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高处不胜寒"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熊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诗的原意是说越高的地方会越加的寒冷,但是现在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人的地位或者能力太高而受到重视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疏远,也就是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
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
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
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
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
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
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
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
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
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
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
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
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
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
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
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
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
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
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
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
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
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
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
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
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
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
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
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
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
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
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
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
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
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
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
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
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
社会的高度契合。
指孤独寂寞的意思。

我希望回到以前的官位上继续当官,但是心中又惧怕身居高位,处于高位伴君如伴虎,危机甚重。表达出苏轼心中的矛盾!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作者更热爱人世间的生活所以紧接着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参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百科

诗的原意是说越高的地方会越加的寒冷,但是现在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人的地位或者能力太高而受到重视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疏远

这是由苏轼当时所处的位置决定的,指的是自己身居高职,而又实行变法,变法进行时,很多的同僚都不同意,故有此说
人 不能太出名,官 不能做的太高,否则反受其害

-- 派派小说论坛为您解答


轼的拼音
轼的拼音[shì],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典籍解释:形声字,从车,式声。《说文解字》注:车歬(qián,今“前”。)也,此当作车舆前也。不言舆者,舆人为车,车卽舆也。舆之在前者曰“轼”,在旁者曰“輢(yǐ)”,皆舆之体,非与舆二物也。戴先生曰:“轼与较皆车阑上之木...

轼的拼音是什么
轼 shì 1.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2. 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之”。

这个字“轼”怎么读?
[ yīn shì ]车蓐与车轼。轼车 :[ shì chē ]在车上凭轼致敬。熊轼:[ xióng shì ]伏熊形的车前横木。 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借指太守。轼蛙:[ shì wā ]见“ 轼鼃 ”。

轼的组词是什么?
轼车 轼辙 轼闾 轼蛙 轼鼃 轼庐 轼柜 轼 (轼) shì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轼。 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 笔画数:10; 部首:车;形声。字从车从式,式亦声。"式"意为"(建筑工地的)规范、秩序"。"车"与"式"联合起来表示"乘车规范"。本义:乘车的规范性要求。...

轼字的寓意
“轼”的寓意如下:一、“轼”的读音 shì。二、“轼”的笔顺 横,撇折,竖,提,横,横,竖,提,斜钩,点。三、“轼”的寓意 “轼”是车把手,横在车中央的,看上去除了扶手,没什么大用,但对于一辆车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取名为轼,寓意是实用但不显露,能够隐藏锋芒低调处世,...

轼怎么读
轼[shì]繁体:轼 笔画数:10,部首:车。基本含义:形声字,从车,式声 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表示敬意:魏文侯过其闾而~之。——《吕氏春秋·期贤》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下视...

轼字怎么读
轼字的读法是【shì】轼,汉字,基本含义:形声字,从车,式声。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形声字,从车,式声。《说文解字》注:车歬(qián,今“前”。)也,此当作车舆前也。不言舆者,舆人为车,车卽舆也。舆之在前者曰“轼”,在旁者曰“輢(yǐ)”,皆舆之体,非与舆二物...

”轼”这个字怎么读
“轼”读音:shì。笔画数:10。部首:车。解释: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组词:(1)回轼:huí shì犹回车。(2)转轼:zhuǎn shì 回转车头,谓驾车回返。(3)伏轼:fú shì 亦作"伏式"。 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4)封墓轼闾:fēng mù shì lǘ 增修坟墓﹐旌表里门﹐表示对...

轼字的组词是什么
拼 音 shì 伏轼 茵轼 轼车 转轼 熊轼 轼蛙轼闾 凭轼 据轼 横轼 轼鼃 轼庐轼柜 冯轼 轼辙 回轼 泥轼 抚轼

苏轼的轼字可以组什么词?
轼的组词:轼辙 轼车 回轼 凭轼 伏轼 熊轼 转轼 轼柜 轼闾 茵轼 轼蛙 据轼 ……

利津县18580818400: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高处不胜寒”的“不胜”的正确读音 -
弥脉灵芝:[答案] 不 读第二音·· 胜 读第四音 追问:但又些是 不 读第四音 胜 读第一音 回答:我们这里教的是那样子的 不和胜 本来都读第四音的`` 但是连在一起的时候 前面那个音要降调的 追问:参加朗诵比赛应按哪个读音 回答:了解了`` 朗诵的时候应该读```不``...

利津县18580818400: 苏轼说的这句话"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指的是什么意思? -
弥脉灵芝:[答案] 我希望回到以前的官位上继续当官,但是心中又惧怕身居高位,处于高位伴君如伴虎,危机甚重.表达出苏轼心中的矛盾!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利津县18580818400: 诗句里有高处不胜寒的是? -
弥脉灵芝:[答案]苏轼篇——《水调歌头》【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诗词歌赋] -
弥脉灵芝: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
弥脉灵芝: 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是: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现在经常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 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我欲乘风归去,又...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是谁的诗句 -
弥脉灵芝: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 出自哪里 -
弥脉灵芝: 出自苏轼(北宋)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利津县18580818400: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高处不胜寒的胜读第几音 -
弥脉灵芝:[答案] 读:声 (第一声) 确实是一声 应读第一声,解释为“忍受、禁得住” 第四声 读第4声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出自哪位诗人的哪个名篇 该篇中哪两句诗是千古名句 -
弥脉灵芝: “高处不胜寒”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篇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名句.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

利津县18580818400: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弥脉灵芝: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词的本意是欲乘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现在多指孤独寂寞,还引申为某些地位或者能力太高而受到重视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疏远之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