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谈谈你在此寺中读到什么?有何感想

作者&投稿:白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上面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维妙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雨吹风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象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上面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维妙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雨吹风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象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垂死病中惊坐起是什么意思?
释义: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出自:唐代诗人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诗如下: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白话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话文: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末句对人物描写和感情抒发有是什么作用?用了什...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深藏不露、含蓄不尽。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垂死病中惊坐起是什么意思?
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个人在垂危之际,听到好友不幸遭遇的震惊与坐起的情景。它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诗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如"残灯无焰"、"影幢幢"以及"暗风吹雨",刻画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好友被贬谪九江的深深哀伤和不平。白居易在听到这个消息时...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什么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唐代〕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赏析: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是什么代诗人元稹听到谁被贬江州司马时写下这首表 ...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听到白居易 被贬江州司马时写下这首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的诗 诗人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就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三个字可谓传神之笔,作者善于捕捉人们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言语看似不奇而却意味深长。

《舟中读元九诗》中”暗坐“与《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惊坐“表达作 ...
结合全诗来看 “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自然感到了一种凄苦的基调,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表明思念之深之苦。也表现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的意境。《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惊坐指震惊得坐了起来 表...

以下几首诗的欣赏与原文,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赏析】此诗是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写的。这年三月, 元稹贬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司马,八月,白居易又贬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两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开长安,左迁外郡,心境都很悲凉。元稹在路上染上痢疾,生了...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词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译文: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写给谁的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出自唐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写作...

唐诗《问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的内容,中心是什么?
全诗内容是“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是白居易被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时,他的好友元稹写给他的一首赠别诗。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是元和十年期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当时宰相被谋杀,白居易义愤填膺,上书激言捉拿元凶,以致遭到执政群僚记恨...

林周县19898909865: 赏析《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一诗,主要写你在此诗中读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
施浦惠菲:[答案] 此诗情与景的交融.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悲凉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首句和末句都是景物描写,看似客观,实际上景中寓情.首句,侧重渲染...

林周县1989890986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概括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
施浦惠菲:[答案]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表达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

林周县19898909865: 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元稹和白居易(字乐天... -
施浦惠菲:[答案] (1)“惊坐起”属于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身患重病的诗人能陡然一惊,更加突出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和担忧. (2)此... 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赏析: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

林周县19898909865: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施浦惠菲: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

林周县1989890986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答:______________... -
施浦惠菲:[答案] 参考答案: (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2)“惊坐” 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林周县19898909865: 古诗词鉴赏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的题目和答案 -
施浦惠菲:[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林周县19898909865: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施浦惠菲: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年代】中唐 【作者】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 “惊坐起”又作“仍怅望”. 【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林周县19898909865: 请赏析古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
施浦惠菲: 1、身患重病的我在快要燃尽的油灯下,望着火焰飘忽不定影子在摇摇晃晃,即将失去那微弱的光亮. 2、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言“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稹)、白(居易)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林周县1989890986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首句有什么表达作用——————————————诗人“垂死病中... -
施浦惠菲:[答案] 首句是一种铺垫,先铺设一种夜间凄凉的氛围. “惊”字表现得是元稹对友人真挚的关切,友人的不幸会给他带来切肤之痛.即使在病中也能震动自己的身心. “寒”即时当时情景寒风的描绘,更是诗人心中寒意的描绘.如元稹和白居易这样胸中有丘壑...

林周县1989890986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施浦惠菲: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