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讲的是不忠不义吗

作者&投稿:繁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个人感觉先看一些文学味道比较浓的历史书籍或者古典感觉比较深的文学作品,首先培养兴趣,利用里面比较有吸引力的情节使自己能够沉下心来看一些东西。慢慢习惯了自己就会对那种文学味道比较浓的东西感兴趣了。我们班有一个学理科的后来也比较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就是从看关于历史的东西开始的。

贤贤易色”。“贤贤”,前一个“贤”是动词,后一个“贤”是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
“易色”,有两种解释,主流的解释,如朱熹、张居正,都将“易”解释为“移”,替换的意思。则“贤贤易色”的意思是,以敬重贤德的心,来替代喜好美色之心。
孔子讲“好德如好色”,王阳明启发学生探求自我的时候经常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就像看见美色就喜欢、闻到恶臭就恶心一样,都是自然而分明的反应。
把对美色这样本能的爱,替换为对贤德的分明的爱。
第二部分

第二种解释,“易”,是平易,不重视。
贤贤易色,是指对自己的妻子,重贤德,而不重容貌。
因为下文是讲对父母,对君王,对朋友,都是讲人伦。
所以第一句先讲对妻子,比较具体,也是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第一种解释比较空泛,不具体。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不遗余力。
“事君能致其身”。“致其身”,就是把自己这一百多斤交出去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再麻烦,再艰巨,也不退缩;再患难,再危险,也不逃避。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守信用。实际上轻于许诺者多,能守信做到的少。要与朋友说的都是着实的话,自己说过的话,不管多久,都不忘记,始终信守承诺。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件,他虽自谦说他没学习过,没什么学问,我也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第三部分
这和前面讲的是一个道理,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
《论语》第一篇《学而》,讲学习,但孔子反反复复讲你别着急读书学习,而是要读生活,读事,读人伦大本,读日用常行。

人伦品格是本、是厚,读书学习是末、是薄。
若有那厚本,则应事接物,自然无不恰当。
若自以为读过很多书,却不过是浅薄之人,那就舍本逐末了。
想想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学历不高,似乎读书不多,但成就很大的人。
听了子夏的话,你就知道,人家那才叫有学问。
不是读书多就有学问。

这句古诗看不太懂啊
个人觉得
忠义不是用在父母身上的吧
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说父母不忠义


芜湖市19139697324: “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意思? -
众衬莱阳:[答案] 《论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得之学矣.” '贤贤易色'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

芜湖市19139697324: “事父母能竭其力.”出自《论语》哪一篇? -
众衬莱阳:[答案] 学而.第一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

芜湖市19139697324: 翻译下面句子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众衬莱阳:[答案] 子夏(姓卜,名商,孔子弟子)说:“选择贤妻要换掉美貌,奉侍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奉事国君,能够能够献出生命;与同学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说话有诚信.这种人,虽然没有学习,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了.”

芜湖市19139697324: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众衬莱阳:[答案] 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 第二个贤为名词. 事:为…做事 事奉.

芜湖市19139697324: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怎么理解 -
众衬莱阳: 仲由(子路)符合以上所有标准.1贤贤易色.他开始看不起孔子,孔子说服了他,他就拜孔子为师.南子是卫公的老婆,比较淫荡,想见孔子,孔子见了她,子路不悦.2事父母能竭其力.子路年少家贫,从百里外背回粮食给父母吃.二十四孝之一.3事君,能致其身.卫国乱,子羔逃走,劝子路一起走.子路曰:“食其禄者不避其难.救主而死.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路无宿诺.答应今天办的事,绝不明天办.

芜湖市19139697324: 事父母,能竭其力. -
众衬莱阳:[答案]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释义: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芜湖市19139697324: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的意思 -
众衬莱阳:[答案] 【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 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

芜湖市19139697324: 名言事父母,能竭其力此句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众衬莱阳: 出自《论语》:【学而1·7】子夏③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芜湖市19139697324: 初中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
众衬莱阳:[答案]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芜湖市19139697324: 论语翻译(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众衬莱阳: 一、词语解释 1\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 3\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二、句子翻译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