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而同心所欲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勇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十而从心所欲 的欲 是什么意思~

【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30岁就可以独立处事了;40岁便遇事不迷惑;50岁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生的道路;60岁,一听别人言论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规矩。”

从:遵从的意思。
从心所欲释义:
1、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2、代指七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从心所欲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随自己心意办事。

扩展资料
从心所欲
近义词:恣心所欲 鱼我所欲也 惟所欲为 唯所欲为 自得其乐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
反义词:身不由己 称心如意 如愿以偿 事与愿违 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谨小慎微 缩手缩脚
惟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
瞻前顾后,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什么是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立什么
三十岁的人, 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我认为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每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中国劳动力过剩更加剧了这种过高的要求,这只是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立业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尽到社会责任所必备的。
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至于是先立业后立家,还是先立家后立业,每个人情况不同,也不必要分哪个为先哪个在后。年轻人必须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还是早些好。
三十而立是对年轻人的起码要求,可现实却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这当然和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及就业压力有关,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么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人到了四十岁,咀嚼了事态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四十岁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对外,他明白了社会;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
对外,他明白了社会。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社会,社会越进步,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度就会越高。四十岁的人,不再年轻,缺少了对社会那种幻想和迫切投身于社会中的激情,生活的经历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稳,挫折让他明白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个体左右不了群体,那就必须正视它,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必须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空想。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对内,他明白了自己。所以,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有理想,而不是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为,而不妄为。有理想,想是应该,但关键在打理,去实践;有愿望也可以,关键在于切合实际;有作为,关键在适度。四十岁的人,是最讲实际的年龄段的人,人生走过一半,机会和机遇少了,不应该再犯过错而走迂回的路了。
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四十岁的人最大特点是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他必须承担社会责
任、家庭责任和抚养子女责任。首先,他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不单是生存的需要,也是
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只有每个社会成员的辛勤工作,才换来整个社
会的进步;其次,四十岁的人,其父母年龄都大了,做为四十岁的人,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
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还有,四十岁的人,子女都处在学习阶段,培养教育好
自己的子女,即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为社会延续和发展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十岁的人,是人生辉煌时期,也是为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时期。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决定人类命运。在孔子的学说中,还保存有“天命”的观点。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丝毫强求都没有,到五十岁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通达了。不管这个说法对否,也不管还有多少说法,我认为,“天命”很简单,就是你该怎么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说白了就是人生观而已。“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指必然性或命运。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大体基本轮廓依稀可见,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应该不变了。到了五十岁,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
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三十岁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是跳跃式地上升,四十岁的人生轨迹到了高峰,五十岁的人生轨迹就相对平稳了。如无特殊情况,很难再出现大的波动了。五十岁的人,走过人生的大半,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清醒的阶段,他决不会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接受已有的现实。而且还十分清醒地预测到自己的未来,会十分平静地工作和生活。
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有了事业,无论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水平、技术水平、还是经验、决策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诸方面都达到自己人生中的相当高的水准,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在经济上,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也具有一定的财力;再者,经过二十几年的磨练、有了丰富的阅历,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尽管每个人的实力、财力、能力有差异,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尽相同,但就每个人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五十岁时,这几方面应当说是处于高水平状态了。五十岁的人,决不会再埋怨别人,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也习惯了自己应扮的角色。
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五十岁的人,还没到退休年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时,都会想到要继续工作十年,还要尽到社会责任;五十岁的人,其父母都年迈了,时常为老人繁杂、琐碎的生活杂事去奔波,因为他们还要尽到家庭责任;五十岁的人,孩子正处于读书和就业的关键时候,孩子的前途,往往是他们最关心和事情,他们必须尽到当好父母的责任。五十岁的人,每想到自己未竟的责任,都油然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不敢有任何懈怠,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五十岁的人,到了人生最成熟阶段,成功和辉煌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时常伴有一些压力,但他们都能很坦然地面对,因为他们了解了社会,可他们更知道自己!

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
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生气,心里依然平静。胡适说:耳顺是能容忍“逆耳”之言,听“逆言”不觉得“逆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到了这个岁数,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激动,而冷静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绪顺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到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境地。我认为,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自己,六十岁,可以说,就到了或者说是接近了这种境界。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六十岁的人看透了名利。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人生就是三个时期:从出生到走向社会之前,是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本领,学会做人,这大约到二十岁左右为一个阶段,我称之为生长期;二十岁左右工作到退休,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阶段,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做贡献,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我称之为贡献期;从退休起,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到以家庭角色为主,享受养老金,享受子女的抚养,我称之为收获期。六十岁的人,明白了这些,就乐于接受这个现实,他们清楚知道,每个年龄段的人就应该有那个年龄段的人应有的生活。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生决定和影响着生命,所以六十岁的人,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是对社会一种贡献,起码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消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大于向社会和他人的索取,你做到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名利。在工作时,所从事事业中的角色,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退休了,
相应的角色也变化了,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变成以家庭角色为主了,相应地把原有的角色还给了社会,例如,你工作时是什么处长、科长、主任、工程师、教师、医生„„退休了,就一个称呼:退休人员。至于利,你退休后的养老金必然少于在岗位时的薪酬,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再多的财产,当你离开人世时,也都留给子女了。唯有身体是自己的,你生病了,别人替不了,你健康快乐,别人也左右不了。
六十岁的人,经历了岁月的打磨,经历了曲折和挫折,留下的只是人生足迹,成就的却是自己丰富的阅历、涵养、修养。六十岁的人,是人生中的晚秋,他的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欣赏人生旅途中各种景色,享受于向社会提供自己辛勤劳动后的成就感中,享受于无忧无虑的轻松生活中,享受于品味酸甜苦辣的回忆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中,六十岁的人,是人生的晚秋,但只有晚秋才有它与众不同的风采!

七十从心所欲,应该怎样去做
七十从心所欲,很简单,就是顺从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很重要的是后面的三个字:不逾矩,得不违反规矩,那么,应该怎样去做,我认为应该是:从心所欲要顺其自然;从心所欲要随遇而安;从心所欲要不逾矩。
从心所欲要顺其自然,对外界,没什么抱怨了,养老金多少不计较,孩子是否常来不在乎,对物质生活没过高要求,能吃好就行,房子不在大小,够住就可以,对自己,有兴趣的事,就去做,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对身体的衰老不惊慌,对死亡不恐惧,一切顺其自然。
从心所欲要随遇而安,面对生活各种遭遇都坦然面对,遇到高兴的事,不过度兴奋,遇到悲伤的事,要尽快摆脱伤感,遇到失意的事,不计较,甚至对疾病的伤痛也能坦然面对,默默承受,总之,不管是遇见什么事,都是保持从容安定的心理状态。
从心所欲要不逾矩。从心所欲并不是什么也不管,要不逾矩,要合乎规矩,对哪些事要合乎规矩呢?我认为就是三个字:情理法。一般来说,违法的事,谁也不会去做,如何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的,和老同志、老同学、老朋友之间,在家庭内部之间,要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中就只讲情,别讲理了,没有什么谁对谁非了,老两口相伴健康地度过余生,就是幸福了。只要合乎情理法的事,那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感兴趣,只要你高兴,只要你快乐就行。
有人说:六十岁的人,当官不当官的一个样,七十岁的人,有钱和没钱的一个样,这话有一定道理。七十岁以后,人人一个样,都是追求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别追求高寿,要追求高生命质量,高的生命质量,才是完美的人生。人在中途,七十岁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对前七十年已经度过,对七十岁以后,又是新的起点,总把自己放在人生旅途中,就会感到来日方长,就不会感叹自己年老力衰来日苦短了,就会高兴过好每一天,向前看,新的一天,总会有新的生活内容,也总会有新的快乐,你就会看到生命的一份希望和念想,记住来日生活的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 的翻译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谁能帮我总结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千古名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

十翼全文及翻译
专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义理,到达神而化之的境界,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利用易学所显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则可以随遇而安,以崇高吾人的德业。如超过以上所显示的事情,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知道的。至于专研宇宙无穷的奥妙,了解万事万物变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这是因为圣人道德极崇高了。《...

“同心而离居'忧伤而终老”是什么意思?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

四字好词1000个有哪些
76、吞吞吐吐 含苞欲放 一反常态 77、梦回旧景 千变万化 大吃大喝 78、死有余辜 繁华似锦 孤立无援 79、随心所欲 不可开交 情自阑珊 80、贫贱不移 飞花喷绿 笑谈花落 81、正儿八经 祸不单行 堂堂正正 82、指手画脚 藕断丝连 拍案而起 83、走投无路 胸无城府 适可而止 84、赏心悦目 虎背熊...

带心的成语[1000]个
同心毕力 同德同心 铁心石肠 铁心木肠 铁石心肝 铁打心肠 铁肠石心 天下归心 天理良心 提心在口 遂心应手 随心所欲 遂心如意 遂心满意 碎心裂胆 遂心快意 皦短心长 死心踏地 死心落地 死心搭地 司马昭之心 爽心悦目 爽心豁目 鼠心狼肺 输心服意 兽心人面 手不应心 事与心违 使心作幸 师心自是 适...

是“戮力同心”还是“勠力同心”?
应当是“勠力同心”。这是汉语里的一个成语,它的读音拼音写作“lù lì tóng xīn”涵义:指不同的人或一个队伍里的人思想保持一致,齐心团结,合力牢固。典故出自古文《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与万众齐心同意。注:《左传》原文中写作“戮力同心...

中华成语龙 内容
>择善而从->从心所欲->欲擒故纵->纵虎归山->山栖谷隐->隐忍不言>言之凿凿->凿壁偷光->光复旧物->物腐虫生->生不逢时->时不再来->来者可追>追本穷源->源源而来->来者不善->善善恶恶->恶语中伤->伤心惨目->目不暇接>接踵而来->来日大难->难以置信->信口雌黄->黄道吉日->日下无双->双瞳...

关于心的成语
2. 【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译文: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及出处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

乐业县18094824765: 七十而从心所欲的从什么意思 -
牛欣天紫: 从: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乐业县18094824765: 从心所欲是什么意思 -
牛欣天紫: 从心所欲, 中文古代词语之一,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古人有七十从心所欲的说法.《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唐 孔颖达 疏:“字无适庶之异,盖从心所欲而自称之耳.”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近体中》:“变则标奇越险,不主故常;化则神动天随,从心所欲.” 中文释义: 1. 做事情之前都在内心事先思考. 2. 代指七十岁.

乐业县18094824765: 七十而从心所欲的从心所欲的意思
牛欣天紫: 从心所欲, 中文古代词语之一,意思是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也可以代指七十岁.

乐业县1809482476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学霸 帮帮忙 -
牛欣天紫: 70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乐业县1809482476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释 -
牛欣天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乐业县18094824765: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
牛欣天紫:[答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这段话,一定是他在七十岁以后快八十时所讲的话,应该是孔子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对自己一生的为人...

乐业县18094824765: 三十站立,四十不卧,五十儿子天命,六十而耳朵,七十而随心所欲,八十不矩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牛欣天紫: 错别字连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八十不矩形. 指各年龄段的心境或境界.

乐业县18094824765: “三十而立,四十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什么意思? -
牛欣天紫: 正解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

乐业县18094824765: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牛欣天紫: 我六十后无论听到什么言论 都能从容地明辨是非曲直,我七十岁后,做什么事都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违反规则.

乐业县18094824765: 七十而重心所欲,不逾矩中的逾的古今含义是什么 -
牛欣天紫: 应该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到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超越规矩.一步步实践,一层层积累,人生在世,便是如此依靠知识与阅历,内在与外在双重磨砺,最终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