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中诸葛亮从那几个方面剖析了当时的天下?

作者&投稿:鄞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隆中对 里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进行分析。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被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


...汉室可兴矣。”选段,回答问题。 本段中诸葛亮对当前形势...
隆中对,简单来讲 1、曹操很强打不过,孙权不弱吞不掉,所以孙权不能打,要联合起来对抗很强的曹操 2、荆州巴蜀都是好地方,刘表刘璋都是废柴,要强下来 3、抢下来以后搞好内政外交 4、等曹魏腐朽内乱不堪一击(也就是原文的“天下有变”)的时候,两路北上,拿下曹魏 ...

隆中对中对诸葛亮人物分析
丰厚的知识积淀:对策仅295字,若单从知识的角度聚焦一番,便已让人折服。仅文中提及的人名就有八位,皆为古今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或褒或贬,分寸有度。而提及的地名不下十多处,可见“胸中有丘壑”之视野广阔;过人的演讲口才:仅295字的“对策”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经典的演说词,字字珠玑,远胜过...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说刘备可夺取哪几座城池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翻译: 这是诸葛亮所认为将军谋划的事。希望将军考虑的。”说完,命童子取出一轴画,挂在中堂,指对...

<<隆中对>>中,诸葛亮用什么方法对付曹操的,又用什么方法对付诸戎,夷越...
于是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大战略步骤:1、 夺得荆、益二州以为根本。2、 利用内政外交作为巩固政权的手段。3、 当天下有变时,发动钳形攻势,一举定霸业。很明显,诸葛亮只是对未来的战争走势做了一个远程的工作计划,并没有对其中的细节拟订相应的时间表,其重视的也是未来而非眼前。从刘备当时所处的...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加以神话的具体事件
三气周瑜 死诸葛吓跑活司马 七星灯求寿 空城计、借东风、七擒孟获、五丈原点灯施法 祭东风,草船借箭,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

有关诸葛亮的10个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10个故事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

《隆中对》后作者怎样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从本文中可以提炼出常用成...
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顾:拜访;茅庐:草屋。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郡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真史里诸葛亮此人到底如何
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分两点来说:一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历来有抑扬两种声音;二是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他是一个起自乡间的书生凭着智慧在乱世中风云际会成为一代名相,他不娴弓马刀枪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他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政权经历时间最长活到...

《三国演义》(名著)中..哪些片段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睿智?分别又是如何...
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论辩艺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先守后攻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

人们常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为刘备提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隆中对”的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据“隆中对”战略的实施造成的。蜀国战略基本是依靠诸葛亮的把握,而诸葛亮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来规划。所以说“隆中对”的战略得失决定了三国的历史。首先来分析一下“隆中对”的战略。诸葛亮以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云宁葛根:[答案] 政治,经济,军事,人事,地理环境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当前形势,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用原文回答,并写出分析的具体内容及结论 -
云宁葛根:[答案] 这个对策的核心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从那几个方面剖析了当时的天下? -
云宁葛根: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哪三方面给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
云宁葛根: 隆中对中,诸葛亮在替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仅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简明扼要地解说清楚了当时群雄逐鹿,纷乱复杂的局势,并高屋建瓴地为刘备军事集团制定了未来的成功战略规划. 曹操率百万之众,狭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只可利不可图也.所以诸葛亮对刘备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皇叔可占人和,则三分天下可有其一”.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当前局势,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用原文简要回答,并写出分析的具体内容及结论
云宁葛根: 这个对策的核心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云宁葛根: 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将进行分析.他并非直接告诉刘备,哪里是你的地方,你该怎么办,而是指出:曹操占得天时(包括人才、成熟的时机、北方趋近统一的主流、好的气运等),孙权占得地利(江东已历时三代,人心所向,又有长江天险),我方可以占据人和(刘备的民望以及好的口碑),夹叙夹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深入人心.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 里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云宁葛根: 政治,经济,军事,人事,地理环境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
云宁葛根: 隆中对中,诸葛亮在替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仅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简明扼要地解说清楚了当时群雄逐鹿,纷乱复杂的局势,并高屋建...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诸葛亮如何分析形势简答 -
云宁葛根: 《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当时的形势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应该乘有利之机占据荆益二州,建立根据地,奠定帝业之基.在内政方面刘备应该修明政理,革除刘章、张鲁的弊政,发展生产,安定民生,以保根基. 同时安抚和合四方少数民族,联吴抗曹,促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伺时机成熟,便采取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消灭曹魏,进而统一天下.

平谷区13842883640: 隆中对中"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形势的? -
云宁葛根: 大意就是曹操大势已成,不可硬拼;东南孙权根基稳固,不可图,但可以结盟;刘备集团人才一流,但是缺乏地盘,可趁刘表老迈,夺其基业,再往蜀地发展,将两地连城一片,这样三分天下有其一,然后等待天下时局变化的有利时机,分别从汉中和荆州往中原进军,兴复汉室,大业可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