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学校语文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投稿:关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开发和挖掘学生的语文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如何充分挖掘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学校尤其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新“课标”还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以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自己所承担的教研课题的需要,现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参阅了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课本之后,并结合自己走访和请教广大小学校长和语文老师的基础上的思考和体会,现借鉴外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充分挖掘学习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运用学校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1.广开思路,利用现有资源。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寓学于乐。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的知识。
3.结合实际,丰富课余活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合理利用家庭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当教到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
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九册第5课《挑山工》一课中讲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农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挑过担,还能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这样曲折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就能体会挑山工这样登山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
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于《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的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纯净”的语境优势。
三、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菜农大户、教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标》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情感。
灵台秀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古商周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发现仰韶、齐家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近400多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发掘出土文物近3000件,著名的西周铜鼎已载入中学课本,玉人俑曾送国外展出,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如景迹非凡的商周遗迹,巧夺天工的古灵台,气势恢宏的灵台博物馆、皇甫谧陵园和文、武庙……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整合,廓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独特文化圈。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古灵台的变化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或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座落在高志山下,达溪河畔,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荆山公园。荆山公园,依山而建,面临深壑,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外。现荆山公园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我真为此感到自豪。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开启矿产资源,了解资源状况。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未来跟我们息息相关。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挖掘地方优势资源。让学生收集资料,先说一说,谈一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最后以各种形式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样既使为学生对地球的无私有限深入理解,又能体验到社会劳动的价值及安全问题,达到学习语文与关心人类发展状况相结合。
3.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
第十册《月光曲》写到“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本文通过描写《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传说故事,把贝多芬对穷苦人家的友善与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说”成了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高志山、和尚泉、古灵台、博物馆、下河民俗村、书台山、文王画卦山、牛僧孺墓、蛟城庙等,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年老的长辈、邻里乡亲询问,收集民间传说故事,再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管理科学。”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从语文课程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学习做人好比握好方向盘,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就是那不竭的动力,而学习方法和语文能力犹如高超的驾驶技术,再加上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就会使学生如虎添翼。把这几方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综合语文素养。

抽一点时间出来,成立阅读主题班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中对于语文的兴真慢慢增加,而且水平也慢慢地提升了。
这里推荐:
《小学各年级语文、英语阅读资料,写作指导教程大全》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本资源收集了小学各年级语文、英语阅读资源和写作指导教程。
所有资源均实时更新,我们的目标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收集不全。
请收藏,希望能帮到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校园文化资源做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以下的策略:
  一、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学校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少儿百科,是语文课程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教授阅读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
  图书室还可以建设电子阅览区,让学生在广阔的电子书海中遨游。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图书室可开展“每周新书推介”向全体师生推荐介绍新到的图书,培养了学生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同时,每个班开设图书阅读课,通过图书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学习园地”“读书会”等,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现的校园景点中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以及其他设备设施,可以成为学生文娱生活、养育熏陶的好地方和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好素材。这些校园文化资源都能成为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语文教学的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观察花草树木在一年四季的变化、标志性建筑的结构、学校雕像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让这些校园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深厚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校园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隐性的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都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资源来开采、挖掘、利用。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各种阅读知识竞赛,如讲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语文竞赛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3-6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每个单元都要进行必要的习作,习作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写景的,也有状物的,这些习作都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班级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达到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在校园进行美文诵读、讲故事、硬笔书法、作文等语文竞赛。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在美文诵读中感受到美文诵读的节奏、品味美文诵读的韵律,在讲故事比赛中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理解故事中的真、善、美,在硬笔书法比赛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感悟中华民族文字所蕴含的巨大的人文内涵,在作文比赛中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修辞、结构等习作技巧,进而提高学生高超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班班通互联网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浏览《中国儿童文学网》、《中国儿童网》、《小学语文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小学语文动漫课堂》等网站,品味既充满童趣,又富文学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积极开发学生资源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因此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特长以及随机生成的一些信息纳入教育教学过程。
  ( 一)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执教者了解到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圆明园中奇珍异宝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需要教师重复讲解的重点,那么执教者就把重点放在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上。课堂上,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圆明园原貌(照片、历史)及珍贵物品的资料(如曾展出的铜猴首、铜羊首、铜虎首的价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昔日的辉煌?”由此,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
  (二)对学生优势特长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总在自已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会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优势特长成为语文课程学习的资源,也是校园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优势特长,在学校成立了“朗诵兴趣小组”、“国学兴趣小组”、“播音兴趣小组”、“小作家兴趣小组”等文学小团体,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诗歌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接触和学习国学经典内容,学习播音,如何练习文章写作,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团体文学活动中,理解中国文字的内涵,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编撰校本教材
  (一)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可以成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编辑《小学生优秀习作选登》、《小学生优秀观察日记选》、《小学生自编童话故事集锦》,我们可以把这些集子装订成册,置于教室,供所有同学阅读,交流彼此写作经验,共享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二)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本》。儿童诵读国学经典,“具有相当现代的合理因素,第一,充分尊重儿童生理阶段的特殊性。国学经典的句子,大多数短小、韵律,适应了儿童心理特点,通过诵读的反复刺激,有助于早期语言能力的开发,同时也打下文言语法与词汇的心理底子。”[1]第二,哲学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对科学史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学习能力,很大的一部分,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看起来他好像学了并不懂的内容,看起来他真正记得的也并不多,其实这些将转变成一种“内隐记忆”,在心理背景中渐渐会产生作用。[2]基于以上的两点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三字经》、《诸子百家》、《百家姓》、《千字文》等古典文献中节选适合小学生诵读及理解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接受力,增强文化心灵的动力。
  (三)组织学生制作校报。小学生爱画画,
  也爱写字。他们的世界通过画画和写字体现出来。做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画画、爱写字的特点,组织学生定期、分班制作校报,爱画画的学生在校报上画图,让爱写字的学生在校报上写字,让爱写作的学生撰写文章,共同完成校报。通过展示,发挥校报这种校园文化资源的作用,磨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发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画与写”的课程。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可以通过绘画把它描述出来的。古代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自古“诗画不分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画画的天性,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如上完《咏鹅》这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画出鹅的样子;如讲到鲸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鲸的描写,画出鲸的特点。“画与写”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绘画的兴趣,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每周一诗”活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要求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背诵,积累诗文中的词汇、句法、诗法,获得语言材料,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每周一诗”活动就是把所有要求背诵的诗词汇编成册,分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让学生提前背诵,每周背诵一首,积少成多,周复一周,久而久之,学生可背下所要求背诵的古诗,语文素养可得到大幅的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重视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作用,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积极开发学生资源,创造性地编撰校本教材,发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识字竞赛、书写展示、故事会、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7、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2.一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 语文学习 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质疑、发现、创新.(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3、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4、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5、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2017年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简洁版合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2、备语文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

小学一年级下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和语文数学教学计划各一篇
另外,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总之,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习者。五、教学进度根据本学期时间和...

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6、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 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 基本素养 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上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7、重视...

于永正老师谈小学语文教学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课外书”是最重要的课外教学资源。凡语文水平较好的,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学...

课件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越性,怎样利用课件打造高效课堂
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注意与图片、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度过学习的每一分钟,享受到语文学校的快乐。2、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化设计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将学术形态的教材进行开发,将复杂的语文问题依托于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出,把简单的文本结论...

57.关于出台鼓励老师 开发校本课程并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意见的说明...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 国家课程 和 地方课程 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
雪萱地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并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教师在注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
雪萱地塞: 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可以体现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与智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教师利...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
雪萱地塞: 语文是一个重积累和运用的学科,建议上课的时候多找各种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赏析,不同风格,不同国别,古今中外,各种体裁,比如可以是鲁迅的、普希金的、狄更斯的,也可以是小说、诗歌,培养学生兴趣,然后根据试卷设置一些比较相似的问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再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雪萱地塞: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包括不同的学科领域,语文素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各种文化信息的积累、思维潜能的开发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资源 -
雪萱地塞: 本人结合自己的农村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人本资源.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利用一切...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雪萱地塞: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
雪萱地塞: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指导好学生自学,二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三是让学生注意积累、运用,四是在课...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外阅读资源 -
雪萱地塞: 我给予班上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期望所得收获外显、课外练笔是第二条渠道、略读、扶放相结合的原则,然后精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让推荐好书的学生写上推荐...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小学语文课程培训资源 -
雪萱地塞: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 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

青铜峡市17299124989: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论文 -
雪萱地塞: 语文学科是百科之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想尽一切办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大力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