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枝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发生在什么时期呢?~

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
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
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
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黄河流域各部落的大联盟。并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成为可追溯
的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华
夏族肇兴的腹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
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
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
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辽宋夏金元时期自五代十国以后历史又进入一个大分裂、大混乱之后的大统一
的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民族融合先在各民族政权统
治区域内进行,亦即主要在边疆进行。二是在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对
峙、纷争、冲突与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别格局,从而
促进了一次新的民族大融合,为元的空前统一奠定了基础。

百度百科:
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具体实现方式主要有:
(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
(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
(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
(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
然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而言,我国现代的以及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民族,其血统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类型的融合与同化。各民族共祖同源和多源多流的亲密关系,在历史上曾起过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作用。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第一次】 春秋战国时期进行于中国腹心地区,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据载,雁北一带上古属冀州,春秋时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数民族有林胡、楼烦等部。战国时,赵国的势力扩展到这里,赵武灵王曾胡服骑射,向北开拓疆土,傍阴山筑长城,与匈奴、楼烦、林胡为界。当时雁北一带为少数游牧部落居住。 到秦统一时,一直处于北方的匈奴成为秦的强敌。秦始皇筑万里长城防匈奴。秦末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下,武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强盛。它灭东胡,败浑庚,征楼兰,拥骑兵三十万。西汉初年,连年侵入边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成为边境的大患。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被冒顿骑兵四十万围于平城,用陈平秘计才算解围。至此以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西汉政权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任其在边境地带肆虐。当时的雁北一带,居民是极其有限的。除平城外,大约只有马邑一座小城。到汉景帝时,由于经济上的逐渐繁荣,军事实力也逐渐增强,汉与匈奴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匈奴只能“小入盗边”。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汉兵三十万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马邑人聂翁壹诱匈奴主力,准备一鼓聚歼,不幸谋泄未成。从此就拉开了讨伐匈奴大战的序幕。之后的二十多年,汉派将军卫青、霍去病连续三次讨伐匈奴,大败之。匈奴内部分裂后,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远逃荒漠。不久首领郅支单于被汉击杀。从此匈奴亲汉,北方边境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塞外高原第一次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匈奴降汉后,汉安置降众于朔方(内蒙)、云中(雁北)一带,称为属围。 此后,西晋时期的十六国大乱,雁门一带被一部新起的少数民族——鲜卑部占领。 【第二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东胡鲜卑族本来是居住在辽西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桓帝时,檀不愧建国。檀不愧死后,部众离散。魏晋时,鲜卑部宇文氏,慕容氏,拓拔氏相继兴起,这些部落乘中原大乱之机,纷纷出兵侵占中原,建都立国,如慕容部建前燕,宇文部建北周,拓拔部建魏。当时的雁北一带较长时间都为鲜卑拓拔部占领。拓拔部正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阶段,完全是游牧部落,居并州塞外。此时黄河流域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塞外高原在这些游牧部落的统治下的经济也不可能发达。 西晋初期(310)晋朝封鲜卑首领猗卢为代公,割刭领以北地(代县勾注山以北)给猗卢。314年进封代王,建都盛乐(呼市南)。之后鲜卑内部混乱,互相残杀。直到333年什翼犍即代王位,统一诸部,又开始强盛起来,但不久被前秦苻坚击败,逃漠北。386年什翼犍孙拓拔圭继代王位,改国号魏,他东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参合陂大破后燕军,占领了黄河以北,398年建都平城(大同)。次年称帝(魏道武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从此,鲜卑部又在雁北定居。 北魏建都平城后,雁北一带出现了第二次经济繁荣时期,桑干河两岸又开始建立城邑。天兴中(398-404)置恒州(雁北一带)领八郡、十四县。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据《魏书》载:跋谓毗曰:“垒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甘,各相劝励”(《北史·和跋传》)。燕风出使前秦时对苻坚说,魏:“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云中川自东川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这些片段的记载说明,处于畿内地的雁北地区生产是大发展了,这一时期,鲜卑族又与汉族人民逐渐融合,这种状况大约维持了一百多年。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随着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带由畿地再次变成了边疆,处于鲜卑北方的柔然逐渐强盛。魏在外长城设怀荒等六镇防柔然。孝昌中年(526)柔然陷恒州。魏只好把雁北各州、郡、县寄自肆州(忻州),从此,塞北经济再次遭到破坏。北齐时,虽然再次统一北方,但由于时间短促(仅20余年),经济未来得及恢复。恒州一带又被灭柔然而起的突厥部占领。公元563年,突厥与周通婚,出骑兵十万,自恒州分三路进关,合周兵攻齐晋阳,突厥沿路大掠,人畜不留。 【第三次】 宋、辽、金、元时期,进行于边疆地区,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中原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多年的战乱,到南北统一的社会繁荣时期——隋王朝时,雁北一带仍为突厥占领。隋文帝离间突厥内部,派兵出朔州道大破突厥沙钵略军。沙钵略逃走。突厥分东西两部。隋再次收复塞外。这时雁北一带仅有马邑、定襄两郡,马邑郡统县四,户四千六百七十四,定襄郡统县一,户三百七十四。(《隋书》)人口如此稀少,可见其经济状况了。但这种状况也没有维持多久。隋末,中原大乱,突厥再次成为北方强国。荒淫无耻的隋炀帝曾到北境游玩,遭到突厥始毕可汗骑兵的袭击,慌忙逃回雁门,突厥兵围雁门,城中兵民死守,等待援军到来方才解围,突厥望北撤去。之后,雁门各郡虽属隋,但实际为突厥所占据,隋末大乱时,马邑刘武周起兵反隋,就是依靠突厥起兵的。 唐初,李世民兼并割据,打败据并州称帝的刘武周和割据朔方作乱的梁师都,击败突厥兵。630年,突厥被唐灭,从此雁被一带再次为中原所有。此后的三百年,塞外虽然仍是边防要帝,但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沙锅内进入了第三此繁荣时期。 天宝初,默啜兴起,经常深入内地掳掠人畜,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破默啜,再次巩固边防。据说唐时的金城县旧城即是王忠嗣所筑。这说明唐中叶以后,雁北的经济又逐渐趋向繁荣。 但是,唐末至五代后晋天福年间,雁北一带又换了主人,经济也再次繁荣。这与李克用父子在此经营多年是分不开的。 五代前期的安定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李嗣源死后,代唐而立的后晋高祖石敬瑭(李嗣源女婿),为了取得中原政权,拜北方契丹主为父,出卖国土,换取儿皇帝名号。936年,石敬瑭即皇帝位。派桑维翰为使,割幽、蓟、瀛、涿、檀、莫、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给契丹。此后的三百多年,雁北一带长期与中原分离。 宋辽大战后,辽主派礼部侍郎刑抱朴(应州人)镇抚州民。经辽统治者的多年经营,经济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这期间也正是辽王朝的鼎盛时期,边境也相安无事。这从辽清宁二年建筑的、耗资巨万的应县木塔和清宁八年建筑的大同华严寺可以看出来。辽主敢于在边境地带大兴土木,说明这时期的雁北一带生产有了发展,经济趋向繁荣。 此后又经过六十多年,女真族金兴起,辽朝衰败。公元1124年,金灭辽。从此,继契丹之后,女真族又成为雁北的主人。 金朝末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兴起,从1271年开始,连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每过一地,大肆掳掠,处于边陲之地的雁北又遭到了战乱的祸害。这次战乱一直延续了近二十年。直到1230年7月,蒙古军窝阔台部攻下天成堡,经西京(大同)至应州,在雁门关与金兵激战,破代州,占领山西。从此雁北又归属蒙古。蒙古族在与汉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民间流传的夜灭元朝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烈。但是,尽管这样,各族人民却在长期的斗争生活中,逐渐融合了。 由于金元以来统治阶级对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加上当时连年发生的水、旱灾荒,雁北的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人口大量逃亡。 明初,明成祖为了发展边疆经济,曾从山西腹地大量移民充实塞外。明朝末年,兴起的后金兵也曾进入雁北灵邱、应县一带。 清朝,雁北没有经过大的战乱,经济由所发展,而且逐步移来一部分满族人民。使几千年以来的民族大融洽更稳定地向前发展。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生产关系落后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人民的不断交往中,很快被汉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们在和汉族人民相处中,发展了经济,交流了文化,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人口繁衍的中华民族。

按照我说和正统说:民族大融合时期。
是东晋结束后的南北朝十六过时期这是我们民族大融合时期典型。尤其是北朝和十六过时期北方各个民族不断发生争斗你吞并我我吞并你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北方很多古老民族逐渐消失。大部分与其他民族和汉族融合在一起。比如氐、鲜卑、羯等五胡。在北方来来回回合并再分开,在合并到十六归隋。逐渐消失于蛇回。再比如汉初匈奴人到了汉建后逐渐消失于蛇,再比如宋辽金夏时候的党项、契丹、回纥、吐蕃等到了后来合归与元。元明清三代是大融合时期末端。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大搜罗 岳飞名垂青史历史名人
而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无数护国的民族英雄,接下来就跟 历史网 我来了解一下名垂青史的名族英雄都有谁吧! 1、精忠报国-- 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 金兀术 )...

历史上三次民族融合的史实有哪些?
商王朝是中国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民族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深远的渊源关系,决定了东夷集团是汉族又一个主源的历史地位。 不仅如此,在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周代曾不断反周的徐夷、淮夷以及地处僻远的莱夷,先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卷进了春秋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之中,整个的东夷集团几乎都成了华夏民族的...

中国历史上五次大规模民族迁徙是哪五次?
1、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 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 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 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 兖州...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谁?
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可以说,汉族在历史上最为危险的时候,英雄的闵冉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为此,他因杀胡过多而背负了杀人暴君,背恩匹夫等千古骂名,千余年不得昭雪!韩国人可以忍受张保臬的诸多缺点而依然奉其为名族英雄,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对闵冉这样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冷漠如斯!爵士希望通过本文让大家认...

多民族共同体的中国疆域是怎么形成的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大一统,此后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1、从907年至1296年的390年间,承上启下,是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优秀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2、五代十国时期是从动乱走向稳定的转折期和统一趋势不断增长的时期,尤其是周世宗的改革,使中国历史再一次步入了新的繁荣期。3、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民族大融合的开始和发展阶段,是民族关系変动...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什么样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创造开发了中国的统一、辽阔的疆域与繁荣的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其民族与文化、疆域与统一,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关系——半封闭内向型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各民族的内聚趋势中...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资料延伸: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

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3、南泥湾大生产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

庆云县19196338344: 请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哪些人作出重?
都狮依那: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

庆云县19196338344: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是怎样进行的快啊,我急
都狮依那: 北魏: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 ...

庆云县19196338344: 我国历史上,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现象 -
都狮依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开发江南:西晋末年至南朝,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南迁南方,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的耕地,牛耕普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北方各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汉族人民也学会了畜牧业生产技术,为民族融合奠定了社会基础. 少数民族改革: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趋于安定,北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江南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恢复,又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提供了条件.

庆云县19196338344: 我国历史上有哪四次民族大融合?
都狮依那: 我国历史上主要有四次民族大融合: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是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 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是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三、宋辽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在边疆地区进行的,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四、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清代.这一时期奠定了现在中国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庆云县19196338344: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 -
都狮依那: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原处于大分裂.其中的北朝由多为少数名族政权,不断的战争,迁徙,同时也带来了南北文化,汉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文化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隋唐盛世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力量较为强大,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都是温和的怀柔政策,简易的说就是,先打败,再招抚.唐时期,有对百越地区的册封,和吐蕃的和亲等等. 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候,中原势力较弱,战争中不断迁徙交融. 到了元朝的时候,中国民族大融合就基本完成了. 然后我记得这个好像是以前做过的一道题来着,不过一年多不看历史书,其中的细节忘了,写的比较泛~

庆云县19196338344: 简述中国历史上哪几次民族大融合?分别在什么时期?民族大融合 什么时期?哪几次 -
都狮依那:[答案] 中国历史上4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战国时期进行于中国腹心地区,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第二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第三次】 宋、...

庆云县19196338344: 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什么时候求助
都狮依那: 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

庆云县19196338344: 民族大融合是出现在哪个朝代 形成了一个什么新民族 -
都狮依那: 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是历史条件形成的,先后有秦汉,隋唐,宋元三个阶段期间都是少数民族入侵,经过战乱后历史条件形成的民族大融合

庆云县19196338344: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都狮依那: 1、战争原因 自汉隋唐始,周边的外族经常入侵中原大地,中原王朝也不断自讨外族.如汉对匈奴的战争;隋对朝鲜的战争;唐对西域和民族的战争,宋与辽、金、蒙古等国的战争;元朝入主中原;清兵入关等.这些战争的发生,使贫民被动迁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这是主要原因. 2、贸易原因 明朝以前,中国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很高,也就是说中国是个经济强国,用今天的话说,进出口总值较大,大批周边国家的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居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文化原因 汉唐文化发展水平,在同期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大批外国的留学生到中原大地来学习,很多人留在了中国,甚至在中国为官,例

庆云县19196338344: 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什么时候 -
都狮依那: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中国历史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南迁与中原地区的汉族杂居进而出现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大融合表现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汉族学习了少数民族在饮食、服饰、家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