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

作者&投稿:剑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1] 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3、断织喻学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杀豚不欺子
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5、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参考资料:孟子-百度百科

《孟子的故事》是2002年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希勤。记载了孟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著书立说的故事。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大儒,孔子后一人,有“亚圣”之称。幼年曾得力于母亲的教诲,后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本书记载了孟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著书立说特别作齐宣王客卿时发展孔子仁政主张的故事。一事一图,生动有趣。是了解传统文化,解读孔孟之道的有益读本。

有个叫逄蒙的人,拜在后羿门下学射箭,他勤奋好学,几年下来净得后羿真传,射箭的本领仅次于后羿。但逄蒙这个人心胸狭窄、利欲熏心,为了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声,不顾往日师徒恩情,竟然背后放冷箭,射死了后羿。
孟子评价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后羿也难辞其咎。”

孟子的学生公明仪就很不理解:“明明是逄蒙这个卑鄙小人欺师灭祖,后羿有什么错呢?”
孟子微微叹了口气说:“后羿的过错只不过是轻一点罢了,哪里能说没有错呢?”然后就讲了历史上发生在郑国的一件事情。
郑国派子濯孺子带兵去攻打卫国,但是吃了败仗狼狈而逃,于是卫国派出一个叫庾公之斯的将军去追击他。子濯孺子本来是神箭手,但这个时候恰恰旧病复发,两只胳膊没有一点力气,无法拉弓射箭,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可是没有办法,只好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国尽忠。

子濯孺子沮丧地问随从说:“追我的将领是谁呢?我又会死在谁的手里呢?”
左右随从回答说:“听说是一个叫庾公之斯的人,十分擅长射箭。”
子濯孺子一听,面露喜色;“真的是他呀!看来我死不了了!”
随从奇怪地问:“听说庾公之斯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射箭能手,死在他箭下的人不计其数,现在您却说能保全性命,这是什么缘故呢?”
子濯孺子肯定地说:“庾公之斯是跟随尹公之他学的射箭,而尹公之他又是跟随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这个人很方正,他收的徒弟也一定是个正人君子,正人君子又怎么会趁人之危而杀了我呢?”

话音刚落,庾公之斯已经追到面前,他张弓搭箭正准备射击,却看到子濯孺子赤手空拳地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准备战斗的样子,就奇怪地问:“先生为什么不准备战斗?”
子濯孺子坦然回答说:“今天我旧病复发,连弓都拉不开,你要杀就杀吧!”
庾公之斯听了立刻放下弓箭,神色恭敬地说:“我这个后生晚辈师从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是师从您学射箭,我怎么忍心以先生之道杀害您呢?但是今天我有君命在身,不敢因个人私情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于是抽出箭来拔去锋利的箭头,向子濯孺子射了4箭转身而去。

没有箭头的箭虽不能至人于死地,但仍可以伤害人,这样做既保留了师道尊严,又不辱国君之命,可以两全。
孟子讲子濯孺子与庾公之斯的故事,就是说明品行端正的老师,才能教出作风正派的弟子。子濯孺子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与庾公之斯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后羿的弟子逄蒙心术不正阴险狡诈,但是后羿却没有发现,这就是没有识人的能力,所以反受其害。

后人鉴于后羿的惨痛教训,于是师傅教徒弟都要留一手,以防徒弟效仿逄蒙起杀心,甚至有的地方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当成一条规矩来遵守。所以师傅教徒弟留一手,徒弟再教徒弟再留一手,到最后很多绝学就失传了,想想真是可惜。
选徒弟固然重要,拜师傅也很重要,所以古人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之说,就是说专业技能精湛的老师好找,但品格高尚的老师就难求了。

在我看来,像子濯孺子这样的老师,尹公之他这样的徒弟都是品格高古之士,也就不必刻意提防,留一手以防后患,倾囊相授才是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看似没有留一手,确实深得“无就是有”的精髓,留了最高明、也最厉害的一手,在危难之时可以救自己的性命。
可见最高明的留一手,不在不传之秘的绝技,而是在人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萌仁义之芽。

关于孟子的故事有《孟母三迁》、《断织喻学》、《孟母不欺子》、《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等



孟母三迁




“知子莫若父”故事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总的主题是“知子莫若父”,但其中蕴含的其他道理却不得不思考。楚国的相国,为了达到自己既有的目的而又让众人信服,想出来这种遮人耳目,掩盖真相的办法很让人叹服。大儿子不知思考,他的不机敏和不知变通,没有看清楚相国救人的手法,最终害死了自己的二弟。范蠡知人善任,能够通过两个...

关于曾子的简短小故事(50)
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

易牙蒸子的真实故事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

有关庄子的典故及故事含义
这则故事说明我们往往羡慕那些位居高处的人,可是高处不胜寒,危机四伏,而且需要放弃很多平凡的快乐,如果要快乐逍遥地过日子还是远离朝堂吧。2、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见水中有鱼,庄子说:“鱼玩得很快乐。”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庄子说:“你不是我,你又怎么...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介绍
3、《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

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1、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4 鲁相嗜鱼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⑤,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

父子和驴的故事?
有对父子要去市场卖驴。父子俩人牵着驴走在路上。走到村口他们遇到了父亲的朋友。他笑着对父子俩说:“真傻!天底下怎么还有这么傻的人啊。放着驴不骑,既然要牵着走。呵呵。”“对呀,对呀!说得很对啊!”父亲突然觉得这话有理。“孩子,来。骑上去!我会牵着的。 不会掉下来的!”父亲让...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

游仙区18631233583: 孟子的故事(蔡希勤著书籍) - 搜狗百科
中俩喜素: 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游仙区18631233583: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 -
中俩喜素:[答案] 这可多了: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

游仙区18631233583: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300字 -
中俩喜素:[答案]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

游仙区18631233583: 孟子一生的故事 -
中俩喜素: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

游仙区18631233583: 关于孟子的故事 -
中俩喜素: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

游仙区18631233583: 有关孟子的故事 -
中俩喜素:[答案]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游仙区18631233583: 孟子的经典故事 -
中俩喜素: 有一日,孟子看到一个人在掘井,已经挖了七丈二尺,可停止了,认为这里没水,孟子鼓励他:“继续挖啊,不要放弃.”那人听也不听,扭头便走,他还是那个念头:这儿一定没水.于是便去另一个地方掘井了.孟子说:“掘到七丈深,离水泉涌流只有一步之遥了,就此罢手,岂不可惜?”这就是孟子的名言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的来历. 这个故事告诉我,办任何事情,就像掘井一样,若不到泉水涌流便放弃了,则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游仙区18631233583: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
中俩喜素:[答案]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

游仙区18631233583: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 -
中俩喜素: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