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行知的主要事迹

作者&投稿:壤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行知的生平事迹~

  陶行知先生祖籍浙江绍兴,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 ,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

  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

  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还可以去下面的网址看看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HZDK199802002.html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首拒北洋军阀政府的校长之任命

从1921年起,陶行知任中华教育改进社和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的主任干事,为普及教育奔波于全国。先后陪同美国杜威博士、美国教育家推土及麦柯尔到中国各地调查并讲学,由陶行知口译。他参加了世界万国教育大会,1921年12月,他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教育调查讨论大会,教育总长汤尔和各省教育厅厅长、各教育会负责人和教育学术团体代表、大学校长和教育系主任一千多人与会,陶行知的组织能力和勤恳精神受大家尊重。1923年5月,汤尔和总长任命他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但陶行知坚决拒绝了。

他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屡屡镇压学生爱国运动,他厌恶那些贪婪、腐败、愚昧、自私的军阀官僚。在1910年—1914年就读于金陵大学时,就多次著文、演讲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他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获第一名。他认为要让全中国的人受教育,就得做到“富贵不能淫”。

不做河南省的教育厅长,但可帮助

1927年,河南省督军冯玉祥听说陶行知在晓庄办乡村教育,这符合冯的人人读书、人人识字的主张,亲自到晓庄学校来视察。12月底发电邀请陶行知任河南教育厅长,虽然陶行知很敬重冯玉祥,但回电坚辞不就,说:“晓庄事业,我要整个的身子干下去!”但冯仍邀请他短期帮忙,协助规划河南的教育工作和指导部队识字运动。并答应捐款盖晓庄校舍。

陶校长召开会议,请大家发表意见,到底去还是不去。经讨论表决,多数人允许去,但有附带条件,一定要赶在年后2月1日第三次招生的前三天回来。陶行知带着许士骥同去河南,陶行知推荐好友凌冰做河南教育厅长。陶、许考察开封、郑州的教育后,制订了河南教育发展规划,并编制《军人识字课本》,在部队示范教学,培训教员,开展兵教兵识字课本,在部队示范教学,开展兵教兵识字运动。冯玉祥招待很好,陶行知为创办晓庄学校掉了十斤肉,又黑又瘦,现在恢复了,阴历除夕前日,特地照相,寄给母亲、妻儿,写《小影回家》诗序:“家人望吾寄照片甚殷,因面瘦不敢寄者数月,近来长肉二十磅,颜色已复旧观,家人见之,必可大慰,特照一相片题诗寄去。”诗云:“明日已除夕,后日是新年。身在千里外,心里自团圆。”亲人甚喜。

到了招生前三天,晓庄师生在犁宫山坡上远望,等到太阳快落下,有人说:“陶校长从远方路上出现了,大家欢呼着迎上去拥抱他。校长告诉大家,冯玉祥捐2500元,请盖河南陕西、甘肃校舍三馆,大家为晓庄学校兴旺而欢腾。

两次婉拒母校聘任做校长

1923年夏,金陵大学校长他任离职,董事会和中国教授一致认为,金大校长一职非陶行知莫属,可是他婉谢了,虽然他热爱培养自己的母校,但他正忙于全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实现让全中国的人受教育的理想,不得不舍弃有优厚待遇的金大校长之职。

1928年夏,正当陶行知忙于扩建晓庄学校、第四次招生时,陶行知的同学、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因金大被中国收回,与宗教组织产生矛盾,而且见大名鼎鼎的陶行知赤脚抬石头十分心疼,乃向董事会建议,让陶行知做金陵大学校长。但陶行知婉谢了聘请。

陶行知关心着母校。1927年母校校长文怀恩和五个老师被杀,五幢教师住宅被焚,这令他悲痛。可是,晓庄学校迅速发展,改造农村的大晓庄计划已经形成,幼稚园、多所中心小学、晓庄中学以及医院、夜校、茶园、工厂等都已开办,他全身投入他的事业。所以,他谢绝母校第二次聘请。

拒绝纷至沓来的高官厚禄的聘任

1938年10月,陶行知完成到世界38国和地区宣传抗日后,回到了大本营武汉。10月7日拜会第五战区司令、安徽省长李宗仁,李很欣赏他提出的“坚持持久抗战,就得需要全面的抗战战术,更需要全面的抗战教育与之配合主张,当即约他任安徽教育厅长,希望他为家乡服务,在全国搞出个抗战教育的典型。但陶行知却当即婉谢不就。

陶行知解释说,1917年留学毕业刚回国,大批安徽老乡亲邀请我就任安徽教育厅长,我说,我不仅要为安徽教育服务,更要让全中国人受教育。《新华日报》10月5日已报道我晤见蒋委员长情况,他想利用我到政府做官,我向蒋申述回国三愿,决心要做三件大事,一是创办晓庄研究院,培养高级抗建人材;二是办难童学校,收养在战争中大量流离失所的人材幼苗;三是在港创办店员职业补习学校,动员侨胞抗日救国。委员长只得取消原来打算,当面表示赞同这三件大事。现在岂能改变计划。李宗仁只得作罢。

陶行知到达武汉的消息不胫面走。各省各大学竞相聘任他去做官。有的多次面谈劝他出任,有的省长抢着发给他聘书。他一一谢绝。他退回了做安徽教育厅长、四川教育厅长、武汉大学校长的任命书。有天,宋美龄宴请陶行知,说先生是青年领袖,为了抗战,请你参加国民党,并担任三青团中央总干事之职。陶行知担心拒绝会伤她面子,就灵机一动,说道:如果三青团广泛接纳抗日青年,不排除任何党派的青年,就可以考虑。自然,蒋介石不会同意这个条件。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周恩来、邓颖超为了保护陶行知,曾代表中国共产党多次邀请陶行知去延安指导工作,或去视察调研也行。陶行知回答:我虽日夜向往延安,但我丢不下育才学校这些难童,将来总会去延安的。他先后派出100多位学生去了延安,投身革命事业。

陶行知告诫教师,具备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精神,才能做了崇高的教育家”。

1、打牌的故事

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宝贵的。

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

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

2、稿费

稿费的故事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

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3、不要做井底之蛙  

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

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

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

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4、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1940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

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接着,又是一封快信。

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5、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

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扩展资料:

陶行知的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



陶行知生平:

  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1908年 17岁: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1911年 20岁: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

  1912年 21岁: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9年 28岁: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1年 30岁: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3年 32岁: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 35岁: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927年 36岁: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

  1929年 38岁:由于领导晓庄科学社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陶行知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译为理科博士,或理学博士),以表彰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1930年 39岁:4月3日,针对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事件,抗议日舰停留南京江面。同情和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示威游行。5日,支持晓庄参加全市学生反帝爱国游行。

  1932年 41岁: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 42岁:3月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与蔡元培、章 器、李公朴等公朴等学术界100余人发起纪念会。9月28日,组成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10月25日,新安旅行团7个小朋友抵沪。热情关怀,具体指导。

  1935年 44岁:参加创立中国新文字研究会,起草中国新文字宣言。10月10日,资助电影器材,“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国。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与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等800余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936年 45岁:开展国难教育运动。宣传抗日救国。5月21日,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陶行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7月初,全国各界救国会决定委托陶行知前住欧美亚非各国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共赴国难。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国和地区向华侨及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正义主张。

  1937年 46岁:抗战全面爆发,出版〈战时教育〉。在墨西哥、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38年 47岁: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谒马克思墓。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引起美国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9月为甘地重写的《中国人民教育运动》英文稿,甘地作了按语:“这本小册子在印度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11月创立中国战时教育协会,起草战时教育方案。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

  1939年 48岁:7月20日,育才学校开学,后迁至合川划街子古圣正式上课。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社会、自然科学6个组,学生百余人。

  1940年 49岁:4月,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会议。提出:政府应规定教育为人民之义务和权利。26日,在重庆主持育才学校音乐组演出的音乐晚会。周恩来为音乐组题词:“为新中国培养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

  1941年 50岁:4月,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集体的武训”,艰苦办学。并定4月6日为“育才兴字节”。9月,试验“育才幼年研究生制”,选拔了27名少年研究生进行专门培养。使全校学习风气推向新的高潮。

  1942年 51岁:2月,组织育才师生举行戏剧公演、绘画展览、音乐会,向社会汇报办学和创作成果。

  1943年 52岁:带领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第一个农场。

  1944年 53岁:致力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

  1945年 54岁 :5月,在《在战时教育》上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9月9日,与冯亦代、倪斐君筹办的国际难童学校开学。又称培才小学。10月18日,发表英文论著《全民教育》提出:“民主第一”、“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原则。11月1日,《战时教育》改《民主教育》。在创刊号上发表《民主》、《民主教育》两文。

  1946年 55岁 :较场口惨案”郭、李被打伤。陶即带领育才师生上街游行,抗议示威。6月23日,在上海北站十万群众欢送赴京请愿代表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著名演说,要求和平,反对内战。7月,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害。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12日,在沪江大学最后一次讲演:《新中国之教育》。16日,给育才学校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21日,又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祭邹韬奋先生文》他面对敌人威胁,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在上海最后三个月里作了百余次演讲,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7月24日连夜整理历年诗稿。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临终前,周恩来、邓颖超等赶来。周恩来握着陶的手说:“朋友们都要学习你的精神,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8月11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9月23日,重应各界在沧白堂举行追悼陶行知大会,到会的文化教育界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

  10月27日,上海各界追悼陶行知大会在震旦大学礼堂举行,到会有工人、农民、学生、文化界及外国友人五千余人。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何香凝题词:“行知先生精神不死。”

  12月9日,美国教育界名流和中国留美人士三百余人,在纽约举行追悼大会。杜威和冯玉祥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杜威、克伯屈等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在国外,新加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及香港同胞,也都举行了追悼会。世界著名教育杜威、克伯屈、罗格等发来唁电:“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拉后死者必定永远纪念他,并贯彻他的事业。”

  12月1日,陶行知安葬在南京劳山下晓庄。全国53个人民团体代表及二千余人参加了葬礼。从此,陶行知和父母、前妻、妹妹一起长眠于晓庄劳山之麓。




陶行知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陶行知四种精神是什么?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如何考查?山西教师资格考试频道为大家带来陶行知四种精神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是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他的生平事迹是那样地感人,首先是因为这种精神。陶行知与白求恩大夫是好朋友...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陶行知——因材施教 希望能帮到你。

陶行知墓简介
位于南京北郊的晓庄山脚,有一处宁静的园子,名为行知园。这座园子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和爱国学者陶行知先生而精心设立的。园内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陶行知纪念馆,它详实地展示了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园中还矗立着晓庄烈士纪念碑,以此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先烈...

优秀校长主要事迹材料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汤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届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优秀校长主要事迹材料2 xx县第一小学创办...

教师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奋斗在教育基层战线上的座右铭。她将一如既往的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请举例他们的故事,要求简述事迹...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

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汤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届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 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4 最近学校掀起了姚止平...

优秀校长主要事迹材料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汤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届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优秀校长主要事迹材料篇三 ***担任校长...

小学校长简要事迹材料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某某某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届退休年龄的某某某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小学校长简要事迹材料4 说起葛...

十佳校长事迹材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郭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郭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高港区13115003680: 概括陶行知点石成金的故事? -
范便败酱:[答案] 要金子还是要点金术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的事迹,30字左右,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范便败酱: 事迹一: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的故事(100字左右) -
范便败酱: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的主要事迹 -
范便败酱: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32.htm 百度上的,非常全面、完善~~~

高港区13115003680: 著名教育家故事 -
范便败酱:[答案]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

高港区13115003680: 谁知道陶行知虚心求教的事迹 -
范便败酱: 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曹府内外也赞不绝口,说“古有程门立雪,今有王门立雪”. 1906年,15岁的陶行知跨入了崇一学堂,这是他人生关键的一步.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另外的同学时,就上前制止了... -
范便败酱:[答案] (1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整个过程中,陶行知先生没有摆出校长的姿态来教育学生,因此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主要信息 -
范便败酱: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

高港区13115003680: 陶行知的一生
范便败酱: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中西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