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名字怎么读

作者&投稿:籍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骞怎么读~

张骞,读音:[ zhāng qiān ]
解析:张有两个读音[ zhāng ] 和[ zhàng ] ,用于姓时读:[ zhāng ] 。骞只有一个读音:[ qiān ] 。
张的基本解释:
1. 开,展开 :张开。
2. 商店开业 :开张。
3. 拉紧 :紧张。
4. 扩大,夸大 :夸张。
5. 放纵,无拘束 :乖张。
6. 料理,应酬 :张罗。
7. 惊惶,慌忙 :张惶失措。
8. 看,望 :张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 :一张纸。
11. 姓。
骞的基本解释:
1. 高举,飞起 :骞举。
2. 亏损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3. 古同“搴”,拔取。
4. 古同“褰”,揭起衣服。
扩展资料: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骞的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
白话文:闵子骞名声损害,有人说就是左襄公二十三传的闵子马。

张骞的读音是:zhāng qiān。
zhāng:声母zh,韵母ang,声调一声;
qiān:声母q,韵母an,声调一声。
张骞,字子文,汉代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他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
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扩展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随行人员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与大月氏结盟夹攻匈奴,他们越过葱岭,途中虽为匈奴扣留,时间长达10余年,但始终没有屈服,后伺机逃脱,西经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中亚西尔河流域)到达大月氏。
此时,大月氏已臣服大夏,安居乐业,无意还击匈奴。张骞在大月氏留居一年多,见事不成,只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所俘获,直至匈奴发生内乱,才乘机逃出,返回长安。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历时13年,虽未竟使命,然而了解到了西域的风土人情,有“凿空”(开通道路)之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乌孙,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此行带领300多人,每人备马两匹,又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随行的还有许多副使,沿途分派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联络。
此行虽然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迁的目的,却于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随后其副使也偕同大宛、康居等国大臣,陆续来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都没有达到直接目的,但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张骞名字读作:zhāng qiān。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

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长安。

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

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嗯.不读jian<第一声>我想就好了,读“铅”笔同音,我们历史老师读“jian”<第一声>,我希望她能改过来,因为“张骞”本就读zhangqian<第一声>嘛😊

zhang qian “张”翘舌,“骞”平舌,与“铅笔”的“铅”读法一致,张骞声调都是第一声 。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加油!
你一定会读的

zhang qian
状元实业家张謇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则只有一位,
那就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
张謇是江苏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
父亲识字也不多,但聪明的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据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
《千字文》。有一天,老师见门外有人骑白马走过,便以“人骑白马门前过”为题,
让学生对下联。张謇的三哥对的是“儿牵青牛堤上行”,而张謇对的是“我踏金鳌
海上来”。老师大喜过望,说他志向远大,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
但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他16岁考中秀才,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此
后连续4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他一气之下,把应考用具都砸了个粉碎,发
誓再不参加科举考试!
1894年春天,因为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
被父亲和伯父强逼着,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却得到了主考官翁同(龠禾)的赏
识,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这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
张謇满腔义愤,和翁同(龠禾)等人一起,积极主张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
一再写奏章给皇帝,抨击李鸿章的卖国投降主义。在斗争正激烈的时候,张謇的父
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礼教,他必须回到家乡去服丧守孝3年。于是张謇匆匆离开
了京城。
第二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腐败的满清王朝更加失望。他深深地感到,
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当务之急,一是要实行政治改革,以
议会制取代君主制;二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他认为,一个有头脑
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
所以,他拒绝回北京重新担任官职,决心在家乡开办工厂。在给翰林院辞职书中,
他明确地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是一位办实业的热心倡导者,他原先和张謇就有交
往,也有在苏州、南通两地兴办工厂的打算。他看到张謇是新科状元,又热心于实
业,便委派张謇在南通筹办纱厂。这正和张謇的心意不谋而合。因为南通地区滨江
临海,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无霜期长,是传统的产棉区。这里的棉花不但产量高,
而且质地洁白,纤维长,富有弹性,很早就以“沙花”而闻名天下。同时,当地农
民具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技术,他们织的“通州大布”远销东北市场,深受欢迎,所
以对于机器纺纱的需要量日益增长。此外,从当时的情况看,搞纺织所需资金比搞
其它工业要少一些,生产周期短,能较快地获得利益。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上官方的
支持,都促使张謇放手大干一场!
1895年6月,张謇到江宁,与张之洞谈妥了办厂的事,回到南通,跟当地的豪门
富户和亲朋好友一说,当即有人赞成,答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事情渐渐有了头
绪。第二年春天,张謇把本地的花布商人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洋行买办
郭茂芝、潘鹤琴,以及上海绅商樊时熏等人请到家里,商量集资认股的事情。大家
议定以100元为一股,并分别认定了自己负责募集的股数,成立了最初的董事会。这
6个人被人们称为纱厂初期的“通沪六董事”。当天,他们又现场勘察,选定了南通
城北15里的唐家间作为厂址所在地,并且确定厂名叫“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的旗号一打出来,开头也是轰轰烈烈的。大家见领头办厂的是个状元,
既觉得新鲜,也感到心里踏实,所以投股的人相当踊跃。特别是唐家间一带的农民,
听说土地可以入股,便纷纷以土地折股,省下了厂方不少购地款。张謇又仗着熟人
朋友多,亲自写信到处为工厂作宣传,也招徕不少股东。
这样算下来,建厂所需要的资金该够了;可是,购买机器所需要的资金,就完
全没有着落了。张謇只得再去找两江总督。这时张之洞已经被调任两湖总督,接任
两江总督的是刘坤一。刘坤一的态度很热情,然而谈到钱上,他却也表示为难,先
让张謇打他的旗号去借,后来干脆让张謇到湖北去找张之洞。张之洞总算是积极支
持张謇的,他为了在湖北办纱厂,已经向国外购了一套机器,这时便决定,如果南
通的大生纱厂厂房先完工,就把这套机器先让给大生纱厂用。

经过几番周折,大生纱厂的厂房总算建成了,纺织机器也运到了厂里。1899年
4月14日,大生纱厂正式开工,纺出了第一缕棉纱。面对震耳欲聋的机器声,身为总
经理的张謇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热闹的人感到奇怪,了解内情的人却不觉得意外。
他们知道,为这纱厂,前后5年间,张謇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受了多少磨难!他一个
堂堂的“状元公”,不得不东奔西走,集资筹款,看人家的冷脸,听人家的嘲讽。
直到前几天厂里试机,还有不三不四的人在说:“纱厂烟囱高,何时才冒烟?机器
虽然响,何时纺出纱?”如今烟囱冒烟了,机器出纱了,张謇能不高兴得流下喜泪
吗!
董事们也都兴高采烈地互相道贺。张謇便趁着这个机会,把大家召集起来,商
量订立厂规厂约的事。他说:“头一脚虽然踢出去了,但正式生产,没有个规矩是
不行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么大个厂,没有厂约,怎么负责理事?这是事业
成败的关键!”可是这些人对于办厂并无经验,也不知道厂约该怎么订。幸亏张謇
早有准备,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从总董事、分职董事、车间执事的职责,到各车间、
各账房、各栈所的管理,以及考核标准,奖罚等级,一条条说得头头是道。董事们
听得心悦诚服,一致决定就按张謇的办法去做起来。为了提倡新的风气,打破陈规
陋习,张謇还规定:“工厂中凡执事人概称‘先生’,不得沿袭‘老爷’旧称。”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张謇就能制定出这样一套比较完整新颖的管理制度,应该说是
很有见识的。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改善企业的管理,形成企业新风气,以及增强
企业的竞争力,都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生纱厂的机器只响
了半个月,就突然停了下来。张謇急忙查问,才知道是买棉花的资金用完了,厂里
不得不停工待料。管资金的董事前几天已经向张謇反映过这个资金不够周转的问题,
张謇因为正忙着办纱厂的附属学堂,希望早日培养出自己的能掌握洋机器的工人,
所以把这事给忘了。他内疚地宣布,要给他自己记过一次,并且当即想办法,一方
面让厂里把纺出的纱卖了,先买些棉花来维持生产,同时决定再次到上海去借款作
为工厂的周转金。
张謇这一次到上海,一连奔走了两个月,却连一分钱也没借到。他发电报向老
股东求援,同样没有回音。他急得嘴上起泡,双眼红肿,最后连带出来的旅费都用
完了,无可奈何之际,只得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在四马路卖字3天,筹集回家的路费。
凭着他的状元名声和一手好字,慕名而来的人很是不少。回家的路费是不成问题了,
但他还是久久地在黄浦江边徘徊:空手而返,厂里急需的资金还是没有着落啊!后
来上海的朋友给他出主意,说可以先把工厂租给别人,几年后再收回,这样工厂还
是自己的,得到的租金又可以作为流动资金。张謇不得已接受了这个办法。可是接
连来了几个有钱的大商人,都拼命把租金往下压,并且公然表示,只要张謇答应,
他们可以给张謇个人大大的好处。张謇听了大怒,强硬地回答:“你们把张謇当成
什么人了?难道我也是货物,可以花钱收买的吗!哼,你们也太小看我张謇了!”

张謇回到了南通,靠着卖纱买棉的办法,苦苦撑持着厂里的生产。好在近几个
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售价连涨了几次。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不但保证了工厂
的正常生产,而且还略有结余了。大生纱厂终于度过了这一次资金危机。
这一年,由于纱价大涨,大生纱厂获利达到20多万两白银。
张謇脸上的愁容终于烟消云散。
这一天,张謇带着纱厂出产的棉纱,到南京去看望两江总督刘坤一。棉纱用红
绸布扎着,一共是两束。张謇笑着说:“这是我们大生纱厂自己生产的棉纱,送给
总督做个纪念。”
刘坤一接过棉纱,连声称赞道:“好,好,我收下!过去人们称这种棉纱叫洋
纱,织出布来叫洋布,现在我们自己也能生产了。这可全靠你的苦争苦斗啊,我要
给你记上一大功!”
张謇说:“苦是苦一点,但这是我‘自讨苦吃’,怨不得别人。再说为了国计
民生,虽说吃一点苦,我心里也痛快啊!”
有一句话张謇没有说,那就是为筹措购买棉花的资金,他的妻子连首饰都卖掉
了;而办厂这五六年来,他的家人从来没有在厂里支用过一文小钱!
困难和挫折锻炼着张謇的意志,也激励着他向更加宏伟的目标前进。他想,纱
厂纺纱缺不了棉花,棉花需要花钱收购,而随着棉纱的畅销,棉花的价格也在天天
上涨,更何况日本的厂家也到这一带来收购棉花……如果我们能有自己的棉田,不
就可以不受棉花市场的牵制了吗?
想到这里,张謇毅然决定,建立一个垦牧公司,把沿海的荒滩改造成棉田,自
己种棉花自己用!
他与几位老朋友商量后,再次来到南京,拜访两江总督刘坤一,要求将沿海荒
弃的滩涂划给他们办个农牧垦殖场,使工商农牧形成一个系统。刘坤一当即表示支
持,让张謇以他的名义写一份奏章给朝廷。这份奏章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复,1900年
9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开始筹备。
第二年3月,垦牧公司的章程经过七易其稿终于确定下来。这时,大生纱厂的事
务也很紧,张謇只好把垦牧公司的开办事务交给他的学生江导岷。一些本来无地和
少田的农民,听说张状元开办垦牧公司,管吃管住,还给工钱,大家奔走相告,纷
纷前来报名,加上张謇到上海招募来的失业游民,一下子就有了二三千人。他们先
在海滩上筑堤垒坝,防止海水浸漫上地。一个多月下来,海滩上竟出现了一道石砌
的长城!经过一秋一冬的劳作,1902年春天,垦区各处都长出了嫩绿的青草。个别
碱性大的地段,工人们便开渠引水冲洗,改造土质。夏天到了,牧草、芦苇渐渐长
大,工人们又弄来一些牛羊放牧喂养。秋天来了,芦花开了,牧草黄了,牛羊居然
长得又肥又大……
正当人们为成功而欢欣的时候,意外的灾难袭来了。
一天夜里,海上突然起了大风暴。狂涛巨浪冲上海滩,石头砌的堤坝垮了,芦
苇和牧草被淹没了,小牛小羊被卷走了。一年的辛苦劳作,转眼间化成了泡影!
张謇从垦牧公司工务处里冲出来,迎着狂风巨浪向海堤奔去,一边大喊:“工
友们哪,快到海堤上去啊!”
工人们见年已半百的张状元竟然不顾一切地冲向海堤,开始简直以为他是发疯
了,但很快,他们都被张謇的精神感动了,也纷纷跟上了海堤。
“修补堤坝,不能让潮水上岸!”张謇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带头挺身而出跳到
海水里去搬石头。但是张謇毕竟是一个文弱书生,一浪打来,就把他打得跌倒在地。
工友们连忙来扶他,张謇直摇手,说:“快去搬石头!”工友们只得赶紧去搬石垒
坝,张謇也艰难地在海水中抱着石头一步步往前挪。
终于,这一段缺口补了,张謇才离开这里,又向前去查看别处的险情。
经过几年的开垦和建设,通海垦牧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当年的荒滩,如今有9万
多亩变成了良田,年产棉花多达四五万担。他们以堤划区,各堤之间都建有居室和
厅堂。储物有仓库,吃菜有园圃,佃工有成排的宿舍。买东西也很方便,离宿舍不
远就是市场。出门有路有桥,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每年收获的那堆积如山的棉花,
使大生纱厂的原料供应得到了可靠的保证。不常出门的农民到了这里,几乎以为自
己是真的进了桃花源。
这确是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过的景况。
张謇常常说,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
的眼光;而办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他兴办实
业的过程中。他从来就不满足于现有的事业,一直在不断扩展事业的规模。1904年,
他利用大生纱厂的盈利和新人股的资金,投资63万两白银,增添纱锭2.4万枚,所用
的机器设备等也逐步加以更新。就这样,到1913年,大生实业集团已经拥有200万两
白银、6.7万枚纱锭。
除了兴办垦牧公司,张謇还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1906年,
张謇为了解决纺织机器设备的维修制造困难,开办了资生铁冶厂,还有广生榨油公
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镇江铅笔公司、上海大达轮船公司、江浙渔业
公司等也接连兴办起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
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一个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新兴的民
族资本集团。
在兴办实业之外,张謇一生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办教育了。因为他认为教育也是
救国救民的重要手段,要想国家富强,人民就得掌握知识,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
展教育事业。他先后兴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
淞商船学校等,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实业培养了各种有用人才。张謇在1902年创办的
通州师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此后,他还先后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城厢初等小学、幼稚园、盲哑学校等。1920年,他又将纺织、医学、农学三个专科
学校合并为综合性的南通大学。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
苑,以及图书馆、气象台、医院、公园等,使南通成为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忙于打仗,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
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白银。到1922年张
謇70岁生日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
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同时,在盐、垦、牧方面,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
成为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回答者:7614531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0-21 21:39

是张謇,不是张骞。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19世纪末近代轻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与此同时和稍后,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蚕桑讲习所,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开始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向资本主义的城市过渡。

张骞(zhang qian)
(我估计你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骞用于人名怎么读
骞用于人名读作qiān。基本解释:1、高举;飞腾~腾。2、同“搴”。3、也指其他动物的肚腹低陷。(形声。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古文出处:1、同本义:骞,马腹垫也。——《说文》。谓马腹低陷不充垫者,下也。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

骞用于人名怎么读
骞字用于人名时,读作qiān。骞这个字有高举之意,寓意为昂扬向上、奋发向前。在人名中,骞字可以表达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印象。骞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少使用,例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有骞,鸟张口貌也的描述,意为张开嘴巴的鸟的样子,形象生动。另外,骞字也常出现...

骞怎么读音骞的释义
1、骞拼音:[qiān]。2、骞释义:高举;飞腾;同“搴”。3、“骞”为谜底的谜语:寒星点点去,一马奔驰来(打一字)。4、骞,qiān,13笔画,释义为从马,寒省声,或作动词惊惧。笔顺读写:捺捺折横横竖竖横撇捺折折横。

“骞”字怎么读?
“骞”字的正确读音是qiān。详细解释如下:一、关于读音 “骞”字是一个汉字,其标准发音为qiān。在普通话中,这个字的音调为第一声,韵母为an。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语中,应保持正确的发音。对于多音字或者不太熟悉的汉字,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者在线资源来确认其准确读音。二、关于字义 “骞”字在汉语中...

骞怎么读_骞的拼音_骞的意思是什么
3、张骞是谁?4、张骞出塞的目的和意义5、骞组词6、骞的部首7、骞的笔画8、骞的笔顺骞怎么读?骞的拼音是[ qiān ]骞是什么意思?1.高举;飞腾:骞腾。2.同搴。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塞张骞是谁?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

"骞"这个字的读音是?
骞 (1)骞 qiān (2)(形声。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3)同本义 [disease of horse abdomen]骞,马腹垫也。――《说文》。谓马腹低陷不充垫者,下也。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骞,马腹垫也。臣锴曰:腹病骞损。《诗》曰:“不骞不亏”...

骞怎么读音
骞的读音是[qiān]。“骞”是高举、飞起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自由,有上进心,思维能力强。骞 qiān 〈形〉(1) (形声。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2)骞,马腹垫也。——《说文》。谓马腹低陷不充垫者,下也。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

王小骞的骞怎么读音
读音:qiān 基本字义:骞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qiān。形声字,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也可通“蹇”,跛足。作动词有惊惧等意思。组词如下:骞翮、骞骞、云骞、闵骞、骞腾、骞翥、腾骞、骞林、飞骞、翔骞、骞举、骞谔、骞飞、鹏骞、骞崩、骞树、参骞、霞骞、联骞、...

骞字怎么读
1、骞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qiān 部首马 笔画13 基本解释1 高举,飞起 ~举~腾~翥2 亏损 “如南山之寿,不~不崩”3 古同“搴”,拔取4 古同“褰”,揭起衣服。2、骞读作qiān 声母q,介母i,韵母an,声调一声部首马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 1高举,飞起骞举2亏损3古同“搴...

骞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骞的拼音:qiān 骞是一个中国汉字,形声字,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也可通“蹇”,跛足。作动词有惊惧等意思。骞”这个字的读音是(qiān),“骞”这个字的本意是指马的腹部病损,导致形成肚腹低陷的状态,在一些古文当中还会被当作“蹇”字的通假字来使用,表跛足之意,...

梓潼县18234294549: 出使西域的那个人的名字怎么读 -
尉迟英尔安: 出使西域是张骞(张骞读zhāng qiān).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梓潼县18234294549: “骞” 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不是sai
尉迟英尔安: 念 qian 一声 古代有个人叫张骞

梓潼县18234294549: 赛把下面的贝字换成马念什么? -
尉迟英尔安: 一、骞的读音:qiān 二、汉字释义:1、高举,飞起. 2、亏损.3、拔取.4、揭起衣服.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马 五、相关词组:毗骞、骞飞、骞崩、骞举、飞骞 扩展资料:一、汉字笔画: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横折、竖折折钩、横 二、词语释义:1、毗骞 毗骞国 古代国名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去扶南八千里.2、骞飞 腾飞.3、骞崩 谓亏损坍圮.4、骞举 指飘逸.5、飞骞 飞行.

梓潼县18234294549: 寒冷的寒去掉两点下面加个马读音 -
尉迟英尔安: qiān 张骞的名字

梓潼县18234294549: 赛把下面的贝字变成马字怎么读啊? -
尉迟英尔安: 骞qiān 骞的中文解释部首笔画 部首: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86:PFJC 五笔98:PAWG 仓颉:JTCM 笔顺编号:4451122134551 四角号码:30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A9E基本字义 1. 高举,飞起:~举.~腾.~翥.2. 亏损:...

梓潼县18234294549: 历史张骞的姓名 -
尉迟英尔安: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旅行家,外交家,与卓越的探险家,对丝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西汉成固人(今陕西城固县).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呵呵,你是不是说他叫张子文啊? 子文是他的字,叫他张子文,张骞都一样,都是同一个人额.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梓潼县18234294549: 刘骞这个名字怎么样 -
尉迟英尔安: 我觉得不错,有张骞的骞,代表着探索精神.而且刘谦还是个魔术师,发音一样. 求采纳

梓潼县18234294549: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是什么地方的人
尉迟英尔安: 张骞为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养蚕、织丝、冶铁...

梓潼县18234294549: 懿骞的名字好不好 -
尉迟英尔安: 懿,美也.――《尔雅》好是懿德.――《诗·大雅·庶民》斯则前世之懿事.――《三国志·吴主传》茂学懿文.――白居易《斐度中书舍人制》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骞基本意思 高举,飞起:~举.~腾.~翥.高举;飞起 [lift up;fly up] 骞,飞也.——《广雅》王虺骞只.——《楚辞·大招》.注:“骞,举头貌也.” 又如:骞翥(展翅高飞的样子);骞举(飞扬的样子);骞骞(飞翔的样子;恣意放肆的样子);骞腾(飞腾) 所以说 不错

梓潼县18234294549: 张骞是哪个地方的
尉迟英尔安: 通常来说张骞是陕西汉中市的城固县地区的.而在此地的博望镇就是张骞当年的出生地.其中城固县有着很强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地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很多.一直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