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称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背景与年代。~

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释:   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   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竹枝词,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而来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禹锡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元代诗人杨维祯对竹枝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清王士祯说“梦得后工此体者,无如杨廉夫,虞伯生”。杨廉夫,即杨维祯。杨维祯(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进士。曾任天台尹、儒学提举等职。他为官有政绩,注意民间疾苦,写过一批民谣化的诗歌。他于元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尔后竟有一百多人起来唱和。后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杨将一二0人的唱和辑词一八0首编成《西湖竹枝集》。并对各家之间加以评点。《西湖竹枝集》的出版,对竹枝词创作是一个有力推动。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源自《锦城竹枝词》--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
  元明以还,许多文人学士写有《竹枝词》作品。比较有影响的元代如虞集(伯生)、倪瓒、马祖常等。倪瓒是著名画家。明代有刘基、宋濂、李东阳、杨升庵、徐渭、袁宏道等。
  清初,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1634——1711年),对竹枝词情有独钟。他每到一地都要写几首竹枝词,如《都下竹枝词》、《汉嘉竹枝词》、《江阳竹枝词》、《西陵竹枝词》、《广州竹枝词》、《邓尉竹枝词》等等。在诗词理论上主“神韵”说,主张诗歌要“兴会神到”,讲究含蓄蕴藉,富有情趣。他在一首讲自己诗风渊源时的诗中写道:“曾听巴渝里社词,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舲峡,冷雁哀猿和竹枝”。可见竹枝词对他诗风的影响。王世祯在康熙时期主掌诗坛数十年,号渔洋山人,门生满天下,他主倡的诗风在清一代很有影响。
  有清一代,竹枝词有了很大发展。康熙时期的朱彝尊、高士奇、孔尚任、查慎行等都有佳作。文人唱和之风尤盛。如孔尚任(《桃花扇传奇》作者)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3年)与袁启旭等九人,在燕九节这一天同游白云观,回来后在同行陈健夫家中以庾信“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为韵各作十首竹枝词,共得九十首,记述了白云观庙会的各种场景。(见《清代北京竹枝词》)。到乾隆时期,连弘历皇帝也做起竹枝词来,他写有《荔枝效竹枝词》三首。这在历代帝王中是仅见的。清代中,晚期作者日众,上至达官,下至小吏,中、小知识分子,由于社会急剧变化,朝廷腐败,外国侵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引起广大知识阶层的愤懑,纷纷拿起笔来。以竹枝词为体,“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运龙蛇于掌上,抒垒块于胸中”。“借眼前之闻见,抒胸际之牢愁”。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在地域上从通都大邑到大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华人所在的域外诸国也有作品出现。如郁达夫有《日本竹枝词》、郭则沄有《江户竹枝词》、潘飞声《柏林竹枝词》、还有《伦敦竹枝词》、《海外竹枝词》等等。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从唐至今,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数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歌总量。

写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原文如下: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外国片了半小时。

它主要讲述了男女恋爱的场景。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恋爱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介绍如下:意思是: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腊桐间多少人。出自:《浪淘沙·其三》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原文:浪淘沙·其三 唐代: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

以梅花来喻人的古诗?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 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针对诗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三典故、意象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赏析以及出处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新绿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

苏轼谢欧阳内翰书原文赏析鉴赏
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余篇示轼日:‘小子识之,后数十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若,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其中“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可以看作《谢欧阳内翰书》...

古诗词怎么赏析?
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鉴赏时,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解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如在《石头城》一诗中,只把从悟中得到的“抒发...

求诗或词一首,要求有赏析,条件内详。
语文老师让每天语文课上有一个同学专门出来写一首诗,或词然后像老师一样讲出来,包括写作背景、解释等等。所以我希望找一篇好的,不是高中课内的,能短小点就更好了。关于哪些方面的... 语文老师让每天语文课上有一个同学专门出来写一首诗,或词然后像老师一样讲出来,包括写作背景、解释等等。所以我希望找一篇好...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的写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的写作背景如下:《浪淘沙·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长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激昂而著名。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鼎盛,经济繁荣...

望洞庭主要描写了什么东西?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望洞庭》唐代作家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白居易的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赏析]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的写作背景 -
毅竖奥麦: 写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

丰润区17843099339: 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背景与年代. -
毅竖奥麦: 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写作背景 -
毅竖奥麦: 刘禹锡在今四川巫山的建平做官,看到当地的人唱一种歌曲,用笛子和鼓伴奏,一边唱一边舞.他就用了这个曲谱,制作了竹枝词.可以看出刘向民歌学习的取向.内容看上去也有民歌痕迹,也许直接取材民歌,做二次创作.非常的直白、流畅.通俗易懂.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其一的背景简写 -
毅竖奥麦: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写作背景 -
毅竖奥麦: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的诗意 -
毅竖奥麦: 唐·刘禹锡《竹枝词》白话释义: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 刘禹锡 为什么写竹枝词 -
毅竖奥麦: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

丰润区17843099339: 竹枝词吧,什么是竹枝词,竹枝词二首,竹枝词古诗 -
毅竖奥麦: 什么是竹枝词:1.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2.词牌名.又名...

丰润区17843099339: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 -
毅竖奥麦: 这句诗出自《竹枝词》,竹枝词是四川当地的民歌,多描写少男少女的爱情,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非常喜欢四川的民歌,就用当地的曲谱创作了这首新《竹枝词》.这首诗描写了女孩的心思想天气一样多变,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本人也很喜爱,望采纳!

丰润区1784309933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刘禹锡的哪首诗? -
毅竖奥麦: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