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的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宇文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唐后主李煜的的详细资料及其作品~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又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又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其他】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红颜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诗中李太白,词中李后主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后人屡有增补,多至四十六首,然其中多有他人之作羼入,未尽可信。有王仲闻、唐主璋、詹安泰等笺注本。

一直以来,南唐开国之君李昪究竟是李唐宗室中何人的后裔众说纷纭,各种史料也记载不一,《旧五代史》记为唐玄宗之子永王璘,《新五代史》记为唐宪宗之子建王恪,《蜀后主实录》又记为唐嗣薛王,《江表志》认为是唐郑王元懿,《资治通鉴》则认为是吴王恪。

不过无论是永王璘、建王恪,还是薛王、郑王,皆有史料出处可查,唯独吴王恪完全无史料出处。就连《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本人,也只能在《通鉴考异》中将南唐以永王璘、建王恪、嗣薛王等人为祖先的史料出处全部罗列了一遍,却完全录不出是哪一条原始史料记载了南唐为吴王恪后裔一事。

考异曰:周世宗实录及薛史称擶唐玄宗第六子永王璘曲裔,江南录云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昊蜀後主实录云:「唐嗣薛王佑柔为岭南节度使,卒於官,其子知诰流落江淮,遂为徐温养子。」吴越备史云:「擶本潘氏,湖州安吉人,父为安吉砦将。吴将李神福攻衣锦军,过湖州,虏擶归,为仆隶。徐温尝过神福,爱其谨厚,求为养子。以谶云『东海鲤鱼飞上天』,擶始事神福,後归温,故冒李氏以应谶。」

由此可知,并无史料佐证的吴王恪可以最先排除,那么剩下来的永王璘、建王恪、嗣薛王、郑王元懿,南唐的祖先究竟会是其中的谁呢?

事实上记录建王恪为南唐祖先的不仅仅是《新五代史》,《宋史》《南唐书》《玉壶清话》《江南录》等诸多史料均记载了南唐以建王恪之后自居,烈祖李昪乃唐宪宗后裔——唐宪宗生建王李恪、李恪生李超、李超生李志、李志生李荣,李荣则是李昪的亲生父亲。

同时据《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上记载,墓主李从谦乃“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后,南唐烈祖之孙,元宗之子,后主之贵介弟”。李从谦即南唐烈祖李昪之嫡孙,元宗李璟第九子,后主李煜同母弟,墓志上称李煜对这个胞弟“友爱异于他弟”,开宝年间曾奉命出使宋朝,宋太祖“嘉其占对,厚膺蕃锡”。

值得一提的是,为李从谦撰写墓志的胡宿也是北宋人,不仅与李从谦同籍,更与李从谦之子友善,可谓是对李家知之甚深。所以清朝李慈铭曾在《越缦堂读书记》中点评道:“此志明言宪宗子建王之后,则五代史诸书谓托于太宗子吴王恪者,皆风影无据之词。”

李从谦作为南唐的直系后代,距烈祖李昪尚不出三代,而亲自认建王恪为祖,可见南唐实为唐宪宗之子建王恪之后裔,乃是确凿无疑的。

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多才多艺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青年皇帝无谋略

在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总之他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添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降格求安定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李煜词的成就却很大。他的父亲就非常有才华,词也添得很好,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李煜的词总结一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

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肯定,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大的历史形势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任何事总会有起色的。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就说明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再像后周世宗那样励精图治,南唐就不会只抵抗一年就落个国亡君被俘的惨痛结局。

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不过,在这种真实的情感下写出的词水平还是非常高的,这方面的词有代表性的是《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是几壶酒不可能浇走的,噩运终于来临了。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清楚请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就说有病,没有去。不久,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不幸亡故国 有幸成词宗
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专宠倾城倾国的小周后,后来李煜和小周后也被赵匡胤破国,李煜和小周后被俘。赵也羡小周后的美色,把李煜谋害,小周后殉情而死。

和他一样不适合作君主还有五代蜀主孟昶,也是一个具有爱诗爱月花爱美人的君主,专宠“花蕊夫人”,后来孟昶和花蕊夫人也被赵匡胤破国,他和花蕊夫人也遇到与李煜与小周后同样的下场,不过花蕊夫人开始假应顺从赵匡胤,后意图刺杀赵不遂,而死。

还有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宋徽宗注,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此人曾一度迷恋李师师,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 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谁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朱励就带领差役闯入民户,用黄纸一盖,标明这是皇上所爱之物,不得损坏,然后拆门毁墙地搬运花石,用船队运送汴京。有一次船运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强征了几千民夫摇船拉纤,遇到桥梁太低或城墙水门太小,朱励就下令拆桥毁门。有的花石体积太大,河道不能运,朱励就下令由海道运送,常常船翻人亡。人民在此残害之下,痛苦不堪,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赵佶又派兵进行了血腥镇压。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 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赵佶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晦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1.htm


关于李煜的故事,要详细
2、伉俪情深 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

需要唐后主李煜的简介和诗词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内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作为一个“谙声色、不恤国事”的统治者,李煜的确是没有多少值得后人称道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才子、一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一位对豪放派词风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词人,李煜却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流佳作,后人...

南唐后主李煜的详细资料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遗留的词作有三十余首,与父亲李璟的词作一起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后世的版本增多至四十六首,但其中不乏有他人的作品被误入。关于他的词作,有王仲闻、唐主璋、詹安泰等人的笺注本。

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事迹
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

南唐后主李煜是李世民的什么?
李煜与李世民没有关系,都是姓李而已。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

关于李煜的故事,要详细
2、伉俪情深 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

对南唐后主李煜的介绍及评价。(要详细一点,谢谢各位了)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有关李煜的问题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2.生平】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

如何评价南唐后主李煜?
作为南唐少有的天才将领林仁肇之死也与后主李煜的猜忌分不开的。 史载林仁肇骁勇善战,无论是后周军队还是赵匡胤称帝后的宋军遇到林仁肇可谓是屡战屡败,因此林仁肇可谓是南唐的万里长城。林仁肇是宋太祖赵匡胤入主江南的最大障碍,因此宋太祖千方百计的想要除掉林仁肇。 机会在李从善朝宋之时发生了,首先宋太祖遣人盗得...

南唐后主李煜是怎么死的???
公元978年8月13日,原南唐皇帝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于开封。李煜是南唐第三任国君,精书画,通诗文,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公元961年,25岁的李煜在南京即位。10年后,向宋进贡。而后宋兵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李煜死讯传回南京后,人们“皆巷哭为斋”。开宝八年(975年)二月,宋师攻克...

临汾市18795886247: 李煜(南唐末代皇帝、诗人) - 搜狗百科
惠启射干: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

临汾市18795886247: 查阅李煜资料,用100字左右介绍其生平 -
惠启射干:[答案]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之作,风格主要被概括为缠绵悱恻.被后人评为“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确是生不逢时,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君主,继位时(961年)南唐...

临汾市18795886247: 求南唐后主李煜的详尽史料 -
惠启射干: 《南唐书·后主本纪》—— 陆游(宋)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母曰光穆皇后锺氏.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历封安定郡王、郑王.文献太子卒,徙吴王,以尚书令...

临汾市18795886247: 唐后主李煜以及他妻子的生平简介? -
惠启射干: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昪(bian,四声)元元年(937),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中主李璟第六子,上有五兄,下有五弟.他生于南唐盛世,一个江南大国的皇子,南唐...

临汾市18795886247: 南唐后主李煜的简介有哪些呢?
惠启射干: TOP6:南唐后主李煜上榜原因:词学皇帝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