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作者&投稿:阳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荷兰为什么会输给英国?~

近代前的欧洲国家民族意识并不强烈,欧洲大部分国家是以邦国和贵族城邦的形式为基础的,统治者更多的是以家族为单位,像诸侯国一样相互通婚,由于年年战乱,兼并土地,各国民众都没有很强的国家观念,各统治者也多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地牌争夺。法国和普鲁士,奥地利可以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进行战争,法国的诺曼底公爵既是法国国王的臣子,但又是英国的王位继承者。因此,荷兰国王(王后是英国王室的合法继承人)当然也就有权利同时兼任荷兰和英国两国的国王了,这在欧洲历史上多了去了。而至于说威廉夫妇为了英国冷落了荷兰,这是不成立的,一个国家的兴衰,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国家本身,而不取决于统治者,而且威廉夫妇成为英国国王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并不具有实权,也没有办法去决定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这是议会的权力,是国王不能改变的,威廉夫妇进入英国,意义重大,但这只是从他的形式上来说的,这是君主立宪制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世界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国之所以取代荷兰,完全是因为英国当时的经济模式,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最高效,最能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为什么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列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什么大国崛起把它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转移。
  商人阶层在封建社会之前就已产生,17世纪前的荷兰是一个由一群追逐商业利益的商人阶层组成的松散国家,这些商人完全依靠海上贸易赚取差额利润。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工商暴力业是不可分离的,除非在农业社会,否则离开了工业的支持,商业迟早都会枯竭,当时的工业是最能攫取利润的行业,而且那些具有先进科技的工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商业就不一样,他太依靠赚取中间差,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替代,而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例如贸易国经济状况,民众需求,战争等等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工业做支撑作基础,商业贸易就会很不稳定。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国家机器也是一个强大保证。17世纪的英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首先拥有了国家保证;最重要的就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得他能向海外输出大量的工业品,赚取大量的利润,不仅使国内工业基础强大,而且还能源源不断的把黄金从海外输送到国内,而它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业社会。拥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潜力,当然同时拥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实力,英国战争荷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1662年和1674年的二次英荷战争,英国取代了荷兰的海上位置,这也是工业资本战争了商业资本,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工业社会,荷兰作为传统的商业经济被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就代表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有新事物的产生,而荷兰的商业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就存在,只不过在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前得到壮大而已,它只是为工业资本准备原始积累而已,工业资本社会的到来,商业资本的任务已经完成,必然会被取代。
  当然,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商业的优化,商业可以激活工业,使工业经济更加有活力,实现方法更加多样,目前工商业是不可分离的,两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因为荷兰是海上贸易,太单一的经济体系,只要给其他国家联合打击,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一、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
荷兰虽然是很强大存在,可是荷兰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实体经济支撑,还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这种经济是非常不稳定的,只要贸易垄断优势被打破,就很容易没有优势,那么经济就会严重冲击到,说白,荷兰就是一个船夫,要是海洋出现问题了,那么他也吃不饭了。
但是英国不同,英国是搞实业的,还有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是非常牢固的,也比荷兰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了。

二、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看到荷兰发展这么好了,其他国家就眼红了,不想他崛起,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就发起了挑战,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样一来,荷兰的海上贸易就严重冲击,荷兰一看是英国搞的鬼,就想把贸易权拿回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战了。
也是因为这样荷兰和英国爆发了多次战争,双方都没有赢,因为打仗是需要强大的国力和军事能力支撑的,荷兰估计没有想到,打了那么多次战,贸易权没有拿回来,还导致自己国家的国力亏空了,国家从此走下坡路了。

三、荷兰的对手越来越多
荷兰作为海上霸主,又把大量国力浪费在跟英国打仗上,导致国家经济一直走下坡路,所以荷兰的压力是很大,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面对老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断向荷兰人发起挑战,可以说走的非常难了。

只讲英国还不足以把国家崛起完全说明白,因为国家崛起的路上有曲折、有挫败、有教训,英国道路并不是唯一有价值的参照系。下面我会通过荷兰、法国、美国、德国的成长来透视国家崛起的成败。

纵观英国崛起的过程,我们看到了自由贸易的巨大威力。但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在英国之前,荷兰早就开展自由贸易了,并且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它后来为什么没落了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一个拥有自发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美好国家,它的发展究竟有没有上限。答案是有上限,而且荷兰很快就被打败了。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令人沮丧的答案是怎么得出的。

荷兰的成功之道

先看荷兰在辉煌顶峰时的样子。在17世纪80年代之前,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它拥有一万五千艘商船,其吨位占当时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它的舰队很强大,英、法两国的舰队加起来才抵得上它数量的一半。

如今的很多全球著名城市,比如纽约、雅加达,正是因为被荷兰人变成了殖民据点,才逐渐变成了重要的城市。当时,荷兰的势力遍布全球,甚至占据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海上交通要道。

想象一下,荷兰在当时只有四万平方公里,面积还不到英格兰的三分之一,却成了西班牙之后、英国之前的海上霸主。那么,小国荷兰究竟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主要有三大原因:独特的政治体系,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独特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大原因,独特的政治体系。“海上马车夫”时代的荷兰政治很另类,当英国、法国、西班牙都在忙着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荷兰完全没有围绕强大的君主去建立常备军、官僚队伍等现代国家的硬件,整个国家相当于一个松散的联盟。

1581年,荷兰七省联合起义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共同成立了联省共和国。我们可以把这次革命看作西方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比英国光荣革命早了100多年。通过革命建立起的联省共和国不像当今美国那样,总统很强势,国会很厉害,它大概相当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邦联。七个省联合在一起,有问题共同协商,只有七省一致同意才能做出决定。

在如此低效的政治体制下,荷兰怎么还成了海上霸主呢?

先看外部原因,英国、西班牙、法国当时都特别忙。英国忙着对付教皇,对付西班牙、法国和苏格兰,还要忙着宗教改革、建立自己的国教。法国先是忙着收拾宗教内战,后来又忙着打三十年战争。西班牙忙着对付英国和法国,忙着拉拢教皇,还要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四处灭火。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处于四战之地的荷兰才没有受到威胁。它的外部政治压力不大,松散的体制还能撑得住,于是就赶紧闷声发大财。

再看内部原因。几百年来,荷兰的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宗教气氛相对淡漠,贵族豪门也不显赫。虽然联省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由上层精英主导,但他们都是生意人,不是靠打仗获得贵族身份的豪门。这些人就像管理公司一样共同管理国家,因此国家和商业非常合拍。

第二大原因,荷兰发展出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从荷兰的地理位置看,它附近有很多海洋——近处有大西洋、北海、波罗的海,远一点向南还有地中海,简直就是面向海洋而生。大航海时代一来,荷兰的地理位置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如果说“面向海洋而生”为荷兰的海上贸易提供了便利,那么国内的地理环境则“迫使”荷兰人去做生意。荷兰水系发达,河流、湖泊、沼泽太多,这就使得农牧业很难展开。于是,商业在中世纪早期就成了荷兰人的主要产业。他们开挖了大量运河,并将这些运河连在一起。可以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荷兰人已经是内河航运贸易的高手了。

大航海时代一来,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拿到了很多航海资料,他们根据资料把自己的商船改造成肚子大、外壳薄的样式,就能拉得多、跑得快。就这样,荷兰很快成为全球贸易的中介,成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经济实力强大,不仅因为在贸易上称霸全球,还因为有一个行业格外领先——金融业。荷兰的银行业十分发达,这并不稀奇,贸易繁荣的地方自然特别需要资金周转。更厉害的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1602年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各种公司的股票可以在那里交易。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那里上市,阿姆斯特丹成了第一个世界意义上的金融中心。有了大规模的金融业,荷兰的海上生意简直如虎添翼。

第三大原因,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前文介绍过宗教改革,我们都知道,德国爆发了宗教战争,英国国王自己发起改革,和教皇翻了脸,法国也爆发了宗教内战——因为宗教,这些国家都快打散。而荷兰几乎没受影响。在天翻地覆的宗教冲突面前,荷兰人完全没有因为新旧教派的分歧划线站队,更没有大打出手。这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商业传统的影响。生意做久了,人们对与宗教有关的事情就没那么在乎,毕竟不同教派之间也要做生意,大家没必要打架。

第二个原因是伊拉斯谟的巨大影响。伊拉斯谟不仅是荷兰的圣人,也是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影响到了北方,也就是意大利以北的英国、法国、荷兰,甚至瑞典、丹麦、挪威,都掀起了北方文艺复兴的风潮。

不过,北方文艺复兴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不太一样。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是“人文主义”,北方文艺复兴的代名词是“基督教人文主义”。北方文艺复兴的核心与基督教紧密相连,认为人的光辉、美德、自信和基督教训导的爱上帝、爱邻人、谦卑、恭顺是完全一致的。这种看法的代表就是荷兰人伊拉斯谟,还有他的好朋友——写了《乌托邦》、成为英国第一位布衣将相的莫尔。

有了基督教人文主义,人的光辉和上帝的教诲和谐共处,传统文化和新兴潮流和谐共处。这样一来,荷兰人就不走极端,性情朴素温和。这种性情使他们避开了宗教改革引起的混乱。在大国们深陷宗教战争之时,荷兰人潇洒地去海上赶起了马车。而且,荷兰人格劳秀斯开创了国际法,用自己丰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远见把全世界用法律联系在一起。

荷兰为何丢了世界霸主地位

喜欢生意,不喜欢战争;喜欢和谐,不喜欢争斗;喜欢管理,不喜欢统治——很多人一定会感叹:荷兰是多么美好的国家啊!但它很快就衰落了。从1581年独立,到1678年与法国签订《奈梅亨条约》,荷兰只辉煌了近一百年。那么,荷兰究竟为什么,又是怎样让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呢?

简单来说,一旦大国针对荷兰,荷兰的规模根本扛不住。17世纪中叶,英法两大强国同时针对荷兰。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和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科贝尔都信奉重商主义,追求贸易顺差的最大化,他们都十分痛恨荷兰。英国四次发动对荷战争,法国基本上想要消灭荷兰。

大兵压境之时,荷兰的种种劣势就暴露出来了。下面就来看看荷兰的结局,以及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第一,把国家当作公司管理是一种弱政治,无法对抗强大的英国和法国。荷兰政府的决策效率很低,集权程度也非常低,它既没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可以动员全民,又非常厌恶陆军,甚至在抵抗法国军队的时候靠的是雇佣军。这个生意国家没有在战争中被效率高、集权程度高、动员充分、组织精良的法国彻底灭国,已经是万幸了。

英国对荷兰的打击更加全面而深刻。英荷战争总共打了四次,其中第三次是决定性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与法荷战争同时发生,英国人从海上来,法国人从陆上来,结果荷兰在陆地上彻底被法国人打败了。如果不是路易十四顾忌德国战场,荷兰真的有可能被并入法国的版图。英国在海战中并没有讨到便宜,但它率先与荷兰签订和约,很实惠地拿走了许多贸易特权。此战之后,荷兰的国力无法再与英法联盟抗衡,在大国竞争(尤其是战争)中屡屡落败,逐渐从一流国家的行列中退出了。

第二,国家规模大小决定商战的能力。这种规模不仅体现在领土和人口上,还体现在产业结构上。

从长远看,英国成功地拖垮了荷兰。荷兰不仅国力耗尽,而且每次战争都有断臂一样的重大损失。比如,第二次英荷战争后,英国虽然输了,但他们从荷兰手中抢到了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其改名为纽约。如此严重的此消彼长,地位调换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说法国用陆战直接威胁了荷兰的存在,那么,前三次英荷战争就是把荷兰的全球贸易领袖地位彻底击垮。

和英国人一耗,荷兰经济模式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首先,荷兰本身没有自己的农产品或手工业品,但英国有。战争一旦爆发,做中间商的荷兰就比自己有东西可卖的英国更吃亏。其次,荷兰的税制与商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吻合,以消费税为主。战争一旦爆发,赋税加重,加之双方额外加征关税,这种压力直接传导到经济领域——人民要面对通货膨胀,商人要面对价格上涨,荷兰的商业竞争力就随之下降。再次,金融业很容易遭遇赖账。战争打得越厉害,赖账的人就越多。

从以上三层对比来看,比起英国,荷兰才是不折不扣的买卖国家。即便在纯经济领域,买卖国家也不是拥有制造业、农业等硬产业的国家的对手,政治上的弱点就更明显了。

第三,霸主没落,什么样的死法算是体面?“海上马车夫”的结局很有意思,它相当于把自己的霸主地位禅让给了英国。

先来看荷兰的结局。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完全是英国人欺负荷兰人,已经崛起的大英帝国要把残存的荷兰势力消灭干净。最终,荷兰战败,英国获得巨额赔款,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中心地位被伦敦取代,荷兰最重要的海外殖民机构——荷属东印度公司——不久后宣告破产。荷兰彻底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其实,荷兰在此之前就已经把霸权禅让给英国了。17世纪末,荷兰被英法两国夹击。荷兰的执政者威廉实在无力抵挡,于是选择与英国交好,娶了英国的玛丽公主。不承想,这个做法竟在不经意间为离间英法、保全荷兰做了准备。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人把威廉和玛丽请回英国做了国王。威廉当然极力巩固英国和荷兰的联盟,就这样,荷兰的霸权通过威廉象征性地转移给了英国。全球性霸权的禅让制由此开始,英国的霸权后来禅让给了美国。意图抢夺霸主地位的德国、日本,则无一成功。

通过对长时段历史的观察,战略学家们发现,全球性霸权的转移只可能是由一个更高级、规模更大、体系更完备、实力更强大的“自由霸权国”取代原来的“自由霸权国”。反自由强国试图用武力夺取全球性霸权,甚至不惜发动世界大战,都不可能成功。

因为比起反自由强国,自由霸权国在经济和贸易层面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经济和贸易体量远远超出本国的范围;它在国际政治层面拥有更多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国际规范性和合法性通过合作和协调更容易获得真正的盟友;它在国内政治层面拥有更加民主的代表制政府,国内的民主性让它拥有更为真实可靠的国内支持,能够更加长久地实现整个国家的团结和战争动员。

只有在这三个基本层面做得比老霸主更好,才能取代老霸主当上新霸主,否则,最终只会在争霸战争中落败。而争霸战争(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老霸主,提升了新霸主的实力,也就会成为霸权转移的关键节点。

此时再回头反思荷兰,必须汲取它在全球性竞争中的教训:一个弱政治、强经济的国家在大国竞争中是无法成功的。全球化固然是以贸易为底色的过程,但其中充满了政治体制的竞争,甚至经常性地引发战争。生意并不必然承诺和平,没有强大的政治保护,再好的文明也无法存续下去。政治体制更有韧劲的国家才能在全球性竞争中把生意做下去。



因为英国抓住了工业革命机遇,使自己的造船工业远超荷兰。所以荷兰就输给了英国。

荷兰最后输给了英国,这是因为荷兰土地面积非常的小,而且经济是以商业为主导位置,同时宗教气息也非常的冷漠,而且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并没有开展农牧业的条件,同时银行业发展也非常的领先,而且荷兰并不喜欢战争,所以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选择主动放弃。

荷兰输给了英国原因,这是由于英国的政治体制比荷兰的政治体制更加先进,并且他的整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军工业,所以荷兰会失去了霸主地位。

因为英国在当时的制度是非常优越的,而且所掌握的资源也是比较多的。


英国18世纪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有什么?
当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2,作为岛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英国的海军力量雄厚,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建立其海上霸权,为其产品的输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是英国可以建立其广大的海外殖民地的起点。3,同样是岛国的位置使英国长期远离欧洲大陆的争霸...

荷兰和英国的战争荷兰为什么会赢?工业资本为什么战胜商业资本?
荷兰和英国的战争是英国赢了。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通过殖民贸易的国家,只要控制住了制海权,就赢了。战争期间英国的工业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而荷兰的商业资本没有了海外贸易,没有了后劲,经济自然就垮了。

荷兰400年中经历了什么,从海上马车夫变成欧洲小国?
后来英国内战结束了,英国忙于大力发展海军,扩张海上贸易的路线。是开始和荷兰之间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由于英国本身实力的强厚和英军实力的强劲、作战指挥的统一。荷兰被英国击败,输给了英国之后被迫承认了英国的航海条例,这就是荷兰衰败的开始,尽管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是作为曾经海上马车夫的...

第二次英荷战争是怎样的,最终是哪一方获得了胜利?
第一次对峙:发生了“洛斯托夫特海战”、“卑尔根海战”,也分有胜负,但是英国毕竟是厉害,所以这个阶段荷兰也是处于被动的。第二对峙阶段:这个时候战争局面形成了拉锯形势。但是英国本土却出现了一些重大问题,黑死病侵袭了英国,这让英国国内是一片恐慌。而且法国,丹麦这俩货都开始向荷兰提供援助,这样英国...

第一次英荷战争是怎样的?海上马车夫的海上霸权的争夺
于是,荷兰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根据和约,荷兰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但荷兰没有气馁,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前后与荷兰有什么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向外殖民扩张,英荷争夺海上优势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优势的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海上马车夫”的永久憾事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按理并不足道,但它却 在...

海上马车夫荷兰,主宰世界金融长达一个世纪,最后因何逐渐凋零了?
最早解决内乱的法国又投入了三十年战争对抗哈布斯堡王朝,英国内部天主教和新教产生矛盾,等等。但是当法国内部修整完毕、英国的内乱结束之后,荷兰就不得不面对来自陆地上和海上的双重压力了。由于提防崛起的法兰西,荷兰不得不对陆军大量投入资源,导致对海军的投入减少,最终在海战上也输给了英格兰。对抗...

中国兰花与洋兰的异同点
不管是洋兰还是国兰,它们均属于兰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兰科植物的共有特征,例如假鳞茎、质厚坚韧的叶片和具有唇瓣的两侧对称花等。所不同的是,洋兰通常开有色彩艳丽的较大花朵,而且大部分为气生的附生兰;而国兰则开有幽香的小型花朵,花色以素雅或淡色为主,花朵的外形变化多端,什么牡丹瓣...

曾经垄断了世界贸易的荷兰人,是如何被英国掏空的?
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格兰议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航海法案》。从此规定英国的所有船只只能运输英国的货物,英国的货物也只能卖给英国的本地人。这样就直接抢了荷兰人的生意。在16到17世纪,荷兰是欧洲大西洋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当时的荷兰的位置是欧洲大西洋沿岸的中段,在地理意义...

资本主义早期荷兰为什么不敌英国?
资产阶级最早的革命行动是尼德兰革命。继之影响深渊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另外,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地方也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入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尼德兰革命,有人也称作“八十年战争” ,是尼德兰脱离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战争,是尼德兰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平川区18860799909: 英国和荷兰战争荷兰为什么失败 -
斐索毕思: 英荷战争时期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加之国家处于内乱时期,实力其实不及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英国仅有第一次是明显胜利,第二次是略微失败,第三次平手. 战术上皇家海军率先采用线式战术,其战列舰普遍比荷兰战舰大,将领又多为炮术...

平川区18860799909: 17世纪,荷兰发展极为迅速,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建立了海上殖民霸权.后来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荷兰战败.你知道英国... -
斐索毕思:[答案]解析: 原因:从自然资源来看:英国较丰富,荷兰较贫乏;从工业基础来看:英国手工业发达,荷兰商业发达;从海军建设来看:英国一贯重视海军建设,海军力量强大,荷兰只注重发展航运业而忽视了海军的建设等.

平川区18860799909: 17世纪后半期,荷兰败于英国并丧失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斐索毕思: 就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反作用经济基础.1荷兰是靠商业贸易起家.而英国则是依靠新贵族的圈地运动,童贞女王的海盗式掠夺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最终英西海军的海战也证明商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克伦威尔的《航海条例》压制荷兰贸易,也证明荷兰商业对英国的依赖

平川区18860799909: 17世纪后半期,荷兰败于英国并丧失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斐索毕思: 英国海军强大与荷兰,并且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航线,还有就是英国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为英国提供工业原料,英国本土因为资本主义改革,国内大规模工厂生产,商品价低物美,荷兰主要从事转口贸易,没有固定的商品来源,主要是荷兰靠着金融贸易比如股票,期货,风险比较大.

平川区18860799909: 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的原因 -
斐索毕思: 你很搞笑啊,真正的英荷战争,从当时到至今都没有如何一方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双方的结果都很惨,自然谁都没有敢宣布自己获胜,更没有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平川区18860799909: 先进的政治制度是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的根本原因吗? -
斐索毕思: 对于荷兰: 根本原因:商业资本不及工业资本. 其他原因:1.荷兰人口较少,对殖民地控制较弱;2.工业薄弱,军事力量不及英国;3.英国的军队素质高(不少海盗);4.英国地理位置优越(扼守大西洋主航道,对荷兰的海外贸易形成威胁)5.荷兰资本对外依赖性较强,不能随意扩大战争. 对于法国: 根本原因:封建主义不及先进的资本主义. 其他原因:1.海上力量薄弱,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受到英国海军威胁.2.专注开发大陆,对殖民地的开发不热心.3.国内政局反复动荡,难以集中力量.

平川区18860799909: 近代荷兰的兴衰及其原因 -
斐索毕思: 荷兰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而西班牙、葡萄牙在海外搞殖民活动时还是封建国家,海外殖民活动掠夺来的财富都被封建主给挥霍了,而荷兰由于资产阶级掌权,他们把财富化为经商资本,让财...

平川区18860799909: 荷兰队2012欧洲杯的失败,除了内讧,还有别的原因吗? -
斐索毕思: 欧洲杯荷兰队失利的主要原因,个人分析应该有3点. 1,球队的内讧.这点是大家都清楚的事,也是荷兰成绩不好的最大根源. 2,队伍的老化和状态的下滑.跟两年前相比,本届杯赛球队的中坚力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些球员如果说2年前还在27.8岁的巅峰期的话,2年以后不但老了2岁都接近30岁,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欧洲联赛,身体也到了疲劳期,慢热和打不出状态是很正常的. 3,战术的失误.提到这个就要说到上一点了,2年前的全攻全守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那个时候队内的中坚基本上都在巅峰期,准备期也很长,状态调整的很好.2年后继续使用这种战术,球员的状态和能力都跟不上,在年龄增大,身体疲惫的情况下,继续2年前的战术,最后拖死了自己.

平川区18860799909: 荷兰为什么会先胜后败?而英国先败后胜,是不是吸取了教训? -
斐索毕思: 荷兰的衰落是因为自身国家太小人口太少,这些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