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既然有不臣之心,为何废掉懦弱的刘辩,反而立更聪明的刘协为帝?

作者&投稿:单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卓有不臣之心,废掉懦弱的刘辩,立刘协为帝,那刘辩和刘协二人有什么关系?~

刘辨与刘协是兄弟关系。

个人认为董卓废刘辩立刘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立威;二是换个更加年幼的傀儡帝王,而且为了自己的名声,这个傀儡帝王不能是个软蛋,不然不能服众,所以就立了刘协。
一、董卓是远驻西凉的军阀,生性残暴,为了消灭宦官集团而被外戚召进京的。但是外戚万万没想到的是,本来是想找个打手来帮自己干掉敌人,可最后这个打手把他和他的敌人全歼了,自己当家做主了。董卓进京后没啥根基,虽然他消灭了外戚和宦官集团,但别人只把他看做个武夫,对他没有什么敬畏心。


于是董卓就直接把皇帝废了,让那些不听话的人都看看,他董卓连皇帝都敢废,谁还敢捣乱。这样一来倒是很多人都不说话了,这样一来就起到了立威的作用。


二、董卓废了刘辩后得立个新天子啊,他倒是想找一个比刘协更小的皇帝来掌控,但一旦这样做了,他想权霸朝堂的心就昭然若揭了,必然会激起民愤,受到攻击。于是他为了让大家面子上都好看,就选了一个不软弱又比较聪明的刘协当天子。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打着一心为公、拨乱反正的名头掌握朝纲了。至于刘协好不好掌控,董卓压根没有考虑,他要兵有兵,要权有权,一个小孩子还掌控不了他么?于是他立了刘协为天子,把自己封为相国,堂而皇之的祸乱朝政了。
综上所述,这就是董卓废刘辩而立刘协的原因。

因为在刘辩和刘协同时遭遇变故的时候,刘协表现得非常好,思路清晰能说会道,董卓觉得刘协比刘辩强很多。而且他觉得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然后董卓也姓董,有那么一点关于渊源,觉得是本家。而且大家都明白刘协更聪明,去立他为皇帝可以表明自己是忠臣的态度。


董卓在历史上开始的表现特别好,有那种将军的风范,不贪图财物,懂得和自己的手下一起同甘共苦,军事方面表现很突出,可是他如果一直是在外面建功立业的话,他很有可能会名流千古,可是因为何进和袁绍他们想要对付宦官的愚蠢行为,让董卓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时候吵里面的宦官是一股很大的政治力量,而外戚何进和袁绍他们想要获得更大的力量决定铲除宦官,但是因为宦官曾经帮助过和太后,所以何太后想要保护他们。于是何进和袁绍打算利用董卓来对付宦官。于是他们把董卓找回来。

可是董卓还没进到皇宫之前,何静就被宦官杀了,然后他们就打了起来,宦官带着当时的年少的皇帝刘辩和一些皇亲贵族就逃出宫了,董卓正好在外面听说皇帝逃出来了就去亲自迎接。但是当时年少的小皇帝刘辩被吓得不轻,都不知道如何迅速说发生的事情。

相反的刘协就表现得特别好,他非常镇定,有皇子的风范,思路清晰,把所有的都告诉了董卓,董卓突然意识到刘辩太差了,刘协比他强很多,他想扶持刘协当上皇帝,而且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董卓也姓董,觉得可以视个本家,然后就想扶持刘协当皇帝。而且如果他扶持一个笨一点的人当皇帝啊,会很明显的表现出他想要架空皇帝、造反夺权的心里,可是如果找的是一个聪明的皇帝,相反的可以称出自己是一个忠臣。



因为和聪明人合作,比和蠢笨的做事人省心,看看诸葛亮就知道了,刘禅太不争气,辅佐他就很吃力。就算是权臣多少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抱负,如果上边的君主,是一个平庸或者很儒弱的人,很多事做起来也是事倍功半,结果还缺乏成就感。相反君主开明,权臣办事就顺心,虽然偶尔也会遭受君权势力的反扑,这也算是一种必要的政治调剂和消遣,把这种皇权再抢过来,成就感也有了。

董卓废少帝而立汉献帝是为了更有利于他能够执掌朝廷的大权。
因为刘辩不是自己亲手立的,在很多事情上不会听从自己,而且刘辩是他的舅舅大将军何进联合群臣所立。当时虽然何进已死,但他的母亲何太后还在位,还有当时拥立他的很多支持者,这些对董卓执掌朝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废掉他,而另立新君这样可以摆脱他们这些人的控制。
而刘协的支持者董太后当时已经被何进给害死,完全处于孤立无援,孤家寡人的地步。这样刘协就只能依靠董卓,更利于董卓控制朝廷大权。

董卓既然有不臣之心,为何废掉懦弱的刘辩,反而立更聪明的刘协为帝,那是因为刘协他好控制,而且还比较聪明,知道应该跟谁一棒。个人认为刘辩他以后不一定会向着谁。

因为董卓非常聪明,非常有计谋,董卓坚持立刘辩为帝的话,可能会暴露出自己的不诚之心。他将刘协立为帝王,能表现出自己替朝廷考虑,以表忠心。


成语“不臣之心”的出处、反义词、应用场景
“不臣之心”指图谋不轨,蓄意谋反,只是有想法,但未付诸行动。后指犯上作乱的野心。是一个贬义成语。出自于《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

纣王为什么愿意放过姬昌不杀?
但既然纣王能看出姬昌内怀奸诈,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放他归国呢?小刘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纣王早已看出姬昌有不臣之心,只是天意弄人!在这一篇文章里,小刘已经分析了纣王早就看出了姬昌的不臣之心!在封神演义里,纣王之所以放姬昌归国,是因为费仲尤浑得了西岐万金之礼,所以一味的为姬昌说好话,说...

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何不任用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看出司马懿有野心,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甘愿于平凡的人,不愿意被人控制。曹操拥有着雄心壮志,而且非常知人善任,一直都会比较喜欢招纳贤才,这才能够换来无数人的忠心耿耿。曹操在面对司马懿时为什么不愿意重用,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

曹操早就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又没有除掉他的用意是什么
虽然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遭遇了曹魏力量的抵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司马懿家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值得注意的是,就司马懿的野心,实际上很早就被曹操察觉了。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掉这个祸患呢?一 首先,《晋书·宣帝纪》中...

永安托孤诸葛亮的时候,刘备有没有安排刀斧手?
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多么和谐的一幕,多么感动的一幕。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保证后,又对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可仔细想想,一个可怕的事实浮出水面,刘备真的想把皇位让给诸葛亮?刘备会不会早已安排了刀斧手躲在...

曹操只是问小妾西瓜甜不甜,为何最后杀了三个小妾呢?
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枭雄,其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不过曹操心思缜密是出了名的,部下一旦有不臣之心,就会被杀掉。那么为什么曹操会因为一个瓜而杀掉了三个小妾呢?接下来笔者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首先我们听听曹操自己的解释:前二妾我斩了她们,是因为,她们在服侍岗位已做了多年了,难道...

【徙戎论】全文翻译,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
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 *** ,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戎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

白话《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李傕对汉献帝说:“郭汜有不臣之心,监禁公卿后还想要劫持陛下,不是因为我保护圣驾你早已被掳去了。”汉献帝赶忙拱手称谢,李傕退出。 这时皇甫郦进见汉献帝,汉献帝知道皇甫郦能说会道,又和李傕是老乡,就让他去两边调解讲和。皇甫郦奉诏到郭汜营中顺说郭汜,郭汜说:“如果李傕送出天子,我便立刻放出公卿。”皇甫...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ad_word();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掉这个祸患呢?
虽然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遭遇了曹魏力量的抵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司马懿家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值得注意的是,就司马懿的野心,实际上很早就被曹操察觉了。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掉这个祸患呢?首先,《晋书·宣帝纪》中记载...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为什么董卓一定要废少帝立献帝呢 -
秦显福天: 少帝懦弱可欺,当傀儡皇帝是最好的了.献帝聪明睿智,反倒不好控制才是啊.既然董卓要独揽大权明显立少帝是最好的,为什么立个聪明的废个懦弱的?还惹得别人有借口打他,如果是要测试朝中大臣的反抗与否,随便找个事指鹿为马以下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求解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董卓为什么废刘辩立刘协 -
秦显福天: 主要是想树立权威,试想连皇帝都能废掉,那权力得有多大啊,只是可惜刺激了关东诸侯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三国是董卓为什么废刘辨立陈留王刘协?
秦显福天: 我认为董卓废少帝是为了削弱汉室的威严与影响力,立刘协为帝则是为了效仿古人废立拥立以求博得贤名从而更好的把持朝政!有不完善之处还请指教!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三国演义》中董卓找什么理由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原文回答)
秦显福天: 《三国演义》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 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 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 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 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 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 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 臣无不悲惨.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董卓废立少帝的理由是什么
秦显福天: 被废掉的少帝年龄不小了,过几年就可以亲政,而董卓对他的控制能力也有限. 立献帝的好处,一是因为年龄更小,可以延缓亲政时间,其次,献帝能上台,董卓就是首功,因此对他的控制力更强. 同样的决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不一样,对于董卓的能力来说,迁都是明智的决策,这样可以让关东联军内讧,并且长安更靠近西凉,便于控制局面.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等于放弃关东,把它拱手让给联军.对于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容忍的,唯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镇守洛阳,剿灭联军. 不过董卓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靠他的能力和实力,都无法消灭联军,所以说他迁都是明智的.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汉献帝惧怕曹操吗 -
秦显福天: 不惧怕.理由: 1、董卓中平之乱废掉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就是因为汉献帝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来理屈二来怕献帝不配合相府工作,需要甩手掌柜. 3、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将三个女儿(姐姐曹宪、曹节、妹妹曹华)打包一起嫁给汉献帝,曹节后来被立为皇后.后来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被封为山阳公夫人.景元元年(即公元260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的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曹孟德献刀 简写100字左右 急! -
秦显福天: 董卓残暴凶狠,常怀不臣之心.朝廷中很多耿直之臣,千方百计要除掉董卓,但都没有成功,曹操早有刺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随身暗藏一口七星宝刀,见董卓坐于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道:“孟德为何来迟?”曹操答:“马不好...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指哪个皇帝 -
秦显福天: 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另立新皇帝.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没想到卢植如此不敬,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上下五千年》里面上古时代里最坏的人是谁?为什么? -
秦显福天: 人是一个矛盾体,每个人都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不过有一个人小弟还没找到光明的一面,那就是董卓,他又色,又有不臣之心.

凉山彝族自治州19772405149: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了什么 -
秦显福天: 《三国演义》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概括: 【一句话】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一百五十字】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