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和异同

作者&投稿:倪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
  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第二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
  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上溯到北宋。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可观的发展,然而,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中,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18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然而,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不居主导地位。1853年以后的开关,又给仍蹒跚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第三
  从改革的内容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
  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列主张,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许多并未实行就已烟消云散。但就其所提出的内容来看,诸如废八股、办新式学堂、开言路、裁减绿营、裁撤臃肿机构、准许自由开设报馆、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办农会、商会、训练精兵、奖励新发明,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问题。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倒幕、版籍奉还、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以及“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
  第四
  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
  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界的精英们,拥簇着一个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在日本,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把凄凉寂寞的天皇推到历史的前台,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不同点:
  第一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来看: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
  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第二
  从力量对比上看: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第三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来看: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
  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第四
  从国际环境上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
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
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
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
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
则是
1853
年以后的被迫开关,

《日美亲善条约》

《安政五国条约》

《日
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
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
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
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
  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第二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
  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上溯到北宋。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可观的发展,然而,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中,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18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然而,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不居主导地位。1853年以后的开关,又给仍蹒跚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第三
  从改革的内容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
  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
列主张,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许多并未实行就已烟消云散。但就其所提出的内容来看,诸如废八股、办新式学堂、开言路、裁减绿营、裁撤臃肿机构、准许自由开设报馆、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办农会、商会、训练精兵、奖励新发明,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问题。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倒幕、版籍奉还、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以及“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
  第四
  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
  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界的精英们,拥簇着一个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在日本,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把凄凉寂寞的天皇推到历史的前台,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不同点:
  第一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来看: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
  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第二
  从力量对比上看: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第三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来看: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
  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第四
  从国际环境上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一、相同点:
1) 背景相同。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2) 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4)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5) 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2、不同点:
1) 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
(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4)实施条件不同。
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 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戊戌维新运动为何不能让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戊戌维新运动不能让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中分析总结两国近代化实践成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

...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可以看出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具有什么...
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思想。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只是学习的层面不一样,从制度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入。而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无产阶级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是中国的出路。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的区别
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

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

比较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成功,代之而起的维新运动成为时代的中心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动与光绪皇帝厉行变法,其影响是深远的。清末新政推行的十年,也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十年期间,新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就清朝在20世纪初面临革命风潮迭起和人心向背的情况下,...

...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中分析总结两国近代化实践成败的原因...
第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是表面的模仿,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上都未能触动封建统治基础。第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而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却是倒幕运动的基础。第四,内部原因上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远远大于日本。第五,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高于日本。总之最重要的就是缺乏群众力量,一个能放手...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1、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势力处于弱势时期。2、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帝。3、改革的策略不同:明治维新符合日本国情,从各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变法,戊戌变法太过...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近代化的开端分别是什么?
你好,近代史开端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近代化开端是清朝兴办的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仅仅是技术。但却是中国近代化开端。而中国学习西方有渐进过程:技术——洋务运动,制度——维新变法。 思想——新文化运动

维新派和革命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共同贡献
不同之处(1)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角度不同。洋务运动从机器工业、近代军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而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社会制度角度促进中国的近代化;(2)学习西方的层面不同。洋务派仅从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从制度方面学习西方。教训:要有先进的思想理论做指导;要与中国的...

惠城区15137477220: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
侯以威普:[答案]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

惠城区15137477220: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
侯以威普: 不一样:日本是封建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社会主义变成特色社会主义一样:都使国家强大富裕

惠城区15137477220: 请描述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改革有什么不同 -
侯以威普: 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历史

惠城区15137477220: 比较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康梁变法,看中日两国近代之异同? -
侯以威普: 异:首先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德川幕府已经大政归还的情况下实行的,虽然天皇年幼可能没有实权但是当时的伊藤博文大久保力通等实权派都是极力支持明治维新的所以存在的上层阻碍较少,政策得以实行. 中国康梁变法紧紧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

惠城区15137477220: 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早期近代化失败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
侯以威普: 明治维新就好比是将西方技术和制度当饭吃,他将有用的东西很好地消化了,真正改革腐朽,脱胎换骨.而我国早期的如百日维新,洋务运动等,就只是将西方先进思想当衣服穿,暂时暖和了就脱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政治上来说,就是生产关系的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惠城区15137477220: 比较我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比较我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区别,时间,背景,人物, -
侯以威普:[答案] 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 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