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作者&投稿:滕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10、11课生字,第10课是“二泉映月”第11课是“郑和远航”的那种版本。~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⑵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 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⑴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⑶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⑷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⑸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⑹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练习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⑴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⑴ 三人行,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教学建议】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资料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培养良好的习惯(十)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只拣儿童多处行3.早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习作1练习1 第二组5.梦圆飞天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7.奇妙的克隆习作2练习2 第三组8.海伦??凯勒9.二泉映月10.郑和远航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2.精读与略读我读书我快乐上下五千年习作3练习3 第四组13.秦兵马俑14.埃及的金字塔15.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4练习4第五组16.爱如茉莉17.月光启蒙18.我和祖父的园子19.谈礼貌习作5练习5 第六组20.七律长征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2.大江保卫战读书要有选择习作6练习6第七组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4.望月25.灰椋鸟26.水习作7

1.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奈何:怎么办。

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荐贤能人才时,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举:举荐;避:回避。

3.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4.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明白。

5. 循规蹈矩:循:依照;蹈;踩;规:圆规;矩:曲尺。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后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6. 鲜为人知: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7.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道:提起。足:值得。

8. 身先士卒: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士卒:士兵。

9.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砍;截:切断,割断。

10.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俱:都。厉:严肃,猛烈。

11.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奇:奇特。

12.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非常大。

13. 风月无边:比喻风景非常美丽。

14. 春深似海: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5.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6. 蔚为壮观: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蔚:聚集。

17.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指学习、研究不下工夫深入钻研。

18.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20. 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太清楚。了了:明白,了解。

21.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22.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

23.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极其准确,如同神仙一样。

24. 胆大心细:指做出勇敢果决而又考虑周密。

25.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瘁:过度疲劳。

26. 死而后已:死了才罢休,形容奋斗终生。已:停止,罢休。

27.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房子。

28. 回天无力:没有能力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29. 玉洁冰清: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澈。比喻人格高尚,操行纯洁。

30. 处变不惊:遇到异常情况能镇定自若,不惊慌失措。

31.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城:城墙。

32. 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33.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顾:拜访。

34. 蜿蜒起伏: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一起一落地向前延伸。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35. 青翠欲滴: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象要滴下来一样。欲:将要。

36. 秀丽宜人: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适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宜:适合于。

37. 群雄纷争:指旧时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彼此发生纠纷、争执。纷:纠纷。

38.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顿时,立刻。

39. 雷声大作:作:起。

40. 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1. 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42. 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回答者: 124.135.3.* 2010-3-25 21:49

10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正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二泉映月》:

1.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奈何:怎么办。

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荐贤能人才时,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举:举荐;避:回避。

3.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4.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明白。

5. 循规蹈矩:循:依照;蹈;踩;规:圆规;矩:曲尺。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后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6. 鲜为人知: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7.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道:提起。足:值得。

8. 身先士卒: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士卒:士兵。

9.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砍;截:切断,割断。

10.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俱:都。厉:严肃,猛烈。

11.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奇:奇特。

12.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非常大。

13. 风月无边:比喻风景非常美丽。

14. 春深似海: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5.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6. 蔚为壮观: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蔚:聚集。

17.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指学习、研究不下工夫深入钻研。

18.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20. 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太清楚。了了:明白,了解。

21.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22.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

23.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极其准确,如同神仙一样。

24. 胆大心细:指做出勇敢果决而又考虑周密。

25.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瘁:过度疲劳。

26. 死而后已:死了才罢休,形容奋斗终生。已:停止,罢休。

27.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房子。

28. 回天无力:没有能力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29. 玉洁冰清: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澈。比喻人格高尚,操行纯洁。

30. 处变不惊:遇到异常情况能镇定自若,不惊慌失措。

31.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城:城墙。

32. 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33.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顾:拜访。

34. 蜿蜒起伏: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一起一落地向前延伸。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35. 青翠欲滴: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象要滴下来一样。欲:将要。

36. 秀丽宜人: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适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宜:适合于。

37. 群雄纷争:指旧时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彼此发生纠纷、争执。纷:纠纷。

38.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顿时,立刻。

39. 雷声大作:作:起。

40. 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1. 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42. 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我只知道《二泉映月》:

1.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奈何:怎么办。

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荐贤能人才时,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举:举荐;避:回避。

3.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4.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明白。
虽然,很少。但对你好,我就心满意足。

5. 循规蹈矩:循:依照;蹈;踩;规:圆规;矩:曲尺。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后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6. 鲜为人知: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7.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道:提起。足:值得。

8. 身先士卒: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士卒:士兵。

9.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砍;截:切断,割断。

10.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俱:都。厉:严肃,猛烈。

11.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奇:奇特。

12.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非常大。

13. 风月无边:比喻风景非常美丽。

14. 春深似海: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5.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6. 蔚为壮观: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蔚:聚集。

17.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指学习、研究不下工夫深入钻研。

18.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20. 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太清楚。了了:明白,了解。

21.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22.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

23.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极其准确,如同神仙一样。

24. 胆大心细:指做出勇敢果决而又考虑周密。

25.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瘁:过度疲劳。

26. 死而后已:死了才罢休,形容奋斗终生。已:停止,罢休。

27.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房子。

28. 回天无力:没有能力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29. 玉洁冰清: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澈。比喻人格高尚,操行纯洁。

30. 处变不惊:遇到异常情况能镇定自若,不惊慌失措。

31.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城:城墙。

32. 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33.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顾:拜访。

34. 蜿蜒起伏: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一起一落地向前延伸。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35. 青翠欲滴: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象要滴下来一样。欲:将要。

36. 秀丽宜人: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适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宜:适合于。

37. 群雄纷争:指旧时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彼此发生纠纷、争执。纷:纠纷。

38.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顿时,立刻。

39. 雷声大作:作:起。

40. 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1. 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42. 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我只知道《二泉映月》:

1.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奈何:怎么办。

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荐贤能人才时,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举:举荐;避:回避。

3.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4.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明白。

5. 循规蹈矩:循:依照;蹈;踩;规:圆规;矩:曲尺。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后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6. 鲜为人知: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7.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道:提起。足:值得。

8. 身先士卒: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士卒:士兵。

9.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砍;截:切断,割断。

10.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俱:都。厉:严肃,猛烈。

11.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奇:奇特。

12.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非常大。

13. 风月无边:比喻风景非常美丽。

14. 春深似海: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5.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6. 蔚为壮观: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蔚:聚集。

17.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指学习、研究不下工夫深入钻研。

18.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20. 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太清楚。了了:明白,了解。

21.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22.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

23.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极其准确,如同神仙一样。

24. 胆大心细:指做出勇敢果决而又考虑周密。

25.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瘁:过度疲劳。

26. 死而后已:死了才罢休,形容奋斗终生。已:停止,罢休。

27.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房子。

28. 回天无力:没有能力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29. 玉洁冰清: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澈。比喻人格高尚,操行纯洁。

30. 处变不惊:遇到异常情况能镇定自若,不惊慌失措。

31.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城:城墙。

32. 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33.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顾:拜访。

34. 蜿蜒起伏: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一起一落地向前延伸。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35. 青翠欲滴: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象要滴下来一样。欲:将要。

36. 秀丽宜人: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适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宜:适合于。

37. 群雄纷争:指旧时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彼此发生纠纷、争执。纷:纠纷。

38.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顿时,立刻。

39. 雷声大作:作:起。

40. 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1. 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42. 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 阅读全文(3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
Post by 不知所云 发表于 2009-4-17 8:26:41

10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正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河口区13392083548: 《二泉映月》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
崔旭硝苯: 课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此课文被收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河口区13392083548: 五年级下册语文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崔旭硝苯: 我只知道《二泉映月》: 1.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奈何:怎么办. 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荐贤能人才时,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举:举荐;避:回避. 3. 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 4. 恍然大...

河口区1339208354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二泉映月中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到似乎听到 了的理解 -
崔旭硝苯: 答:因为阿炳在悲伤中听到了淙淙的泉声. 卜乙珉

河口区13392083548: 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阿炳他听到激愤的倾诉可能是:倔强的呐喊可能是: -
崔旭硝苯:阿炳听到的激愤的倾诉可能是: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 倔强的呐喊可能是: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题已解决记的采纳,点击 右下的 采纳.

河口区13392083548: 苏教版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阿炳两次听泉有什么不同?
崔旭硝苯: 第一次: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第二次,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庆,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原因:两次听泉,听到泉声不同,是与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的.师父离开人世,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度日,经受着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河口区13392083548: 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阿炳什么的感情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10二泉映月的补充习题第四题 -
崔旭硝苯:[答案]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河口区13392083548: 苏教版五下 第十课《二泉映月》主要写阿炳的苦难一生吗?不是的话,是写什么的? -
崔旭硝苯: 《二泉映月》是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在二泉边创作出来的,主要倾诉的是阿炳的心声,包含着阿炳对命运的哀叹,与命运的抗争,还有对家乡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口区1339208354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2小题是什么?二泉映月 -
崔旭硝苯:[答案] 文中阿炳曾两次去过“天下第二泉”.第一次他只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没有留下太多映像;第二次他听到了这样的泉声时,响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

河口区13392083548: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哪些课文? -
崔旭硝苯: 人教版: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12、...

河口区13392083548: 五上语文第9课二泉映月段意第一段(1 - 2):( )第二段(3 - 4):( )第三段(5 - 6):( ) -
崔旭硝苯:[答案] (1-2):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傅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3-4):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 (5-6):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