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3位“三科状元”有哪些?

作者&投稿:郎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所谓的三科状元是什么~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内容/项目院试乡试   (秋闱)会试   (春闱)殿试考场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京城贡院(礼部)皇宫   (宫殿)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   (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中者名称生员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夘、午、酉年八月   桂榜乡试次年三月 杏榜会试同年四月   金榜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  /2-10名为亚元  /榜眼第三名  /  /  /探花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1300年的科举,共有连中三元的状元13名,大约100年才有一个。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北宋仁宗朝的有两次“三元及第”的科举佳话,状元的桂冠都被湖北的学子所摘取。一位是安陆的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状元),一位是江夏的冯京(仁宗皇祐元年状元)。这里只想写冯京,那是因为我曾在他读书的咸宁潜山下生活、工作了十三年。
咸宁的淦河从大幕山麓的鸣水泉发源,缓缓流向西北。至潜山的东南麓折转向北流,至温泉桥又折转九十度向西流,至月亮湾龙潭再折转九十度向北流向西凉湖。潜山下月亮湾的西侧有一座小山包,大约高三十米。小山包的西侧便是古潜山寺的所在,冯京年轻时就在这里苦读圣贤书。一九六八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里工作,所住的宿舍正面临月亮湾的龙潭,离他读书的地方也就200米左右。我那时初涉社会,难免年轻气盛,开罪了不该开罪的人,结果当然是非常不妙:两年苦余心志,三年劳我筋骨。好在那时自信人生如茶,会苦一阵子,不可能苦一辈子,磨砺一番也未见得是坏事,所以咬咬牙便也熬过来了。人生低谷最好的消遣便是读书。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书都可以买到,随身携带的一箱书也被“运动”掉了。没办法,只能见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往往是朝谒马恩列斯,夕拜孔孟老庄。有点遗憾的是,当年冯京读书的潜山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咸宁淦川八景之一的“书台月色”也只留下月色而没有了书台。千年之后的我,只能在这里感叹一番“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
我只知道明朝的两位,其中一位是商辂,另一个是黄观

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陈继昌

自己想


2023年江苏高考状元分数是多少?
2023年江苏高考状元分数理科:703分,文科:702分。2023年江苏高考理科状元是来自于宿迁中学苗一览同学以及淮阴中学的郑智豪同学,两位考生的高考总成绩都是703分(裸分),排名江苏省物理类第一名。文科状元是来自于无锡市天一中学的李彤同学,高考总分为702分。江苏省2022年高考状元高考状元分数:高考理科...

古代科举哪个省的状元最多
第三位是龙启瑞,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状元及第。1889年~1892年(清光绪十五年至十八年)科举考试共开三科,临桂就有张建勋、刘福姚两人中状元,是临桂县的第四、第五位状元。其中1892年,除了中1位状元外,还中了7名进士。自那之后,北京临桂会馆的大门上便挂出了“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

状元之乡话临桂
史载,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临桂就占了242人;广西历史上状元及第9人,桂林占了7人,临桂又占了其中一大半。而在清朝,广西一共中了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四位状元,全都出在临桂一县,尤其是在龙启瑞之后,“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佳话,成为我国科举史上的千古史话。据说...

科举在中国盛行千年,中国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人生没有考过一次试,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龙的传人。这个传统,从我们老祖宗时期就有了,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延续到清朝末年,前后跨度近1300余年。在这1000多年时间里,进行过几千几万场考试的华夏大地上,光是有据可查的,就诞生过357位文状元。大数据统计显示,这些处于科举食物...

中国四大状元之乡 中国四大状元之乡分别是什么
1.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历史上以4103名进士和26名状元位居全国之冠。福州曾创下单一科举榜单中三人同时荣登鼎甲、连续三科产生状元的罕见纪录,尤其是曾在一县七里间诞生三状元,刷新了中国科举史的一项纪录,被誉为中华学霸之都。2. 苏州,江苏省的璀璨明珠,自古人才辈出,总计有3902名进士和...

古代的科举状元是几品官?
状元在科举制度中是殿试第一名的称号,它代表了一种通过科举考试的资格,而非具体的官职。不同的朝代对状元的待遇有所不同。在唐朝,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等多个科目,其中以秀才、明经、进士三科为主。唐朝正式将第一名称为状元,但状元的官职并不是固定的。常科状元在通过...

牡丹江高考状元名单
牡丹江高考状元是文科状元:张金思,总分667分;理科状元:吉翔,总分708分。牡丹江高考满分多少分:牡丹江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各150分满分,综合分数满分是300分。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外语科试卷仍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分值为30分,笔试分值为120分,...

状元村的历史文化
状元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别优势,“青藜高照无双阁,黄榜连标第一家”“五百年衣冠旧弟,十七代弓世家”“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姜堰市桥头镇刘氏家族,由明而清,走出了数十位举人、进士、高官、名流。名标青史,叱咤风云,煊赫乡里达五百年之久。特别是出现了中国科举史上罕见的兄弟武...

陕西省榆林中学的办学成果
97年竞赛,仅化学一科,就有7人获省一等奖,13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学校荣获化学科竞赛团体第一名。同年,榆中高考成绩更加突出,全区高考文科、理科、外语三科状元之冠,均被榆中学生摘取,升入重点大学的考生约占全区考入重点大学的45%,高考升学率为62%。学校荣获“榆林地区一九九七年高中...

广西贡院为什么被称为古代读书人的福地?
据说,清代在此贡院考试的考生,都会在考前饮用,称为“吉祥水”,似乎喝了就能考中。据史料记载,广西贡院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乡试考场,出进士585位、举人1685位,其中有状元4位。因而,广西贡院堪称读书人的福地。其中,仅一年之内的科考,桂林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震惊了全国,传为佳话。

于洪区18845209899: 古代13位“三科状元”有哪些?
鄢尝都梁: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于洪区18845209899: 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后,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3个人连中三元.他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是哪个朝代的? -
鄢尝都梁: 连中三元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

于洪区18845209899: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状元、榜眼、探花、秀才 -
鄢尝都梁:[答案] 明代的赵秉忠,他的卷子被称为“天下第一状元卷”,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 明朝的许多著名大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杨慎,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韩应龙,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状元. 申时行,明嘉靖四...

于洪区18845209899: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人独中三元 -
鄢尝都梁: 连中三元 - “三元”人物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

于洪区18845209899: 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各叫什么?
鄢尝都梁: 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

于洪区18845209899: 中国古代考试123名各叫什么? -
鄢尝都梁: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

于洪区18845209899: 四川古代历史上的状元都有哪些? -
鄢尝都梁: 四川籍25人,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13人,元明清代各1人,大西国(张献忠)2人. 四川第一个状元,是内江人范崇凯,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丙辰科状地及第,大魁天下.范崇凯“善属文,下笔千言立就”,文思十分敏捷.其弟范元...

于洪区18845209899: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的人吗?解元、会元、状元.有的话是哪几个?请高手们为我解答.
鄢尝都梁: 在我国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者仅13人,他们是唐代的张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孙河、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代的孟宗献;元代的王崇哲;明代的商辂;清代的钱檠、陈继昌.按理说,这13个在科考中出类拔萃者,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应大有作为.实则不然.据考,他们中只有宋庠、冯京、商辂还算有所造就,其余的均平平.

于洪区18845209899: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叫什么? -
鄢尝都梁: 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举人: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名无特定称谓. 秀才:院试,统称“生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