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博而出者 亦波而入 货博而入者 亦博而出

作者&投稿:伯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中的“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什么意思?~

原句:《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翻译:《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原文出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对应翻译: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意为:
如果一个人说出来的话不恭敬别人,那他(她)也会遭到别人同样的对待。如果有人碰到了这样的事,那就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曾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别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为:如果有人通过不正当渠道得到了一笔钱财,那么这笔钱财最终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流出去。
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德行还被大大降低,不好的品行反过来又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总之,从长远来看,一心逐利而不计其余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出自《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意思:
言语非常广博的人
出入交往的人也都一样
重视利益的人
出入交往的人也都一样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么意思? -
俟艺小金:[答案]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登封市13582337604: 货博而入者必博而入什么意思? -
俟艺小金: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大学》 后一句的意思是——来路不正当或者以不合理的手段得到的东西,也会轻易地失去.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是什么意思? -
俟艺小金: 你好,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着,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啥意思? -
俟艺小金: 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最直接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自重,甚至随意骂人、羞辱别人带来的所谓“自取其辱”,应该是“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的一个例子;而“崽卖爷田不心疼”、纨绔子弟对继承得来的家产肆意挥霍、坐吃山空,土匪小偷用偷窃抢劫来的财务东西吃喝嫖赌、胡吃海喝,正印证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那里?
俟艺小金: 出自《大学》. 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最直接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自重,甚至随意骂人、羞辱别人带来的所谓“自取其辱”,应该是“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的一个例子;而“崽卖爷田不心疼”、纨绔子弟对继承得来的家产肆意挥霍、坐吃山空,土匪小偷用偷窃抢劫来的财务东西吃喝嫖赌、胡吃海喝,正印证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俟艺小金: 悖:背理.说背理的话,也会招 致背理的报复;取背理之财,也会背理失 去.指说话、做事都应合乎道义.这句话出自 《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 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登封市13582337604: 孔子曰:“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俟艺小金:[答案]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大学》的这句话直译就是——不谨慎地说出去的话,会轻易地回来;不是谨慎、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也会轻易地失去.也就是说人要言行认真谨慎.

登封市13582337604: 翻译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
俟艺小金:[答案] 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文是: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翻译过来就是: 《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

登封市13582337604: 货悖而入者 奕悖而出 什么意思
俟艺小金: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大学》的这句话直译就是——不谨慎地说出去的话,会轻易地回来;不是谨慎、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也会轻易地失去.也就是说人要言行认真谨慎. “轻诺寡信”、“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言悖而出,亦悖而入”的意思.

登封市13582337604: 言悖而出 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 亦悖而出 -
俟艺小金: 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最直接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自重,甚至随意骂人、羞辱别人带来的所谓“自取其辱”,应该是“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的一个例子;而“崽卖爷田不心疼”、纨绔子弟对继承得来的家产肆意挥霍、坐吃山空,土匪小偷用偷窃抢劫来的财务东西吃喝嫖赌、胡吃海喝,正印证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