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十恶不赦,分别是哪十恶?

作者&投稿:偶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人所说的“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到底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的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不赦”第一次在古代文学中出现,是在《窦娥冤》中,冤枉窦娥“十恶不赦”,当斩,后来六月飞雪,窦娥冤死。

1、谋反的意思为心存异心,想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推翻封建政权,推翻皇家统治。
2、谋叛也就是叛国,它的意思是背叛自己的国家,投降到别的国家,犯了这个罪的人,被人称为叛徒,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就是秦桧。

3、恶逆的意思是不尊敬长辈,对自己的长辈任意打骂。
4、不道的意思是私自杀害三人以上以及肢解人体的行为。
5、大不敬的意思是说偷盗皇家用来祭祀的东西和皇帝的个人用品,简而言之,就是做出不尊重皇帝的行为和说不尊重皇帝的话语。
6、不孝的意思是说打骂父母,甚至不履行赡养义务,在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等长辈去世后不举行丧葬仪式,还在丧期的时候就开始嫁娶,任意作乐。

7、不睦的意思是打骂自己的配偶或者自己的长辈、值得自己尊重的人。
8、不义的意思是殴打或者杀死领导,在丈夫去世后不举哀还作乐改嫁和背叛自己的弟兄姐妹等行为。
9、内乱的意思是说和自己的祖父、父亲的侍妾有不正当关系的行为。
10、谋大逆的意思是把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等重要建筑给毁坏。

1、谋反
企图推翻朝代,进行改朝换代。谋反在古代是大罪,是十恶之首。在古代谋反的代表人物有李世民,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把他哥哥和弟弟宰了,把他父亲逼退位,最后自己坐上了皇帝。

2、谋大逆
是指那些破坏皇室宗庙、陵墓以及宗庙的人。其中代表人物是项羽,当初项羽火烧阿房宫就是犯了谋大逆的罪。然而项羽当时势力大,没有人敢治他的罪。
3、谋逆
是指背叛朝廷,出卖国家的人。代表人物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背叛了整个中原。在最后,甚至打着明朝的旗帜投靠清朝。

4、恶逆
指那些殴打或者杀害自己家族长辈的人。代表人物杨广,为了皇位杀了自己的父亲。
5、不道
是指杀了一无辜的人达到3人以上,并且残忍地肢解。
6、大不敬
是指那些皇室威严的人,通常是指那些偷盗皇室御用物品的人。
7、不孝
是指那些不孝顺父母,在祖父母或者父母丧期中,寻欢作乐,不守孝的人。

8、不睦
是指那些谋杀自己某些亲戚,或者是女子对自己的丈夫做出暴力事件。代表人物河东狮吼柳月娥,虽然是书上的人物,但是悍妇行为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9、不义
通常是指官员之间互相伤害,下级杀害自己的上司,或者是女子听到自己丈夫去世而不感到伤心,并且立马就改嫁。
10、内乱
通常是指与自己的兄弟或者父亲的妾氏或妻子在一起鬼混的人。
所以对于这“十恶”来说,都是威胁了古代当权者的利益,因此当权者才会判刑那么严重,即使到大赦天下的时候,犯了这“十恶”的人也不可能被特赦出来。

开宗明义,“十恶”,最早出现于佛经中,是佛教用语。佛经被翻译传播之后,“十恶”开始进入律法正式成为一个法律名词。

01 先说“十恶”在佛教中的来历与含义

据《高僧传》记载,早在前秦苻坚建元年间(公元386年),竺佛念就译出了《增壹阿含经》;在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以前,僧伽提婆也译出了《长阿含经》,这些翻译的经文中就出现了“十恶”一词。随后,直接以“十恶”为名的佛经也被翻译到中国。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多部《十恶十善经》,其中有译者可查的两次分别是晋惠帝永年年间(公元301年),由沙门支法度翻译和宋孝武帝时期(公元453—464年)由竺昙无兰翻译。在佛经翻译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撰写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十恶”一词。

就佛教方面的含义而言,十恶是指十种恶行,其中既有犯罪行为,又有恶的不道德行为。十恶内容见于佛教大小乘经典,往往与十善相对应。

在著名的大乘经典《长阿含经》、《增壹阿含经》中,就有对十恶的界定:

 “言诸有杀生、盗窃、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

《大哀经》中也有称:

“一曰杀生、二曰盗窃、三曰淫佚、四曰妄言、五曰两舌、六曰恶口、七曰绮语、八曰无明、九曰斗诤、十曰邪见。”

尽管各类佛教经典中十恶的具体恶行名称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但是所指向的内容却是一致的: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嫉妒、恚害、邪见,是佛主张必须戒行的大恶行。

在佛看来,恶行、恶业源于身、口、意三业,其中杀、盗、淫属于身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属于口业,嫉妒、恚害、邪见属于意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凡戒行十恶即为十善,行十恶行则为十恶,属于佛教中的根本业道。

佛典十恶的界定则在于倡导善行,通过宣扬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理论,告诫世人多行善举,少为恶业,其世界关怀远超律典规定的十恶重罪。

02 再说“十恶”在律法中的含义与演变

在律法中,“十恶”的源头应归于北齐的“重罪十条”,首见于成于公元564年的《北齐律》(比佛教的晚了170多年),它指的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即:

“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齐人多晓法律,盖由此也。”

《北齐律》把“重罪十条”置于律首,将之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以此加强法律的威慑力。而上文中的“八议”制度又指的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的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

“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议故(谓故旧)、议贤(谓有大德行)、议能(谓有大才业)、议功(谓有大功勋)、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议勤(谓有大勤劳)、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此后,“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

到了后周,则不立十恶,而着重惩处“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内乱”等六种罪。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制定新律,即《开皇律》,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加以增删,正式确定了十恶制度: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当暴君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三年(607年),又另立《大业律》十八篇。讽刺的是,他居然以宽政为标榜,而“除十恶之条。”不过,所谓的“除十恶之条”,实际上删去的仅是“十恶”之名,而在内容上则“十恶之内,唯存其八。”即八恶仍存于律文之中。

唐律承袭此制,在《唐律疏议》中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谋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十恶者,不得依议请之例。”

至此,“十恶”之名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具体如下:

1、谋反,即图谋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2、谋大逆,即图谋毁坏皇帝的家庙、祖墓及宫殿;3、谋叛,即图谋背叛国家(明、清律改为“谓谋背本国,潜从他国”);4、恶逆,即图谋殴打或杀害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5、不道,指灭绝人道,如杀死一家三口,而被杀者都不是应判死刑的;或用支解的手段杀人;或用蛊毒的方法,企图使人中毒致死。

6、大不敬,指对帝王不尊敬的言行,如盗取帝王祭祀用的物品或帝王日常穿戴的物品,盗取或伪造皇帝的玺印,为帝王配制药物有错误,为帝王做饭菜误犯食禁,为帝王建造的车船不牢固,咒骂帝王,无礼对待帝王派遣的使者;7、不孝,指对直系尊亲属有忤逆言行,如控告或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别籍异财(分居),不予供养;居父母丧时嫁娶作乐,脱去丧服,改着吉服;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亡;8、不睦,指谋杀或出卖五服之内的亲戚,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和小功尊亲属;9、不义,即杀害本属府主、刺史、县令、授业恩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或者是女子丧夫却匿不举哀等;10、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唐律疏议》第一卷 “十恶”篇

从以上内容可见,唐律中“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一为违反伦理纲常。唐律将这些犯罪集中规定于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地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

而且,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容,此即“十恶不赦”一词的渊源。这些特别规定充分地体现了唐律的本质和重点在于维护皇权、特权、传统的伦理纲常及伦理关系。

宋朝,建隆四年(963年),以《显德刑统》为基础,制定《宋刑统》,其中删去《唐律疏议》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因避讳对个别字也有改动,如将“大不敬”的“敬”字改为“恭”字等等。

至辽代,“统和十二年,诏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可见,此时契丹的统治者基本上已接受了汉民族的刑律,并将其运用到了本族人的身上。

元朝的统治者属于蒙古族,他们根据本民族的习惯称谓,将唐宋刑律中的“十恶”更名为“大恶”,“大恶”一词见于《元史·刑法三·大恶》,但具体内容沿袭前制,保持不变。

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起,统治者就一直在不断地编订、增补刑律条律,不过“十恶”内容也未发生变化:

“十恶有十:曰谋反、曰谋大逆、曰谋叛、曰恶逆、曰不道、曰大不敬、曰不孝、曰不睦、曰不义、曰内乱。虽常赦不原。”

清代,对“十恶”的处惩十分严厉,所犯者,毫无赦免的希望,基本上都是死刑。

后来,随着西方法学的全面引人,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宣统二年四月七曰(1910年5月15曰),清政府颁布的《大清现行刑律》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法律,但是它将体现封建法律专制本质的“十恶”、“八议”保留了下来。

而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曰(1911年1月25曰),颁布的《钦定大清新刑律》则是一部半殖民半封建性的刑法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部刑法典删除了“八议”等封建特权法内容,最终取消了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来的“十恶”条款。

至此,“十恶”在律法中的具体含义消失。

如今,我们虽然经常还会说“十恶不赦”这个词,但其中的“十恶”,再也没有封建社会中十大恶罪的那层含义了,它一般借指重大的罪行。

回答完毕。






十恶不赦的十恶指的是什么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指佛家所说的十种恶业。在佛教中,恶业是指导致痛苦和不幸的行为或思想。十恶则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十种,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这些恶业被认为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恶果,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首先,...

我们所说的 “十恶不赦” 是指哪 “十恶” 啊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

常说"十恶不赦",这十恶指的是哪十个呢?
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了许多罪名,如:十恶、七杀、六脏、巫蛊、奸党等。其中,十恶的罪名最重,处罚极其严厉,故有“十恶不赦”之说。在一般赦兔的情况下,对犯有十恶罪的人也绝不原谅、减罪,即使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包括皇亲国戚、功臣猛将,犯了十恶之...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有哪十恶?
如果自己是被冤枉的就六月飞雪。十恶不赦的人,不仅要受到官府的惩罚,也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十恶”与古代的纲理伦常是密切相关的。这十条罪状,人们只要都犯了或者犯了几条,都是不可饶恕的。我们扪心自问:人如果犯了这些罪,还算是人吗?还有人性吗?应该也不值得大家同情。

“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对“十恶”分别要进行哪些处罚?
但是,有一种罪犯是不被赦免的,那就是犯了“十恶”的人,这也是古代最严重的罪行。规定“八辩”不适用于十恶不赦的人,即皇帝不能利用“八辩”的特权减轻刑罚,也不列入大赦,这也是“十恶不赦”论的来源。作为古代最严重的犯罪,“十恶”是如何发展的?年,“有十事,故称十害。但汉室九章虽未湮灭,其不敬之眼...

古代的十恶不赦是指什么?
”至于“十恶”之罪的具体内容,《唐律疏议》中有详细的规定(引文略)。由于“十恶”之罪直接危害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所以自隋代在《开皇律》中首次确立“十恶”之罪以后,历代封建法典皆将之作为不赦之重罪,因此,民间遂有“十恶不赦”之说。□刘书龙“十”在语境中表示...

你知道“十恶不赦”的具体内容吗?它们的各自含义又是什么?
在我们的词汇当中,关于形容人犯下过错过深,罪孽深重的,经常用罄竹难书、十恶不赦之类的来形容,不过对于这些词语,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在里面。比如说罄竹难书,这个成语的背后就有着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那就是隋炀帝,说他作恶多端,用尽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她的罪恶。而另一个词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
” 成语例句: 这个暴徒,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真是 十恶不赦 。 繁体写法: 十恶不赦 注音: ㄕㄧˊ ㄨˋ ㄅㄨˋ ㄕㄜˋ 十恶不赦的近义词: 罪大恶极 罪孽深重,恶贯满盈 罪该万死 极言罪恶深重,就是处死一万次,也不足以偿其罪 奴婢们没有进寝宫来重敷衾褥,这是奴婢们的罪...

三教﹨四书﹨五经﹨六艺﹨七雄﹨八卦﹨九族﹨十恶 分别是什么﹖_百度...
九族:九族起始于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最常用的株连法,即一人犯法,要连累自己的家人,九族分别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当然说法也有不同。十恶:“十恶”是指直接威胁封建王朝统治或者是严重违反伦理的大罪,人们常说十恶不赦,就是说这十恶,严重到无法赦免。十恶出自北齐...

五戒十善和十恶五逆 请详细的介绍下
如果犯了十恶中任何一条,一般是不赦免的(包括皇帝下旨赦免),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改判流放。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由于身造者三: 一、杀 杀谓杀害生命。 二...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具体指的是哪十恶”?
漳便盐酸: 形容一个人恶贯满盈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十恶不赦”,表示这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在现代汉语中,“十恶”是泛指重大的罪行. 但是,在中国古代,“...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
漳便盐酸: 一、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无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 -
漳便盐酸: 谋反、谋大逆、谋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是中国古代法律对十种重大犯罪的总称. 中国古代对重大犯罪的法律判定从秦汉起便逐渐形成,及至《北齐律》正式明确了“重罪十条”,隋朝《开皇律》又在“重...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漳便盐酸: 一、谋反.指的是以各种手段企图推翻封建政权的,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指叛国罪.这与谋反有明显的不同,谋叛是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杀不应该处死因的三人以上以及肢解人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殴打、控告丈夫和大功以上的尊长以及小功尊属.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延平区13319164139: 为什么要说十恶不赦?”十恶不赦”指哪十恶 -
漳便盐酸:[答案] 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延平区13319164139: 请问十恶不赦的首恶是什么,十恶指详细内容是什么 -
漳便盐酸:[答案] 首恶——谋反 十恶指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的十恶是那十恶?
漳便盐酸: 对犯了大罪的强盗贼寇,常说“十恶不赦”.人们可以估计琢磨,是说此贼罪恶滔天、罪大恶极、不可宽恕. 到底这“十恶”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提法是战国以后逐步形成的,隋朝时,已把“十恶”定入法典,唐代以后直至明清,“十恶”说法...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具体指什么? -
漳便盐酸: 古代“十恶”罪的内容是: 1.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
漳便盐酸: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由北齐尚书令、赵郡王等撰写)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齐律》曰:“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延平区13319164139: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漳便盐酸: 十恶的内容是: 谋反,“谓谋危社稷”,即图谋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 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殿”,即图谋毁坏皇帝家庙、祖墓及宫殿. 谋叛,“谓谋背国从伪”,明、清律改为“谓谋本国,潜从他国”,即图谋背叛国家. 恶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