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中驹 石中火 梦中身

作者&投稿:有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中火,梦中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
《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
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
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赏析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

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著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膜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很难逆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多清高而富有诗意!

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如果仅从某一作品来评价这位作家,都可能会是片面的。这首《行香子》的确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苏轼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其实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像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因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就要根据政治条件而定了。事实上,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功成名遂,也就没有实现退隐的愿望,临到晚年竟被远谪海南。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它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我们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词牌背景]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上下片领格字用去声,领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并押韵,然亦有并以仄收不押韵。东坡此词可为定格之典范。

[内容解析]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佳句妙韵]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佛家典故,妙化词中。个中感触,不言而喻。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酒处韵中,还点上阕。照应之余,更有新意。


剑河县17118789119: 石火梦身典故 -
言梅瑞恩: 石火梦身这个典故出自于佛教经典《金刚经》.在《金刚经》中,佛陀用“石火梦身”这个比喻来形容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石头的火花和梦中的身体一样,转瞬即逝.石火,是石头撞击或者摩擦产生的火花.佛陀说,石头的火花瞬息即逝,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真实的光亮.同样,梦的身体也只是梦中的幻影,不能把它当作真实的存在.佛陀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包括我们的身体、财富、地位等,这些都是暂时的存在,不能永恒.我们应该看破世间的虚幻,追求真实的境界,那就是涅槃.所以,“石火梦身”这个典故,常常被用来形容世间的虚幻和无常,也用来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世间的虚幻,应该追求真实的境界.

剑河县17118789119: 行香子 赏析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行香子 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 -
言梅瑞恩:[答案] 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喻 烘托 作者连用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这三个比喻,烘托出人生的虚无缥缈,具体赏析见楼上二位的答案

剑河县17118789119: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作者是谁 -
言梅瑞恩: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剑河县17118789119: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行香子 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
言梅瑞恩:[答案] 夜色清澈无纤尘,月亮发出银色的光芒.斟酒就要斟到十分的满.一味地追逐那本就虚浮的名利,是多么地劳神辛苦.感叹岁月如梭,人生短暂犹如一场梦.虽然期望自己能够做出好文章,但是真正能欣赏的又有几个人.不如乐陶陶地尽享人生本真.什么时...

剑河县17118789119: 石中火 梦中身指什么镇魔曲 -
言梅瑞恩: 见苏轼《行香子》.隙中驹、=缝隙中的奔马,一闪而过.见成语“白驹过隙”.石中火、闪电之光,击石之火.瞬刻熄灭.梦中身.梦中之身,虚幻不真,一觉而醒.

剑河县17118789119: 苏轼的《行香子》上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加以分析. -
言梅瑞恩:[答案]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 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

剑河县17118789119: 苏轼的《行香子述怀》“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言梅瑞恩:[答案] 愿文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①.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②.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③,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

剑河县17118789119: 请文学高手帮忙解释以下苏轼的行香子 -
言梅瑞恩: 【行香子】-述怀 ——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词牌背景] 行香子,...

剑河县17118789119: 形容一个人云淡风轻.宠辱不惊或斯文,绅士的诗句 -
言梅瑞恩:[答案]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

剑河县1711878911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 -
言梅瑞恩: (1)上片的结句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因此对名利的追求也是徒然劳神费力的.(答用典也可以.“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石中火”见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石火光中寄此身”;“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意对即可) (2)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意对即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