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统帅首席执政官庾亮,是不是年轻气盛志大才疏?

作者&投稿:卞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杀死南顿王司马宗之后,庾亮的地位急速攀升,瞬间成为东晋帝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庾亮的地位之所以能够急速攀升,是豪门士族为了打击皇族,才让他们兄妹成为了这一轮行动中的主角。

以王导为代表的豪门士族把庾太后推上了听政的地位,又让庾亮获得了极大的权势,庾氏将来会不会势大难制呢?

王导此刻已经没空想这个问题了,王氏的权势太惊人,王导无法确定豪门士族是否还会联合起来排斥王氏,更无法确定王氏能否顺利摆脱庾氏的阴影。

王导推庾太后和庾亮上位,更多的是顺势而为。否皇权一旦被驯服,王氏和庾氏必然将展开新一轮的斗争。现在王导后退一步,让庾亮走到前台,王氏的锋芒就不会太露。

但王导依然很担忧,因为庾亮过于年轻,他没有什么执政经验。如果庾亮无法认清局势而胡乱出牌,刚安稳没几天的东晋帝国恐怕又要大乱。

果不其然,杀死南顿王司马宗之后,庾亮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行动。

庾亮的举动既有理智又无理智,有理智的是:庾亮也知道王氏不好惹,王导太厉害,所以他不太敢对王氏下手。无理智的是:庾亮已经被贪欲所蒙蔽,对王氏下手不成,就把扩张对象瞄准了自己系统之外的地方实力派。

当时的几大地方实力派,分别是荆州刺史陶侃、江州刺史温峤和历阳内史苏峻。

江州温峤是庾亮的同党,庾亮当然不会对他下手;荆州陶侃势力强资格老,而且一直都很规矩,庾亮暂时也不想招惹他;但历阳苏峻就不同了。

苏峻与皇族的关系很好,南顿王司马宗被杀之后,苏峻更是公然收留司马宗一系的卞阐,所以庾亮决定:召苏峻进京,收编他留在历阳的势力。

琅邪人卞咸,宗之党也,与宗俱诛。咸兄阐亡奔苏峻,亮符峻送阐,而峻保匿之。峻又多纳亡命,专用威刑,亮知峻必为祸乱,征为大司农。——《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但当庾亮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豪门士族纷纷反对。倒不是说豪门士族对苏峻有多么友善,而是他们看不惯庾亮的这种做法。

王氏强大的时候,王导也没有这么霸道吧?现在你庾亮刚执政没多久,就想惹事吗?不管怎么说,苏峻也是帝国的高级官员之一,现在你凭借个人好恶就要收拾苏峻,你把帝国当成什么你的一言堂了吗?

当然了,这种理由是端不上台面的,只能私下运作。端得上台面的理由是:苏峻的地盘离首都很近,军事力量又强大,如果把他逼急了,首都就会有危险。

对于这种说法,庾亮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在庾亮看来,苏峻的那点军事力量实在不足以威胁首都,于是直接驳斥了这个观点。

表面上说什么话并不重要,因为说出来的都是官话和套话。重要的是通过话语传递的信息,以及对方的行为。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东晋并不是什么大一统帝国,而是一个豪门士族共治的地方政权。在东晋做执政官,必须要尊重各方意见,换而言之,要懂民主。

这一点王导做得非常好,他执政的时候经常因宽和而赢得豪门士族的赞誉。之所以要抵制王导,完全是因为王氏过于强大,而不是对王导本人有意见。

可轮到庾亮执政的时候,他经常用一种“独霸”的姿态处理政务,容不得反对意见。因为他认为自己英明神武,自己的执政官地位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完全无所豪门士族的意愿。

对于这种刚愎自用的二百五,肯定要向办法约束他。如果用合法的手段无法约束他,就只能用非法的手段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由谁来带头呢?


王导肯定不行,王导执政时口碑不错,但王氏非常可怕。焉知王导不是用这种方式麻痹众人呢?

苏峻其实也不太够格,因为苏峻在地方上还算一霸,但在东晋中央政府中,苏峻的那点实力真是不够看的。苏峻也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当庾亮召他进京的时候,苏峻只是不停地讨价还价,却不敢公然拒绝。

但这种讨价还价总得有个说法,几个回合之后,苏峻顶不住了。在绝望中,苏峻甚至做好了前往中央政府任职的决定。但任让提醒他:“你去中央政府任职,活下去的机会能有多大呢?”走投无路的苏峻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跟庾亮拼个鱼死网破。

峻素疑亮欲害己,表曰:“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无用家为,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复不许。峻严装将赴召,而犹豫未决,参军任让谓峻曰:“将军求处荒郡而不见许,事势如此,恐无生路,不如勒兵自守。”峻从之,遂不应命。——《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当苏峻决定跟庾亮拼个鱼死网破之后,祖逖的弟弟祖约站出来支持苏峻,史书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统称为“苏峻、祖约之乱”,简称为“苏峻之乱”,因为这场叛乱是以苏峻为主导的。

不太够格的苏峻最终成为了约束庾亮的非法手段,但苏峻心里一点谱都没有,自己能打得过庾亮吗?

苏峻反了,最开心的人是庾亮。因为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收拾苏峻,然后名正言顺地接收历阳。庾亮的同党——江州刺史温峤得知苏峻造反后,打算派兵帮庾亮,却被庾亮拒绝了。

庾亮对温峤说:“你千万别来,陶侃在你西边,那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请你不要越过雷池一步。”雷池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东部,这也是俗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最早出处。

三吴地区的豪门士族也打算派兵支持庾亮,也被庾亮拒绝了。因为他不希望有人来分蛋糕,更不希望有杂兵来拖后腿。

温峤闻峻不受诏,便欲下卫京都,三吴又欲起义兵,亮并不听,而报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苏峻的军队开始行动之后,徐州刺史郁鉴想派兵帮庾亮,还是被庾亮拒绝了。在庾亮看来:苏峻不堪一击,这些地方军队就是想来打秋风。

自负如此,狂妄如此!

在庾亮看来:苏峻敢造反,肯定不是啥好东西。但你们这些在旁边淬火的,同样也不是啥好东西。我先集中力量收拾苏峻,等我收拾完苏峻,再挨个地找你们算账。

庾亮之所以要这样做,固然是因为他心目中的假想敌太多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得不到豪门士族的支持。

祖约之所以站在苏峻一边,是因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祖约坐视苏峻被消灭,那下一个被消灭的会不会是自己呢?

陶侃之所以成为庾亮的潜在大敌,爷是因为陶侃随时有可能帮助苏峻,因为陶侃也和面临着和祖约一样的困境。

其他的豪门士族或许不像祖约和陶侃那样,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肯定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当我看到苏峻造反的内容时,总是会联想起王敦第一次叛乱。

王敦第一次叛乱以“清君侧”为名,深受豪门士族的同情。因为在豪门士族看来,晋元帝司马睿任用刘隗和刁协这样的小人,就应该受到教训,王敦是个爷们儿,好样的!

苏峻造反是以“讨伐庾亮”为名,受到大部分豪门士族的肯定。因为在豪门士族看来,无法无天的庾亮就该受点教训。在这种背景下,苏峻造反虽然不像王敦第一次叛乱那么顺利,却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残酷的事实证明:庾亮并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了不起,苏峻更不像庾亮想象中的那样弱小。

战事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苏峻顺利地杀入首都,而庾亮则仓皇逃窜至温峤处。

至此,苏峻之乱暂告一个段落,苏峻的命运如何,还要看他进入首都之后的手段如何,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我觉得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失败的。因为当时庾亮已经打赢过非常多的胜仗,所以就变得妄自菲薄,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是的,因为庾亮特别年轻,但并没有什么才能,并且许多此时也曾经想帮助他,因为高傲拒绝了,最终被苏峻打败。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战略部署不完善,还有就是过于轻视了敌人所导致的结果。


史书评价颇高的庾亮为何频繁出丑?只因他的对手叫王导
庾王相争,最终以王导的去世而终结。 就在邾城失守之前,王导去世了。王导的去世,似乎又让庾亮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庾亮除了安排庾怿为豫州刺史之外,又任命另一个弟弟庾冰去中央政府当首席执政官。 但庾亮也没能笑多久,王导去世后不到一年,庾亮也去世了。而庾亮去世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风光一时的庾氏就退出...

被史书抹黑的石虎,究竟是魔鬼还是暴君?
按照正常的权力布局来分析:石勒应该像晋武帝司马炎那样,用地方诸侯王制衡中央政府的首席执政官,但随着石宏和石堪回到都城,石勒显然无法继续这样布局了。 石宏和石堪为什么要回到都城?据说是石虎为了破坏石勒的权力布局,所以假传圣旨把石宏和石堪调回了都城。 但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石勒并不是傀儡...

“士庶天隔”常人无法逾越,是被哪个人用鲜血证明的?
在东晋那样一个豪门士族占统治地位的帝国中,寒门出身的苏峻却能成为首席执政官。这对于所有的豪门士族而言,不止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耻辱。更严重的情况还在于:在一个豪门士族占统治地位的帝国中,居然被一个完全依靠军事力量上位的将领成为首席执政官。这对于所有的豪门士族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为啥说委曲求全的苏峻是中国历史上最委屈的反贼?
第一种合作方式以西阳王司马羕为代表。他公开称赞苏峻,并积极与苏峻展开合作。司马羕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庾亮抢了司马羕的首席执政官位置。现在苏峻清理了无恶不作的庾亮,司马羕当然要大声叫好。及苏峻作乱,羕诣峻称述其勋,峻大悦,矫诏复羕爵位。——《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当然...

西魏八柱国分别是哪八个人?他们都有什么事迹?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富尚品三国 34 群雄讨董,天下乱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随着董卓实力的稳固,他迟早会把他亲信手下升上去的,不如此董卓会丢掉他赖以起家的军人势力的支持,人家给你董卓讲义气,支持你董卓上位,你董卓敢不讲义气,不给多年的兄弟封官发财的机会,没了嫡系凉州军人的支持,董卓凭什么坐稳帝国的首席执政官。以董卓为首的军人势力迟早会和士大夫形成尖锐...

庾亮北伐是因为私心作祟吗,最后结局怎样?
庾王相争,最终以王导的去世而终结。 就在邾城失守之前,王导去世了。王导的去世,似乎又让庾亮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庾亮除了安排庾怿为豫州刺史之外,又任命另一个弟弟庾冰去中央政府当首席执政官。 但就在王导去世后不到一年,庾亮也去世了。而庾亮去世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风光一时的庾氏就退出了东晋的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石虎究竟是魔鬼还是暴君?
按照正常的权力布局来分析:石勒应该像晋武帝司马炎那样,用地方诸侯王制衡中央政府的首席执政官,但随着石宏和石堪回到都城,石勒显然无法继续这样布局了。 石宏和石堪为什么要回到都城?据说是石虎为了破坏石勒的权力布局,所以假传圣旨把石宏和石堪调回了都城。 但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石勒并不是傀儡...

为啥说苏峻是我国历史上最委屈的反贼?
第一种合作方式以西阳王司马羕为代表。他公开称赞苏峻,并积极与苏峻展开合作。司马羕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庾亮抢了司马羕的首席执政官位置。现在苏峻清理了无恶不作的庾亮,司马羕当然要大声叫好。及苏峻作乱,羕诣峻称述其勋,峻大悦,矫诏复羕爵位。——《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当然...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