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

作者&投稿:丁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

清明节来历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一是指节日。
1、清明处作为一个节气,是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我国劳动人民都用它来安排农业活动,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某种纪念意义和风俗活动,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扩展资料: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东西。只剩下少数人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节

清明节来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用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大约源自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一样的节日。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等,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天,也就是距清明一天或两天。而清明是民间扫墓的日子。因两者日子相近,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也变成清明的别称,演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我国传统的寒食节相传始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介子推而制定的。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19年,介子推护驾伴随,立下大功。在饥寒交迫之时,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平安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这就是有名的“割股啖君”的故事。

重耳回国继位,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帮助自己的人,却独独忘了介子推,后经人提醒,才请介子推前来领赏。

然而,介子推早已背着老母,躲人绵山。晋文公前去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为逼出来介子推便用大火烧山三日三夜,仍不见介子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晋文公十分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们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清明节习俗扫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这时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荡秋千。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迂移。它的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人为了避讳,改为秋千。旧时的秋千一般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制成。荡秋千不仅可以促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便是用脚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开始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插柳戴柳。插柳,有的插于房檐,有的插于轿乘,有的插于儿童的衣襟;戴柳,有的戴于妇女头上,有的把柳枝做成圈戴于头上。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俗语。有些地方还有把柳芽掺入面中做饼吃的习俗。“井井有条”这一成语,就起源于清明节的插柳活动。












清明节的来历简介
清明节,亦称踏青节、行清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与春祭传统,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相关的习俗活动。至晋代起,逐渐固定为节日。清明节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清明节的来历。一、清明节与古代祭祀文化 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
一、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历史悠久,由来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续,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清明节的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春暖花开...

清明节的来历
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

清明节习俗和来历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1、清明节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

清明节的来历究竟是什么?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讲究禁火、冷食。是流传于北方的一个较早的节日,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增加了踏青、祭扫、蹴鞠等习俗。在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销声匿迹,直到宋元时期,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也融进了寒食节的习俗。融汇了...

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据史籍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当年避难逃亡在外地,随行的侍从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曾经在晋文公断粮时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动不已。后来晋文公回国继位后,论功行赏,却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争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当时有人为其鸣不平,写诗讽刺晋文公忘...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清明节的来历简单的说一说
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那颗柳树已经重新漫开枝叶,晋文公将柳树取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8、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烧山的这一天也只吃寒食,并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那颗柳树已经重新漫开枝叶,晋文公将柳树取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植树。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项吕心纳: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文...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越短越好) -
项吕心纳: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项吕心纳: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简洁)不超过100字,速度快者优先 -
项吕心纳:[答案]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起源)
项吕心纳: 1、节日由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 - 搜狗百科
项吕心纳: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讲究禁火、冷食.是流传于北方的一个较早的节日,后来在发展...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来历! -
项吕心纳: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
项吕心纳: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到现代为止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都江堰市13756146601: 清明节的由来 缩写 -
项吕心纳:[答案]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