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快灭亡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出现南渡三案?

作者&投稿:说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是个大案、疑案频发的朝代。排除那些曾走红于地摊文学的民间奇案,仅与高层政治相关的,从明初的洪武四大案(参见洪武四大案,其实说起来都挺冤的),到永乐年间的冤杀周新案、弘治朝的满仓儿案、嘉靖朝因大礼议事件引发的左顺门案及壬寅宫变(参见 一场帮嘉靖皇帝“认爹”的闹剧——说说明朝“大礼议”之争),以及晚明四大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除了明初的洪武四大案由以铁腕著称的明太祖朱元璋全程主导、对于正常的国是民生影响不大以外,其余的大案差不多都成了将皇帝、后妃、大臣、宦官等各种政治势力卷入其中的权力斗争,形成了严重的内耗。这种内耗极大的影响了明廷高层的凝聚力、消耗了国力、损害了形象,对于明朝最后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晚明党争,东林党在其中的表现可不像他们自我标榜的那样光明磊落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北京沦陷、明室后裔和遗臣在江南组建弘光朝廷期间,他们还不忘继续发扬祖传的“优良传统”——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又搞出了个“南渡三案”继续争权夺利,结果加速了南明政权灭亡的步伐。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南渡三案”以及其背后的党争。

背景之一:弘光帝的登基就是东林党争的结果。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开始进攻北京,此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誓师准备勤王,结果刚渡过长江抵达浦口,崇祯自杀殉国的凶信便传到了。史可法在缟衣发丧之后,便与南京诸大臣,如兵部侍郎吕大器、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等共议另立新君以维持社稷——请注意,史可法邀请共议的大臣,基本都是东林党和复社的成员。

恰好在此时,明室宗藩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因为逃避战乱跑到了淮安——时局乱糟糟再加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这二位王爷便成了大明新皇帝的主要人选。


弘光朝廷仅维持了8个月,以至于如今连张朱由崧的画像都找不到

因为福王朱由崧,这里还不得不插一嘴“妖书案”——话说想当年明神宗万历皇帝随机发情,顺手临幸了宫女王氏,结果弹无虚发的搞出了皇长子朱常洛。跟所有的渣男一样,万历也想“管杀不管埋”——嫌弃朱常洛,打算立他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结果遭到了上至慈圣皇太后、下至满朝大臣(主要是东林党人)的一致反对,由此引发“国本之争”,再由国本之争引发了妖书案。

妖书案共出现过两次,都是由疑似东林党人散发名为《忧危竑议》和《续忧危竑议》的“妖书”,影射国本问题,直指郑贵妃欲以朱常洵取代朱常洛成为东宫太子。两次妖书案最终都不了了之,但万历皇帝却在东林党人的持续压力下被迫让福王朱常洵就藩,这就是“福王就国之争”。


国本之争争了15年,好不容易给朱常洛争来了帝位,结果这位爷还没坐满1个月就挂了

有了这么一段历史渊源,虽然此福王非彼福王——但是东林—复社党人怎么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都不顺眼,却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了。

相比之下,朱常淓是明穆宗朱载垕之孙、潞王朱翊镠之子,不但比朱由崧长一辈,而且因为就藩时间早,跟明廷的各方政治势力没什么瓜葛,相对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新君人选。

因此吕大器认为虽然论亲疏、伦序朱由崧当立,但是这货酗酒贪淫,人品不行。而且一旦让朱常洵的后人掌权,必然会追究“三案”,到时候大家谁都别想好过,所以还不如让朱常淓当皇帝得了。

吕大器的意见得到了钱谦益、雷演祚等人的赞同。这个结果要是换在明朝的大多数时期,代表士大夫阶层的高级文官的意见,基本就能成为最终的决定性意见——在君位虚悬的情况下,大明朝能跟士大夫一较短长的政治势力可能只有比较强势的后妃和宦官,可如今这二者都已经完蛋了,还有谁能、或者说谁敢跟文官掰掰手腕?


要是崇祯活着,东林党还真就能说了算

还别说,真有。

别忘了,东林党人要想代表文官集团,还得问问什么浙党、楚党、齐党、秦党、阉党的同僚同不同意,尤其是后者。虽然崇祯即位之后阉党领袖魏忠贤被诛、余党要么被法办要么作鸟兽散,但作为晚明最大的政治势力之一,阉党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直在蛰伏以待崛起之机。

比如此时驻军江北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就与阉党余孽阮大铖、刘孔昭交好。得知东林—复社党人欲拥立朱常淓为帝之后,立刻联系总兵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高杰等人,联名拥立福王朱由崧,而且兵发仪真,威慑南京。

此时虽然清军尚未南下,但是大明朝的京师都被李自成攻陷了、崇祯皇帝也一死殉国了,可是这些明朝的遗臣们不张罗着报仇雪耻、收复失地,却还在为了争权夺利而准备打内战,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幸亏还有史可法等人理智尚存,说服众臣僚迎接朱由崧入南京、称监国。五月初马士英也拥兵进入南京,率群臣劝进,朱由崧遂于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宣布次年改元弘光,是为弘光帝。


要是没有史可法,大明遗臣们恐怕就要打一场内战了

马士英以拥立之功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师,阮大铖也由一介白身晋为兵部侍郎,几个月后也升到了兵部尚书。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四人也因拥立之功晋为江北四镇总兵,这四镇总兵都是无能贪婪之辈,到任后拥兵自恃,相互间为了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根本不把练兵备战放在心上。

阉党得势,当初站错队的东林—复社党人自然没个好,史可法被排挤出京督师江北,吕大器虽然经过一番力争,但还是与姜曰广、高弘图等人先后被罢退,南明朝廷被一群阉党余孽和无耻小人所占据。

背景之二:乌烟瘴气的弘光朝廷。

当时吕大器在上书弹劾马士英的一篇奏疏中,已经把当时弘光朝廷的乌烟瘴气说得很明白了:

“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腼留政地,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其子以铜臭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姻娅越其杰、田仰、杨文骢先朝罪人,尽登膴仕,乱名器。‘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朱由崧也不是什么好鸟——果然被吕大器说中——他酗酒好色,追欢逐乐,不以国事为念:“天下事,有老马在。”(《圣安本纪·卷四》明·顾炎武)把军国重事委托给马士英,自己则同一班佞幸干着昏天黑地的勾当。比如以大婚为名,搜索民间绝色,几乎成了他关心的头等大事:“都城内凡有女之家,不问年纪若何,竟封其门,受金然后释放,又顾别室。邻里哭号,唯利是图。”(《拟山园选集·卷十二·揭一》明·王铎)南京的美女不能让他满意,便派人去苏州、浙江等地搜刮,以至于“因奉旨选婚,越中嫁娶如狂,昼夜不绝。”(《祁忠敏公日记》明·祁彪佳)哪怕到了清军即将兵临城下、距离弘光朝廷覆灭不足两月时,朱由崧最关心的还是他的美人:

“诸臣皆以兵败地蹙俱叩头谢罪。良久,曰:‘朕未暇虑此,所忧者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南明史·第三章·第五节》)

朱由崧的荒淫不愧于亡国之君的大名,不过也不代表他什么正经事都不管——比如对屁股底下的皇帝宝座,朱由崧还是挺上心的。


朱由崧当了8个月皇帝,主要心思都放在美人身上了

在朱由崧看来,对他的皇位威胁最大的,既不是“闯逆”,也不是气势汹汹南下而来的清军,而是已死的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由于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谁也说不清崇祯三子在兵荒马乱中的下落,朱由崧自然是唯恐其不死,在崇祯十七年七月便依据一个卑微小官(未曾到任的阳春县典史顾元龄)的传言,宣布献愍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已经遇害。并在次年二月迫不及待的正式下诏“谥皇太子慈焕曰献愍,永王慈焕曰悼,定王慈灿曰哀”(《南渡录·卷二》清·李清),对崇祯三子之死予以盖棺定论。

同时,朱由崧和当初曾企图拥立潞王朱常淓的东林—复社党人也是相看两相厌。虽然朱由崧在位仅8个月,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着“选妃”,但是围绕着他即位的正统之名,仍爆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其中把朱由崧气得半疯的“大悲案”、“假太子案”和“童妃案”这“南渡三案”的背后,都有着朱由崧和东林—复社党人政争的影子。

先来简单说说南渡三案的经过。

1、大悲案。

本案的主角大悲是一个和尚,徽州人,据说俗家姓朱,还跟潞王朱常淓相识,被潞王认作本家。崇祯十七年末,大悲来到南京,一张口便把上至朱由崧下至南京百姓吓了一大跳:

“甲申九月,大悲和尚自北来,自称皇兄,盖东藩宗人也,狂言受先帝命,已复王爵,又言先帝实未晏驾。初到即于龙江关舟中大书符(),又扬言即曰大兵且到,吾所统伏兵现在各舟中,克曰剿灭南京。闻者惶惑,报闻大内,守关官寺驱各舟尽赴观音门,是夜被逐者数千艘,勋臣刘孔昭巡江缚之,以付金吾冯可宗,奉旨下刑部。”(《纤言·下篇》清·陆圻)

心惊肉跳的朱由崧赶紧让京师提督赵之龙审讯此案,结果赵之龙发现这个和尚除了说话颠三倒四之外,重要的是其政治观点与东林党人非常相似:

“今潞王贤明,应为天子, 欲弘光让位……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该与他作正位。”(《南渡录·卷四》清·李清)

这个消息令东林党的死对头、兵部尚书阮大铖如获至宝,于是他罗列了一个“黑名单”——将东林党和复社的大头头如钱谦益、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刘宗周、祁彪佳等100多人全部列入其中,准备大兴牢狱。同时准备将此案定性为东林党人支持潞王称帝、妄图颠覆弘光政权的谋反大案,从而将他的死对头们一网打尽。


弘光朝廷中好人不多坏人扎堆,但最坏的还属这货

没想到大悲和尚虽然看似精神不正常,却是个钢铁硬汉,宁死不与阮大铖这等卑鄙小人同流合污:

“此案大铖主之,而曰夜与谋者刘孔昭、陆朗辈也。大铖密遣人赍姓名往狱说大悲:‘对簿时,引若属者,吾贷汝死。’大悲云:‘吾死耳,奈何累人?’竟索火烧之。大铖谋不遂,一时气夺焉,乃弃大悲于市。”(《纤言·下篇》清·陆圻)

于是大悲案不了了之,阮大铖和东林—复社党人谁也没奈何到谁,不过却掀起了南明朝廷党争的序幕。

2、假太子案。

同样是在崇祯十七年末,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发现了一个穿着织有龙纹内衣的少年,而且自称是皇太子。高梦箕也没见过太子自然难辨真假,又知此事非同小可,便将少年藏了起来(高的做法颇为蹊跷啊)。谁知这少年成天跑出去嘚瑟,引起了外人的注意,高梦箕不得已只好将此事报告朝廷,于是朱由崧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

弘光元年三月,该少年抵达南京,立刻被交付锦衣卫看管。在其身份还未确定之前,朱由崧抢先给出了处理结论:

“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 (《南渡录·卷二》清·李清)

朱由崧跟崇祯皇帝朱由校是堂兄弟关系,所以他的前半段话看似没毛病,但问题在于若此子真为太子的话,那人家才是大明正统,你朱由崧一句“抚养优恤,不令失所”就给打发了,像话吗?


崇祯皇帝长成三子,皆在北京陷落之后不知所踪

而且至于这么猴急的下结论吗?是不是显得太心虚了?

幸亏在此后确认身份的过程中,当年曾在北京东宫任职的大学士王铎一眼就看出了这位“皇太子”是个冒牌货:

“臣一见即咤之曰:‘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岂其然乎?’……尚记先帝东宫大目方颡,高声宽颐,厚背首昂,行步庄,立度肃。今臣立于面前曰:‘汝识我不?’应曰:‘不也。’曾谓三年侍班几之离者,二尺有咫而不识臣为谁耶?臣已确知其伪矣。臣又问: ‘讲书在何殿?’曰:‘文华。’岂知其在端敬殿也。又问:‘几上位置何物?’臣暗记其有讲读数目十个算子,乃竟懵懵罔知也。臣大怒……锦衣卫命左右即缚之。无几何,此子乃垂涕长跪以求,哀愍曰:‘小人原是赝质,不过为人所玩弄,徒以此恐喝于诸侯耳。小人王其姓,之明其名,高阳人,父纯,母徐氏,有引小人者阴以诳诱焉。’”(《拟山园选集·卷十一·奏疏四》明·王铎)

王铎的证言应该是可信的。


与做官相比,王铎更擅书画,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弘光朝的许多大臣都在崇祯朝任过职,见过太子朱慈烺的不在少数。比如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长于目”,意思是这位“太子”长相不对劲;朱由崧“又命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往认。之明见执中,亦不识也。于是群疑稍解。”(上两处皆引自《南渡录·卷五》清·李清)。

从上述史料记载来看,起码在南明朝廷内部对于这位“太子”的身份是不存在异议的。不过事实的真相肯定没法堵住打算兴风作浪之人的嘴,于是市井间关于“太子遭禁”的流言蜚语传得满天飞,在身处京城之外的文武官员中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史载“南京士民皆哗然不平”,江防督抚袁继咸、宁南伯左良玉、广昌伯刘良佐等大臣纷纷上疏抗议。其中左良玉甚至起兵东下,声称要“清君侧”……一肚子憋屈的朱由崧就算全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左良玉就是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只不过与东林党人交好,曾被后者美化过而已

幸好清军很快占领了南京,朱由崧被抓去北京砍了脑袋,从此再也不用操心这些破事啦。

3、童妃案。

弘光元年初,有童姓妇人面见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福王(即朱由崧)继妃,“闯逆”陷洛阳、屠福王府时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和广昌伯刘良佐一面奏报,一面派人护送童氏前往南京。朱由崧接报后立即否认此事,但还是无法阻止童氏被送抵南京,只得将其下诏狱由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审讯。

童氏自述如下:

“……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三垣笔记·卷下·弘光》清·李清)

朱由崧立即批驳:

“朕前后早夭,继妃李殉难,俱经追谥。且朕先为郡王,何有东、西二宫?”(《南渡录·卷五》清·李清)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由崧所言不假。按明制,宗藩诸王立妃须由朝廷派员行过册封礼,否则不予承认。而在天启二年十月,明廷确实曾遣“工科给事中魏大中、行人司行人李昌龄封福府德昌王由崧并妃黄氏”(《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七》)。童氏称朱由崧有“东、西二宫”纯属看戏看多了,而所谓“曹内监”为她行册封礼更是不合典制,更重要的是在正史中压根没提过朱由崧有儿子,“玉哥”、“金哥”之说想必也是无中生有。


成天冒出些不着调的假亲戚,换谁也受不了

朱由崧盛怒之下,冯可宗被撤职,对童氏严刑拷打,不久死于狱中,于是士情舆论再次“哗然一时”。




在日本逍遥自在的一个群体散文
他出生的时候是万历年间,等到他在长兄的抚育下,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是崇祯皇帝了。一个朝代快灭亡的时候,各种不合理不公平已经累积到了极限。朱舜水认清了社会现状,因此就在家安心生活。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真的很对很对!等到他流亡日本的时候,他不仅是讲授《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书籍,他...

清朝刚灭亡的时候,为何突然出现了大量军阀?
在明朝灭亡时,吴三桂和大顺叛军也是军阀。清朝灭亡后,这些军阀的前身基本上是地方团练的将领和清朝的新军。清朝是一个 "和平演变 "的时期,旧派官员可以直接转变为共和派官员。当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没有任何实际控制,只要不公开反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可以管的。结果,各地掌握军权的武官都成了...

明朝万历年间是什么时间
1572-1620年。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2-1620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

纵观中国历史,各朝代在其末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出现哪些即...
每个王朝灭亡前思想上一定混乱了。唐朝中期思想混乱,韩愈柳宗元发起了一场运动。大体稳住了国家思想,为唐朝延续了近百年。明朝中期思想混乱,王阳明等再次稳住了大体的思想,也为明朝延续了百年寿命。不过可以看出虽然一时救了国家,可是王朝很难在振作起来。每个王朝后期也是思想发出光彩的时候。因为政府对...

清朝末期快要灭亡了,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就彻底沦为列强的走狗了,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列强的控制,若清政府真的决心要立宪,恐怕列强就会先把清政府灭了,然后扶持另一个好控制的中国代理人。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清政府都不会真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因为立宪就意味着死亡。

南宋灭亡的时候,为什么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
的纸币推出,也让我们现代人感受到纸币对我们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帮助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那么关于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南宋是宋朝最后一个朝代。那么关于南宋灭亡的时候,作为宁国的日本为何举国茹素,来到宋朝的灭亡?一、关于那时候日本被称为倭寇,经常来侵犯中国的沿海地区。首先第1点就是关于那时候的...

各朝代的更替灭亡时间 按时间排序
唐朝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里,当称得上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在科技、武器、农业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然而它灭亡因素就是在于藩镇,唐朝实现统一后,在全国上下设藩,将大臣册封为节度使,分派到各个地方。 后来也是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势力变得越来越大,不听朝廷使唤,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此之后,唐朝在多次...

我发现每个朝代在太监掌权的时候都是快灭亡的时候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这只是外表的联系——秦朝赵高族灭李斯指鹿为马并伪诏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才有大泽乡揭竿而起能使秦朝速亡;东汉十常侍专权致使黄巾起义,天下分裂,后才有三国;明末魏忠贤九千岁当政使明朝再无翻身可能。这些是正面论据。也有例外,唐中期鱼朝恩,明初王振、明中刘瑾却没有倾覆...

武艺高强的锦衣卫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都去哪里了?
提起锦衣卫,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甄子丹出演电影的《锦衣卫》里武功高手形象。他们沉默寡言,冷血残酷,武功高绝,以一当百,忠于皇上,既是特种兵,又是高明的间谍。翻开史书,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皇朝政权——大明。在崇祯17年准备灭亡之时,却没见这些锦衣卫高手出来捍卫大明王朝。那段危急...

文天祥是在宋朝灭亡的时候自尽的,还是在宋快灭亡的时候自尽的?
文天祥是被杀的,并非自尽……死的时候宋朝已经灭亡,不过在还没灭亡的时候就被监禁了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明朝自成祖后,直至明朝灭亡,是不是一直存在南北两个京都?
叔店盐酸: 不止两个吧,还有一个中都凤阳,设有中都留守司.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南明政权是怎么一回事?与明朝是有联系的吗?
叔店盐酸: 明朝被清推翻以后,明朝残余老臣在南方推举了一个明朝朱家的后人做了皇帝,建立的这个政权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南明,他是明朝的一个延续吧,但是后来被多尔衮灭了.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称帝建立王朝,但明朝宗亲也建立了南明,此时两个证权同时存在吗?
叔店盐酸: 大顺、南明是同时存在,但同时存在极短,以致于基本可以忽略 南明自1644年5月弘光政权立,至1662年永历败落,前后历十八年.李自成则于1445年5月挂掉,也就是说大顺政权在1445年已经灭亡 南明、大顺同时并存仅一年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
叔店盐酸: 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最初定都是在南京,南京这座城市我们之前讲了不少,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在南京定都.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明代之前在南京定都的朝代都有偏安的性质,算不得大一统的王朝. 朱元璋最初在南方起兵定...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明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过多少个南明小朝廷 -
叔店盐酸: 南明(公元1644——1663年)算起来有6个呢! 南明福王朱由崧 生卒:1607——1646 40岁 在位:1644.5——1645.5 弘光(1644.5——1645.5) 被俘,于次年被杀 南明唐王朱聿键 生卒:1602——1646.12 45岁 在位:1645.6[闰]——1648.8 ...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为什么南明不计入明朝存在的年份 -
叔店盐酸:当时后金(清,以下简称清)入关打出了所谓的替崇祯皇帝报仇,为明朝剿起义军的名号,这南明小朝廷居然就相信了,还派出了使者去北京联络清朝,主动向清朝提出了“联合剿贼(起义军)”的倡议. 在他们眼里清这次的入关不过是和明末的入关一样,劫掠过后他们还会退回到关外.这种天真的想法直接暴露了弘光皇帝的昏庸和南明小朝廷的无能,清军之前就数次南下,这次占据了广阔的土地后你还指望他们退回去?清朝的反应更是给了南明朝廷一个耳光,他们直接要求弘光皇帝“削号归藩”,清朝一口咬死了明朝已经跟着崇祯灭亡,“我大清”才是中华正统的真正继承者,你们南明是不合法统的.所以南明也就只能沦为乌合之众,上不了历史的舞台.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大明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 -
叔店盐酸: 明朝皇帝的昏庸无道,奸臣当道,朋党之争.自然灾害频繁,政府救助不利,民怨沸腾.满族女真人的入侵,皇帝不能正确的决策(崇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错误的处理了袁崇焕)农民起义不断(闯王...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大明政权灭亡后:又有相继的几个南明政权产生,那么最后的南明政权是在一八几年被满清政权消灭的呢 ?!. -
叔店盐酸: 1683年郑克爽投降,台湾纳入中国版图,在此之前,虽然1662年永历皇帝朱由榔已经被吴三桂抓住杀死,但是台湾郑家一直使用永历年号.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明朝初年靖难之役内乱时,元朝残部为什么不南下偷袭 -
叔店盐酸: 实力不够,还未恢复. 元和明打了近30年,洪武21年蓝玉才平推了北元这离靖难之役才10年.朱元璋又将蒙古分裂成几部,他们当时的内部矛盾也是很重的,像朵颜三卫直接被朱棣收了的.朱元璋在草原的布置还在,他们没有实力打败明军,就算偷袭也只能打朱棣,就算如果建文和永乐都脑抽了不一致对外,他们也站不住脚,最多在明朝内部矛盾解决前占一些土地,之后还是又要被打回去.还有他们没有锐气了,不在想建立一个大帝国,那时偷袭也抢不了什么钱,白白死人.总之,内部势力分化,兵力人口实力没有恢复,打了也得不到什么东西,他们没有乘乱打败明朝的实力,只能看他们内斗,反正这样他们也能得利,因此也没有什么企图.

沙依巴克区19363379588: 为什么明朝在外敌入侵之后灭亡的这么快? -
叔店盐酸: 因为清朝接受了汉人地主阶级 以洪承畴 侯方域等为代表 因此和汉人地主阶级达成一致对付李闯的同盟 内部阵营最大的势力倒戈了 灭亡快那是当然的.. 其余以蒙古为代表的游牧民族都无法和士大夫-地主阶级共荣 比如蒙古读书人列为第九等 在舆论上得不到支持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