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怎样计算两地距离

作者&投稿:澄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是如何计算太阳距离?~


我国古代是借助太阳进行超视距的远距离测量的。我国古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利用日影的长短变化进行远距离测量。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如夏至)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上的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表杆,然后测量表杆的影,并根据日影差一寸实地相距千里的原则推算两地距离。“寸影千里”成了最早的远距离测量原则,如左图所示(图注:AE、BF为同高的表杆,按影长AC与BD的差“寸影千里”推算AB两地的距离)。
汉代以前,人们一直遵循“寸影千里”这一定则。南朝时,科学家在进行阳城(河南登封县境内)和交州(今越南境内)的联测时,发现了“寸影千里”的不准确性。唐代一行高僧等在河南平原上成功地进行了子午线长度测量和纬度测量后,才最终否定了“寸影千里”的测量定则。这一定则虽然被否定了,但它借天量地的思路是值得称道的,曾经是克服山川湖海障碍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有效办法,在中国测绘史上具有启迪意义。

本人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知识,但帮你找了一份资料,比较详细,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古人绘制地图,取法“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

………………………………………………………………………………………

第一部测算专著--《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于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么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里画方

「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

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

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这一工作,对于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中去。我国现就采用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并在青岛设有水准原点,全国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这一科学方法。仍将继续沿用。

古代测算两地的距离基本是通过手和足来完成的,后来出现了脚步来测量。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

但人的手、足大小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古代埃及的丈量师与长度的测量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罗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滥,淹没大片的田地,洪水带来的泥土覆盖在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无法辨认,所以每当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就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最早的几何学。几何学的原意是”土地丈量”,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




如何计算时差
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地理怎样计算时差?
.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怎么算出来的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

怎样计算世界时差
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 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 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 代入公式计算。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怎样计算两个地的时差。
计算两个地的时差,首先需要知道两地的经度值。每相差15°的经度,两地的时间相差1小时。每相差1°的经度(1°等于60′),两地的时间相差4分钟(4分钟等于240秒)。每相差1′的经度,两地的时间相差4秒。计算时,需要按照经度差计算原则:同减异加,东加西减。例如,东经145°与西经149°52'之间的...

如何跟据经纬度计算两地的距离?另请解释一下GPS中的术语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 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

古代的人怎么知道一年365天?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

时差怎么算计算公式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叮,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问题二:时差怎么算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

地球上两个地方的距离d如何计算?
D = arc cos((sin北纬A×sin北纬B)+(cos北纬A×cos北纬B×cosAB两地经度差))×地球平均半径 (Shormin) 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 km,D的单位为km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

英国通过邮编可以计算两地的距离。这是怎么计算的在中国可以这样计算吗...
在中国不能计算。参考资料:更多请查看乐途旅游问问 http:\/\/my.lotour.com\/ask\/AskTopicInfo.aspx?id=341355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文中记录两地间距离是如何测定的 -
宗柳小儿: 我国古代是借助太阳进行超视距的远距离测量的.我国古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利用日影的长短变化进行远距离测量.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如夏至)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上的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表杆,然后测量表杆的影,并根据日影...

米脂县13741882142: 实际生活中如何测量两地的距离?古代是如何测量的? -
宗柳小儿: 现在高科技简单,卫星测啊啥的,古时候用立杆见影法,就是三角函数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代人用什么测量距离? -
宗柳小儿: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 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

米脂县13741882142: 请问:古代的人是怎么测量远的距离的呢???比如广州到北京是300?
宗柳小儿: 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 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代航海如何测距离的 -
宗柳小儿: 古人绘制地图,取法“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

米脂县13741882142: 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里有这样一道题有人用车把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满米的车日行50里,空车日行70里,5日往返3次,求两地相距多远? -
宗柳小儿:[答案] 你理一下思路 首先是运米,一次空一次满,为一次往返 设满车走了x天,空车走了y天 x+y=5(天) 从运米这事儿考虑,一来一回,空车行驶的距离等于满车行驶的距离 50x=70y x+y=5 50x=70y 最后用50x(或者70y)÷3就是两地的距离了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人是怎样测绘地图的,没有卫星飞机的, -
宗柳小儿: 我国古代是借助太阳进行超视距的远距离测量的.我国古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利用日影的长短变化进行远距离测量.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如夏至)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上的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标杆,然后测量标杆的影,并根据日影差一寸实地相距千里的原则推算两地距离.于是“寸影千里”就成了最早的远距离测量原则.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代打战是如果测试距离的 -
宗柳小儿: 简单说,我国古代是借助太阳进行超视距的远距离测量的.我国古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利用日影的长短变化进行远距离测量.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如夏至)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上的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表杆,然后测量表杆的影,并根据日影差一寸实地相距千里的原则推算两地距离.“寸影千里”成了最早的远距离测量原则. 长距离如此测量,以绘制地图. 短距离就靠常年的经验目测. 我不太明白你说的距离指什么?比如投石车?

米脂县13741882142: 中国古代是如何绘制地图的? -
宗柳小儿: 中国古代的制图技术非常发达.有一个叫做裴秀的人,西晋,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 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

米脂县13741882142: 古代如何测量地表到地心距离 -
宗柳小儿: 古代利用太阳直射角和一天的时间偏角来计算地表角度,然后推算地表直径的,或者说把地球看成一个模型来测算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