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字为什么多两字

作者&投稿:夹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人的名字为啥大多都是两个字?~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的人名,告诉我们,人名有极强的阶段性,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名特点。知道了这些,有的人一看名,他是什么时代的,也就能估摸个差不多。 “司母戊鼎”是我国最著名的青铜器,其中的“戊”就是商代的一个人名。商周两代人好用天干、地支作为人名。商汤王之后的商王有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等等。辅佐周文王的傅丁,及后来的庖丁,秦国名将白乙丙,也以天干、地支为名。天干、地支,其实就是现在的数字,跟一二三四一个意思。 春秋战国人,姓名中间常加一个“不”字,如任不齐、韩不信、申不害、陈不古、吕不韦、萧不疑等,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到东汉,那时更有直不疑、高不识、公上不害等。这里的“不”只是发声词,并没有实在意义。春秋时还有个习惯,有姓名之间加“之”,如介之推、烛之武、孟之反。春秋战国之前,取名很随意,常常是指物为名,孔丘、颜回、孔鲤、司马牛、李耳、墨翟,这些名都是出生那一刻,大人见到了什么,就以什么取名。 汉代人名非常重视排行字,名或字中常有“孟”、“伯”、“仲”、“季”、“叔”、“元”、“长”、“次”等字。汉代人的字中还多用“子”,如,司马迁字子长,苏武字子卿,赵云字子龙,韩安国字子长。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我国兴盛起来。人名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吕叔湘先生在《南北朝人名与佛教》一文中论及,时人以瞿昙、悉达、菩提、菩萨、罗汉、弥陀等佛教人名或术语直接用于人名的就达36种之多,而用与佛教有关的一个字如“佛、僧、昙、法、道”等同其他字配合成名的,就更是多了。《南北史表》载,当时,“僧”字在命名上的流行,仅次于“之”字。这时候,字常是名加一个字组成的,如,谢安字安石,杨秉字秉节,范宣字宣子,颜延之字延年,侯景字万景。名中带“之”也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如,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裴松之、顾恺之、刘牢之。 魏晋南北朝还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北方十六国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所建。北魏时,鲜卑族的孝文帝拓跋曾下令鲜卑人改汉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拓跋”改为“元”。一共有144个鲜卑姓改为汉姓。改贺葛为葛,是类为高,去斤为艾,屈突为屈,独孤浑为杜等。鲜卑人宇文觉建立北周后,又令所有改为汉姓的鲜卑人恢复原姓,并以鲜卑姓赐汉族功臣。于是,出现了一批新姓,如长孙、宇文、徒河、普六如、大野等。 唐代人名更多地承接了南北朝的习惯用法,自身的突出特点是喜欢用排行称呼,在唐诗标题中就能见到:元二、卫八处士、张十八员外、刘十九、丘二十二员外,公孙大娘、黄四娘。因古人是大家族一起排行,就有了“李二十五”、“赵三十二”。唐代人名中“己”、“予”、“彦”,也比以前多了起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但他们全用的是汉族姓。许多外族人姓了“李”,有的是自己想沾皇帝的光,有的是皇帝赐给的。 唐人和宋人不但喜爱用排行称呼,民间取名也常用数字,如一个人名“四六”,原来是出生时,父亲24岁,母亲22岁,加在一起是46。如果娘23,爹25,生下孩子就叫“四八”。从宋代开始,双字超过了单字名,以后双字名越来越多。 辽、金、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是我国命名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一是,名中多用“哥”、“奴”等字;二是许多人有两种语言的名,如,辽太祖,一名阿骨打,又有汉名;金代的兀术,又名宗弼;金世宗名哈喇,又名。同时,也有一些汉族人取了少数民族名

因为古代贵一字,而贱二字的传统,就拿封王来说, 什么齐王。楚王,赵王,一字王都是亲王级别,而什么安阳王,长沙王之类的二字王,都是郡王级别,都是小王,名字也是单字为贵,带姓的三字人名是代表囚犯,罪人后代,一直到明朝朱元璋确定把辈分带上,三个字的人名,才普及,然而去掉辈分那个字,还是2个字

汉朝人的名字大多都是两个字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汉朝名讳制度的影响,以及受到了汉朝皇帝以单名作为榜样的影响。
首先,汉朝的名讳制度要求人们不能与皇帝的名字相同,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改用两个字的名字来避免与皇帝的名字相同。此外,在汉朝时期,以单名为美,双名为丑,因此很多人也会为了追求美感而选择使用两个字的名称。
其次,汉朝的皇帝大多都使用单名,如刘秀、刘启、刘恒、刘彻等。这些皇帝的行为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很多人也会效仿皇帝使用单名。
总之,汉朝人使用两个字的名称是受到名讳制度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到皇帝行为的影响。

西汉两三个都有,比如刘病已,霍去病,新莽时期,规定犯人的名字为三个字,一般人为两个字,所以三国演义里边的人都是两个字,具体来说一个名,都是单名。

王莽改制,恢复古制,名就只能有一个字,王莽灭亡后,这个习惯留了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的名就一个字。


汉朝有意思的两字名,并且有多人以此为名,将一一列出
山东诸儒多从之游。二十六年卒,子共王不害立。申不害,战国时期韩相,韩国在战国七雄时期一直是最弱的,但在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勃起了一下,相韩,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6.延年 李延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耳熟能详的情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以"之"为名,说明当时人们命名追求什么?
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按男女名区分,本文于此单说男子名。男子名大概有三个特点:一、三国两晋时的人名以单字为多,而东晋中后期之后非单字名渐多;二、父子同名现象颇多;三、名中含“之”、“道”、“僧”、“玄”、“法”、 “慧”、“元”字者显著。 第一个特点。查阅《三国志》中的...

中国人的姓名为什么从两个字变成了三个字
战国时期就有3个字的名字了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

明朝朱元璋初建国时把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都作了规定,是一句吉祥话之类的...
但是因为文字避讳的问题.有很多字发生变更 乾隆的儿子是“永”字辈,乾隆的继位人就是嘉庆,他的名字叫“永琰”,乾隆就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永”字是经常写的,经常用,那天下所有的“永”字避讳起来这事情就比较复杂,乾隆想了个办法把这个“永”字改了,改成“颙琰”,这个字不常用,避讳起来就...

朝鲜族女孩名字为什么很多都有个“花”字啊
“花”是朝鲜族起名字的传统 还有“姬”之类的 就像汉族女孩总起“婷 菲”之类的 他们认为很好听 就是这样

陈广朝名字全国有几个?
应该挺多的,毕竟陈姓常见,广朝两字也不是什么生僻字,所以出来的机率就比较高。

...姓和氏是两回事;名和字又是两回事;那么请问古人的姓氏加名字...
古人有姓有氏,有名也有字。取一个与名涵义有关的字(一般是两个字)以表德行,称为“表字”,简称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蒋介石,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很多古人除了名和字以外,还有号,甚至不止一个号。号是后取的,多为四个字。如李白,字太白,号...

两字名字
理萌:指植物生长刚刚开始发芽。取名用,象征事业兴旺,仅刚刚开始。梦露:向往美好,清雅荣贵。妙莹:妙不可言,与神秘文化有缘。敏婷:多才温和,灵活敏捷,敏锐,反应快。取名用,象征智慧。妮娜:婀娜多姿,秀气伶俐,女用为美。海妮:清雅伶俐,多才秀气。女性取名表示永远年轻,貌美。朝佩:智勇双...

古代避讳只是避皇帝的名字吗,有没有避讳朝代名称的,如宋朝避讳“宋...
由于在言谈中容易触犯别人的家讳,很多人都很重视谱学研究,以免言语不慎触怒他人。 在南北朝时,士大夫都以善避私讳为荣。南朝刘宋太保王弘,精通谱学,能“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当时竟被传为美谈。在唐朝,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不少人因不慎触讳丢官去职,断送仕途。著名诗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由于“晋...

三国及以前为啥都是单字名而且还好听呢?
北方匈奴的单于是两字名,王莽便遣使者前往劝说其改名,可得厚赏。匈奴单于心里肯定恼怒,凭什么你说不能用两字名就不能用?但是新朝势大,无从抗拒,匈奴单于只能乖乖就范。王莽认为这还不够,因此在长孙王会宗造反后,下诏将其单字名的王宗改回为王会宗,给朝野上下一种用“两字名”的都是坏人,听...

官渡区17029508235: 汉朝名字为什么多两字 -
岛爽鱼腥: 汉高祖是对自己的子弟封国,功臣封地,除了当初封的十余国,其他的都是根据地名策封,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分了.

官渡区17029508235: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的名字为什么都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看看下文的解释: 为什么汉朝的皇帝王爷们名字大多都是只有两个字?西汉的皇帝不全是用单名,双字名也有几位,但东汉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大多都是单字名.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

官渡区17029508235: 为什么秦汉时期的人名都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只是大多数人是两个字,而且主要是王莽改制之后,因为他的政令导致人们习惯取单字的名.

官渡区17029508235: 汉朝人的名字为啥大多都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人少

官渡区17029508235: 为什么汉朝的刘姓的名字都是两个字的 -
岛爽鱼腥: 是的,汉朝以前的姓很杂,什么姓嬴的姬的多,刘是从汉朝开始多起来的

官渡区17029508235: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大多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古代人取名字的特点是:一个字的“名”,两个字的“字”.“名”是在出生后就取的,“字”是在成人时取的.由于“字”通常是用来解释“名”的,所以“名”往往是一个字,“字”往往是两个字.在正式场合或者自称时,往往用“名”,在非正式场合下或表示亲近的时候往往用“字”. 所以你问的“名字”为什么两个字,严格意义上讲是错误的.应该问“古代人的姓名为什么大多是两个字”.

官渡区17029508235: 为什么汉人最多四个字呀,一般都是三个字的呢 -
岛爽鱼腥: 汉朝时期多是两个字的,三个字的一般是复姓.两个字在东汉尤其兴盛,关键原因是新朝时期王莽的政策影响,规定只有低等的人才用三个字.三个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但是可以清楚的是,三个字里面,第一个是姓,第二个是辈份,第三个才是名.中国的姓名可是有很大的文化渊源哦,可以深入研究.

官渡区17029508235: 三国中为什么名字都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你好,刚特意给你查了下资料,大概弄清楚了: 王莽篡汉的时候,以单字为贵双字为贱的原则,所以男性基本都是单字, 应该算是王莽改的,在汉朝一直延续,起双字在当时会被嘲笑的,就和你中国人非整个四个字名类似,像戏志才这样的人,当时就被不少人嘲笑,大概到了晋中期才开始渐渐的起双字了 注意:诸葛,司马.夏侯这些复姓不算 另外还是有一些小兵小将也是三个字就不赘述了.

官渡区17029508235: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总是两个字? -
岛爽鱼腥: 不一定总是两个字啊 名字是由无到有 然后一个字 两个字 三个字 四个字 甚至五个字 一个字的时候是没有姓的 最早的姓是姜还有嵇 后来姓发展得越来越多 原始社会大多是没有名字或一个字名字的 后来是两个字的和三个字的...

官渡区17029508235: 三国里的人物为什么名字都是两个字的除了复姓
岛爽鱼腥: 自王莽改制以后,汉朝人习惯上取名只用一个字,所以一般加姓就两个字了.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