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理解和想法100字内

作者&投稿:鲁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理解和想法200字以上~

理解:
商鞅为了让秦国能顺利变法,必须在百姓中树立信誉。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因而取得了变法成功,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从这,我们可以感受到,诚信是一种美德,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只有带头诚信守法、严格执法、并且做到赏罚分明,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将来,相信这永远会是一句至理名言。

想法: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相信从古至今会一直是我们中华名族最为优秀的传统。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做到言而有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这个社会也许才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真正的和谐社会。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由于商鞅废除井田等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等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首先惩办了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 而商鞅此举,也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人们看到,就连太子的老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再也不敢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了。经过商鞅的这番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其实,现在商业中也常常使用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一类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我是这样理解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只有带头诚信守法、严格执法、并且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我的想法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相信从古至今会一直是我们中华名族最为优秀的传统。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做到言而有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这个社会也许才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真正的和谐社会。

人无信不立。大丈夫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就是言而有信!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编辑本段商鞅变法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战国策秦策》一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韩非子和氏篇》又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王先谦《集解》认为‘八’上脱‘十’字,是对的。从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来计,正是18年。”据此,商鞅第一次变法应在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40年,卫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栎阳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不错


商鞅立木建信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个国家
商鞅立木建信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 1、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商鞅南门立木的主要内容
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你如何理解“城门立木”的寓意?
城门立木是为了建立百姓们对法令的信任。没有对法的信任,谈不到变法。也无从立新法。商鞅为了取信于民,首先用了这条“城门立木”的事,大肆张榜,让人们知道这一事件。为的是扩大人们知道这件即将开始的变法。这件变法的开始,是要造成言而有信的效应,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说到就要做到。百姓们都...

立木为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

商鞅立木文言文实词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3. 商鞅立木译文 1、译文:商鞅变法7a6431333366303166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

商鞅如何通过立木取信于民并推行变法?
改革家公孙鞅,即后来的商鞅,被这诚意所吸引,与秦孝公深入交谈,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推动秦国的变革(商鞅与秦孝公的相识与合作)。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坦途,变法意味着贵族利益的触动。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商鞅采取了独特的策略——在南门立木,以实际行动证明法令的可信度(立木取信的策略)...

中华传统美德—(信)的有关篇章,历史人物,故事,格言警句,理解感悟,运用...
商鞅的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

商鞅立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商鞅立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

商鞅立木文言文注释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理解和想法200字以上急,可以的我加赏. -
长沙适江世:[答案] 商鞅为了让秦国能顺利变法,必须在百姓中树立信誉.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长沙适江世:[答案] 做事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矿区18345935442: ...说完此话,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 -
长沙适江世:[答案] 1.秦国 泰山 颁布 领导 宫廷 家庭 欣赏 衣裳 富饶 围绕 2.公布 形容人多口杂. 3.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4.商鞅为了国家富强,主张变革旧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理解和想法100字内 -
长沙适江世: 我是这样理解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只有带头诚信守法、严格执法、并且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我的想法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相信从古至今会一直是我们中华名族最为优秀的传统.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做到言而有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这个社会也许才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真正的和谐社会.

矿区18345935442: 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和想法,(100字左右) -
长沙适江世:[答案]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诚信.商鞅用“立木取信”的方法树立了国家诚信的形象,这说明了信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说话算话,言而有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我的想法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从古至...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什么 -
长沙适江世:[答案] 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百姓不信赖政府,他就是要说明商鞅自己是个言而有信得人,说到做到,表明他变法的决心,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取信任度,能够让人们接受他,更好的代表政府推行他的商鞅变法!

矿区18345935442: 说说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
长沙适江世: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诚信.商鞅用“立木取信”的方法树立了国家诚信的形象, 这说明了信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说话算话,言而有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我的想法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如果人人都讲信用,那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南门立木那里写有言而有信的句子 -
长沙适江世: 商鞅南门立木演化出一个成语,即“徙木立信”.北宋时期,宰相王安石在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矿区18345935442: 名人故事,要短的 -
长沙适江世: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讲了我国伟大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取信于民,以这种方法告诉人们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并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帮到你,认为好的给点分哦】

矿区18345935442: 商鞅南门立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长沙适江世: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言出必行 诚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