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

作者&投稿:穰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尊老待客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敬火之俗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兽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野外婚礼与“欢乐之火”
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 0 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双方相遇后,新郎新娘拥抱接吻,并互赠礼物。然后大家进撮罗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结束,举行婚礼。有趣的是,他们的婚礼不是在室内,而是在野外举行。届时,他们在清理过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称为“欢乐之火”的篝火,然后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主婚人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圆圈,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这种歌舞鄂温克人称之为“欢乐之火”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时而振臂扭腰,时而尽情欢跳。一人领唱,众人齐和。歌伴舞,舞随歌,时快时慢,高低错落。大家在歌舞中纵情欢乐。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居住在萨马街的鄂温克族群众每逢喜庆佳节,就会穿起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粗犷的“努给勒”或“阿罕伯”舞。并涌现出一大批舞蹈、声乐、文学创作等各种人才。

  (1)服饰

  旧时扎兰屯地区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除此以外,桦树皮夏帽为该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

  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2)饮食

  鄂温克族猎民喜食肉食,主要是野兽肉,其中多为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食肉方法很多,如“达拉嘎兰”(烧肉),将肉扔在火炭上烧;“席拉兰”(烤肉),把肉切成大块或条放在锅里煮,“阿期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库呼乐”(晒熟肉干),将熟肉切成块晒干。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饮食同当地汉族居民渐趋相同,但仍喜欢食用野兽肉和野菜等。

  (3)居住

  扎兰屯市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无固定场所,一般多住“木刻楞”。定居后,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4)礼仪

  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5)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他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6)传统艺术

  >>>舞蹈

  鄂温克语也称“额黑勒格”、“额黑勒仁”。鄂温克族的主要舞蹈有《鄂温克舞》、《哲辉楞舞》、《爱达哈喜楞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性强,动作有力,脚的动作和上身的姿态和谐优美,加上有节奏的呼号声,构成鄂温克舞蹈的特点。

  还有一种被称作《努经勒》的舞蹈,多由鄂温克妇女参加。这种舞蹈动作有力,节奏性强,脚的动作比较突出,鄂温克风格比较浓厚。

  >>>歌谣

  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草原、田野之中,创作大量反映狩猎、采集、种植以及社会交往、男女爱情、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歌谣——“扎恩达仁,其中包括猎歌、牧歌、情歌、酒歌、萨满歌等,此外还有逃婚歌、反抗征兵歌等,内容比较丰富。鄂温克歌谣比喻优美,抒情真挚感人,诗句朴实豪放。韵律以押头韵为主,双句一韵,每首歌谣韵律多变,易于即兴演唱。

  (7)婚嫁

  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女子出嫁后,在婆家如生女孩,则喜欢嫁给舅舅家人,俗称“还骨头”。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

  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双方父母经过多次协商后,无需赠送礼物,由男方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大家在新娘家尽情欢乐,婚事即算完毕。入赘者要至诚地奉养孝敬女方父母,同时和女方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权使用和继承老人的财产,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

  鄂温克女子选择配偶,不以穷富为标准,而主要看劳动能力、社会名誉和人品是否端正,厌恶不忠不孝,反对言行不一。

  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婚姻程序大致分为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求婚时,必须聘请一位受人尊重的媒人出面,经过媒人的奔走说合,婚事即可确定;订婚,男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送牲畜、酒、生产工具、金银首饰等,并且置办酒席,共同欢庆,互祝订婚之喜;结婚礼仪比较繁琐,由于居住地域区别有所不同,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8)丧葬

  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与汉族相同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尊老待客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敬火之俗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兽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野外婚礼与“欢乐之火”
  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 0 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双方相遇后,新郎新娘拥抱接吻,并互赠礼物。然后大家进撮罗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结束,举行婚礼。有趣的是,他们的婚礼不是在室内,而是在野外举行。届时,他们在清理过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称为“欢乐之火”的篝火,然后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主婚人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圆圈,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这种歌舞鄂温克人称之为“欢乐之火”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时而振臂扭腰,时而尽情欢跳。一人领唱,众人齐和。歌伴舞,舞随歌,时快时慢,高低错落。大家在歌舞中纵情欢乐。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尊老待客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敬火之俗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兽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野外婚礼与“欢乐之火”
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 0 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双方相遇后,新郎新娘拥抱接吻,并互赠礼物。然后大家进撮罗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结束,举行婚礼。有趣的是,他们的婚礼不是在室内,而是在野外举行。届时,他们在清理过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称为“欢乐之火”的篝火,然后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主婚人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圆圈,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这种歌舞鄂温克人称之为“欢乐之火”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时而振臂扭腰,时而尽情欢跳。一人领唱,众人齐和。歌伴舞,舞随歌,时快时慢,高低错落。大家在歌舞中纵情欢乐。


中国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

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崩龙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这些民族在中国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传统和习...

2021年元旦十一月二十九是黄道吉日吗?元旦这天能理发吗?
以及发须能通过巫术伤害本人的形体等等俗信有关了。10. 此外,其他民族也有忌讳理发刮脸的说法。比如东北(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一带)的鄂衫激搏温克族,有下午禁忌理发刮脸的风俗习惯,有人说这是与灵魂的回归有关,担心下午理发刮脸改换了容颜,灵魂不能顺利地回到自己体内。

少数民族有哪些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多样性,共有55个少数民族,它们的名称包括:阿昌族鄂基新温克族傈僳族水族白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吉克族...裕固族俄罗斯族拉祜族撒拉族藏族鄂伦春族黎族畲族壮族这些民族的分布呈现出独特的格局,即“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镶嵌着少数民族社区,而少数民族聚居地也不乏汉族居民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为何日渐衰亡?由此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时代发展以及政策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大。

五十六个民族口诀歌
一、五十六个民族背诵口诀: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扒族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的感受
跟随着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我们仿佛走入了颚温克民族生活居住的大森林,感受着他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着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无常命运和充满了爱恨情仇的真挚情感,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而发出深深地感慨。 以往读的书,很多匆匆翻完便束之高阁或弃之一旁,此书读完却有再翻...

蒙古国有汉族人吗?
2,桃花石杂谈在许多其它文章里都提到过,蒙古国的蒙古人在全球蒙古人里并不占多数,因为全球蒙古族的主体生活在中国境内,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有600多万,而蒙古国的蒙古人则只有300万左右。3,根据比较新的人口统计数字,在蒙古国,蒙古人大约占其总人口的90%以上,而另外百分之几则属于其它不同民族...

中华56个民族有哪些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有什么生活方式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在饮食习俗方面,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猎区以兽肉为主食,烹饪方法有煮、烤,主要食品有肉汤、搀米肉粥、做肉干等、还有用白面制作 面包、面条等,很有特色的饮食是驯鹿奶茶、驯鹿奶油.牧区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奶茶不断,食用各种奶食品、炸果子、馅饼.农区则以粮食为主食,传统主食有稷子、养麦、燕麦、大麦等.烹做干饭、肉粥、刀削面、发糕、炸糕、炒面、奶粥等.副食中除了肉、乳以外,还有园田种植的各种蔬菜,饮食内容丰富多样.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请采纳或点赞支持,给我更多助人的动力!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的风俗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我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间,自治旗以鄂温克...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民俗风情有何特色?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的祖先在夏、商时期就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和黑龙 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从事渔猎并伺养驯鹿(俗称 “四不像”).17世纪沙俄侵华时,清政府将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 岭嫩江流域居住.现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聚居的约2万鄂温克族同 胞是260多年前来呼伦贝尔地区戍边的鄂温克族兵丁的后裔.内 蒙古现共有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是解放初的4倍多,占全国鄂 温克族总人口数的近90%.“鄂温克”,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大 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主要民俗如下.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人还有哪些夸特的风俗习惯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在饮食习俗方面,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猎区以兽肉为主食,烹饪方法有煮、烤,主要食品有肉汤、搀米肉粥、做肉干等、还有用白面制作 面包、面条等,很有特色的饮食是驯鹿奶茶、驯鹿奶油.牧区以乳、肉、...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是怎样过年的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是只有3万人口的东北少数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从事畜牧业、农林业、饲养驯鹿业等生产经济活动.“鄂温克”是鄂温克语,其意义是“从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们”.鄂温克族有悠久...

千阳县18321326616: 民风民俗常识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各民俗有哪些特?
衡宜贝灵: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 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间习俗通常表现在...

千阳县18321326616: 黑龙江佳木斯风俗有哪些?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主要禁忌 鄂温克族人尊老好客,长幼之间礼节严格.听到长辈呼叫必须站起答应;吃饭时必须礼让前辈;遇到长辈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有客临门,必须热情相待.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礼仪有什么?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

千阳县18321326616: 鄂温克族结婚习俗有那些???? -
衡宜贝灵: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此民族的结婚习俗有婚丧嫁娶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

千阳县18321326616: 中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
衡宜贝灵: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