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急!

作者&投稿:謇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写出空城计的故事梗概?~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马谡失街亭后蜀国后方空虚,没有多少作战部队,援兵一时赶不到,诸葛亮就大开城门让士兵装扮成农民打扫大街,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率大部队赶到见此情景,怀疑诸葛亮给他设下圈套,遂退兵而回。。。。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是后人装在诸葛亮身上的。而历史上真正空城计,出现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

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东省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因为敌人来得意外,召请救兵已来不及。萧承之忽生一计,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城中人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萧承之说:“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势难抵敌。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祸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迫,才是上策。”果然唯兵大至,看见城外这般模样,十分疑惑,于是撤走了。

【古兵法原文】

1、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原文今译】

兵力空虚时,愿意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强刚的敌人,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
【出处译文】语源不可考。历史上以“空城计”退兵的不少,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以“空城计”智退楚军的历史记载,但其影响远远不如孔明的空城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是最为典型的。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此故事在民间盛传,民间艺人多用“空城计”之名来演绎此故事。

2、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词目:空城计
拼音:kōng chéng jì
释义: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诸葛亮失掉街亭后,连忙差调各武将把守各路,使得城中空虚,司马懿乘机率大军.......


空城计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写(空城计的起因 经过 结果)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这场智斗,流传千古的《空城计》故事,充满了智谋与计策的较量。让我们一同探索它的起源、发展和最终的结局。起因 当历史的车轮驶到这一刻,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逼向西城,诸葛亮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兵力悬殊的困境,他必须想出一计以保全城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空城计》的有关背景和资料
显然,这场战争其实有两个阶段,时间则有前后两天。第二天当然完全是伏击战。第一天呢?这就要看你对“空城计”如何定义了。广义地看,是可以算的。因为它具备了“空城计”最基本的要素和内核,那就是公开示弱示虚,让对方不知深浅不知虚实,进而因生疑而不敢进攻甚至撤退。“布疑有伏”就是产生...

诸葛亮身居空城的故事背景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的情节 当时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马谡失街亭,切断了蜀军的粮道,诸葛亮无奈只能退兵,将武将都派出去为撤退做准备,手下只有2500士兵和一群文官在西城。此时司马懿领15万大军前来西城,诸葛亮将城门打开,自己在城墙上弹琴,就是为了让司马懿认为城内有伏兵,所以将司马...

三国,空城计前的历史背景?越详细越好。就是之前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最后...
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的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空城计出处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三十...

空城计在哪发生的?
空城计发生在西城。“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西城,古县名。汉时置西城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时移至今安康。《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

空城计有什么寓意,为何一定是诸葛亮完成此事
但是,如何在不违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为诸葛亮减轻责任,使其亦神亦仙的形象不坍塌,莫过于使其妥为善后,化险为夷。于是,将赵云、王平空城计的胆略赋予诸葛亮,并弱化王平在街亭之战中收合诸营遗迸的作用,让诸葛亮在危急关头摆设空城计,吓退敌人。所以,罗贯中设计这段故事,意在为街亭之战的...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如下: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历史白读了,原来“空城计”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当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空城计”。“空城计”讲的是马谡失街亭之后,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逼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当时诸葛亮在城中仅有不到三千老弱兵丁,以及一些上不了战场的柔弱文官。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貌。司马懿兵临城下,见...

空城计的故事
琳琅故事会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谁有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急! -
郦昭宝咳: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是后人装在诸葛亮身上的.而历史上真正空城计,出现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东省北部...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空城计的故事要白话文的,最好是剧本,. -
郦昭宝咳:[答案] 剧本:空城计 演出者:曹操 诸葛亮 武官 文官 司马懿 魏国探子 旁白 蜀国探子 魏国士兵 士兵甲 士兵乙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史称三国时代.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军力薄弱,于是曹操派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进...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
郦昭宝咳:[答案] 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诸葛亮兵力不足,二是司马懿多疑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诸葛亮空城计的背景 -
郦昭宝咳: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空城计的背景 -
郦昭宝咳: 1、只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书童两名、几个扫马路的老兵 2、吴国的司马懿打署国,诸葛亮防守西城. 3、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使司马懿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排危解难.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发生在空城计背后的故事 -
郦昭宝咳: 空城计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空城计这个在三国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诸葛亮以计取胜的故事吧,所以空城计到底是怎么个细节我就不再细说了.今天主要讲的是空城计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空城计得以奏效吓退司马懿的. 司...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诸葛亮空城计 背景 -
郦昭宝咳: 街亭失守,继续进攻是迟早要全军覆没,因为退路就要被封,退走已是难事,大军当时已经出去,使诸葛亮成为孤军,坐守城中,而司马懿刚打败马谡,急速进兵,诸葛亮措手不及,敌军已到城下,或逃或战都是死,只好装出成竹在胸,吓走司马懿 你要少字就从司马懿那里开始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三十六中的成语都有一个故事,空城计有什么故事呢 -
郦昭宝咳:[答案]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 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谁知道空城计的故事?急!要简短! -
郦昭宝咳: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万柏林区13879076551: 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2:一是:二是:好的可以加分 -
郦昭宝咳:[答案] 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2: 一是:内无兵将,二是:外有强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