吗?

生18:第7章,孔子的儿子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教导“不学诗,无以言”,这也是启发式教育。

生19:他还人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

师: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是哪个句子?

生19朗读“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但他读得过快,语气平淡。

师:建议你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得缓慢一点,重点词“进、退”要重读。

学生齐读,稍有进步。教师要求他们再来一遍,学生读得又整体又响亮,语音里包含着提高自我的成就感。

师:对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一不一样?(学生大声回答:“不一样!”)可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不仅因材施教,而且因人而答。

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子路问”,男生读“子曰”。由于读得较为平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孔子对两人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领悟到应该激励冉有果断,应该要求仲由不冲动。

师:一个要他进,一个要他退,语气应该不一样的,再读读。

教师先范读,学生再齐读。

师:还有哪些方法?

生20:述而不作。

师:这不是教学方法。再找找。

生20摇头表示自己找不到。

师:永远不要说自己找不到,你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眼光。

生21:第9章

师:弗如也。他为什么连续两次说“弗如也”

生21:对子贡的肯定。

师:对他能自我否定的肯定。

生21:孔子这是激励他。

师:说完后,子贡会怎样呢?他会反思,会想快马加鞭赶上颜渊。

学生朗读这一章。师问:“弗如也”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生答:语重心长)还有呢?还有对学生的期盼。这不是打击,而是推动和激励!

教师小结: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采用了启发式、激励式教育,还因材施教。那么,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学生回答:讨论式教学。

师:我们设想一下,孔子当时的教学氛围会是怎样的?

生说出了民主、平等、尊重、和谐。教师要求再次齐读第11章。

师:就是通过双方这样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显示了很高的教学境界。

PPT展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教育、激励教育、讨论教育、教学相长

四、深入探究:

师:孔子为什么说诲人要不倦呢?联系刚才的内容,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后,教师指定一句学生回答,但他答不出?

教师启发他:为什么说这种教育必须要做到不倦。

生22:孔子是知名教育家,他要培养好的学生。

师只好自己举例:我们可以这样说,要让教育产生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必须要不倦地教育人。下面大家举一反三,再来说说。

生23: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师接着:只有不倦地教育,才能让人更上一层楼。

生24:学生总是要犯错误。

师:从教育对象的广博看,教育必须要不倦。

生25:因为……(说不出来了)

师:已经举一反二了,看能否反到“三”

生26:……(沉默)

生27:……(沉默)

生28:教育方法很多

师:要摸索出这么多这么好的教育方法,需要长期不倦的努力。

生29:从教学内容看,……

师:孔子都教些什么东西?文、行、忠、信、礼、乐。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注定过程要“不倦”。

生30:还有如切如磋。

师:我们常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别人学得好,首先要自己教得好。请读最后一章,设想一下:从卫国到鲁国的路上,孔子都做些什么事?他在学习,他在思考,他在反思。可见,教育者的素养要提升,需要不倦地实践。

PPT展示:教育作用需长期实践

教育对象平等无类

教育内容博大精深

教育方法灵活多变

教育素养更需切磋

师:这么多思想里,哪一个最伟大?

生齐答:有教无类

师:对我们来说,也应该有学无类。《论语》这本书是不是也是我们的老师?回去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上智下愚不移”与“性相近,习相远”是否矛盾?二是“述而不作”你怎么看?下课。


...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选读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论语·先进》——诲人不倦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急!!_百 ...
皆孔子弟子。侍坐:陪伴长者坐着。②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以:因 为。一日:一两天,表示年岁大的一种谦虚说法。长(zhǎng):年长。乎:介词,表示 比较。尔:你们。③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讲话了。以:因为。④居:闲居,指平 时 。⑤或:无定代词,有人。⑥何以: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呢。⑦...

高中必背古诗文文言文有哪些?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10字以下的读书的名人名言
我国古代哲学家、散文家。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⑤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参考...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

关于阅读的句子60句精选
(42) 读书贵精不贵多。 作者:书摘 (4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44)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作者:《论语》(45) 没有一本书可以疏忽地阅读而得到益处。 作者:(意大利)谚语 (46)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47)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中心主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中心主旨是通过作者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请写出
文质彬彬、举一反三、孔子。1、文质彬彬:意思: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2、举一反...

试论文言文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例如,学习《桃花源记》,从解释成语“世外桃源”引入; 学习《〈论语〉六则》,从解释成语“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引入;学习《〈孟子〉二章》从解释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学习《岳阳楼记》,可从解释成语“先忧后乐”引入;学习《醉翁亭...

红楼梦写真:人物插图诗文赏鉴作者简介
傅明伟,目前供职于上海汇才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长期向现代著名文史学家苏渊雷先生学习,深受其教诲。傅明伟秉持孔子的教诲,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深受苏先生“生命在于创造,奋斗是其手段”这一理念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丰硕,其中包括《世界妙语精萃大典》,该书由中国《大...

安平县15643613200: 古文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薄竖脂肪: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出自《论语》,是孔子对获得不义之财的鄙视之语.意思是,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象浮云一样.

安平县15643613200: 初一语文上第十课《论语》十二则全文与解释 -
薄竖脂肪: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安平县15643613200: 如何理解“学而不厌?如何理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薄竖脂肪: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论语•述而》. 厌:满足.诲:教导.这两句大意是:学习时永不满足,教导别人时耐心细致,不知疲倦. 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于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

安平县15643613200: 《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薄竖脂肪:[答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安平县15643613200: 语文小常识
薄竖脂肪: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锦文 化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安平县15643613200: 诲人不倦的诲是什么意思? -
薄竖脂肪: 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诲:教导.倦:厌倦.比喻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 处 《论语·述而》:“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近义词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典 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82988.htm

安平县1564361320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 -
薄竖脂肪:[答案] (1)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意对即可)(2)孔子以绘画作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

安平县15643613200: 学习的重要性的事例 - 证明做人比做学问重要的名人名言与具体名人事例短小精悍为好,具有震
薄竖脂肪: 俗话说,“欲做事先做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巴尔扎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安平县15643613200: 《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 -
薄竖脂肪: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安平县15643613200: 论语读记:孔子为何述而不作 -
薄竖脂肪: 孔子为何述而不作?作为儒家的祖师爷,不会是因为他笔头来不得,不会写文章. 诸子百家,各家的祖师爷都有亲笔撰写的、被后人用其姓氏加“子”字命名的经典,唯独这儒家的孔老夫子没有.一部《论语》,只是徒子徒孙们根据眼见耳闻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