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语文文言文21(与朱元思书)~~30(古诗5首)的教参翻译

作者&投稿:武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翻译~

10.
(1)傍晚的林中雾气
(2)一个接一个
(3)精细的丝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4)夕阳
11.
答:朝阳;黄昏;春雪;桃花、杏花盛开。
12.
答:游客指懂得欣赏美景的人;俗士指的是追名逐利、庸俗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风雅,有闲情雅致的情趣。
13.
答:对美妙风景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在美景中觉得十分舒适;
对世俗社会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追名逐利之人的厌恶。

希望能帮到忙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1 18:27:50




[《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唳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从,顺,沿。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作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唳(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史事,这里指在仕途上苦心经营。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见:看见
[字词归类分析]
  [1] 1.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zhuàn),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窥谷忘反。
  2.古今异义
  ①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③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④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3.一词多义
  ①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
  ②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③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④百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
  4.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③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⑤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⑦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②倒装句
  ⑴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
  ⑵互文
  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阅读]
1、本文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2、文中“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3、文章写景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请各举一例。写在下边。




4、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的写法,那么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5、文中哪些句子使安静的奇峰幽谷融成了一个热闹、和谐、美妙的世界?


6、找出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7、“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8、文段重点突出,突出一个“奇”字,结合文中的内容,略作分析。







9、文章结尾渗透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其实也如此,你能谈谈此文蕴含的哲理吗?
10、作者说:“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链接中考]
1、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回答。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文中(
)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解释。(1)许 一百许里(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杂然相许( )
(2)绝 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下列加线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此为一一为具言所闻
4、翻译句子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文中“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的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参考答案]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3、比喻:猛浪若奔  夸张:急湍甚箭  拟人: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听: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视:棋柯上蔽,在尽量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喜爱之意,相映成趣。
7、作者的真实用意是在抒发自己因仁途坎坷而产生的抑郁不平和希望归隐的情怀。
8、要点,从五个方面表现:(1)是“竞上”“争高”的山势;(2)是清澈的泉水;(3)是鸟兽动听不绝的叫声;(4)是游人的迷醉;(5)是繁茂的树林。
9、富贵人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无烦恼;遁迹山林的人生活固然不便,但亦可自得其乐。
10、围绕“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回答即可。
[链接中考]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许:上下,左右。  答应   赞同
 (2)绝:停,断,消失  隔绝   绝妙
3、D
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1 与朱元思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二、问题研究

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文章的体式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课文语句质疑

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飘荡”,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本文语言优美,而且多用骈偶句式,应该比较容易成诵。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同时,这也是一道口头表达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与上一题口头表达的练习相得益彰。改写时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历代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论,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难点是“飞戾天”两句。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穆克宏)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选自《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二、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

“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

“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

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2004-08-17

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像是白昼里的月光。在风语低回,云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无忧,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在富阳与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然就让我邂逅了这样的奇景。泼墨是绝世好画,成曲是天籁之音,这样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绝啊。
在行舟上低首,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你看那一尾尾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的可以飞起来。
我借着这欲飞的心,极目远眺。两岸的高山,寒松苍翠叠枝,参差阴翳,竞相争高。重峦叠嶂,直指向天,鹰飞几不可度。如诗如画,如曲如歌。不要怪自然中没有琴弦;泉水弹奏石的清韵,善鸣的鸟嘤嘤放歌,难道不是天地绝响?更不必说山中的蝉鸣无穷,猿啼千转了。
在这繁芜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懒人、、你买本参考书不就好啦!!!以后的文章都可以用到的、、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孔子像会雕刻在美最高法院的门楣之上?张三讲法 2022-10-25 · TA获得超过38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八年级上册语文 《三峡》的复习提纲 一、...

初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描写理想社会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此文语言优美,情节曲折,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材料。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初二年级...

初中课本文言文《桃花源记》
1. 初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有哪些?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

八年上文言文
4.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一些必背的文言文和课内古诗.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一些必背的文言文和课内古诗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初二语文必需掌握的文言文
1. 初二上册语文课本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 下面有两个版的,望采纳。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一、古诗词 春望 过零丁洋 (唐)杜甫 (南宋)文天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初二上,下册全部古诗和文言文。
2014-10-21 初二上、下册所有古文和古诗有哪些 1 2013-07-29 初一至初二上下册的所有古诗及文言文 4 2016-03-06 求八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和文言文 2010-03-03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和古诗词 42 2012-02-24 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册所有文言文原文和古诗 185 2011-02-2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和古诗。(包括课外...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文言文课文原文
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文言文课文原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我学的是人教版,别的版本我不知道!【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青原区185259181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21课《与朱元思书》 -
申霭复方:[答案]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青原区18525918110: 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申霭复方:[答案]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异

青原区1852591811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二一、《与朱元思书》1、文中总说的句子是 .2、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
申霭复方:[答案] 二一、《与朱元思书》 1、文中总说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3、《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

青原区18525918110: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本文的中心句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异在水的清澈和水流急. 而山是分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正面写出山的高峻,悦耳动听... -
申霭复方:[答案] 山奇在高峻,险拔,壮美

青原区18525918110: 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翻译 -
申霭复方:[答案]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青原区18525918110: 八下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些江水的哪些... -
申霭复方:[答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原区185259181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课文及教案
申霭复方: 《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青原区18525918110: 语文八年级下与朱元思省略句 -
申霭复方:[答案] 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青原区18525918110: 八年下册语文(人教版)书上要求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
申霭复方:[答案] 八年级下册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

青原区1852591811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翻译 -
申霭复方:[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