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所有的职位

作者&投稿:宜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的职位都有些什么?~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color]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
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
假为代理之意。

除:
拜官授职。

迁:
升迁。

谥:
对死者追加谥号以示恩宠。谥号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是对其一生的概括,比如张飞谥“桓”、诸葛亮谥“忠武”、关羽谥“壮缪”。谥号不一定是号的,也有贬义的。

追赠:
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示恩宠

1、曹魏门下诸官有:
散骑常侍,第三品。此官的前身是西汉的散骑、常侍和东汉的中常侍三种官职,曹魏合并为散骑常侍,置四员,年资深的为祭酒。散骑常侍也用为加官。
给事中,第五品。西汉为加官,掌顾问应对,位在常侍下;东汉废此官,曹魏复置,或为正员,或为加官,无定员。
奉车都尉,掌乘舆车驾。驸马都尉,掌副马。骑都尉,掌羽林从骑,皆第六品。这三都尉在汉时均属光禄勋,曹魏却是加官。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皆第七品。曹魏时均脱离光禄勋,改隶侍中,掌顾问应对。
秘书监,第三品。管理艺文图籍,下设秘书丞,第六品;秘书郎,校书郎,第八品。
曹操建魏国之初,因为不能与天子匹敌,所以只设立六卿。曹丕称帝后,沿东汉制度置九卿。曹魏九卿与汉朝相比,除了职权大大缩小之外,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光禄勋所属的文职侍从官全部改隶侍中,光禄勋仅仅管理武职侍从官。
此外,曹魏非常重视屯田,在光禄勋诸中郎将之外特设屯田中郎将,下隶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分驻各地负责屯田事务。
曹操立曹丕为储的时候,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名义上是光禄勋属官,但副丞相以统领百官。曹丕称帝后废。
2、蜀汉:
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相仿(可参见东汉官制)。由于昭烈帝刘备和后主刘禅对诸葛亮及其后继者的信任和依赖,蜀汉形成了以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政府首脑执掌大权的体制。
3、东吴:
东吴的中央官制与曹魏、蜀汉相仿。东吴置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东吴丞相设置于宝鼎元年(266年),一度分置为左丞相和右丞相。丞相属官有军师、长史、掾等。

扩展资料:
曹魏的国家体制脱胎于曹操所建魏国( 指汉末魏王封国,不是后之曹魏)体制。曹丕称帝后,将魏王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之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如魏王国属官大理钟繇,在曹魏建立后直接转为新朝廷的廷尉。
由于曹魏的建立系汉献帝禅让的结果,所以东汉官制的旧制基本得以保留。曹魏官制的特点是将曹操秉政时期的“外重内轻”结构改变为“外轻内重”结构。由此,尚书台的权力由最高峰开始下滑,逐渐成为最高执行机关。侍中得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同时,中书省也建立起来,历经两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正式发展成为著名的三省六部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官职

丞相、太师、太傅、太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御史大夫、大司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

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大长秋、中常侍、小黄门、侍中、尚书令、中书令、尚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五官中郎将、御史中丞、将作大匠、博士、城门校尉、中书舍人、五兵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祠部尚书、屯田都尉

水衡都尉、典曹都尉、西园八校尉、东观令、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中郎将、校尉、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四军将军。

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大都督、都督、上大将军、杂号将军、军师、领军将军、护军将军、监军、奋武将军、骁骑将军、厉锋将军、灭寇将军。

扩展资料

1、丞相

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敢于直言进谏,例如汉相国韩信在击败齐国以后向刘邦建议设置代理齐王,刘邦最终封汉相国韩信为齐王。又如吕后欲封诸吕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汉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戾太子刘荣等事。

2太师

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后周又为“三公”;隋时依后魏称“三师”,唐依隋制亦称“三师”。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color]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
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
假为代理之意。

除:
拜官授职。

迁:
升迁。

谥:
对死者追加谥号以示恩宠。谥号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是对其一生的概括,比如张飞谥“桓”、诸葛亮谥“忠武”、关羽谥“壮缪”。谥号不一定是号的,也有贬义的。

追赠:
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示恩宠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



太多啦,懒得说

看下面的网址!


三国中所有的职位
3. 太傅:古代官职,位在三公之上,主要负责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4. 太尉:古代军事最高指挥官,与丞相、太傅并称为三公。5. 长史:古代官署中的主要助手,协助官员处理日常事务。6. 东曹、西曹:古代官署中的部门,分别负责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事务。7. 户曹、奏曹、辞曹、法曹等:各曹是古代官署...

一文读懂我国的行政级别划分
而正规本科大学一般是省教育厅管理,为正厅级,副校级领导和部处、学院领导的级别与中管大学相应职位一样。报社的行政级别与政府下属部门类似。比如,中央直管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为正部级,那么这两个机构的正职领导就是正部级。我国的国有企业其实也有级别,因为国企的领导人都有级别。人事关系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

什么职务是正国 什么样的职位才算正国级
1、国家级正职是我国公务员职务序列的最高级别。相当于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别。2、其中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3、行政职务,是国家行政机关...

中国国家干部都有什么职务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古代官职系统明列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

国考职位都有哪些
国考职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综合管理职位 综合管理职位是国考中最广泛的职位类型,涵盖多个领域,如政府机关的综合管理、行政、宣传、文化教育等。这些职位注重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机关中的文秘、行政管理等职位。二、行政执法职位 行政执法职位主要存在于政府部门的执法机构中...

中国官员行政级别一览表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等。一级干部:政治...

中国的全部职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共1838个职业。这部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从我国实际出发,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

国考哪些职位
国考职位涵盖了多个领域 国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面向全社会招募公务员的考试,涉及的职位广泛,包括多个领域的不同职位。一、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职位 这类职位是国考中最为广泛的一类,涵盖了各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如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等。主要包括各类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等职位。考生可以根据...

国家公务员一般都有什么岗位?
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包括的职业有五大类,这五大类分别为政府组织部门;党委机关;人大、政协机关;群团机关;公检法司部门。职位划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报考基本要求:(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18...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时期的官职有哪些? -
其之诺保: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大小是怎么样分的
其之诺保: 依据官职的职能和品级区分大小,以军功或考试来授予官职,官职名称分别如下:1、四大将军,四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等.2、军司马,牙门将军,裨将军,偏将军,都尉,校尉等.3、禁卫军中领军,中护军,都督,司法安全军,中郎将等.4、司法安全,八大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军事中郎将,中垒中郎将,典农中郎将等.5、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侍郎,侍中,宗正等.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的职位都有些什么?
其之诺保: 丞相(相): 东汉期并丞相官职董卓专权任相集权于身三初建都设官职首宰群臣首 ... 刚刚建立候刘秀司马三公改太尉西汉末别置司马职位三公魏晋沿袭 九卿: 太、光禄勋...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官职问题请详列三国时期的所有官职,按官职大小排,若不会排可就
其之诺保: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武官官职顺序表,分别统领多少人马?
其之诺保: 三国演义武官官职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时期的官职称谓? -
其之诺保: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中的官职是怎么的啊?
其之诺保: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情况! 三国时期跨度很长, 如果把东汉末年算作三国时期,那么汉朝的制度就是! 但三分天下之后,每个国家的制度又会不一样! 而那么...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中有什么职业
其之诺保: 剑持,豪杰,阴阳,仙术 副职:庖丁,镶工,工匠,制符师,玉石匠

贵定县13614252011: 3国从皇上以下有甚么职位
其之诺保: 您好.我是中央行政学院的教授,今天开展下基层活动,破例告诉你.三国时代以东汉最后的岁月为例子:丞相:辅佐皇帝,有左与右,右在左之上,文帝时独置一个,哀帝时改为大司徒.武帝后,权利变小.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执法,监管档案文献.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太尉:总管全国军事.武帝后称为大司马.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的合称.分别管理刑狱,财政,宫廷办公常务.内史:管理京畿重地.景帝时分为左右.将长安分为三块地方管理:右扶风,京兆尹,左冯诩.州刺史:全国十三个.依次下辖:郡守,郡尉,郡丞,县令,县尉,县丞,乡三老,啬夫,游徼,亭长,求盗,里正,里监门.

贵定县13614252011: 三国里有什么职业 -
其之诺保: 四个职业 剑侍 仙术 阴阳 豪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