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男子在六十岁以前,都要和正妻一起睡觉?

作者&投稿:汝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男子虽妻妾成群,但六十岁前哪个事要履行?~

作为现代的男人们,基本上都很羡慕古代男子妻妾成群吧,看起来很是享受,一辈子可以娶这么多老婆回家,身边都是伺候自己的女人。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都不是事实,古代的男人们只有一个妻子,一夫一妻这个制度一直以来都在传承着。古代男子除了娶妻之外,其他的都是小妾,她们就算不上妻子了,这个还是要分清楚的,不然这个男人就很惨了,不仅是自己的妻子饶不了他,官府也不会放过他的。

明朝的时候就有规定了,把妻子当成小妾的,杖打一百的哦,妻子还在世的情况下,如果让小妾做妻子,还是杖责,必须让你改过来。如果有妻子的又娶一个妻子,也是杖责九十,这九十下打下去也要了半条命了,撑不住的说不定就过去了。因此在古代的妻子就是妻子,小妾是小妾,不能混为一谈,妻子代表的是自己的配偶,而小妾只属于是仆人,意义差多了。
我们常说的古人三妻四妾是这样的,所有的男人包括皇帝,都只能有一个妻子,是正妻,她是父母们和媒人经过重重程序给你正式娶回来的。因此不管怎样,她都是所有女人中地位权利最高的,不过那时也有两个平妻,另一个就是偏房了,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人,正妻一般不是自己能做的了主的,平妻就可以给你自主权。


正妻的后代都是嫡传子孙,享受着最好的资源,还能继承自己父亲的官职。小妾的后代就低人一等了,同时在很多朝代,小妾是没有资格跟男主人过夜的,办完事以后还是由正妻陪着的。在清朝时期,皇帝就只能跟皇后过夜,这样将自己的伴侣划分等级的制度还是缺少人性的,也很残忍,强行将尊卑的思想加在亲情之中。在后来的很长时间,被加注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里,包括皇帝到下层的百姓们,都笼罩在了这个思想里。

三妻四妾中的四妾是指的真正的奴婢了,男人和三个妻子,每人都有一个奴婢,一共四个就是四妾了。这些奴婢一般都是买回来的,因此她们基本上是没有地位的,能成为贴身的奴婢也是不容易的。男人娶了这些小妾之后,是必须要跟她们行房的,而且还有规定,不仅仅规定了古代男子跟小妾们的行房事次数,而且顺序上还有规定,所以这个事情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说了这么多,男人们是不是都觉得很幸福呀?那就错了,我国古代的人都是很讲究礼数的,因此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很多要求的。包括了跟自己的女人们,都是要做很多事情的,不仅是娶回来这么简单,要传宗接代,并且顺序和次数都是规定好的,在现代就没有这些规定了,一般六十岁之后才不用履行这个义务,之前这是必须要做的,能活到六十岁就是长寿了,一般情况下,男人一辈子都是要履行的。

1、为抱儿孙,夫妻分床
很多中老年夫妻的儿子媳妇要忙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管孩子,所以,就直接把孩子给老人带看,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宠爱孙子孙女,自然要搂着睡了,一张床睡不下,所以老夫妻只能分床睡了。
2、少了激情,多了空间自由
很多夫妻到了四十岁后,激情渐渐消失,人到中年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多,都想给自己一个独立的自由空间缓解一下,所以,夫妻分床睡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3、安静身心,休养生息
每个人随着年级增加,身体健康却慢慢在走下坡路,夫妻中的一方可能出现了一些身体问题,比如更年期,失眠,睡不着等等一些中老年健康问题,为了保证睡眠,需要安静的环境颐养身心,所以中老夫妻才分床睡的越来越多。
4、避免传染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免疫力相对而言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时候的一些传染病就很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所以老年人会出现双双感冒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被传染的,所以很多老年人为了避免被传染的情况,选择分房睡,这样确实是一个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所以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5、调和矛盾
老年人在生活中,难免会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可是谁也不想让着睡,这时候选择分床睡,可以很好的缓和老年人之间的摩擦,我们知道,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调和剂,很多时候分床睡没有纷争,第二天就会又和睦了,这也是他们选择分床睡的一个原因。

男子在60岁之前必须要和正妻同寝,这是古代的一种规定,是对男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正妻的一种保护。以前的女人都是依附男人生活的,地位已经很低下了。这一条规定,也算是对正妻唯一的一点保护了。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如果男人看不惯自己的妻子,那么是可以提出休妻的。但是女人即便再看不惯自己的丈夫,也是没有办法休夫的。但是休妻也并非无理由想休就休,还必须要满足“七出之条”。

如果正妻没有什么过错,而且也没有触犯“七出之条”,但是丈夫却无理由把她给休了,那么妻子是可以告到官府去的。这个男人以后走在街上,也会被大家指指点点。

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这一点的确是真的。而且,当家的主母还不能够阻止,也不能够生气,否则的话就会被安上善妒的罪名,是会被休掉的。但是纳妾之后,即便男人再喜欢这个妾,也不能够在妾的卧室里过夜,一定要回到正妻的屋里过夜。

否则的话,正妻还是可以告到官府去,这就是当时的法律对正妻的一种保护。以前法律比较严苛的朝代,大家都要如此遵守,即便是皇帝也是一样的。皇帝都要回到皇后的寝宫睡觉,不可以留宿在妃子的殿里,更何况是底下的老百姓呢?

之所以是到60岁,这是因为以前人的寿命都比较短,男人60岁差不多就已经是生命的尽头了。就算有一些比较高寿,能够活到超过60岁,但是那个时候也已经没有办法行夫妻之事了。



因为古代的阶级制度很严格,正妻是地位的象征,妾室的地位很低,所以男人只能和正妻一起睡,这也是正妻身份的一种体现。

古代规定,就算你不喜欢自己的妻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妾,那么你也必须去宠幸你的妻,否则的话她还是可以去官府告你。而且这个规定一直到男子六十岁的时候。古代人的寿命一般很短,能够活到六十岁已经是很少了。

没有听说古代60岁以前必须要喝正气水,如果是那样,为什么不带着人来取妾呀?取了些他也我中期睡觉,那有什么意义吗?所以你这个肯定不是正确的

正妻在古代来说是非常受重视的,在男子六十岁前身体又不错,就要多陪陪正妻,不然就是偏门了,这样很不礼貌。


中国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男:8岁称龆年; 15岁称志学之年;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女:7岁称髻年;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16. 耳顺:指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17. 古稀:指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18. 杖朝:男子八十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拄着...

古代的男人在留胡子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讲究?
胡人男性往往留着大胡子,眉眼深邃,这一点在《汉书·西域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或许,正是因为胡人多须发的面部特征,“胡子”一词逐渐开始指代面部须发。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蓄胡呢?关于古人蓄胡习惯的来源,我们或许可以从王力及沈从文在六十年代的争论中获得答案。王力曾在其《逻辑与语言》讲到:“古代汉族男子蓄...

古人年龄雅称太完整了
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叫什么
男子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1岁:牙牙。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舞夕之年。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16岁:二八、破瓜、...

古人男子二,三,四,五,六,七,一百岁分别称什么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 -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en]:龀,《说文》 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

中国古代把男子分为哪六个年龄段?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

古人的六艺和六技是什么?
…很难想象,一个无礼无德的男人会受女人喜欢。“乐”,是音乐,是舞蹈。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在古代,“乐”和“礼”是分不开的,各种仪式都要有“乐”,亦即“礼乐”。现代人就更离不开“乐”了,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让我们放松、主我们陶醉、...

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年龄有什么称呼吗?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2、束发:指15岁。3、弱冠:指20岁。4、而立:指30岁。5、不惑:指40岁。6、知命(半百):指50岁。7、花甲(耳顺):指60岁。8、古稀:指70岁。9、耄耋:指80-90岁。10、期颐:百岁。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

左权县13085383267: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是什么意思 -
紫滕普怡: 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代为什么要把六十岁作为年龄阶段的划分 -
紫滕普怡: 古代年龄段的划分: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代为什么会有“人到60岁就活埋”的传说,这算杀人吗? -
紫滕普怡: 在古代不算,古代人觉得到了60岁就什么也不能干了,活着就是负担,为了节约国家资源,所以就人到60就活埋这一说法.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代男子年龄是怎麽分的? -
紫滕普怡: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

左权县13085383267: 人为什么要过六十大寿 -
紫滕普怡: 中国古代,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很低,一般人平均寿命也就是四五十岁,杜甫都说过“人到七十古来稀”,就是说,活到七十岁的人,从古代以来就很少啊.所以,能够活到六十岁,的确是值得庆祝的. 另外,中国古代使用的是所谓“干支纪年”,用十二个天干、地支互相组合,六十年一个轮回.称为“花甲”或一个“甲子”.既然活过六十岁了,当然值得庆祝一下,毕竟活到下一个轮回了嘛,代表着新生,还要努力过到下一个轮回嘛,这是福气啊,所以,中国人是十分重视六十大寿的.

左权县13085383267: 男子六十岁称什么之年
紫滕普怡: 男子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因为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四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岁为什么之年,六十岁为什么之年 -
紫滕普怡:古人称男子二十岁弱冠之年,三十岁而立之年,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天命之年,六十岁顺耳(花甲)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一百岁期颐之年我只知道这些,希望能帮助你,O(∩_∩)O~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 -
紫滕普怡: 弱冠

左权县13085383267: 据说古代某朝代对六十岁以上的人要活埋 -
紫滕普怡: 只知道小日本在明治以前有遗老恶习.就是人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以后,家人将其抛弃山间,任其自生自灭.咱堂堂中华礼仪之邦,孝行天下,不大可能有此下作之事.

左权县13085383267: 古代称各年龄段的男子为什么?古代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是什么,三十岁
紫滕普怡: 加冠或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耋(70-80)、耄(80-90岁)、耄耋(泛指年事很高的老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