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作者&投稿:生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呢?~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结局如何?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结局如何?

朱棣造反,想利用宁王的大宁军和朵颜三卫,软硬兼施。一边软禁人家的家眷,一边许诺和宁王“中分天下”。之后夺位成功了,但这个承诺想想都知道是绝对不可能的,客套而已。最后不仅没有平分天下,宁王朱权连要个封地,都被屡屡驳回。


朱棣


第一次想要苏州,因为当时的首都在南京,所以朱棣没有同意,一句“畿内也”驳回。退而求其次,要杭州吧,结果又被驳回了。给了他“建宁,重庆,荆州,东昌”四选一。最后宁王的藩地封在了南昌。宁王朱权知道自己四哥的野心和手段,在藩地既没有建王府,也没有搞事情,就弹琴读书,成了闲散王爷。


朱权


好容易熬死了朱棣,朱高炽继位,结果要块封地,都触了侄子的逆鳞,就只好继续低调做事。可能一天烦心事比较少,修修道,写写书,很长寿。熬死朱棣一脉四代,71岁逝世,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也算好的结局。

朱宸濠

到了后辈。宁王一系传到朱宸濠,该有个五代。而皇位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手里,朱厚照这人挺一言难尽的,而且他无子嗣。所以旁支就惦记起皇位来,朱宸濠一直以先辈这个渊源,想到自己也有这个资格,也该讨这个债了,一心一意的造反。然而,遇上了王阳明,仅仅35天就失败了。(对这个宁王的印象还留在童年剧机灵小不懂的沈晓海男神,然而历史是残酷的,历史上的挺蠢的)



靖难之役打了三个月,朱棣跑到朱权的地盘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想让宁王朱权救救自己,要是能代为上一份谢罪折子就更好了,朱权看到昔日威武霸气的哥哥竟被侄子逼到这个份上,一时间感慨不已,于是收留了朱棣,好吃好喝的招待朱棣,朱棣也不见外,成功将朱权和他的兵拢到自己这边,朱棣看着朱权说:“十七弟,拿纸笔来,哥哥给你画一个大饼。”朱权凑上去一看,纸上赫然写着“事成,当中分天下。”

但后来我们知道,朱棣赢了朱允炆,登基为帝,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并不曾一分为二。平分天下这种事,谁相信谁就是傻子,其实朱权也并不相信朱棣能做到,他选择帮助朱棣并非全然自愿。这里,四姑娘就大体说一下这个事情。

1392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他最为中意的太子朱标病逝,这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皇帝失去绝佳继承人的悲剧。朱标一死,朱元璋不得不选择嫡长孙朱允炆为太子,但是朱元璋本人应该也能想到,百年之后,自己那些儿子未必不会为难朱允炆,毕竟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皇家是很适用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自己的那些儿子不管是在边塞还是腹里,都能护佑大明王朝。但是很明显的,朱元璋和朱允炆之间磨合的并不理想,毕竟朱允炆成为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老了,没法好好教育这个太子,另一方面,朱元璋主要是在为朱允炆清除朝廷中的障碍,他最忌惮的是朝中的官员,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朱允炆创造一个好的统治环境,这恰恰忽略了他的那些儿子们。

等到朱元璋一去世,朱允炆一继位,朱允炆立刻就感到了自己的危机,他不可能和朱元璋一样信任他那些叔叔们,他害怕那些叔叔们,而那些叔叔们则对他并不敬畏,这样很容易就会引发内乱,朱允炆急于站稳脚跟,于是在还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时候,就着急削藩,而且他大概从来没有想过徐徐图之这件事。

而在对一些弱的叔叔们开始软禁甚至废为庶人的时候,那些边塞强悍的藩王敏锐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于是他们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首先想到的就是尽量自保,当然,在没有办法保有自己原有的势力和地位的时候,起兵反抗就成了一些藩王的选择,比如燕王朱棣。

早在朱元璋生前,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相继去世,等朱允炆继位后,他最大的一个叔叔就是朱棣,还是藩王中势力最大的一个,自然也是朱允炆最大的敌人,等朱允炆终于对朱棣出手的时候,朱棣装病自保,并在被识破之后迅速起兵,1399年的七月,朱棣起兵清君侧,这就修饰所谓的靖难,自此大明王朝陷入了持续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

朱允炆除了地位上能压制朱棣,其余各方面都不是朱棣的对手,三年后,朱棣攻进了京城,从此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却已经换了容颜,而朱允炆也消失不见。在这场战役中,实际上朱棣并不是孤军奋战,单单依靠他自己地盘上的势力,在三年的时间内是打不赢的,这也是朱棣一早就明白的。当然朱允炆自然也不可能不明白。

所以靖难之役打响的时候,朱允炆就害怕他其他的那些叔叔会援助朱棣,联合起来夺他的江山,尤其是北方边塞的那些藩王,比如宁王朱权、辽王朱植等,朱允炆下令让他们进京,只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朱植进了京,但是朱权并没有理会朱允炆。

朱权也是朱允炆相当忌惮的一个藩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实力不容小觑,并且数次参与出塞作战。靖难之役开始后,朱权是想作壁上观,最好能看到两虎相争,但最后他捡个便宜。同样在北方边塞的朱棣自然也知道朱权的实力如何,朱棣很忌惮这个弟弟,他害怕这个弟弟会在自己背后捅一刀,到时候腹背受敌,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在战争打了三个月之后,朱棣到了朱权的地盘。

他打起了苦情牌,而朱权也真的同情上了这个哥哥,答应为朱棣求情,却不知道朱棣在朱权的地盘上刺探、收买、渗入,等到朱棣安排好了一切,就向朱权辞别,然后朱权就在送朱棣离开的路上被围住,朱棣劝说朱权助他一臂之力。

这个时候,朱权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是已经晚了,他的妻子和世子都被朱棣控制,而自己也被围困,重要的是部下已经很多都投靠了朱棣,朱权不得不答应帮助朱棣,朱棣更是许诺将来评分天下。

朱权善谋略,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胜出出了不少力。但即便如此,朱棣也不可能真的会平分天下,但凡有点野心,并成为胜利的一方,谁又会愿意和别人平分这天下?那话不过是说说而已,朱棣也好,朱权也好,都不会真的去相信。

朱棣称帝之后,朱权知道他不可能放自己到北方边塞去,于是请求将封地改到南方,但是,朱棣却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了朱权的请求,然后将朱权封在了南昌,在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朱权就被困在了南昌,直到去世。

朱权刚到南昌不久,就有人告发朱权行巫蛊诽谤之事,但朱棣并没有查出什么来,这件事只能无疾而终,朱权倒是越来越低调,纵情山水,寄情琴棋书画。即便是后来的明宣帝,也从来没有想过优待朱权,甚至还指责他不懂事,朱权就更加低调了。

可怜曾经也是英雄,却被困在南昌动弹不得,不过这也不能怪朱棣。对于朱棣这样得位不正的人来说,更忌惮别人走他的曾走过的路,朱权当初被迫卷进削藩和靖难之变中,做什么选择似乎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宁王最后的下场可以说并不惨,据历史资料记载,宁王最后活到了70岁才去世,由此可见朱棣并没有做那种良弓藏,飞鸟尽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打下天下之后,朱棣对宁王是多么的好。


就比如说朱棣称帝之后,宁王看上了苏州这一块地,想要朱棣把它赐给自己,但是朱棣拒绝了宁王,因为苏州是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朱棣怕宁王权的实力变强以后,自己就不再好掌控他,于是这个时候宁王看苏州没戏,又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钱塘,可是朱棣还是不答应。


最后朱棣主动给了宁王四个选择,这个地方分别是建宁,重庆,荆州,南昌。在权衡利弊之后,宁王选择了南昌。宁王到了南昌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太平,朝中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大臣便上书朱棣,说明宁王暗中有谋反的举措,于是朱棣便派人进行了秘密的调查,只是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于是此事便不了了之。


并且自此以后宁王为了降低朱棣的猜忌,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自己的后代,然后退居幕后,再也不过问南昌的政务,从这以后宁王才算是真正的安稳下来,并且就这样安享了晚年,一直活到了70岁。

所以宁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安享晚年的亲王之一,而且朱棣多少也兑现了他的诺言,算是一个言而有信的皇帝,如果换成朱元璋的话,宁王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朱棣用了宁王的8万精锐兵马,而且还承诺等以后平分天下,但是最后不但不会平分天下给宁王。后来还被朱棣封在南昌。直到朱棣的孙子朱章基登机的时候,宁王才要回来自己的封地,70岁的时候去世。

明朝初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护自己的江山,把他的江山分封给了20多个子孙,把他们分布在全国做藩王。以此来守住朱家的江山。因为他相信朱家自己人是不会造反的。其中辽王,宁王,燕王,还有秦王等人实力最好了,不管是军事数量还是动员能力都比普通的藩王厉害。一开始朱元璋认为,不管是自己还是太子朱标,都对这些藩王有很强的震慑力。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太子朱标早亡了,那时候有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元璋不得不立朱允文为皇太孙,但是那个时候朱元璋的年纪大了,他为了预防自己,百年以后,国主年少,会出现其它变故,就构陷诛杀了很多的大臣,后来朱允文登基以后,实行了削藩政策,有四位藩王变成平民,还有一个自焚而死,轮到燕王的时候,朱棣已经是很厉害了,不管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在家族的尊序上,都是诸王之首。

有办法燕王只能发起反抗,但是兵力不足,就想到了宁王朱权,于是他想方设法地把宁王的兵权骗了过来,还允诺若得到天下以后会平分天下给宁王,但是最后却没有平分天下给宁王,还把宁王给软禁了很多年。



人们都说建文帝是一个仁慈的君王,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不管这个帝王是多少岁,是孩童或是少年或是老人,他都会有着极强的维权意识,以及极强的权欲。他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还是一个少年,虽然他给外人表现出的是一种天然无害的感觉,但我们从他一上台就削藩的手段来看,此人在做了皇帝后成为了一个维护权力的“杀手”。

为了能够将削藩的大业顺利进行,为了能够稳固住自己的皇权,为了能够将中央的权力稳固,他对自己的叔叔们下了手。正是因为他对于这些叔叔的步步紧逼,使得当时的燕王,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开始了(靖难)造反的行动。

朱权

宁王朱权是一个以谋略著称的王爷,当时流行着一句俗语,证明了这个王爷的能力,这句话便是“权善谋、棣善战”。随着燕王的造反,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他们这位兄弟的造反是因为文帝的削藩,削藩便是会损害王爷的利益,乜就是宁王自己的利益,如果燕王的这次造反成功了,他说不定还能安度余生,可若是燕王的造反失败了,这就会成为文帝再次加大削藩力度的借口和谈资,到了那个时候,别说王位了,就连自己能不能好好的安度晚年都是一件难说的事情。

所以就当是的情况来判断,当时宁王的内心可能是盼望着燕王胜利的,不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和考量。

燕王“借兵”

因为在宁王的手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朵颜三卫”,这只军队一直伴随着他度过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因为这只武装力量大都是蒙古人和上好的马匹组成,是一只较为强大的力量,所以同时他也是朝廷和燕王都想争取的对象。当时的燕王来到了宁王的住处,好说歹说的进了这位兄弟的领地,然后一进来便和宁王诉苦,说自己的造反都是被这位侄子逼的,然后又把自己的苦处说了出来,然后便深情的留下了眼泪。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再加上文帝的削藩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动了恻隐之心,他的心中也已经在细细的思考自己动向,因为他明白此时这位兄弟的到来,其实是为了能够争取自己。因为大家要知道,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得是“明廷或者燕王若是想要取得胜利,便是要争取宁王。”

在小住了几日后,朱棣便要回去了,在临走的时候他希望宁王能送送他,可能因为这几天的相处使得宁王对其放下了警惕,然后便一点都没有顾忌的去了,在送到了一处小树林的时候,四面的伏兵一拥而上,使得送燕王的宁王被控制住了,再这样的情况下,燕王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商谈,并将自己一旦失败,自己的几个兄弟包括宁王都会被清算等等,在所完了这些害处后,燕王便抛出了橄榄枝,并说只要宁王借兵给自己,在以后自己去的天下时,一定会和他平分,后来朱权可能是出于多角度的考虑,便答应了朱棣的要求。

朱权的后来

在燕王成功登基后,宁王被封到了南昌,虽然在后来朱棣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诺言,与自己的兄弟平分天下,但是好在没有动宁王,也没有清算他,让他以王爷的身份很是舒服的度过了一生。

所以在后来,朱权并没有得到燕王所允诺的半壁江山,只是在江西的一块地方安然生活。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宁王最后的下场可以说并不惨,据历史资料记载,宁王最后活到了70岁才去世,由此可见朱棣并没有做那种良弓藏,飞鸟尽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打下天下之后,朱棣对宁王是多么的好。就比如说朱棣称帝之后,宁王看上了苏州这一块地,想要朱棣把它赐给自己,但是朱棣拒绝了宁王,因为苏州是一块非常肥沃...

朱棣起兵抢了宁王8万精锐,承诺事成平分天下,后来宁王结局如何?
在一开始之时,单单是凭借着朱棣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很难完完全全 有胜算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兵力充足,朱棣倒是想了不少的办法,最后将目标锁在了宁王朱权身上。朱权是朱元璋的第17子,他的封地在现如今的内蒙古宁城一带。朱棣一开始找朱权合作之时,朱权并没有答应,毕竟是谋逆的大罪,一不小心,...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当时看明史了解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朱棣不去当影帝真的是可惜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在朱允炆疯狂的削藩之际,朱棣变得蠢蠢欲动,一直在等待造反的机会。而宁王拥有号称大明朝最强悍的雇佣兵——朵颜三卫,这让朱棣很是垂涎。以朱棣的性格,不想办法...

朱棣抢了宁王的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后平分天下,最后宁王的下场怎么样...
宁王朱权最终依附这南昌一隅,连个行宫都没有,还时不时被诬陷用巫术诽谤朝廷,用自己的隐忍和不问政事的淡然躲过一次次危机,算是在闲云野鹤的生活状态下得以善终。其实对于宁王来说,虽然有点憋屈,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称王之心,只能在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做个二选一。

朱棣起兵时曾承诺与宁王平分天下,那么宁王最终结局如何?
其中善战的燕王朱棣,善谋的宁王朱权,都是藩王里的佼佼者。朱元璋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死后儿子抢了孙子的皇位。朱棣在抢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时,借用了宁王朱权的8万精兵,许诺他事成后平分天下,结果又如何呢?宁王自幼聪敏,13岁受封宁王,15岁就藩大宁,他“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

朱棣夺了宁王8万兵马,答应与其平分天下,最后履行承诺了吗?
也正是因朱棣和朱权表现出色,朱元璋在给众皇子分封藩地时,将朱棣放在北平,把朱权放在地处喜峰口外的大宁。由于朱权的藩地尤为重要,所以朱元璋还让他统八万甲兵,战车六千,其中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是朱权统领下的一只精锐骑兵。朱棣风风火火带兵赶往大宁,想的就是要把朱权的重兵搞到手,增...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宁王最后被杀死了,其实想想也知道,朱棣这么说只是为了要宁王的八万精锐兵马,皇位只有一个,怎么可能平分,是宁王太傻,选择相信了朱棣。

朱棣起兵造反后,曾与宁王约定共分天下,宁王最后的结局如何呢?_百度...
其中,善于打仗的燕王朱棣和善于谋划的宁王朱权是诸侯王中的佼佼者。朱元璋没有算计自己的儿子在孙子死后抢了他的皇位。当朱棣篡夺侄子朱允炆的王位时,他向宁王朱权借了8万名精兵,并承诺一旦成功,将与他平分天下。结果是什么?据《明史》等史料记载,燕王朱棣举兵后,建文帝朱允炆也担心宁王会响应...

朱棣当初抢宁王兵并承诺平分天下 宁王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而宁王手底下的武装力量非常强大,那是带甲之士十万,还有精锐的朵颜三卫。但宁王根本就不想参与到朱棣与建文帝的这场战争中,于是就想将朱棣打发走。朱棣了解事情不能勉强,于是他就一面向宁王大倒苦水,说自己不想造反,希望宁王能帮自己向朝廷求个情。而宁王看着自己的亲哥哥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朱标如果不死,能不能在政治斗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种情况下,朱棣即使起兵,也少了宁王、代王等藩王的强力支持。而朱棣之所以能偷袭南京成功,实现绝地反杀,完全是因为抢了宁王的大军和精锐骑兵朵颜三卫。朱标如果不死,支持朱棣的军队,不要说朵颜三卫了,相比靖难之役的十余万大军,都会少一大半,朱棣的实力会大大削弱。而朱允炆时期,李景隆最多...

奉节县19445028581: 靖难时期,燕王朱棣从宁王朱权手中夺得了哪支部队的指挥权? -
贸骆香草: 朵颜三卫,蒙古三支部落之一,即后来的兀良哈

奉节县19445028581: 名词解释:靖难 - 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贸骆香草: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

奉节县19445028581: 《开了张“空头支票,”该怎么兑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贸骆香草: 比如朱棣靖难时对其次子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这句话就可以说成空头支票,朱棣不开银行,他是靠抢银行为生的,自然不会兑现,还有朱棣将宁王朱权绑架,并对他说:“事成后中分天下.”这也可以理解为空头支票,空头支票是不会兑现的,也就是指假的承诺.

奉节县19445028581: 燕军用了多少部队包围南京 -
贸骆香草: 1、据史书记载是二十万人马.2、当时正是朱允炆削藩的时候,其他很多藩王都被搞定,准备动朱棣的时候,朱棣起兵了,这个时候,他手上是有自己的部队的,但只有四万多接近五万人,因为朱棣当...

奉节县19445028581: 明成祖入主南京后杀建文朝大臣的细节,谁有???谢
贸骆香草: 靖难之役 发生时间: 公元1399年--1402年 所属年代: 明代 事件介绍 靖难之役,是... 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

奉节县19445028581: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写清楚起因、结果、对战双方(注明发起者、胜利者) 2、对战役作简短介绍,一两句话就可以了.3、要写出4个以上. -
贸骆香草:[答案]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

奉节县19445028581: 有没有为了战争胜利用尽一切手段的时期或者例子,近代不要 -
贸骆香草: 有,明朝的靖康之难,朱棣为了靖康成功基本上什么手段都用了,就像什么装疯,假投降骗取宁王信任从而拉宁王下水,夺取朵颜三卫,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朱棣的成功只能说是归功与朱允炆,他的仁慈与伪善成就了朱棣

奉节县19445028581: 朱棣他弟弟是谁 -
贸骆香草: 开始的时候,宁王是观望,后来发现朱棣占优势,宁王就选择投靠了朱棣,因为即使他投靠朱允文,他也怕被削藩.当时朱棣就答应了他很多要求,比如说继续在他的封地当王.可是成功后,就把他留在了金城,出不去了.就是软禁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